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现代化的推近,景区周边涌现出了大量与景区不协调的问题,同时,由于人们对景区所处背景环境标准的提高,忽视周边环境与景区完整性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旅游者的需求。未来景区的竞争已延伸到景区周边环境范围。为此建议今后在景区规划工作中,亦应将制定科学详尽的周边环境保护整治规划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周边环境应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地域范围,以便于环境质量评价和规划运作,以及行之有效地落实周边环境调控。提出对景区周边环境地域范围定量界定的影响拐点法,并以绵山景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景区能规划管理至定量方法所做的周边环境范围,无论对游客还是周边居民来说,满意度均较高。周边环境调控对于提高景区综合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种间竞争理论为依据,以山西重点景区乔家大院、壶口瀑布、云冈石窟和皇城相府为例,运用2009-2013年的旅游业、景区及其周边环境、区域经济数据和多渠道信息、素材,通过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法,论证如何优化景区周边环境空间开发格局来提高景区综合收入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周边环境与景区由竞争排斥到互补共生再到群落并存的连续过程实现,防止人工调控前后的两种极端,使周边环境成为旅游业集群带或旅游网络综合体.  相似文献   

3.
以"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兵马俑为研究对象,基于游客网络点评内容,获取开放式语句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对游客点评资料进行归纳式感知提取分析,并从历时性视角建构秦始皇陵兵马俑景区游客感知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经过编码分析,提取出秦始皇陵兵马俑景区游客感知评价的32个初步范畴,并总结归纳为5个主范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游客积极感知与消极感知评价;2)秦始皇陵兵马俑景区的游客感知评价由出游期望、出游行为、旅游吸引物体验、配套设施与服务体验及游后评价五个维度共同作用、交互影响构成;3)出游期望、出游行为是构成游客感知的前提条件;旅游吸引物体验、配套设施与服务体验是影响游客感知评价的关键性因素;4)游后评价是感知的最终结果,其中期望差异、情感涉入和行为意图又会刺激并促使游客产生新的出行期望。  相似文献   

4.
开展景区非使用价值动态评估是协调景区保护与开发、促进文旅融合的重要途径。基于条件价值法(CVM),依据调查问卷,借助SPSS21.0软件,以塔尔寺景区为案例地开展非使用价值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塔尔寺景区非使用价值由2014年的6.18×10~7元增长为2017年的14.44×10~7元。其中,存在价值>遗产价值>选择价值,表明人们对资源环境的保护不仅考虑了代内的持续利用,更加注重代际之间公平、有效的分配,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意识具有长远性、非功利性特征。(2)游客支付意愿均受性别、收入、受教育程度和游客对景区了解程度影响。其中,男性支付意愿高于女性,但女性支付意愿增长率高于男性;游客对景区产生的情感依恋和精神认同得到不断增强,由最初的"政府有责"演变为"人人有责"。  相似文献   

5.
6.
以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为比较,采用2005、2010和2015年云南省16州(市)的旅游统计数据,利用等级结构、旅游经济联系度等方法,揭示10年来旅游规模分布及扩散与景区品质的关系。研究表明:1)入境旅游规模集中分布在世界级景区所在城市,随世界级景区变化而演化;国内旅游规模主要分布在景区品质高的城市,并呈现以昆明为中心的集聚特征,但整体向高品质景区演化。2)入境旅游规模与景区品质呈二次函数关系;国内旅游规模与景区品质显著正相关,但比景区品质等级结构更加扁平化。3)入境旅游规模在世界级景区城市和边境城市之间点点扩散;国内旅游规模以昆明为中心向景区品质高的城市圈层扩散,圈层内形成了资源品质不高但旅游规模大的过渡城市,圈层外出现景区品质高但旅游规模小的过滤城市,即"错位发展"城市。  相似文献   

7.
我国沙漠旅游景区开发的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沙漠旅游在我国已逐渐受到青睐,相应的景区开发也初成规模。目前景区开发仍以观光游览项目为主体,但也注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和生态教育,沙漠资源多和其他资源合并开发,但存在开发的同质性问题。我国的沙漠旅游景区大致分为风景主导类型、地质公园类型、生态展示类型、综合性类型和探险科考功能突出的类型等。放眼未来,旅游开发应当和沙产业紧...  相似文献   

