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文科建设、立德树人、商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等因素驱动下,新商科知识生产模式在情境、主体、场所、学科边界和性质上发生深刻变化,跨域集成特点更加鲜明。这种变化引致新商科人才培养在导向上要大力提高社会需求的精准契合度,在内涵上要大力提高培养范畴的系统完整度,在向度上要大力提高培养路径的多元选择度,在主体上要大力提高校内外合作的开放协同度。高校应当通过教育目标、教育形式、学科专业、教育维度、教育时空和教育主体的跨域融合贯通,完善新商科人才培养进路。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林人才的培养改革实践背景下,课堂教育创新改革已经成为农林院校教师必须接受的挑战,个性化教学理念在农林院校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培养出能够服务地方建设,促进农林业发展的地方“特色”人才。优化新农科大学生个性培养课程设置,以健全教学制度与组织体系,逐步完善新农科大学生个性发展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和个性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3.
新文科课程思政建设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发展和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需要。新文科建设必须以课程思政作为提升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而课程思政建设则为新文科铸魂。新文科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旨可概括为"三切"即关切、确切和亲切。也就是说,新文科课程思政建设要着力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做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以乡村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培养学院新商科人才,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农村地区新商科人才供需不平衡问题突出,其主要表现为:乡村产业振兴所需的电商人才和信息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农村新商科人才的实践能力偏弱;学院新商科人才的培训体系不完善等。因此,亟须以精准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为导向,明确涉农产业对新商科人才的需求,不断创新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健全人才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从高校文科教育现状看,无论是人才评价、师生关系等内部因素,还是校企合作、家校关系等外部因素,都存在着一定程度“对立”视角下的相对价值分割,与新文科建设内涵相悖。以H校文科专业学生为调研对象,针对“师生关系”“校企合作”“家校关系”三个层面测量了学生对学校人才培养路径的主观感知,并运用SPSSAU在线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采用分数衡量学生学习效能在受访学生中广受争议;教师仍然扮演着学生心中的权威角色,但家庭成员与行业精英也同样被受访学生期待参与到大学专业教育中。新文科建设是多方行动者缔造教育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创过程。通过建构高校主导教育改革体系、企业主导人才评价体系和家庭主导意识培养体系,打造“三个共建”网络,明确不同行动者在新文科建设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可逐步形成“校、企、家”三维一体的立体式、多维度行动者教育网,有助于各方行动者在新文科建设进程中形成互惠共赢的获益关系,最终实现新文科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
王勤明 《河南农业》2023,(36):18-21
职业院校传统文科建设现状已不能满足国家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要求,职业院校新文科建设要以知识体系创新为出发点,以专业优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为抓手,紧紧围绕“融”“破”“通”“融”,革新理念,打造全新课程体系,全方位融合信息技术,建立融通立交桥的途径,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汪慧琳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6):169-170,173
随着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和新文科"四新"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农科建设已成为新时代农业类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该文从"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着手,探索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推进教材动态化建设、重构教学模式等改革路径,以培养卓越农业人才,助力农业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新农科建设的大背景,推动农林院校本科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已然成为培育和建设新农科特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通过梳理其本科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进一步明确了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本科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可行性,重点依托于"课程设置、课程遴选、修读学分要求"等建构设计其实践方案逻辑。为此,通过正确树立农林特色通识教育观念,重塑组织保障机制,强化校院两级的经费投入,夯实教学体系等路径,进一步推动农林院校的本科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旨在实现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长效性建设。  相似文献   

9.
适应新农科建设的时代需求,为地方培养高层次人才是地方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新农科建设对地方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提出了诸多新的挑战:教育理念要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学科设置要向综合的交叉学科发展、课程体系要更加注重实践内容、教学手段要更加立足于生产一线、培养模式要更加突出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差异化、导学关系需要在实践互动中升华。研究以江西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为例,进一步探索了地方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应对新挑战的改革策略:转变研究生培养理念,优化研究生学科专业布局,优化研究生课程新体系,革新研究生教学手段,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树立研究生导学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0.
