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畜禽的选育过程中为确保选种的准确性,育种工作者总希望了解重要性状的遗传趋势和育种进展.对重要性状进行遗传趋势分析是评估育种计划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选择是生猪育种的核心,而准确地选择和选种依赖于完善和成熟的育种体系。国际养猪发达国家(国际育种企业)对育种体系不断完善,长期进行生长、繁殖和肉品质等各类性状的表型测定,运用多场联合评估和基因组选择等方法不断提高遗传评估的准确性,不断挖掘新的育种性状,并进行测定、评估和选育,实现了种猪群体持续的遗传改良和综合性能的不断提升。本文对欧美发达国家(国际育种企业)的生猪育种技术体系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的生猪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并促进我国生猪种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场内种猪选育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细波 《猪业科学》2009,26(5):36-38
育种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只有重视种猪选育,坚持开展场内种猪选育以及联合育种工作,才能提高种猪选育水平,使种猪群遗传水平逐年提高或培育出新品系,从而提高总体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围绕场内种猪选育主要介绍了种猪选育目标及工作规划、选育方法、种猪测定、遗传评估、后备选留、选配、分子育种和健康育种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育种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只有重视种猪选育,坚持开展场内种猪选育以及联合育种工作.才能提高种猪选育水平。使种猪群遗传水平逐年提高或培育出新品系,从而提高总体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围绕场内种猪选育主要介绍了种猪选育目标及工作规划、选育方法、种猪测定、遗传评估、后备选留、选配、分子育种和健康育种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各国奶牛群体的选育目标建立之后,选育目标一直在不断发展,选择指数中性状的组成、定义和权重等都在不断变化。奶牛的选育是从关注产奶性能而开始,随后增加了体型外貌性状。由于奶牛的健康和繁殖问题的增加以及社会对动物福利的不断关注,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平衡育种理念在奶牛育种中逐渐形成,一些重要的功能性状加入各国的选择指数中;进入21世纪后,随着奶牛养殖业和社会的发展,育种家们开始关注和研究更多的性状,部分新性状已经开始在育种实践中选育应用。本文通过整理奶牛育种中有关新性状的研究并收集各国奶牛选育方案中的相关信息,综述了近十年奶业发达国家在奶牛遗传选育中正在研究或已经开始应用的新性状,并将这些新性状分为生产效率相关的新性状、应对环境挑战的新性状、健康福利相关的新性状、产品和加工相关的新性状及管理相关的新性状五大类,总结了这些性状的选育背景、定义方法、遗传基础和选育应用情况等,最后还总结了奶牛育种中新性状的研究应用过程,以期为我国奶牛遗传育种研究和育种目标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定期评估种猪选育进展,是育种工作的重要内容,可以指导性状选育方法和改进育种方案。  相似文献   

7.
统计昆明犬家系3个世代兴奋性测试记录和系谱数据,对昆明犬兴奋性状不同选育方法进行模拟研究。利用家系系谱资料及F3和F4世代兴奋性状数据,估算个体育种值,依据表型和育种值,对F4犬群按照个体表型、家系表型、个体育种值、家系育种值排序,各选择30%个体,寻找其在F5代中的个体,计算各种选择方法所产生后代的表型和遗传进展,评估各种选择方法对昆明犬兴奋性状选育最优方法。研究表明:选择昆明犬个体育种值好于选择昆明犬家系育种值好于选择家系表型好于选择个体表型,选择昆明犬公犬效果好于选择昆明犬母犬效果。  相似文献   

8.
