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2008年8月所采集的29件浅层地下水样品的水质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南区块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及地下水污染源,结果表明:苏里格南区块浅层地下水中总溶解固体(TDS)含量较低,且基本上未受到有机物污染,但存在大肠菌群、亚硝酸盐氮、氨氮、硝酸盐氮以及金属锰、铁超标的现象;浅层地下水中大肠菌群的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人蓄粪便,而地下水中"三氮"的污染源主要为农药化肥及人蓄粪便;浅层地下水中铁、锰超标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土壤中铁、锰的本底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南太行山前冲积平原地下水分带性明显,区域内人类活动频繁导致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复杂。为明确位于南太行山前冲积平原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获取了潜水水样109组以及44组氢氧同位素样品。通过水化学特征分析、离子比例系数法及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手段,明确潜水在南太行山前冲积平原地区水化学类型表现为HCO3·Cl·SO4-Ca·Na及Cl·SO4·HCO3-Ca·Na,浅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转变为HCO3·Cl·SO4-Ca·Na;研究区内主要受控因素有水岩作用、蒸发浓缩作用、离子交换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内沿地下水流向,平原区内方解石、白云石及石膏等矿物均溶解,浅层漏斗区内方解石过饱和沉淀,白云石和石膏溶解程度增强,同时浅层漏斗区具有强烈的Ca2+与Na+的阳离子交换作用。平原区主要受控因素为蒸发浓缩作用,浅层漏斗区内受控因素主要以水岩作用、阳离子交换作用为主,其中部分地区受控于工业化活动影响。该研究对南太行山...  相似文献   

3.
依据新疆石河子地区2014年23组地下水水样测试数据对该区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地下水无机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1组地下水水样受到不同程度的无机污染,承压水污染较潜水污染严重,潜水以轻微污染为主,浅层承压水以严重污染为主,深层承压水以中度污染为主。根据检出的微量有机指标进行地下水有机污染评价,结果表明:5组潜水未受到有机物的污染,承压水受到有机物的污染,其中,8组浅层承压水中1,2-二氯乙烷和总六六六的检出率为12.5%,10组深层承压水中甲苯和苯并(a)芘的检出率为10%。该区地下水污染主要受到地质条件、地表水水质和污染源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水化学分布特征及其污染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9年所采集的75件浅层地下水样品的水质资料,分析了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研究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污染源的特点进一步探究其形成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河南平原浅层地F水主要存在着TDS、总硬度、Mn、"三氮"、Fe、氯化物以及硫酸盐的超标现象.TDS,氯化物、硫酸盐超标主要由于局部地区过量开采...  相似文献   

5.
宁夏自治区西吉县地下水中硫酸盐(SO42-)含量普遍超标,为了查明地下水中SO42-的来源,对区内36件地下水样品的水化学组成、21件岩石样品的易溶盐组分和10件地下水样品硫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SO42-是区内地下水中主要阴离子组分,在区域上具有北部低,中部和南部高的明显的分带性,并且沿着地下水流向SO42-含量逐渐升高;SO42-也是区内第三系地层中主要的易溶盐组分,以石膏和芒硝形式存在;区内地下水中SO42-主要来源于地层中石膏和芒硝(所占比例平均为83%),其次是地层中的硫化物(所占比例平均为17%)。  相似文献   

6.
在陕北风沙滩地区采集了769个浅层地下水样,分析了水样的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铁和锰等。利用单因子污染评价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评价法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运用MapGis、Surfer绘图软件绘制了水质综合评价图。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所分析的指标均不同程度地超标,尤其是"三氮"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铁和锰,其他指标污染相对较轻;整个区域浅层地下水69%为良好区、22%为较好区、8.61%为较差区、0.39为极差区。  相似文献   

7.
河套灌区西部土壤盐渍化分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引黄灌溉,河套灌区土壤广泛次生盐渍化,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和生态良性发展。通过对河套灌区西部临河区土壤盐渍化现状进行系统调查分析,查明了研究区内土壤盐渍化程度、类型及其分布特征,讨论了区域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成因。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50%以上的土壤发生了不同程度次生盐渍化,呈斑块状分布,北部及东南部土壤盐渍化较严重,尤其是总干渠和黄济渠两侧的洼地;土壤主要盐分类型为SO4-Na和SO4·Cl-Na型。(2)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总溶解固体(TDS)含量平均值为2.13 g·L-1,属于微咸水,平均水位埋深为4.65 m,65%的调查点埋深小于3 m。(3)长期地表漫灌和冬季压盐引起的地下水位抬升和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是形成高TDS地下水的直接原因,而较高的地下水盐度、浅层地下水位抬升和强烈的潜水蒸发引起的盐分上升是冲积平原土壤盐渍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文中通过采集代表性的地下水样品60组及地表水样品12组,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铁门关市地下水稳定同位素特征及氘盈余值,并结合水化学特征,讨论了铁门关市域范围地下水的补给来源。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且经历了较强烈的蒸发作用。北部冲洪积砾质平原区地下水主要受低山区降水及冰雪融水补给,南部细土平原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强,浅层地下水主要接受灌溉入渗补给。沿地下水流向,蒸发作用逐渐增强,d值逐渐减小,浅层地下水咸化加剧。文中研究为铁门关市地下水循环演化规律、地下水资源调查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且具有一定区域特色。  相似文献   

