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到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作者阐述了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综合规范的有关规定,对各类建筑的地震作用、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调整后的设防烈度列表表示,希望对正确运用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各墩台高度相等且与地基固结的连续梁桥模型,采用自主开发的"桥梁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程序",对影响公路连续梁桥铅销橡胶支座减震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计算分析,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证明了支座铅销面积和桥墩高度是影响减震效果的2个显著性因素;分析了支座铅销面积对减震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改变各墩台支座的铅销面积比可在一定限度内调节地震作用下位移与内力响应在各墩台之间的分配;计算了8°,9°设防烈度和Ⅰ,Ⅱ类场地土条件下不同桥墩高度时模型桥的最大减震率,给出了相应设防烈度和场地土条件下铅销橡胶支座能实现30%减震率的最大桥墩高度,提出了一个无量纲常数--界限常数,据此常数可以判断出一定设防烈度和场地土条件下连续梁桥是否可以采用铅销橡胶支座进行减震设计实现30%的减震率.  相似文献   

3.
建筑节能是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贯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建设部在1995年颁布了《城市建筑节能实施细则》等文件,把《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列为强制性标准,同时建设部又于2000年10月1日发布了第76号令《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对不符合节能标准的项目,不得批准建设。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滚动隔震装置对立式圆柱形储罐的减震效果,利用地震模拟振动台进行立式圆柱形储罐模型试验。按照1∶4相似比设计立式圆柱形储罐罐体模型,在罐壁环向不同高度布置加速度传感器的测点,并输入El-Centro波、Pasadena波、金门地震波3种地震波,测得罐体加速度和提离位移,将其与未安装滚动隔震装置的传统抗震结构体系的立式圆柱形储罐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控制体系后,储罐底部的加速度响应降低49.49%~62.47%,可以按降低烈度进行抗震设计;滚动隔震对立式圆柱形储罐的提离高度有明显的降低效果,其中金门地震波作用下提离减震效果达到28.5%,而在El-Centro波和Pasadena波作用下提离减震效果超过76.6%,能有效防止储罐出现象足屈曲或大角焊缝开裂破坏。  相似文献   

5.
本项目为高烈度区隔震建筑,平面尺寸为78.6 m×36.6 m,高度为15.6 m。因为体型不规则,通过设缝,分为左、中、右三个独立较规则结构。针对工程的特点、超限情况,基于性能化结构设计和建筑的使用要求,通过方案调整,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采用ETABS软件的动力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方法进行结构整体计算分析、稳定分析和隔震层计算,对以上分析结果中的薄弱部位及关键部位采用相应构造措施,以保证抗震性能目标的实现。结果表明优化修改后该结构体系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农家顾问》2011,(9):7-7
住房城乡建设部8月9日发布《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试行)》。该基本要求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7、8度地区重建和新建一、二层农村危改房的抗震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7.
《农家顾问》2009,(6):9-9
今年5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白皮书提出:从2009年起.国家将用三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岩崩、泥石流、热带气旋、火灾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8.
从地震的成因出发,选择和列举了中外一些地震事例,从地形、地质构造、地基土、地下水等条件及其他一些情况阐述建筑场地的选择及基础选型的重要性和方法。希望在高烈度设防地区的建筑布置及基础工程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基于SIMULINK平台的大型渡槽结构隔震的分析方法,以弥补目前大型渡槽结构隔震控制计算中存在的求解过程复杂等不足。【方法】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建立了大型渡槽结构隔震分析的有限元动力计算模型,在模型中编制了动力仿真模块,利用铅芯橡胶支座对其进行减震控制。【结果】建立的大型渡槽结构隔震分析有限元动力仿真模型的运行过程简洁,模块移植性强,运算结果可靠,设置铅芯橡胶支座能够有效地抑制渡槽结构的地震响应。【结论】基于SIMULINK平台建立的隔震渡槽结构能有效地减震,这对大型渡槽结构的隔震响应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孤山水电站是黑河流域规划的第4座梯级电站,坝址区河床砂砾石层中存在砂层,地基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场地液化等级的判定是建筑抗震设防中的重要工作。《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S0011-2001)对此作了明确规定。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实际出发,对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进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法的效力视为一个有机整体,由法律效力、实际效力与道德效力三部分组成。三部分互相影响,不可分割。而非通说所认为的法的效力仅仅是法律效力,即国家颁布的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法应该具备的效力。从而在这一整体内部,探求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引发对提高法的实际效力与道德效力途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几种涂层织物类建筑膜材的拉伸强度试验,基于现有的设计规程和统计资料,对主要的力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为提出准确的抗力分项系数提供了数据储备.总结了现行国内外膜结构技术规程对于膜结构设计的规定,介绍了我国规程中抗力分项系数的推导过程,最后采用“校准法”求得了相应的结构失效概率,发现两类荷载组合对应的安全系数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农业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外现代意义上的农业立法,最早可追溯到1933年美国颁布的《农业调整法》。目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几乎都有完善的农业立法,日本以《农业基本法》为“母法”或农业宪法,同时配之以制定了200多部农业法律,已形成了较完善的农业法律体系。日本把232项农业法律法规划分为八大类:即总类、经济类、农业基本建设类、种植业类、畜产类、食品流通类、粮食管理类和其他类。1 制定农业基本法,为农业各种政策提出一个基本方向 日本于1961年6月12日正式颁布实施《农业基本法》(1978年7月5日修改),该法共30条主要规定和反映国家对农业的基…  相似文献   