科技     
《中国畜牧业》2022,(2):12-13
肉牛胴体性状的遗传机制被揭示近日,牛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整合选择信号、单性状关联分析以及多性状关联分析,发现了与胴体性状相关的选择信号及候选基因,揭示了肉牛胴体性状的遗传机制,为肉牛胴体性状的选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Genomics(基因组学)》。胴体性状作为肉牛重要经济性状之一,直接决定了牛肉的产量和质量,是肉牛育种中的关键目标。解析肉牛胴体性状的遗传机制与机理并挖掘相关的候选标记与基因,不仅可以为肉牛胴体性状的选育提供相关理论基础,还可以推动肉牛育种进展,切实地提高我国牛肉产量。目前,国内外已大量开展了对肉牛胴体性状遗传基础解析工作,捕获到NCAPG、LCORL等重要候选基因,但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对胴体性状遗传机制解析的分析方法仍需创新。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2017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传统育种、分子育种、繁殖技术)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发现国内外研究侧重不同,且与往年相比存在明显变化。国内传统育种主要包括品种选育和性状评定两方面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分子育种领域做了较多的研究,主要涉及性状包括生长、肉质、皮毛、繁殖、抗病性能等,并筛选了与目标性状相关联的功能性基因和分子标记;繁殖技术研究少而散,包括人工授精、配种季节和光控管理等环境效应对家兔健康和生产力影响的研究。国外传统育种包括性状遗传评估、遗传与环境互作、评估方法等,在改进生长性能和肉质方面得到了提升;分子育种主要涉及生长、肉质、抗病及繁殖等性状,也进行了分子标记筛选与研究,但在皮毛性状方面研究相对欠缺;繁殖技术主要包括环境和添加物对家兔繁殖、精液冷冻等方面的影响研究,也取得了良好进展。本综述可为后期家兔育种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保种与选育是动物育种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为现代育种学家所共识。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应该是将保种与选育结合起来 ,即在不断提高动物生产性能同时 ,兼顾那些有必要或值得保护的性状与性能。综合选择方法是动物多性状选择改良的一种有效方法 ,那么在育种工作中如何在不使保种特性丢失和性能下降的条件下制订综合选择指数呢 ?倘若保种性状就是选育性状 ,只需给该性状的遗传改进量施加一定的约束即可 ;当保种性状不是选育性状 ,并且与选育性状间存在着遗传相关时 ,如果将保种与选育性状的表型值放在一起制订综合选择指数 ,通过限制…  相似文献   

11.
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Best Linear UnbiasedPrediction)法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育种值估计方法,能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利用各种亲属资料,考虑选择近交及性状间遗传相关等因素,准确地同时估计出种畜各性状育种值以及综合育种值,并能比较场内,场间,地区间甚至国家间种畜优劣,可加速优良种畜的推广利用,提高种畜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加快秦川肉牛肉用新品种的选育进程。[方法]根据秦川牛育种目标性状,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21个基因的多态性,找到了4个与秦川肉牛肉用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初步确定了影响秦川肉牛肉用性状的主要功能基因,并进一步将分子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紧密结合,应用于秦川肉牛早期选种。[结果]通过育种核心群多育种目标性状相比,生长发育性状的遗传进展最快,其次为繁殖性状和胴体性状,[结论]明显提高了育种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数量遗传学理论的发展给肉鸡育种方法的创新和演化缔造了深厚基础,由此发展起来的遗传评估手段和选择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肉鸡育种的效率.就此,文章对肉鸡育种遗传评估手段和选择技术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同时对我国当前的肉鸡育种工作提出针对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种公牛的选育是肉牛育种工作的核心。传统选育肉用种公牛需要经过后裔测定进行选择,其优点是准确性高,但存在周期长、屠宰和肉质性状难以收集、成本高等问题,致其选择效率低。自2001年全基因组选择概念提出后,该技术迅速成为动植物育种领域研究的热点。利用全基因组选择进行肉用种公牛的选育,进行早期选择从而大幅度缩短世代间隔,可以提高繁殖性状等低遗传力性状的选择准确性,加快遗传进展,并大大降低育种成本。2014年,美国安格斯协会开始应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其他欧美发达国家也陆续使用,肉牛育种进入基因组时代。中国自2017年开始使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选择青年肉用种公牛,并于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使用该技术进行基因组遗传评估。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肉牛遗传评估现状,以期为我国肉牛育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性状间遗传相关的遗传机制和育种应用问题,认为造成性状间遗传相关的主要原因有时可能是基因连锁有进可能是一因多效,但一般可是二者共存,互有强弱。不管哪 种原因为主,高度遗传相关的性状总是可以认为受同一连锁群的基因所控制,所以育种实践中用性状间遗传相关的平方为指标对全部目标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同类性状属同一连锁群,所以就做为同一品系的目标性状而不宜放在不同品系中分别选育,且连锁群多少可做为品种内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由于人们对熊蜂的遗传基础物质及遗传规律研究较少,因此熊蜂品种选育还停留在传统的选择育种层次上。就是以熊蜂种在自然界长期形成的种性为基础,再通过人为选择来选育,即在表现优良的熊蜂群中选择出父母群,然后根据生产需求进行选育。现就熊蜂人工选育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7.
