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二十年前,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发[1998]39号),取消了化肥的国家指令性计划,在化肥流通中引入竞争机制,批发环节由一家专营改为供销社农资公司、农业"三站"和生产企业三条渠道共同经营。体制改革是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本质性改革,体制改革的巨大力量最终推动了农资流通企业的涅槃重生。  相似文献   

2.
<正> 1998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发[1998]39号)下发以来,农资市场多家竞争的格局基本形成。形势的变化把供销社农资企业推向了竞争激烈的大市场。为此,农资企业必须深化改革,调整策略,通过积极竞争强化服务,才能扩大经营阵地,增强经济实力,继续巩固农资商品供应主渠道地位。这里,仅就广州市的情况谈  相似文献   

3.
<正> 国务院国发(1998)39号文件已明确规定改革化肥流通体制,取消国产化肥指令性生产计划和收购计划。农资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并不可怕,关键是农资企业当前最重要的现实问题是企业债权债务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资商品完全靠  相似文献   

4.
<正> 国务院国发[1998]3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中指出:“国家对化肥流通的管理由直接计划管理为主改为间接管理为主,发挥市场配置化肥资源的基础作用。取消国产化肥指令性生产计划和统配收购计划,由化肥生产和经营企业自主进行购销活动。鼓励化肥生产和经营企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资》1999,(6):25-26
<正> 《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发[1998]39号文)的颁布实施,使农资企业的经营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作为省级农资企业如何既担负起政府赋予的救灾储备的支农任务,又轻装上阵,确保自身成为市场竞争的赢家?在及时总结今年农资市场形势、预测明年市场走势的基础上,部分省级农资公司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请看下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正> 化肥经营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对农资企业提出了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挑战。化肥经营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农资流通企业面临着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方式市场化的强大竞争压力。 几十年的计划经营,使大型农资流通企业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都很明显。先天的不足表现在“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化肥资源掌握在工厂手里,而实实在在的市场则掌握在基层农资经营单位手中。同时,它又具备很多优势。大型农资流通企业一般都设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资》2008,(10):30-33
自1998年国发39号文件以来,中国农资流通体制改革经历了十年历程,农资流通从计划分配进入了经营主体、经营渠道、经营模式多元化的市场化运作。取得的成绩是喜人的,但改革之路还很漫长,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来实现农资行业的下一个辉煌十年。在2008年9月27日,第四届中国农资总裁圆桌论坛暨中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10年座谈会在北京如期召开,参会的相关政府官员、企业负责人来共同探讨农资行业的改革大计。  相似文献   

8.
<正>自1998年我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以后,农资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除了化肥生产企业、供销社农资流通企业及农业“三站”等主渠道外,一部分民营资本及个体工商业者也纷纷进入流通市场。但是,各自为战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经营分散、假冒伪劣化肥坑农害农、损害正当经营者合法权益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且因为行业服务水平偏低,作为终端用户的农民得不到应有的服务保证,极大  相似文献   

9.
<正>就在我国对外资开放化肥分销领域的今天,而对于国内企业进入化肥流通领域的政策,目前仍按1998年国务院下发的39号文件执行,即仅限于生产企业、供销社系统和农业“三站”。有些地区以执行39号文件为名,为本地区外及其他领域企业直接进入本地农资流通领域设置种种障碍,对此,广大经销商反映强烈,纷纷要求化肥流通市场也应全面向内资开放,呼吁化肥流通领域的“国民待遇”政策应尽早出台。  相似文献   

10.
<正> 从国发39号文件进行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到现在已经两年多了。农资市场特别是化肥市场逐渐从混乱走向有序、从动荡走向平稳。营销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化肥生产厂家和农资流通企业所接受。几乎所有的农资企业都在致力于拓展市场,将市场做大,而管理工作却往往滞后,以致于留下许多隐患。  相似文献   

11.
<正> 1999年是贯彻落实国务院39号文件的第一年。39号文件对化肥的宏观管理、流通渠道、价格管理方式、进口、储备及优惠政策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调整。从一年的实施情况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总体可概括为,农资市场相对比较稳定,货源充足,价格稳中有降,农民得到了实惠;初步实现了农资流通由计划向市场的平稳过渡。实践说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两年来农资流通工作的回顾 1996年以来,整个农资市场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供求状况有效改善,化肥流通逐步由计划分配向市场经济过渡,在转轨期间农资流通工作遇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化肥由供不应求到供求基本平衡,其中氮肥供大于求。近两年来,国内化肥生产产量一直保持持续增长,1996年化肥的实际生产量比1995年增长8.8%,其中氮肥增长14.3%;1998年1~11月化肥产量同比增长7.8%,其中氮肥增长6.53%。在进口方  相似文献   

