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僵蚕醇提物对3种林木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僵蚕醇提物对种供试林木病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提物浓度的升高,抑制率增大。僵蚕醇提物对苹果炭疽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及花椒落叶病菌的EC50分别为0.048g/mL0.099g/mL和0.078g/mL。在3种供试病植物病原真菌中,僵蚕醇提物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
杂交竹枯梢病菌的室内杀菌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防治杂交竹枯梢病的有效药剂,以菌落生长法和孢子萌发率法测定和比较了12种常用杀菌剂对杂交竹枯梢病菌竹长喙壳菌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 Zhang TZ01菌株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炭疽福关这4种杀菌剂对TZ01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极显著的抑制TZ01的菌丝生长,其EGn分别是1.265,3、567,4.569,26.450mg/L。另外筛选出的药剂对TZ01孢子的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EGn浓度下这4种药剂对TZ01孢子萌发的抑制百分率分别为59.5%,67.9%,54.8%,47.8%。综合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两方面评定,认为甲基托布津对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但因为甲基托布津易引起病菌的抗药性因而在田间试验和推广应用时可与其它筛选出的3种杀菌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3.
以L-香芹酮(1)为原料,经盐酸羟胺肟化和O-磺酰化反应,合成得到2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L-香芹酮基磺酸肟酯类化合物3a~3w,并通过1H NMR、13C NMR、FT-IR和HRMS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琼脂稀释法测试了目标化合物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50 mg/L时,目标化合物对所测试的8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3b(R=o-FPh)、3c(R=m-FPh)和3h(R=p-ClPh)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6.7%、 75.9%和78.3%(均为B级活性水平),均优于阳性对照百菌清;化合物3h对黄瓜枯萎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和西瓜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8.4%、 78.3%、 82.2%和78.8%(均为B级活性水平),具有一定的广谱抑菌活性;化合物3b对苹果轮纹病菌、玉米小斑病菌和西瓜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6.7%、 77.5%和78.6%(均为B级活性水平),也具有一定的广谱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芳香型植物挥发油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城市森林建设需要,为了给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选择具有分泌植物杀菌素的芳香型树种,研究了樟树、龙柏、侧柏、广玉兰、雪松等5种树种的植物挥发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这5种供试树种植物挥发油均具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为龙柏(强)>香樟(强)>广玉兰(具活性)>侧柏(具活性)>雪松(具活性);对大肠杆菌抑菌活性为侧柏(强)>广玉兰(较强)>龙柏(较强)>香樟(较强)>雪松(具活性)。其中以龙柏、香樟植物挥发油的抑菌作用强,是城市森林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选择的好树种;广玉兰、侧柏、雪松的抑菌活性潜力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莰烯衍生物内型异莰烷基甲醛与氨基硫脲衍生物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了5种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3a~3e),并通过IR、MS、1H NMR和13C NMR等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化合物3a~3e对水稻纹枯病菌等8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5种化合物中,内型异莰烷基甲醛缩氨基硫脲(3a)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最高,在质量浓度为50 mg/L时,3a对油茶炭疽病菌、枇杷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1.9%和97.2%,对油茶果生刺盘孢菌和彩绒革盖菌的抑制率均达100%,对水稻纹枯病菌、松枯梢病病原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0.7%、 79.8%、 79.5%,均优于阳性对照样百菌清。  相似文献   

6.
以斜纹夜蛾和莴苣指管蚜为测试对象,用浸渍法测试白花地胆草粗提物和匙羹藤粗提物的杀虫活性,在10mg/mL浓度下,白花地胆草和匙羹藤粗提物对莴苣指管蚜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受药48h后,白花地胆草粗提物对莴苣指管蚜的死亡率达到70.0%。以香蕉炭疽病菌、香蕉枯萎病菌、芒果蒂腐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椰子灰斑病菌5种病原菌为供试菌种,通过生长速率法对白花地胆草、匙羹藤粗提物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白花地胆草粗提物对供试病原菌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在50.00%以上,其中对香蕉炭疽菌的抑制率为75.33%。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白花地胆草粗提物对香蕉炭疽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1.3437mg/mL。因此,白花地胆草具有进一步开发植物源杀菌剂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对油茶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种不同壳聚糖(水溶性壳聚糖CS1、酸溶性壳聚糖CS2)对油茶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这2种壳聚糖均对油茶炭疽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壳聚糖浓度的增大而抑菌活性增强;在pH 5.3~6.0环境中抑菌效果最优,最佳酸溶剂为酒石酸和醋酸;2.50 mg.mL-1CS1 1%HA c对油茶炭疽病菌抑制率为71.6%,抑制作用几乎与500倍甲基托布津等效.壳聚糖是甲壳素脱去乙酰基的产物,无毒无害,可生物降解,又具有较强抑菌作用,可望开发为一种新型的环保农药.  相似文献   

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喜树叶乙醇提取物对所选15种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并对筛选出抑菌效果较明显的11种植物病原菌做了不同浓度的抑菌效果试验。其结果表明,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升高,对各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呈上升趋势,且对黄瓜菌核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抑制作用较强,EC50分别为193.6675、198.1948和256.4144μg/mL,各样品对植物病原菌的毒力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茶多酚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采用菌丝体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茶多酚对隐地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ryptogea)、油茶叶枯病菌(Pestalopsis apiculatus)、八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horii)、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油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rzia solani)、桉树梢枯病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茶多酚对这些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最好的是Colletotrichum horii,EC50值为12.84 mg/mL,其次是Phytophthora cryptogea,EC50值为16.01 mg/mL,抑制效果最差的是Lasiodiplodia theobromae,EC50值达到了104.35mg/mL。  相似文献   

