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尔挺 《福建农业》2010,(10):11-11
<正>橄榄又称白榄、青果,为橄榄科橄榄属植物,系我镇特产名果之一,是一种高价值的经济作物,市场潜力很大。近年来,橄榄星室木虱成为橄榄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个橄榄品种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筛选出耐藏性较好的品种为选育优良橄榄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潮汕地区3个橄榄品种(丰玉1号、深洋甜种和一点红)果实为试验材料,置于室温(15~25℃)、湿度60%~80%条件下贮藏,贮藏期间每2 d测定1次果实的呼吸强度、质膜相对透性、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理指标,并统计果实的失重率和好果率。【结果】室温贮藏至第8 d,一点红橄榄的好果率仍保持在98%,丰玉1号橄榄仅50%;贮藏至第6 d,丰玉1号橄榄出现呼吸高峰,深洋甜种和一点红橄榄的呼吸强度呈上升趋势,但尚未出现呼吸高峰;整个贮藏期间,3个橄榄品种果实的失重率、质膜相对透性和MDA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POD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贮藏至第8 d,深洋甜种橄榄的失重率和POD活性最低,一点红橄榄的质膜相对透性和MDA含量最低;PPO活性由高到低为:丰玉1号>深洋甜种>一点红。【结论】3个橄榄品种中,以一点红橄榄的耐藏性最佳,深洋甜种橄榄次之,可将一点红和深洋甜种橄榄远销非产地市场,而丰玉1号橄榄适合产地自销。  相似文献   

3.
橄榄鲨能够有效渗入白粉病孢子体与菌丝体,破坏其新陈代谢,达到防治目的。通过橄榄鲨防治黄瓜蚜虫、白粉虱、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分析,橄榄鲨75倍对蚜虫的控制效果最为理想,其次为橄榄鲨100倍,显著高于苦参碱水剂300倍液处理;橄榄鲨100倍、75倍液均能对白粉病起到控制效果,且对作物黄瓜安全。  相似文献   

4.
几种橄榄材料的多酚氧化酶活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橄榄不同材料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比较了AC和PVP等附加物质对橄榄PPO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橄榄芽的PPO活性比较高,与对比材料茶叶新梢相比,其PPO活性要高出2-5倍;AC和PVP的配合使用对抑制橄榄材料的褐变有协同作用。本试验结果为组织培养中橄榄外植体材料的选用以及抑制褐变物质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橄榄果实发育过程中单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食橄榄‘福榄1号’、‘福榄2号’和加工橄榄‘长营’果实为试材,研究橄榄果实发育过程中单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鲜食橄榄‘福榄1号’、‘福榄2号’果实总单宁、可溶性单宁含量显著低于加工橄榄‘长营’,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总单宁、可溶性单宁含量呈下降趋势,而不溶性单宁含量呈上升趋势。橄榄果实涩味与单宁含量存在相关性;涩味与可溶性单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不溶性单宁含量不相关。  相似文献   

6.
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橄榄种子进行胁迫萌发实验,观察其发芽率和发芽后种苗的生长情况,并测定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供试4个品种橄榄种子对盐胁迫敏感程度。当NaCl溶液浓度≤0.8%时,4个品种橄榄种子发芽率均在90%以上;但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吸水受到抑制,淀粉酶活性降低,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4个品种表现不一致。当NaCl溶液浓度≤0.4%时,4个品种橄榄种子发出的幼苗基本没有影响;但当NaCl溶液浓度增加时,4个品种橄榄胚根生长停止的临界指数:惠圆NaCl盐度指数为1.0%;茶橄榄NaCl盐度指数为1.2%;三方NaCl盐度指数为1.4%;油橄榄Na Cl盐度指数为1.6%。4个品种盐胁迫敏感度:檀香﹥茶橄榄﹥三方﹥油橄榄。  相似文献   

