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一体化是世界城市发展演变规律中出现的一种空间协同、自组织、自优化的空间现象.通过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合意性评估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呼包鄂区域18个市(县、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呼包鄂区域一体化水平存在非合意性特征,即呼包鄂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尚处于培育及形成阶段,并分析其原因,提出促进呼包鄂区域-...  相似文献   

2.
新疆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因素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新疆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期,由城乡差距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和城乡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将日益凸显。文中以新疆作为特定的区域研究对象,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由12项指标构成的新疆城乡一体化指标体系,通过计算综合统计量动态评价新疆城乡一体化水平。研究表明:2000-2009年新疆城乡一体化水平逐步提高,目前新疆城乡一体化水平总体处于城乡初步一体化阶段向城乡中度一体化阶段推进发展阶段。在影响新疆城乡一体化的两个一级指标中,城乡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城乡协调水平,从侧面反映出新疆城乡协调水平较差,迫切需要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高度重视城乡协调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乡协调度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科学评价城乡关系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状况是城乡关系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城乡关系的实质为着眼点,对城乡协调度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城乡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了城乡协调度评价模型,这是从系统的角度科学评价城乡关系所做的初步尝试,目的是为制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提高城乡空间组织化程度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旅游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求取权重,从旅游经济、社会发展、国际化水平、环境保护和旅游支撑力这5个方面评价了北京市旅游发展绩效水平.研究表明了此间北京市旅游发展绩效指数有所下降、且16个区县间的差异较大,呈现了中心显著高于外围的空间格局.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表明北京旅游发展绩效存在空间集聚性.文中讨论了研究结果赋予的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5.
系统、定量的评价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有助于保障其合理开发,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从资源特性和区域旅游发展适宜性两方面构建了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并构建了评价模型;以澜沧江流域为例,对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了定量评估与分析,依据评估结果将澜沧江流域民俗旅游资源潜力划分为优先开发区、重点潜力区、普通潜力区、有条件开发区和后备潜力区5个等级分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内蒙古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挖掘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特征的基础上,从人口、经济、基础建设、居民生活质量、生态环境等层面构建了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和协调度进行评价与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甄别新型城镇化各次系统和各指标的关系.研究结果:内蒙古各盟市之间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高值区分布于”呼包鄂”地区、赤-通地区以及呼伦贝尔市等地区;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属于严重失调、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受旧型城镇化影响较大,与人口和经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较密切,今后的发展中注重建设和发展生态环境以及城乡一体化方面.  相似文献   

7.
西安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从居住条件、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经济技术条件和社会人文五个方面,构建西安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1997年至2007年的人居环境指标数据,运用数学模型进行评价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西安市人居环境可持续性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即: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快速发展阶段,人居环境高质量均衡快速发展阶段和20...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遥感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在对石羊河流域城乡生态环境、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深入考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环境生态学、物理学、数理统计学、城市规划学、区域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理论,通过构建城乡规模评价指标反映城乡规模及辐射范围,结合流域内部相互辐射、引力及场强模型建立遥感与GIS模型。利用引力模型分析城乡间联系的疏密程度和城镇在流域体系中的集聚能力,利用场强模型分析城镇间的辐射作用强度。结果表明:对于干旱内陆河流域区域分析研究,能充分利用到遥感和GIS技术进行空间定位和空间表达,以此建立研究区城镇规模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相互作用及联系的紧密程度可以进行直观可视化表达,从而使评价指标体系更为完善。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关于石羊河流域城乡体系协调发展的整合模式,从而为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城乡一体化发展及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建立一套客观、适用、可操作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按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从区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经济系统、人口系统和社会系统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应用灰色系统评价方法对区域环境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具体实例证实模型是科学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10.
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众多旅游目的地的主要产品。依据全面性、系统性、层次性和科学性的原则,从旅游发展、旅游社区和文化遗产三个方面构建了文化遗产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4个层次21个评价因子。为了获得相对准确、客观的评价结果,运用层次熵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即先由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再用熵技术对其进行修正,并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最后以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古城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新疆富蕴县五彩湾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评价是科学制订地质遗迹保护方案和实施开发利用方案的关键。文中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五彩湾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区内6个典型景区进行定量评价,发现一级资源景区1处,二级景区3处,三级景区2处。根据评价结果,划分出了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  相似文献   

