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河西灌溉农业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演变角度初步考查了历代河西灌溉农业的发展,比较历史时期灌溉农业的发展差异,揭示河西地区灌溉农业发展规律及特点,通过总结历史经验,以为今后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宁夏干旱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以1951年1月-2000年5月全区19个气象台站的逐月降水资料为基础,采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离和旱灾指数作为干旱灾害的指标,建立了寄存地区各种干旱类型的旱灾序列,并进行统计分析,较确切地反映出该区域内各年干旱轻重的程度,综合研究了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宁夏主要以春旱为主,春夏连旱最多,对宁夏影响最大的是秋春夏连旱;近年来干旱与非干旱的程度、范围差距进一步加大,出现干旱极值情况比以前增多,受旱面积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气候正在向干旱化发展。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抗旱对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天水干旱气候演变对农业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通过对20世纪60年代以前,天水干旱气候的历史演变和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的近40a主要气象要素变化分析,得出了天水20世纪百年干旱气候自90年代以来显著加重的演变规律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农业对策与建议,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地区地下水资源农业利用历史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的合理利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运用历史演进的方法,研究了历史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农牧业占用地下水的分布状况,归纳出地下水农业利用历史演变的特征。即:(1)人类对地下水的利用随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牧业活动范围的扩大而趋于复杂化和多类型化;(2)地下水农业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与当时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是决定黄土高原地区地下水农业利用程度与方式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5.
植物检疫的目标是控制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扩散和蔓延。在我国现行的农业植物疫情报告管理制度中,疫情快报最能反映疫情新发情况。为了准确掌握我国农业植物疫情新发动态,本文系统整理了2010年-2018年全国农业植物疫情快报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了我国疫情发生的严峻形势,并分析了不同种类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动态,以期为我国农业植物疫情及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研究和管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农业结构指数结合比重法,比较分析了新疆和四川两省区1981年到2002年农业总产值结构、作物类型结构、粮食作物结构、经济作物结构演变的综合情况。结果表明:1在农业总产值结构演变上,新疆是波动变化的,而四川在逐步向多元化和均匀化方向发展;2在22a间,两省区在作物类型结构的变化上都朝多元化和均匀化方向发展,主要原因是粮食作物面积比重下降,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的面积比重明显上升;3在粮食作物面积构成的多元化发展速度上,新疆比四川快,主要原因是新疆小麦面积比重显著下降;4两省区经济作物结构的多样性都在波动中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新疆棉花比重大幅度提高,而四川主要是油料作物面积比重显著提高。两省区农业结构的演变特点与各自的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变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78—2011年陕西省自然灾害历史数据以及粮食单产资料,利用Mann-Kendall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陕西干旱、洪涝、风雹、霜冻这几类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受灾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这四类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受灾面积和粮食单产的关联度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干旱、洪涝、风雹、霜冻这四类灾害的关联度分别为0.7806、0.767、0.7731、0.7355;从受灾率的变化趋势来看,陕西旱灾受灾率在20世纪80年代变化幅度不大,从90年代初到2002年左右呈上升趋势,2002年之后呈下降趋势,霜冻受灾呈上升趋势,风雹略呈上升趋势,洪涝略呈下降趋势。M-K突变检验的结果表明,干旱受灾率的突变点为1984年和2011年,霜冻受灾率的突变点则出现在2003年,而陕西洪涝和风雹突变不明显。小波分析的结果表明,干旱受灾率存在着显著的准2~3 a和准2~4 a尺度周期,且这些周期的强度均随着时间变化;洪涝受灾率存在着显著的准3 a、准2~4 a和准2~6 a尺度周期;霜冻存在着显著的准2~4 a和准4~8 a尺度周期;风雹存在着显著的准2~3 a、准3 a、准3~4 a和准2~6 a尺度周期。  相似文献   

8.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其中,涉及马克思主义农业思想方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结合我国农业思想的演变与实践,深入研究我国农业发展形势,总结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理顺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新规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农业思想的创新与升华。  相似文献   