7.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了6个橄榄品种各器官的Fe、Mn、Cu、Zn、Ni、Cr含量。结果表明:除Ni在种子中未检出外,所测6个元素在橄榄新叶、老叶、茎、果肉、种子、果核、根等器官中均有一定的分布;各微量元素在不同器官、不同植株以及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所测橄榄品种各器官中的Fe、Mn、Cu、Zn、Ni的含量在一般植物体的正常含量范围之内,但Cr含量远远超出正常含量范围,表明橄榄是一种富集Cr植物;由于生物体的有机铬是有效的抗癌和降脂成分,因此橄榄超高含量的Cr可能与橄榄抗癌和去脂减肥药用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橄榄星室木虱化学防治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述 《福建农业》2009,(3):22-23
橄榄又称白榄、青果,为橄榄科橄榄属植物,是热带、亚热带的名优水果之一。我国南部是橄榄原产地之一,闽侯县是我国橄榄的主栽区。2007年闽侯县橄榄面积5.8万亩,产量1.6万吨。近年来,橄榄星室木虱成为橄榄最主要的虫害,以若虫、成虫刺吸新梢、嫩叶,导致叶片黄化、枯萎脱落,并诱发煤烟病,严重时影响了橄榄产量。  相似文献   

9.
用不同浓度的Na Cl溶液对橄榄种子进行胁迫萌发实验,观察其发芽率和发芽后种苗的生长情况,并测定淀粉酶活性。结果表明,供试4个品种橄榄种子对盐胁迫敏感程度。当Na Cl溶液浓度≤0.8%时,4个品种橄榄种子发芽率均在90%以上;但随着Na Cl溶液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吸水受到抑制,淀粉酶活性降低,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但4个品种表现不一致。当Na Cl溶液浓度≤0.4%时,4个品种橄榄种子发出的幼苗基本没有影响;但当Na Cl溶液浓度增加时,4个品种橄榄胚根生长停止的临界指数:惠圆Na Cl盐度指数为1.0%;茶橄榄Na Cl盐度指数为1.2%;三方Na Cl盐度指数为1.4%;油橄榄Na Cl盐度指数为1.6%。4个品种盐胁迫敏感度:檀香﹥茶橄榄﹥三方﹥油橄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橄榄种植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橄榄果肉、果核以及橄榄叶不仅可食用,亦有药用价值,是卫生部颁布的首批药食两用物种,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本文对青橄榄中的营养成分及加工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青橄榄的加工及应用前景,以期为青橄榄的深入研究、精细加工、生产高附加值的橄榄产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橄榄5个品种(三棱榄、梅埔甜榄、长营、惠圆、北溪檀香)叶片为试材,采用相对电渗率拟合Logistic方程测定低温半致死温度;对橄榄5个品种束缚水/自由水、丙二醛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测定,探讨橄榄不同品种间耐寒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降低和处理时间延长,相对电渗率增加,且处理温度降低的叶片相对电渗率增幅比处理时间延长的大;拟合Logistic方程得到橄榄5个品种半致死温度为-2.79~-3.76℃;不同耐寒性的橄榄丙二醛(MDA)含量、束缚水/自由水和保护酶活性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日前,闽侯县橄榄交易中心正式挂牌运营。闽侯县橄榄交易中心隶属闽侯县橄榄行业协会,位于316国道与闽侯县甘竹大桥交接处,毗邻福银高速闽侯出入口,近邻闽侯县城,交通便利,为目前福建省唯一的橄榄交易专业市场,主要为前来收购橄榄的县内外客商以及橄榄种植户无偿提供一个公平、合理的交易平台。  相似文献   