13.
政策与法规     
《新农村》1999,(4)
国家化肥流通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去年底,国务院向全国发出的《国务院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把化肥流通推向了市场。《通知》就有关问题规定如下:一、改革化肥流通管理,做好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国家对化肥流通的管理由直接计划管理为主改为间接管理为主,发挥市场配置化肥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取消国产化肥指令性生产计划和统配收购计划,由化肥生产和经营企业自主进行购销活动。二、拓宽化肥流通渠道,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化肥生产企业可以将自产化肥销售给各级农资公  相似文献   

14.
<正>9月12日,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第四届三次常务理事会议暨2014年秋冬季化肥市场形势分析会在京召开。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建平、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副会长李殿平、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副会长龙文、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秘书长符纯华以及来自生产、流通领域的农资企业参加了本次会议。李殿平介绍上了半年市场形势和农资协会工作,龙文和符纯华分别主持了会议。与会的企业代表一致认为上半年化肥市场有一定的波动,企业经营存在一定的困难,下半年化肥市场趋于平稳,特别是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资》2012,(31):3
<正>本报讯"三夏"来临,山西省供销社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全力保障农资市场供应。截至日前,全省供销社组织购进化肥、农药、农地膜、农用机械等农业生产资料总额6.43亿元,同比增长31.6%。其中,购进化肥39.2万吨,总额为5.8亿元。此外,为确保市场供应,山西省供销系统还与天脊集团、晋城尿素、鲁西化工等省内外大型农资企业合作,建立了产销合作联盟。目前,该省市场上各类农资完全能够满足"三夏"生产。同时,在化肥市场波动情况下,该省各级供销社及流通企业本着保本经营、微利经营的原则,确保农资市场价格稳定。为及时掌握价格信息,该省供销社还通过全省11个信息直报点,对尿素、复合肥等化肥主要品种的供应数量、价格变动进行定时监测。  相似文献   

16.
<正> 国务院《关于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国发[1998]39号),是继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之后,又一重大的改革举措,宣告了农资企业几十年计划经济时代的结束,标志着农资流通企业已进入市场经济的大门。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是供销社农资企业发展的难得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对此,农资人一定要振奋精神,树立开拓创新意识,走深化改革,拓业分流之路,全方位面向市场。  相似文献   

17.
我们之所以谈10年,是因为1995年农资行业在计划经济达到了巅峰时期,从1998年国务院39号文件确定了化肥流通行业市场化的新格局开始,我们的农资企业走过了励精图治的10年,从简单到完整,我们的生产和流通企业相互分分合合,我们的农资体系也从散乱走向整合,从国家宏观政策到经营者的观念以及农资市场化进程都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农资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价值日益彰显。10年后的今天,应该到了我们中国农资业界静下心来,总结经验、展望发展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正> 1998年11月国务院39号文件下发以来,农资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单一的计划经营,转变为依靠市场调节的开放经营,这就促使农资经营企业解放思想,拓展思路,尽快适应新的市场形势。面对市场找出路,开拓经营求发展,我们认为应着重以下几方面。 一、首要任务是战胜自我 随着农资市场的逐步开放,工厂、农业“三站”、个体商贩都成为农资系统的竞争对手,但这并不是农资系统最大的问题,最  相似文献   

19.
1.对主要化肥品种出厂实行指导价格,流通环节规定经营差率,严查价格违法,公布化肥购销应急和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针对2005年春季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加快的态势,政府部门要出台措施监管农资生产、供应和价格调控。2.为抑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政府部门不仅要加强市场监测密度,还要对主要化肥品种出厂执行指导价格、对流通环节的经营差率进行干预。3.为加强监督工作,协调有关部门要成立农资价格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对农资生产、流通销售企业执行规定的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挥举报电话和农村价格监督网络的作用,建立农资价格检查报告制度。供…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 资流通十分重视,在强调农资部门 是经营农资主渠道的同时,明确提 出生产企业和农业植保站、土肥站、 农技推广(中心)站(以下简称农业 “三站”),是农资流通的辅助渠通, 提倡农业“三站”结合技术推广、经 营部分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 资料,这是我国农资流通体制的一 次成功的改革。那么,在新的市场经 济形势下,农业“三站”如何参与农 资流通呢? 农业植保、土肥、农技等农业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