8.
中国旅游业正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景区周边环境是区域旅游环境中变化最大、问题最多的地带,也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最敏感、最关键的地域。通过遥感解译、产业经济指标、地域利用面积变化率分析皇城相府周边环境空间演变特点和形成机制。经过与已有文献的比较、讨论,结论如下:(1)皇城相府周边环境空间演变机制由5个因子构成,决策层是主导,集体体制是保证,煤炭资本提供资金,偏僻位置是基础,地理环境是必然影响因素;(2)这5个因子密切相关,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条件;(3)形成机制中显示山西省旅游业独特性的因素是决策层作为、集体体制和偏僻位置。  相似文献   

9.
以新疆天山天池景区为研究区,运用环境磁学方法,对景区内81个表土(0~10 cm)样品的磁学参数进行系统测定,分析土壤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1)天池景区土壤磁性矿物含量适中;以亚铁磁性矿物(磁铁矿)为主导,同时伴有少量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土壤磁性矿物颗粒以稳定单畴(SSD)粗颗粒和超顺磁性(SP)颗粒混合组成,同时含有少量的多畴(MD)粗颗粒。(2)研究区表土磁性增强主要受自然成土过程和旅游活动影响;旅游活动区土壤亚铁磁性矿物含量高于未干扰区,土壤颗粒以较粗的SSD颗粒为主,SP颗粒含量相对少,表明旅游活动对景区土壤产生了一定影响,而未干扰区土壤磁性受自然成土过程影响较大。(3)磁性参数空间分布表明,土壤亚铁磁性矿物含量沿景区交通线、环湖的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呈现相对高值,说明景区土壤主要受到旅游交通和专门服务设施活动的干扰。综合来看,土壤磁学方法能够初步圈定旅游干扰对景区土壤污染的程度及范围,可为天池景区土壤环境污染监测及决策部门进行旅游环境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接待客流量的多少是衡量景区旅游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其旅游收入和安置就业人数的参考。文中从景区旅游吸引力的影响因素出发,依据2013-2017年内蒙古210个A级景区的调查资料,选取景区级别、类型、年龄、区位、面积等五个关键变量,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景区游客接待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和最优回归方法,建立了A级景区客流量的预测模型。结果发现:1)接待客流量受景区级别、类型、年龄、区位和面积等因素影响。其中,景区级别、交通区位影响显著,而类型和面积的影响不大。2)高"人气"景区具有级别高、年龄长、区位优等特点,低"人气"景区正好相反。文中所构建的两种回归模型,能够较好解释和预测各景区接待客流量的差异,为内蒙古不同景区旅游业绩的横向比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游客体验的角度出发,依据吐鲁番葡萄沟景区维吾尔族家访游客满意度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应用期望差异理论对游客体验满意度内在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得出构成家访满意度体验要素模型的主因素有吸引物体验、服务体验、基础设施体验、环境体验四个方面。通过满意度的综合计算、配对T检验、IPA分析对游客的期望和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吸引物体验是游客期望最高、最为关注的内容;游客在各体验要素上的满意度普遍低于期望程度;环境卫生差、体验程度不够、不能真实反映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是引起游客不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旅游流转移的陕西省入境旅游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陕西省入境旅游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其游客市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入境旅游发达区转移而来的,但三大区域入境旅游流向陕西的扩散转移成长过程各不相同,研究发现:环渤海是陕西最大的入境旅游中转地,且年际变动较小,比较稳定;长三角向陕西转移人数少于环渤海,年际变动大,处于波动增长状态;珠三角向陕西转移数量最少,且这些年不增反减,年际变动较大;陕西省入境旅游市场趋于多元化,日渐稳定和均衡;陕西省对三大区域入境游客的吸引力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需在开拓三大区域入境旅游市场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塔克拉玛干沙漠旅游资源开发构思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谢婷  杨兆萍 《干旱区研究》2003,20(3):230-234
沙漠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 ,在国际上沙漠旅游正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以塔克拉玛干沙漠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沙漠中自然、人文资源的分析探讨 ,研究了沙漠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中的优势和劣势 ,将沙漠旅游的客源层分为观光、探险和考古三类 ,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不同的旅游路线 ,对沙漠旅游的活动内容、大型节事、宣传促销和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疆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阐述了新疆旅游发展的大环境 ,介绍并分析了新疆旅游资源的类型、特点及优势 ,同时也对新疆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简单的剖析。并且针对新疆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为新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非参与式调查的方式,从旅游者现实行为表现与心理行为意向的双重视角,以生态旅游区旅游者行为偏好为研究目的,构建统计计量模型(吸引力与持续力指数)来分析旅游者消费偏好和行为决策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在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旅游者平均花费2个小时45分钟完成两个核心景区的游览活动。两景区中吸引力最强的景点分别是蒙古包、龙女出浴、瞭望塔等。结合访谈调查发现,旅游者对景点的心理行为意向偏好程度与其行为表现吸引程度量化指标大致相符。因此,研究认为旅游吸引力指数与持续力指数可以作为衡量景点开发是否成功的较为简易的评价指标。此外,对于六盘山生态旅游区景点研究结果发现,除景点自身特征外,景点与旅游者的交流互动也是影响其旅游吸引力大小的重要因素。对旅游吸引力与旅游者地域特征、年龄以及旅游方式三因子变异系数分析发现,年龄差异与旅游吸引力间差异显著。因此,对于未来景区(点)开发,强化与旅游者互动参与以及产品开发的多元化,从综合角度来评估景区(点)的开发是必须关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古城旅游景区作为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价值综合评估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本研究选取阆中古城旅游景区为案例地,根据问卷调查及统计年鉴数据,运用TCM-CVM综合模型进行景区经济价值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2018年阆中古城旅游景区的经济价值为1.610×1010,其中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反映出阆中古城旅游景区资源环境的综合价值得到了充分利用,并较大程度地满足了外来游客的消费需求和意愿;同时,2018年阆中古城旅游景区的经济价值总量<2018年全年旅游综合收入,反映出近年来阆中古城旅游开发成效显著,景区发展所产生的综合效益较高;(2)使用价值中,总旅行成本>消费者剩余,说明阆中古城旅游景区以独特的资源环境优势开展旅游活动,使众多游客获得了最大让渡价值的满意度并对景区的总体满意度较高;(3)非使用价值中,存在价值>遗产价值>选择价值,反映出游客对阆中古城旅游景区的保护意识具有长远性、非功利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目前主要集中在以天池为中心的湖滨区,景区已出现旅游吸引力不足、旅游活动内容单调、旅游环境容量有限等一系列问题,着手进行后续旅游开发势在必行。实际上,就资源、客源、交通等条件而言,天池景区的后续开发均有保障,并预期有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通过实际调查,建议选择开发吉岩坚沟百花园景区,在三个岔沟的冰川和冰湖区建立冰川公园。同时必须关注天池湖面缩小、旅游与牧业、相邻行政区协调、自然保护区区域划分等相关问题,尤其是做好防止天池退缩的环境保护工程。  相似文献   