10.
森林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ilvicola菌株T1-3-2对杉木炭疽病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为将其研发为林木炭疽病的生防制剂,需进一步探明该菌抑菌谱、抑菌物质稳定性以及主要成分等,以补充完善该菌的生防理论。文章通过平板对峙法、菌丝生长速率法、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LTQ-Orbitrapa MS)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该菌的抑菌谱、抑菌物质的稳定性以及主要成分。结果表明,菌株T1-3-2对9株供试病原真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尤其对包括杉木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在内的多种林木炭疽病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作用,抑制率均达到65%以上;其代谢产物粗提物对杉木炭疽病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温度≤70℃、酸碱度以及紫外辐射对粗提物抑菌效果均无显著影响,但高温处理(T> 70℃)对抑菌效果影响显著;粗提物主要含有14种化合物,其中包含假单胞菌常见的4种吩嗪类抑菌物质,即吩嗪、1,6-二羟基吩嗪、10-乙酰基-3,7-二羟基吩嗪和绿脓菌素;挥发性气体(VOCs)中包含:苯类...  相似文献   

11.
几种柏科植物挥发物质及抗肿瘤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Alamar blue法对提取的5种柏树叶挥发油进行了抗人肺癌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刺柏、圆柏、龙柏、日本扁柏和绒柏5种树叶挥发油对肺癌细胞NCI-H460抑制率分别为36.93%、78.4%、73.77%、81.22%和56.53%,其中日本扁柏挥发油对肺癌细胞NCI-H460抑制活性最大。采用气-质联用法对6种柏树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刺柏、圆柏、龙柏、日本扁柏和绒柏5种柏类含有的挥发物质种类分别为32、36、48、22和27种。  相似文献   

12.
文中分析了合肥市新建城市景观生态林建设成本。共记录296个有效样方,提取22个树木组合类型。成本分析表明,香樟+黑松-蜀桧+金钟花、湿地松、香樟-石楠和池杉+雪松+重阳木+乌桕组合建设成本相对较低,雪松+蚊母树、银杏+蜀桧+栾树-红花檵木组合建设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13.
用定位研究的方法,在丹东不同区域建立生态因子观测场,测定不同土层厚度、pH值、土壤养分含量、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降雨、蒸发量等各因子对银杏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银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不同,经20 d后,种子发芽率恒温比变温高6.2个百分点,幼苗根系生长、苗高、地径恒温比变温分别提高36.7%和16%。经过遮阴处理,银杏幼苗生长好于对照区。生长在壤土和沙壤土上的银杏其生长表现优于生长在沙土和黏土上的,土壤含盐量以0.03%~0.043%,银杏生长良好。银杏对pH值适应范围很宽,在pH值4~8.5的土壤上均能生长。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5种常绿树种叶片挥发性物质对真菌、细菌抑制能力,结果显示:所有供试植物叶片的挥发性物质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且5种常绿树种抑菌率的种间差异显著,其中油松、白皮松的抑菌能力个体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对细菌的抑菌能力排序为:大叶黄杨>油松>龙柏>白皮松>石楠;对真菌的抑菌能力排序为:石楠>大叶黄杨>龙柏>油松>白皮松。另外,一般碎叶的抑菌率大于相同质量的整叶。  相似文献   

15.
南岳野生保护植物引种驯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野生保护植物银杏Ginkgo biloa、伯乐树Bretschneidzra sinensis、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t.mairei、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vyi、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teri、绒毛皂荚Gleditsia.japonica vat.ve1utina、闽楠Phoebe bournei、楠木Phoebe zhemmns、樟树Cinnamonmm camphora、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花榈木Ormosia henryi等的研究,对其分布和引种驯化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就地保存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是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16个银杏栽培品种的单倍体胚乳DNA为材料,用筛选出了高效引物进行RAPD分析,确定了各品种的标记基因型.在此基础上,可利用单倍体种子胚乳或二倍体叶片等材料实现对银杏无性系品种的有效分子鉴别,为银杏的良种鉴别、保护和登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青岛市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项研究通过生态调查法调查了青岛市内356条道路的行道树;公园、山头、小区、学校等28个地块92个样方的乔木和灌木。通过调查发现法桐、黑松、刺槐、雪松、樱花、小龙柏、金叶女贞、大叶黄杨、红叶小蘖等使用率较高,数量较多;白皮松、侧柏、糯米条、溲疏等生长较好,但是应用比较少。对青岛市园林绿化树种的总体应用状况作出了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银杏天然功能成分黄酮、内酯的化学结构、性质和药用价值,重点介绍了高速逆流色谱、超临界、微波、超声、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的实验原理、优缺点及其在银杏功能成分提取分离中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各种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银杏功能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及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对福建省尤溪县杀虫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区杀虫植物共有81科140属170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6属6种,裸子植物7科9属12种,被子植物68科125属152种。主要集中在菊科(11种)、蝶形花科(9种)、蔷薇科(6种)、大戟科(6种)、樟科(6种)、百合科(6种)、桑科(5种)和唇形科(5种)等。具有较大商业开发利用价值的种类主要有了哥王、烟草、银杏、苦楝、猪毛蒿、蓼科蓼属、乌桕、三叶鬼针草、律草、大百部、藿香蓟、中南鱼藤、马尾松、蕨、海金沙、山苍子、金樱子、野葛、盐肤木、木荷、千年桐、金银花、苍耳、车前草、算盘子等。列出了每种杀虫植物的科名、中名、学名、生活型、活性部位、功能分类、主要生境以及分布海拔,并提出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多年的试验实践,总结出适合于公路绿化的6种乔灌木意杨、银杏、金叶千头柏、蜀桧栀子花和红叶小蘖,并介绍了这些树种的生长特性以及最适宜的扦插繁殖技木,将对今后的公路绿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