现代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新经济与新形势的社会需求。课程体系改革是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本文探讨了在新工科背景下构建和优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体系,分析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典型问题,并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工作思路,主要以立德树人为目的,完善培养目标,增强课程建设,加强与新兴战略产业的交叉融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的提高,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新文科背景下,围绕如何培养文理贯通、德才兼备的知农爱农人才,南京农业大学农业伦理学通识教育以多样化教学为突破口,分析目前课程体系建设面临的人才培养割裂、农业伦理类通识课程缺乏、学情复杂多元等现实困境,通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构建“三堂”融合教学新模式、采用多元考核评价机制等举措,致力于使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真正服务于培养知农爱农人才。从实施效果来看,课程改革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的综合发展,推动了教学科研双轮驱动、团队建设提质增效,课程建设成效得到社会各方肯定并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这将为涉农高校推进农文交叉、文理贯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涉农院校不同于其他类型的高等院校,需要立足于新农科的建设理念及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一方面,贯彻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突出“三农”特色,构建学生的“三农”知识体系,并与耕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的能力,服务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备程度直接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水平。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尽完善,主要表现在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不完善、课程体系不健全、师资体系薄弱、校企合作体系不完善等方面。为了更好地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要求,高校应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以专业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导向,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培育和科技支撑,作为交叉性学科,在新农科和新文科交融视阈下面临人才培养范式的重构。梳理农经学科渊源及失焦转型挑战,解构地方农业高校农经人才培养现状与农业现代化高阶需求存在脱嵌,集中表现为农经专业学生就业领域的“离农化”倾向突出;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局限于传统农经学科的单向维度;实践教学薄弱制约了农经学生高阶复合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育;农经学科的弱质性难以有效吸引优秀生源。鉴于此,指出新农科与新文科交融视阈下,农经人才培养遵循“需求先导”“跨界协同”两个创新原则及三项核心目标,据此提出三项人才培养优化路径: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协同耕读教育强化农经学生“一懂两爱”、“三农”情怀;农文理交融优化课程体系,增强培养农经学生的复合型知识和综合素质;深耕本土优势,发挥产学研用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以期促进地方高校农经人才培养模式与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互嵌耦合。  相似文献   

15.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矛盾和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职商科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务必要适应这种变化,这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使命,为此本文研究探索了新常态下高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新常态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刻不容缓、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新常态,进而探索构建全程化、全方位的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切实有效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为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新农科背景下农科类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对研究生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与思考,分别从课程设置、多主体协同培养及导师队伍建设、建立产学研协作模式、协同创新平台与环境建设、协同创新培养绩效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同类高校农业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工科建设的提出促使我国工程教育进入全方位改革的新时代,也是高等工程教育适应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与部署。本文在阐述新工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比国内外工科教育标准总结出新工科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通过分析地方高校传统教育模式找出其开展新工科教育的不适性内容。在地方高校新工科理念形成的基础上,参照成功的工程教育教学模式,结合教学策略对以培养学生核心能力为目的的,基于教学策略的教学模式创新进行了表述。期望能够通过教学模式改革带动工程教育全面改革,建立工程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模式,提升办学能力形成办学特色,实现地方高校的转型与升级。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开辟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高等农林院校大有作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产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自《安吉共识》发布后,中国高等农林教育迎来深刻变革和质量革命的挑战,广大涉农高校积极开展新农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在教育理念、培养体系、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深层次问题,必须深入推进高等农林教育改革,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探索中国特色高等农林教育发展道路,为世界高等农林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方案。中国高等农林教育校(院)长联席会第二十次会议暨中外农业教育论坛,围绕“新农科建设与农林教育转型发展”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目前电商美工实训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在新商科背景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实施建议、考核评价等方面对高职电商美工实训课程进行改革。实践证明,该改革提升了教学效果,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