18.
运用入境游客集聚与扩散指数模型、GIS技术,对西部各省区入境游客集散能力进行演变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西部各省集聚扩散指数均呈现波动态势,演变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峰林结构";入境旅游发展较好的陕西、云南、广西等省区集散指数演变过程较为平缓,其余省份变动则较为剧烈。2)通过集聚指数GIS分析,云南、陕西、四川等3省区处于核心区,集聚入境游客能力最强;新疆自治区与宁夏自治区处于边缘区,集聚入境游客能力最弱。3)通过扩散指数GIS分析,四川、广西、云南等3省区处于核心区,扩散入境游客能力最强;宁夏自治区、青海省等2省区处于边缘区,扩散入境游客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19.
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动态演化结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分析,新疆入境旅游人数和外汇收入增长趋势明显,总体发展缓慢,竞争力弱化、趋势明显,但市场结构相对合理,应合理进行空间布局及优化旅游消费结构。文中运用旅游客源市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时间、空间、消费和需求结构,分析了大量相关数据,通过EXCEL软件统计、文献分析等方法,定量计算和分析了1999-2009年11年间新疆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地理空间结构、旅游偏好亲景度和市场竞争态时空演替特征、包括新疆目的地竞争态动态演化模式,"亲景度-竞争态矩阵模型",对新疆入境客源市场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开拓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