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态旅游资源与基础设施空间协同的区划研究对于区域整合资源优势、加强合作及提升旅游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文中基于生态旅游景区和基础设施POI数据,利用密度场热点探测器、协同区位商及空间约束多元聚类模型探讨了青藏高原生态旅游资源与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协同水平,并以生态旅游资源和空间协同水平为基础进行区划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旅游资源热点呈现“多核心集聚”的环状格局,餐饮设施和住宿设施热点呈现“多核心集聚+多核心分散”的格局,医疗设施和交通设施呈现“多核心分散”的格局。2)生态旅游资源与基础设施的空间协同水平总体较差,餐饮设施、医疗设施的协同等级呈现“东北向西南递减”趋势,住宿设施、交通设施的协同等级呈现“东北、东南向西南递减”趋势。3)青藏高原可划分为八大旅游区,分别为:唐古拉山湖沼冰雪地旅游区(交通协同最差)、藏北高原湖沼旅游区(基础设施协同均最差)、祁连山-柴达木盆地植被景观旅游区(基础设施协同均最优)、藏南谷地非物质类文化遗存旅游区(住宿协同较差)、川西北高原物质类文化遗存旅游区(餐饮、医疗协同较差)、横断山区自然标记与自然现象旅游区(交通协同较差)、共和盆地地表形态旅游...  相似文献   

2.
西藏阿里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西藏阿里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之上 ,提出了促进阿里生态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对策。同时希望对于西部贫困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对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客源市场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 ,客源市场研究是旅游规划和市场营销等工作的基础。本文通过客源市场空间分布图对比和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定量评价 ,对分别位于我国东、中、西部的十个旅游地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 ,我国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具有集中率高、距离衰减显著、多因素决定客源空间范围和以东部地区为重要客源市场等共性特征和规律。最后对形成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特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对进行旅游规划和市场营销等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兰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兰州市为例,主要运用最近邻指数R,拓扑图论中的β指数、γ指数、平均径路长,以及紧密度指数等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对兰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当前兰州市旅游区各景点之间的空间联系较弱,要开发旅游资源,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关键在于提升兰州旅游交通网络的通达性、连接性,这样才能使该区众多的旅游资源得以很好的开发,以与兰州市的经济实力相匹配。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类型多样的草原和绚丽多姿的蒙古族民族文化是内蒙古具有竞争力的优势旅游资源。近年来 ,依托这一优势资源进行的草原旅游开发有力的推动了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 ,但同时 ,在开发中也暴露出了许多制约草原旅游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草原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并以生态旅游开发为指导 ,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 ,以及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青海湖生态旅游规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青海湖是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不仅以浩大和湖内盛产湟鱼及有众多的鸟闻名 ,更以有鸟岛、沙岛、沙山等自然旅游资源而受世人关注。随着西部大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发展青海湖生态旅游业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文章在分析青海湖生态旅游资源特征的基础上 ,探讨了发展青海湖生态旅游业的意义 ,并提出了发展青海湖生态旅游业的目标、原则、布局、建设内容和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7.
兰州旅游圈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对于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简要地梳理近些年来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于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构建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根据游客的到访情况划分其内部结构,根据资源集聚态势和共同表现的主题进行功能分区,按照远近结合的原则确定优先发展区,根据服务功能确定旅游中心地。通过对兰州旅游圈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提出兰州旅游圈的空间结构构建模式:三个旅游圈层、七个旅游瓣区和十一个旅游功能区;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了圈内的七个优先发展区和若干个旅游中心地。最后,对于兰州旅游圈的旅游线路提出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与定量化的研究,综合自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经济资源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社会文化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生态旅游心理承载力4个因素,对生态脆弱区阿斯哈图景区的承载力进行了动态测评。结果表明:其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为1806~2113人·d-1。文中将生态脆弱区旅游开发中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结合起来,对于指导生态脆弱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维持生态旅游环境系统供给与需求的综合平衡具有较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基本理论与西部生态旅游开发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部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本文在提出生态旅游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生态旅游系统,划分生态旅游类型和层次,提出了生态旅游规范要求及西部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和发展趋势,为西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然保护区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引入了国外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这一新发展理念。然后分析了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发展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本文认为社区参与是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的新范式,社区参与是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社区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有利于增强保护区社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旅游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高级阶段。在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利益主体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基于社区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社区参与能力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提高社区参与能力,促进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了青藏高原湿地的生态地位和现阶段青藏高原湿地资源保护开发中的主要问题后,提出青藏高原湿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本模式: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走生态畜牧业的发展之路,切实提高高原湿地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从经济方面减轻人为不合理因素对湿地的负作用;统筹规划,发展高原特色的湿地生态旅游业,在保护和合理开发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陕甘宁地区气候变化空间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陕甘宁地区35年来(1971-2005),39个测站的气象资料,运用线性回归法,聚类分析法,5年滑动平均法等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软件,分析该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比较该地区39个县的气候变化空间结构特点以及致灾效应。结果表明:陕甘宁地区暖干化趋势明显;全区有6个增温中心(定边靖边,神木,正宁,西峰,延安和同心)和4个干旱中心(延长宜川,甘泉富县,吴堡,和子长);气候变化导致该地区原本恶化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劣,灾害出现的频率增加,持续的时间延长,强度增大,最后导致人们的生活更加的贫困。  相似文献   