14.
构造复杂的抗震措施在村镇建筑中难以实现,经济实用的消能减震技术是提高村镇建筑抗震性能的有效措 施,针对该实用技术设计消能减震墙体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并采用Abaqus有限元建模分析、试验和分析, 结果表明:墙体在试验过程中一直处于弹性状态,没有产生任何裂缝,明显提高了墙体的变形能力和塑性耗能能 力,该实用技术具有良好的消能减震效果,同时得出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5.
部分人员进京可减免城市容纳费北京市政府颁布了《北京市征收城市容纳费条例》,并从1994年11月1日起实施。根据该《条例》第八条规定,市政府又根据有关政策和北京市实际情况,制定了《北京市城市容纳费减免征收试行办法》,试行一年。该《试行办法》规定,凡向本...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重点探讨了我国农村建筑抗震设防的具体情况,结合当前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探索提升农村建筑抗震能力的有效措施,提出转变农村居民的抗震设防观念、逐步完善农村建筑抗震设防标准、科学选择房屋建造地点、房屋结构及房屋施工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指出了我国一九七八年颁布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SDJ12—78没有谈到对导流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不同而在标准上如何考虑这一重要问题,并提出了补充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家顾问》2013,(11):8-8
农业部部制定了《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方案》,在部分大中城市、养殖密集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以及重点水域周边开展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试点范围: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型城市的全部区域:  相似文献   

19.
《现代农业》2006,(9):10-11
一、经验 1.运用法律法规规范和引导开发行为美国西部当初土地广袤、人口稀少,为吸引人们前来开发。1862年林肯总统颁布著名的《宅地法》,鼓励向西部移民。该法规定了民众获取公共土地的三大原则:成人皆有(21岁以上),小块占有(160英亩),免费所有(仅交10美元的登记费)。并规定只要在该土地上定居和开垦一定年限,土地就可永远归其所有。该法律一出台,便吸引大批人移居西部。为改善西部的环境。1873年政府出台了《鼓励西部植树法》。规定只要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一定面积的树木,到一定时问后就可以免费或低价获得一定面积的土地。1877年出台《沙漠土地法》,规定对参加在干旱土地上修筑灌渠的人,完成一定量后,可以低价出售给他一定量的土地。  相似文献   

20.
城中村改造的目标,在于彻底消除城中村与周边城区之间物质性和制度性障碍,涉及人口身份、土地产权和建筑规划的全面改造。城中村改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农村违法建筑的拆除和补偿,这往往成为矛盾的焦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有关违法建筑处理的规定不能适应城中村改造的现实需求。对城中村改造违法建筑的补偿,宜在遵循法律的大原则下,区分违法建筑的形成时间、形成原因和违法性质,区别对待。《土地管理法》颁布前的一律按合法建筑补偿,城中村改造公告出台后建成的违法建筑不予补偿。《土地管理法》出台之后的违法建筑,根据形成原因区别对待:用地供需严重失衡形成的违法建筑应给予适当的补偿;政府行为违法导致的,根据当事人的过错程度来确定具体补偿标准;对程序性违法建筑,可在罚款处罚后参照合法建筑的标准进行补偿,实质性违法建筑原则上不予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