9.
为系统研究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主要离子来源,于2018年6-8月采集地下水水化学样品62组。综合运用数理统计、Gibbs图、离子比例关系和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分析了石羊河流域中下游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水化学演化过程及主要离子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在水平方向上呈现明显的水化学分带,从中游至下游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由SO4·HCO3-Na·Ca型过渡为SO4·Cl-Na·Mg型,TDS含量也随之升高,流域中游为TDS含量小于1g/L的淡水,至下游演化为TDS含量高于1g/L的微咸水和咸水。该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组分主要受水岩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控制,Ca2+、Mg2+主要来源于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的溶解,碳酸盐岩以白云石风化溶解为主,部分水样点存在方解石的风化溶解,阳离子交换作用是影响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组分的重要过程。模拟结果表明沿地下水流向,地下水离子组分浓度呈递增趋势,岩盐、白云石和石膏发生溶解,方解石沉淀;从中游到下游地下水中阳离子交换作用越来越强烈,且阳离子交换作用强于溶解沉淀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前平原地下水环境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依据河北省栾城县最新的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与水化学等资料 ,在综合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研究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地下水埋深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由于长期利用石家庄市的城市污水进行灌溉 ,区内地下水水化学场已发生明显的改变 ;长期的超采地下水 ,使得本区的地下水位埋深逐年增大。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埋深特征表明 ,在解决本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时 ,除考虑利用各种节水措施改变目前存在的传统灌溉制度外 ,还必须考虑区内污水灌溉对地下含水层污染的可能性 ,防止污染地下水。  相似文献   

11.
滹沱河上游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滹沱河上游区采集了河水、地下水、泉水、水库水样品,分析了各类水的氢、氧、氮同位素和化学特征,并将氢氧稳定同位素与平原区大气降水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沿流程的变化,识别了硝酸盐来源。结果表明:滹沱河源区河水、地下水和泉水与平原区大气降水的同位素组成差别明显;滹沱河水进入水库以后,水库水受到明显的蒸发浓缩作用,也可区别于平原区大气降水;水样的NO3-含量变化在1.68~87.4 mg/L之间,大部分样品的1δ5N值大于8‰,指示水中NO3-来自污水或粪便。  相似文献   

12.
以西北内陆干旱区黑河中游为研究对象,基于1985年和2005年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Geostatistics)方法,综合分析了过去20年来地下水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黑河中游近20年来地下水位空间相关性减弱,局部异质性增强,地下水的连通性和脆弱性增加,冲积扇中上部地下水补给区的水位下降(5~15 m)显著,冲积扇下部和河谷细土平原地下水消耗区水位稳定下降,河谷盆地和河谷平原区同时存在水位上升现象,产生了环境地质灾害。因此,为了保持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多角度分析流域的水资源变异规律,合理配置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针对局部环境地质灾害尽快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氚同位素作为一种理想的示踪剂被广泛用于地下水循环研究。以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1953-2003年降水氚浓度恢复结果,结合活塞与全混模型得出地下水系统的平均滞留时间,并估算地下水系统的平均更新速率。结果表明:从冲洪积扇到冲洪积平原沙漠区地下水的年龄逐渐增大,滞留时间增长,更新能力变弱。不同地下水系统其更新速率差别较大,其中平原区潜水水流系统氚值最高,地下水的年龄在30年左右,更新速率在6%左右,更新速率最大,地下水更新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4.
以内蒙古托克托县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采集浅层地下水和土壤样品,分析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和土壤中氟化物的赋存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托克托县地区浅层地下水氟的最低浓度为0.15 mg·L~(-1),最高浓度为7.00 mg·L~(-1),平均值为2.10 mg·L~(-1)。研究区的绝大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中氟含量大于1.00 mg·L~(-1),已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源。整体表现为东南部湖积台地地下水氟含量要高于西北部冲湖积平原地区。在低TH(总硬度)、偏碱性的浅层地下水环境中,Ca~(2+)的活度会降低,有利于F~-在地下水中的富集。浅层地下水中氟与土壤水溶性氟的空间浓度分布特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湖积台地及蛮汉山前地带沉积的富氟矿物,是本区土壤和浅层地下水中氟化物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从"污染源排放→包气带传输→地下水污染"的系统概念出发,提出了地下水污染广义敏感性和狭义敏感性的概念,并构建了相应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在广泛水文地质调查和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以GIS空间分析为手段,完成了西安市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析试验。结果显示:从纯水文地质条件出发,西安市地下水污染的狭义敏感性,以主河道、漫滩阶地、一级阶地和人工填土区最为敏感,与中心城区地下水污染的实际分布状况有较大偏离;考虑人类活动及污染源分布,广义敏感性为,西安市地下水污染的敏感性以建城区和北郊污灌区最为敏感,与地下水污染的现实分布格局相一致,但在广阔的农业区,使得敏感性等级不甚明显。进而得出,地下水污染狭义敏感性评价适合大尺度区、人类影响小或影响均一区的评价;广义敏感性评价适合小尺度区、人类影响大、影响不均一区的评价。本研究为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析及西安市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石羊河流域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石羊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可以了解石羊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武威盆地,在山前地带,出山河水入渗转化为地下水;溢出带地下水以泉的形式转化为地表水;进入细土平原后,河水又补给地下水;在农灌区引河水又通过田间入渗反补地下水。(2)民勤盆地,地下水主要通过引水灌溉和河水补给。  相似文献   

