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旅游空间作为旅游活动的载体,旅游空间结构布局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旅游地旅游业的发展。为了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旅游资源,更好地实现区域旅游合作,促进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中在分析了陕西旅游空间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区域开发中的"点-轴"系统理论,通过测算和分析确定了重要旅游节点等级和发展轴线以及旅游区,构建了"一个中心、两个发展主轴、三大旅游区"的旅游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2.
自助游空间结构是自助旅游流空间位移的表现形式。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云南省16个地级城市为节点,通过搜索整理网络游记的方式构建云南省自助游空间网络,揭示了云南省自助游的空间结构特征:云南省自助游网络的整体密度为0.217,旅游流的整体互动不明显,旅游流空间结构呈现"局部联系密切,整体联系疏松,发展不平衡"的特征;网络核心-边缘空间结构表现出局部区域旅游影响力较弱,仅限于旅游资源相对较密集的局部区域,其内部联系较紧密,反映了游客自助游"喜集聚,厌分散"的空间结构特征;旅游网络节点具有4个明显的空间节点等级:自助游核心节点、自助游重要节点、一般旅游目的地节点以及边缘旅游节点。  相似文献   

3.
兰州旅游圈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对于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简要地梳理近些年来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于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构建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根据游客的到访情况划分其内部结构,根据资源集聚态势和共同表现的主题进行功能分区,按照远近结合的原则确定优先发展区,根据服务功能确定旅游中心地。通过对兰州旅游圈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提出兰州旅游圈的空间结构构建模式:三个旅游圈层、七个旅游瓣区和十一个旅游功能区;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了圈内的七个优先发展区和若干个旅游中心地。最后,对于兰州旅游圈的旅游线路提出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点-轴"理论作为区域旅游开发的基础性理论之一,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文中以旅游资源大省-山西省为例,在分析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交通网络结构、旅游市场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具体测算了全省11市的城市外向辐射能力和综合能力,并利用SPSS17.0软件中聚类分析,确定了旅游节点等级、发展轴线及旅游区,建构了山西省"一核心,三主轴,四片区"的旅游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基本理论与西部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部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本文在提出生态旅游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生态旅游系统,划分生态旅游类型和层次,提出了生态旅游规范要求及西部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和发展趋势,为西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和资源空间开发模式理论,针对甘肃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提出甘肃旅游资源空间开发模式应有所创新。由于甘肃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分散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甘肃旅游资源空间开发模式应以旅游中心城市为核心,旅游城镇为节点,重要旅游景区为支点,专题和特色旅游热线为纽带,按照"12356910"的总体布局与发展模式选择来实现空间开发格局,牵引式、分层次、有步骤地推进旅游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及其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依据大量实地调查数据与文献资料,通过对陕西省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发育因素与机制的分析表明,构建合理的区域空间结构是促进陕西省社会经济全面迅速发展的关键。并提出了符合陕西省实际的区域发展战略:①选择合理的区域空间发展模式;②构建多样性的开发轴线,塑造合理的中心—外围格局;③优化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加强区域内外联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与定量化的研究,综合自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经济资源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社会文化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生态旅游心理承载力4个因素,对生态脆弱区阿斯哈图景区的承载力进行了动态测评。结果表明: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为1806~2113人·d-1。文中将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中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结合起来,对于指导生态脆弱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维持生态旅游环境系统供给与需求的综合平衡具有较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旅游发展空间战略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点-轴理论,并在充分考虑辽宁省自然条件、基础设施与旅游发展现状的背景下,文中通过旅游竞争力评价、旅游节点城市流强度测算以及城市规模分析、交通等级和地理区位分析等方法,在剖析辽宁省旅游发展面临的空间问题的同时,进一步为旅游发展空间战略构建提供了依据。综合分析之后,文中提出辽宁省应以丹东、锦州、大连、沈阳和铁岭为五大旅游增长中心,构建"五心、五团、25极;两主轴、三次轴,八外联轴"的旅游发展空间战略。辽宁旅游发展空间战略的目的是不断提升辽宁旅游竞争力,并实现省内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文中的研究既丰富了"点-轴"理论的内容,又对其他地区旅游布局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资源与基础设施空间协同的区划研究对于区域整合资源优势、加强合作及提升旅游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文中基于生态旅游景区和基础设施POI数据,利用密度场热点探测器、协同区位商及空间约束多元聚类模型探讨了青藏高原生态旅游资源与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协同水平,并以生态旅游资源和空间协同水平为基础进行区划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旅游资源热点呈现“多核心集聚”的环状格局,餐饮设施和住宿设施热点呈现“多核心集聚+多核心分散”的格局,医疗设施和交通设施呈现“多核心分散”的格局。2)生态旅游资源与基础设施的空间协同水平总体较差,餐饮设施、医疗设施的协同等级呈现“东北向西南递减”趋势,住宿设施、交通设施的协同等级呈现“东北、东南向西南递减”趋势。3)青藏高原可划分为八大旅游区,分别为:唐古拉山湖沼冰雪地旅游区(交通协同最差)、藏北高原湖沼旅游区(基础设施协同均最差)、祁连山-柴达木盆地植被景观旅游区(基础设施协同均最优)、藏南谷地非物质类文化遗存旅游区(住宿协同较差)、川西北高原物质类文化遗存旅游区(餐饮、医疗协同较差)、横断山区自然标记与自然现象旅游区(交通协同较差)、共和盆地地表形态旅游...  相似文献   