基因芯片技术在晋南牛种公牛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的保护开发利用晋南牛,确保晋南牛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晋南牛进行群体遗传特性的检测及后备种公牛的遗传评估,为晋南牛的分子辅助选育与保种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采集18月龄健康、体重相近((350±20)kg)的荷斯坦牛、和顺肉牛、西门塔尔牛、延边牛及利木赞牛血样各10份,及晋南牛后备公牛血样25份,根据不同牛品种分为6组,其中前5组每组10个重复,晋南牛后备公牛25个重复。应用Illumina SNP 50K高密度牛SNP芯片进行基因型检测,分析比较晋南牛的群体遗传特征,运用亲缘矩阵计算晋南牛后备公牛的亲缘系数,同时用BLUP进行遗传评估。结果表明,晋南牛在遗传结构上与荷斯坦牛、和顺肉牛、西门塔尔牛及利木赞牛关系较远,与延边牛较近,为中国地方品种群体;对晋南牛后备公牛进行遗传评估,得出了牛的基因组胴体重方差育种值排名,JN23的胴体重倍数性状标准差最大,从基因组水平可选作肉用种公牛;应用亲缘分析对晋南牛后备公牛家系进行分类,避免群体间的近交。本研究对晋南牛后备公牛进行了遗传评估、近交家系分析、传统表型选择及遗传疾病检测,最终选留的种公牛为JN07、JN23、JN05、JN08、JN02、JN13、JN19、JN14,通过多种选育方法结合提高了公牛的选择准确性,为晋南牛的群体选育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种猪性能测定的概念、关键技术及其在育种生产中的应用作了简要阐述,分析了国内外种猪测定体系建立和遗传评估的研究进展。种猪性能测定是育种的技术基础,是遗传评估和目标管理的根本途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早期测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种猪性能测定技术和评估方法将逐步发生改变,以获得更为准确的遗传进展来满足养猪业的生产。  相似文献   

19.
1 引言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定位是各种遗传操作的基础 ,如标记辅助选择、基因克隆和转基因动物等。可以预计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定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家畜育种工作的重要内容 ,这必将提高家畜育种的效率。利用遗传标记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定位 ,为家畜育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合适的遗传标记 ,育种工作者只能利用血型、血蛋白及酶的多态性作为遗传标记进行研究 ,因而进展缓慢。新一代遗传标记微卫星的出现 ,使家畜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定位的研究再度成为热点。本文将进一步讨论在远交群体中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定位的统…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对杜洛克猪生长与繁殖性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评估其遗传进展和探讨群体遗传参数变化。收集江西某核心育种场杜洛克猪育种群2014—2021年共30 319条目标性状测定记录(达100 kg体重日龄、达100 kg体重背膘厚、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使用DMU软件多性状动物模型估计目标性状群体遗传参数和个体育种值,并统计这些性状在多年选育中遗传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杜洛克猪达100 kg体重日龄和达100 kg体重背膘厚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31±0.02、0.29±0.07,属于中高遗传力性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09±0.01、0.05±0.01,属于低遗传力性状。达100 kg体重日龄在长期的选育中取得了较大的遗传进展,而达100 kg体重背膘厚、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则遗传进展较小。针对上述生长性状和繁殖性状的不同特点,应制定合理的选育手段,及时有效地开展遗传评估,以获得准确的个体育种值,并指导生产应用,加快群体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