13.
青藏高原矿产资源丰富,但其脆弱的地质环境制约着矿产资源的开发。为了促进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的保护,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青藏高原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探讨。青藏高原具有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低和开发利用潜力大的现状特点,因矿产资源开发产生占用和破坏土地资源、造成水均衡破坏与水污染、诱发的地质灾害等环境问题,对地质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提出了矿产资源开发与地质环境协调发展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青藏高原地区青海省东部干旱区域常见杂草旱雀麦(Bromus tectorum Linn)作为受体,用琼脂共培法对青藏高原青海省东部干旱区域8种主要栽培小麦品种进行化感作用的评价。结果表明:8种小麦品种对旱雀麦的发芽率、发芽势抑制强度为2.78%~69.44%,其中高原448抑制作用最强,乐麦5号抑制作用最弱,青春38、高原437、通麦1号对旱雀麦种子萌发的抑制率都达到10%以上,而互助红、互麦14则对旱雀麦种子萌发表现为负的抑制率。相关性分析得出:处理间化感作用的差异在根长、芽长、干重方面的P值分别为0.0166、0.0194和0.0001,达到显著水平,鲜重P值大于0.5,无相关性。利用化感作用效应指数(RI值)作为化感指标,结合聚类分析得出高原448化感作用最强,青春38、高原437、通麦1号、阿勃化感作用中等,互助红、互麦14号、乐麦5号没有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疆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空间结构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以新疆1995、2000、2006年相关数据,借助Arcview软件制图分析了新疆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并从新疆工业布局演变和工业化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及特点。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新疆经济初显空间集聚效应,正处于工业化初期,新疆经济空间结构与工业化、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存在内在的联系和耦合关系,其中工业发展,尤其是石油开采业是新疆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经济空间结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玛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曲旅游资源丰富、独特。运用最近邻指数R、β指数、γ指数、平均径路长分析技术,对玛曲县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形态以及空间网络结构的连接性、通达性等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玛曲旅游区内各景区点之间的空间联系较弱,加强和加快构建玛曲旅游区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旅游交通网络结构的连接性、通达性水平,是玛曲旅游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民族地区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为了更好的说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文中以内蒙古自治区1990-2009年近20年的相关数据,分析了内蒙古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并从内蒙古工业布局演变和工业化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了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及特点。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内蒙古经济初显空间集聚效应,内蒙古经济空间结构与工业化、矿产资源分布状况存在内在的联系和耦合关系,其中工业发展,尤其是矿业是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经济空间结构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出发,分析了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探讨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内容,以层次分析的定量方法为主,结合定性分析对甘肃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分析了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甘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unes depend on wind-blown sand movement which is affect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nd material, topography, wind regimes and other factors.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d two sand shadow dune groups in Shigatse and Za’gya Zangbo of Tibet and an individual dune in Da Qaidam of Qinghai, and analyzed their topographies and morphologies, and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nd, wind regime and sand transport. Formed under harsh conditions behind hills, these mature sand shadow dunes are hundreds of meters long, have significant ridges and crescent dunes downwind, and have a hill pass on one or both sides.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the hill gap and wind velocity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se dunes. Sand shadow dunes formed only when the gap spacing is two-thirds of the hill height. When wind velocities are 20 m/s, the sand body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hill pass allows the transport of sand by wind, creating a "narrow-pipe effect", which causes the transported material to gradually accumulate in the center of the shadow zone. We observed that the following are needed for sand shadow dunes to form:(1) strong winds, sufficient sand, suitable obstacles and a dry climate;(2) one or both sides of the obstacle forming the shadow zone must have a hill pass; and(3) the windward side of the obstacle must have a wide, flat area, providing adequate spacing for wind flow and transport of material and the leeward side must have a sufficiently broad, flat area to allow the release of the transported material. Research results on these newly discovered dune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dune geomorphology.  相似文献   

20.
利用考古遗迹、年代和区域DEM数据,采用GIS方法,综合分析了晚冰期以来,人类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迁移与扩散。结果表明:16~6 kaBP人类活动的足迹已遍布青藏高原东北缘,早期人类活动没有固定的聚落,表现为高度流动、长距离、大范围的迁移特征;晚期则实现了半定居。末次冰消期生活在黄土高原西端较低海拔的人群沿着黄河谷地进入高原,到达海拔2 600 m的共和盆地,并以该盆地为枢纽,向北于14 kaBP进入海拔3 000 m以上的青海湖盆地,向南于11 kaBP登上了4 000 m的青藏高原主体,向西在全新世早期进入柴达木盆地,并通过格尔木河河谷翻越昆仑山进入可可西里和羌塘高原。6~2 kaBP本区跨进新石器-青铜时代,有固定的聚落,发生了2次显著的文化扩散,5~4 kaBP马家窑文化在本区黄河-湟水谷地扩散;3 kaBP畜牧业的确立,人类再次向高原腹地扩散,并实现了对海拔4 000 m以上高原的长期占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