11.
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城市旅游经济空间联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条件的简单分析,结合GIS技术,运用旅游经济联系模型,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大小,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随地理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旅游经济的空间联系多沿交通干线呈"点-轴"式扩散;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内中心城市旅游经济隶属度以及中心城市旅游吸引区边界进行计算,作为对关中—天水经济圈继续划分小旅游经济圈的基本依据,说明旅游城市的规模与旅游经济的辐射空间正相关。基于以上分析对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经济整体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LUO Jing 《干旱区科学》2022,14(4):411-425
Land use/land cover (LULC)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xplor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activities and achieving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data of LULC types (cropland, forest land, grassland, built-up land, and unused land) from 1990 to 2015, we analysed the intensity and driving factors of land use/cover change (LUCC) in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Nyang Qu River, and Lhasa River (YNL) region, Qinghai-Tibet Plateau of China, using intensity analysis method, cross-linking table method, and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UCC in the YNL region was nonstationary from 1990 to 2015, showing a change pattern with "fast-slow-fast" and "U-shaped". Built-up land showed a steady increase pattern, while cropland showed a steady decrease pattern. The gain of built-up land mainly came from the loss of cropland. The transition pattern of LUCC in the YNL region was relatively single and stable during 1990-2015. The transition pattern from cropland and forest land to built-up land was a systematic change process of tendency and the transition pattern from grassland and unused land to cropland was a systematic change process of avoidance. The transition process of LUCC wa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ed effect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YNL region. This study reveals the impac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land resource system and provides scientific support for the stud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相似文献   

13.
西部县域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构思——以甘肃省武山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生态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是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文化生态旅游非常适合人文旅游景观富集,而生态环境较脆弱的西部地区开展。基于甘肃省武山县旅游资源和开发条件的分析与评价,对该地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提出了构想,以期对西部县域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生态旅游形象定位研究——以青海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湖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旅游发展基地。通过对"旅游形象定位"国内外研究回顾,并基于旅游地地方性和旅游者感知分析,从而提炼出旅游地形象要素并进行系统分析的旅游形象定位模型。然后以青海湖为实证,结合其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实际,通过对青海湖地脉、文脉、市场感应的梳理,归纳出其生态旅游的核心理念要素为"大美青海湖,梦幻灵修地",并分别对核心理念要素和具体形象要素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青海湖的旅游主题形象定位为"雪域圣湖.天路牧歌",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推出包括国内宣传口号、海外宣传口号和英文宣传口号在内的一整套相关的促销口号,并提出了对应的包括人-地关系感知要素设计和人-人关系感知要素设计的旅游形象系统设计与策划方案,从而对丰富生态旅游形象定位研究以及青海湖旅游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西宁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青海省会和青藏高原的区域中心城市,西宁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遵循历史发展脉络,分析西宁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历程,并对其影响因素和演化特点进行全面阐释,认为地形基础、工业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是影响城市空间演化的主要因子,城市空间结构表现出沿交通线扩展,呈单中心放射状形态,并与周边城镇构成不完善的核心——边缘结构。  相似文献   

16.
运用城市地理学中的经典理论-中心地理论,选取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增长率两项衡量旅游目的等级的指标,研究了中国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和演变态势。研究发现,交通条件对入境旅游目的地空间形态的影响显著。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等60个城市的入境旅游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入境旅游目的地呈现"三棱锥体"形态。北京入境旅游目的地形成了以北京为棱锥顶,以天津、青岛和大连为棱锥底的"三棱锥体"形态;上海入境旅游目的地形成了以上海为棱锥顶,以南京、杭州、苏州为棱锥底面的入境旅游目的地格局;广州入境旅游目的地体系目前还处于发育当中,二、三级入境旅游目的地仍在不断变化。文中运用中心地理论探讨入境旅游流空间形态和机制,旨在为入境旅游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力求能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入境旅游流特征,进而为入境旅游的均衡发展和各省市旅游政策的制定等宏观决策提供理论层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及空间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吉林省旅游资源普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旅游资源总优势度评价法和最邻近指数评价法,对吉林省旅游资源做系统分类和定量评价,探讨吉林省旅游资源丰度、品位度、总体优势度在地区上的差异,总结吉林省旅游资源的空间上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旅游资源类型齐全,分属8个主类、30个亚类、144个基本类型,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拥有率分别为100%、96.77%和92.90%。综合丰度、品位、总体优势度和最临近指数等评价方法得出吉林省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呈现:一心、四域和五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黄河源区湖泊水环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青藏高原东北部湖泊水环境状况和气候变化特征,特地开展了青海境内黄河源区湖泊现状调查,结果发现黄河源区湖泊呈现水位升高和水量增大现象。收集近50年来气候资料得到:区域气候整体处于气温升高,降水趋减的态势,近几年降水呈现增多;区域内部有效降水存在差异:东部有效降水逐步减少,西部玛多有效降水呈逐年增大。湖泊水位升高的水源主要来自气候降水。应与区域气候波动周期的丰水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