13.
<正>"闽侯橄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近日成功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这是闽侯县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闽侯县16个乡镇中有14个乡镇种植橄榄,种植面积达4333hm2,年产量2.5万t,橄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4.
橄榄果实膳食纤维含量及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长营、惠圆、自来圆、檀香和檀头5个橄榄品种的果实为试材,分别测定了总膳食纤维(TDF)、不溶性膳食纤维(IDF)和水溶性膳食纤维(SDF)的含量;以长营、惠圆和自来圆为试材,分别测定不同发育阶段橄榄果实膳食纤维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橄榄果实膳食纤维含量较高,TDF含量为37.40~50.36 g·hg-1DW,品种间差异显著,以长营和自来圆含量相对较高;所测橄榄的TDF主要由IDF组成,果实中二者含量显著相关;在果实的不同发育阶段,橄榄果实的TDF、IDF和SDF含量的变化均呈逐渐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发挥广东橄榄的优势,推进产业的发展,介绍了广东橄榄产业的区位资源、历史文化、消费市场等优势,阐述了广东橄榄生产布局、品种、经营规模和品牌发展现状,指出产业发展中存在品种结构不合理、栽培管理水平低下、组织化程度低、采后商品化和深加工滞后、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乏力、科技创新不足等主要问题,提出了产业发展主要对策:加大橄榄品种结构改良力度、合理安排品种布局;推广矮化早结丰产栽培技术;采用先进的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农机农艺结合的新技术以实现省工提质高效生产;加强采后商品化和深加工技术研发,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健全科技推广体系,完善推广机构,培训和指导果农,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力度宣传广东橄榄文化品牌,培养打造知名品牌,实现名牌效益。  相似文献   

16.
海南亿宝橄榄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8月,主营橄榄种植、橄榄系列产品深加工及产品销售。  相似文献   

17.
橄榄是多年生常绿乔木果树,生命力强,寿命长,是我国南方特色果树。闽侯县是"中国橄榄之乡",其面积、产量历年来均居全省首位。橄榄要获得高产、稳产,栽培管理是关键。橄榄冬季管理,是橄榄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抓好冬季管理,有利于橄榄恢复树势,促进花芽分化,减少越冬虫源,为来年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柠檬酸亚锡二钠抑制橄榄果汁褐变的效果,为橄榄果汁防酶褐变提供新途径,也为橄榄果汁饮料、果酒果醋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新鲜成熟橄榄果为原料,经去皮、碎肉取汁后用柠檬酸亚锡二钠进行护色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柠檬酸亚锡二钠抑制橄榄果汁褐变的工艺条件。【结果】柠檬酸亚锡二钠抑制橄榄果汁褐变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橄榄果汁添加0.6%柠檬酸亚锡二钠,于40℃下处理4 h,在此条件下,橄榄果汁透光率达91.7%,柠檬酸亚锡二钠可有效保护橄榄果汁原有色泽。【结论】柠檬酸亚锡二钠对橄榄果汁具有较好的防褐变作用,可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利用紫外光谱法对橄榄品种鉴定的基础上,对泸州合江产的橄榄酒进行了紫外-可见光谱法分析,希望能够有效鉴定所分析的橄榄酒,进而对其质量进行评价,从而为泸州橄榄酒的质量控制奠定基础。[方法]以自制橄榄酒和青果无水乙醇、丙酮提取液的紫外光谱为对比,采用无水乙醇作溶剂,分别把3种橄榄酒适当稀释并且定容,用紫外光谱法分别在波长为190~1000 nm和190~400nm范围测定。[结果]自制橄榄酒和3种橄榄酒紫外、可见吸收峰的数目、形状、强度和位置有所不同。[结论]利用紫外光谱法可准确鉴别3种橄榄酒。  相似文献   

20.
橄榄星室木虱隶属同翅目,木虱科,星室木虱属。黄邦侃教授于1982年在福建省发现该虫严重为害橄榄。杨集昆等于1983年首次记述并命名。橄榄星室木虱广泛分布于福建、广西橄榄产区,在福建分布于福州、莆田、泉州、宁德橄榄区,其中尤以莆田、闽侯和闽清受害最重。近年来,橄榄星室木虱在福建对橄榄的为害日趋严重,发生面积占总面积的85%以上,成为橄榄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