17.
基于DRASTIC的松嫩平原地下水脆弱性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嫩平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交通工业基地和农牧业基地。近几十年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自然生态环境也在遭受着破坏,产生了许多环境地质问题。本文运用基于DRASTIC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松嫩平原潜水的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分析了影响松嫩平原固有脆弱性的最主要的7个水文地质参数,将研究区划分为75个评价单元,应用公式构建各单元归属于各个级别的最优相对隶属度矩阵,得出脆弱性评价结果,绘制出脆弱性分布图。结果表明脆弱区(易污染区)只分布在吉林省王府~伏龙泉南部高平原区很少一部分;较脆弱区(略易污染区)主要分布在各条主要河流两岸及其较大支流河漫滩,低阶地以及中部的低平原区。评价结果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和防止地下水污染。  相似文献   

18.
张掖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源的氮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张掖市浅层水NO-3 浓度 1 .69~ 1 49.6mg/L ,均值 5 4 .1 7± 41 .97mg/L(n =1 5 ) ,深层水NO-3 浓度 3.89~ 82 .85mg/L ,均值 35 .65± 2 8.0 8mg/L(n =1 2 )。西北部污灌区大部分浅层水样的NO-3 -δ1 5N值在 + 9‰~ + 1 4‰之间 ,不但NO-3 浓度高 ,而且NH+4含量大 (达 1 0 5mg/L) ,说明地下水NO-3 来自灌溉的污水 ;东部非污灌区浅层水NO-3 -δ1 5N值变化在 + 9‰~ +1 1‰ ,指示地下水NO-3 来自动物粪便和生活污水 ;城区、南部和西部深层水绝大部分样品的NO-3 -δ1 5N值在 + 4‰~ + 7‰之间 ,指示地下水NO-3 主要来自矿化的土壤有机氮 ,结合Na+与Cl- 以及δ1 5N与NO-3 的相关图进一步分析 ,揭示δ1 5N小的一端还有显著的化肥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近50年来喀什噶尔河流域气温、降水及径流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23,自引:12,他引:11  
应用喀什噶尔河流域内7个气象站、3个水文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全流域、平原区和帕米尔高原的气温、降水以及出山口控制站年径流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①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喀什噶尔河全流域以及平原区和帕米尔高原的年以及冬、秋季明显增暖,近5年春季迅速增温.从90年代起,全流域与高原区的年降水量明显增加,近5年平原区也明显增加;自90年代起全流域的春季、夏季降水明显增加,而近5年秋、冬季增湿迅速;近5年平原区的秋、春季以及冬季降水增加明显,高原区却以夏、秋季增湿最明显.②喀什噶尔河全流域以及平原区和帕米尔高原的年气温与降水量都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平原区的秋、冬季气温显著上升,冬季最明显,夏季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平原区的四季降水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帕米尔高原的夏、秋、冬季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秋季最明显;帕米尔高原的四季降水呈上升趋势,只有夏季的增湿趋势较显著.③喀什噶尔河年径流量(3站合计)近47年来呈显著的线性上升趋势,以3.0%·(10 a)-1的速率增加.流域内3条河流情况有所不同,克孜河径流量的线性增加趋势最明显,而盖孜河呈不显著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关中盆地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研究区采集和测试了232个水样,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浅层地下水氮污染进行了评价,剖析了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中氮污染以硝态氮为主,呈面状分布;铵态氮和亚硝态氮污染以点状形式存在。渭河以北地区氮污染程度高于渭河以南地区;渭河北部的漆水河-洛河地段、渭河南部西安城区和户县-长安及华县的黄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