12.
从水资源可再生性出发,在构造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指标体系、生态环境用水优先的水资源开发阈值评价指标体系和水资源可再生性维持即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3个层次及单位面积水资源量等14个评价指标的水资源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并利用均方差决策方法,对黄河流域16个二级分区的水资源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平台支持下,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区域水资源压力评价的方法和思路探讨,完成了指标体系的构建、数据处理、评价模型的建立.将此方法应用到西安市水资源压力的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西安市2000-2005年的水资源压力整体上呈增大趋势,存在巨大的水资源压力隐患,水资源与人类经济环境发展不协调.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西安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12个评价指标的层次结构模型,对西安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单因子和多因子评价与区划,并进行了相关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西安市地质灾害等级以中低危险性为主,轻度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和高危险区所占比例分别为24%、33%、27%、16%;2)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呈现条带和面状分布、主城区较少、周边县区较多的空间格局,以蓝田县和长安区居多;3)地质灾害安全区提取与危险性区划结果的验证精度较高,可为西安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绩效评价是水资源管理实践的重要环节。基于对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原则目标的分析,提出了适于我国西北干旱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基于此,运用相对变化指数法和加权综合指数法对甘州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绩效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为促进西北干旱区可持续发展,通过水资源管理,重要的是实现区域环境特别是水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以及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评价期甘州区水资源管理绩效呈现经济效益和用水、管水的社会公平性显著提高,环境可持续性总体呈逆向变化,农业用水效率提高不显著的特点;表明评价期研究区水资源开发管理中存在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注重经济用水而忽视环境用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关于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业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旅游业竞争力分析评价对于各地科学、有序地发展旅游业,合理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了旅游资源与产品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区位条件、市场与环境条件、旅游业绩五大类别31项指标构成了四个层次的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旅游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雷达图对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进行结构分析,指出了陕西省旅游业发展的优劣势,并提出提高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外来生物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是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成败的关键。本文提出了建立外来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并对其进行了说明,意在探索建立统一的外来生物评价体系,以期科学、有效地评估有害生物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农药使用风险评价的关键,对指导科学合理用药、科学管理农药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评价基础性指标、农民对农药的认知与态度的风险评估指标、农药使用行为过程风险评价指标等方面探讨了农药使用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旨在提升对农药使用风险的评估能力,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为涉及农药生产、销售、使用和管理的相关人员提供科学系统的分析方法和风险研判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随着气象灾害越发频繁,如何提升农户气象灾害适应行为能力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了解当前农户应对气象灾害能力现状是提升农户适应能力的前提.以江西省229户种粮大户为例,对其适应行为能力综合绩效进行评价.[方法]以社会绩效、经济绩效、环境绩效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获取其适应行为能力的绩效评价结果.[结果]社会绩效、经济绩效、环境绩效的最大隶属度为0.5452、0.5992、0.7998,评价结果为"一般"、"一般"、"较差".其中,社会绩效得分最高,为67.6523分,环境绩效得分最低,得分为46分.综合绩效最大隶属度为0.5368,得分为60.5439分,隶属于评价集中的"一般".[结论]环境绩效是阻碍农户适应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而农业收入、政府交流、化肥农药使用程度是提升农户适应能力综合绩效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以下建议:增强农业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收入增加,提升经济绩效;增强农户与各级政府之间的交流,减少信息壁垒,提升社会绩效,进而提升适应行为能力;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环境绩效.  相似文献   

20.
退耕还林(草)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退耕还林(草)工程效应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根据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现状和生态类型区划原则,将黄土高原划分为4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区;然后根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方法,从生态、社会经济2个层次中选取对黄土高原影响较大的28个指标因子,建立适合黄土高原地区的退耕还林(草)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根据每个生态类型区的特征和自然状况,确定不同生态区域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