9.
黄德聪 《植物检疫》2003,17(B09):30-34
我国一直采用由国家规定检疫病虫害,植物检疫机关据此实施检疫这一与圉际通行规则相吻合的检疫执法方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发布了5个进境植物检疫病虫害名录,本文阐述了其发布及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农业农村经济受到的冲击不断加深。首先是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困难加大,进而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最终影响我国扩大内需方针的落实,影响经济平稳发展。具体表现在:农产品价格持续、全面、大幅下跌;民工就业率下降,农民增收问题日益严峻;农产品出口规模大幅下降,农产品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依赖出口的中小企业发展困难加大。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农业旱灾规律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1949年以来59 a农业自然灾害和粮食生产数据,分析安徽省农业旱灾变化规律和粮食安全态势,探讨农业旱灾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干旱灾害呈现明显周期性波动,干旱轻重灾情交替出现,其波动周期大致为5~10 a.近30 a来干旱灾害对该省粮食生产的致灾强度越来越大,即其危害日趋严重.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的年变化率均与干旱受灾率、成灾率、灾害强度指数、受灾率异常指数和成灾率异常指数等指标显著负相关.其中以灾害强度指数、受灾率异常指数和成灾率异常指数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更为显著,且受灾率异常指数的影响最为显著.该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和粮食安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近58年春旱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肃省80个气象观测站1951~2008年的春季(3~4月)历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确定干旱标准,统计分析历年春旱发生的频率和范围。结果表明:甘肃省春旱发生频率比较高,其频率范围为30%~50%,河西走廊为40%~50%,陇中北部和陇东为40%左右,陇中南部、陇南和甘南高原为30%左右。全省春旱频率呈增加趋势,河西、陇东和陇南呈增加趋势,陇中趋势平稳,2000~2008年全省及各地春旱次数都在迅速增加。在近58年中,全省春旱范围的历年变化呈逐渐扩大趋势,陇东和陇南与全省相同,河西和陇中呈逐渐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近50a来黑河流域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0~2009年间黑河流域及其周围15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温观测数据,运用多年趋势线法、Mann-Kendall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黑河流域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黑河流域气温总体呈增加趋势(β值为0.027℃/a),线性增长率为0.28℃/10a,相当于50年中气温升高了1.4℃,其中20世纪70~80年代气温上升缓慢,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气温显著上升;空间分布上,年均气温变化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渐增温的趋势,其中流域中上游东部和下游地区气温升温幅度较大,以中游民乐和下游额济纳旗最为显著;流域年均气温变化存在着10~15年左右的主振荡周期和6年左右的次振荡周期,其中以13年左右的振荡周期最强;流域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发生突变,之后进入偏暖期;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合理利用本地气候资源提供参考依据,使流域农业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雨养农业区旱灾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同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雨养农业区的旱灾发生程度和旱灾抗御潜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评定出了雨养农业区的旱灾发生程度、旱灾抗御潜力和旱灾风险等级。主要结论为中国的中北区、华北区、东北区和西南区为雨养农业旱灾防御和抗御的重点区域,应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实施防旱抗旱措施;农田水利基...  相似文献   

15.
若羌县近50a来气候变暖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若羌县气象站1958~2007年日平均气温实测资料,深入分析若羌县气候变暖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分析结果显示:(1)近50a来若羌县年均气温呈增加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204℃/10a,50a增温达1.02℃,年均气温波动基本与我国西北地区气温变化趋势一致。(2)年内气温的季节变化差异明显,各季节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夏两季对全年气温上升贡献较大。(3)近50a来≥0℃、≥10℃、≥20℃活动积温值增加,持续天数增多,而<0℃负积温绝对值明显减少。(4)近50a来若羌县气候显著变暖,热量资源增加,使喜温作物面积扩大,生长期延长,对越冬作物有利;同时病虫害越冬存活率上升,防止难度加大,气候变暖对若羌县农业影响是利弊并存。  相似文献   

16.
以黄河流域为例,基于1970—2014年气候数据,构建了修正的帕默尔干旱指数(sc_PDSI),探究了不同气候区农业干旱的时空演变规律;其次,以0.25°×0.25°栅格为响应单元,耦合农业干旱诊断和陆地水储量数据精准识别了农业干旱自然恢复期,并利用全局和局部Moran's I指数,探明了农业干旱自然恢复期的空间分布格...  相似文献   

17.
旱灾对甘肃省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稳定和提高粮食总产量,分析旱灾对甘肃省粮食生产的影响。根据1970-2008年甘肃省旱灾受灾面积及粮食产量资料,运用减产系数法估算出因旱灾所损失的粮食产量;运用C-D生产函数法计算出受灾面积对粮食产量增长贡献率。结果表明:旱灾受灾面积与粮食产量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1970-2008年间旱灾受灾、成灾面积、成灾率...  相似文献   

18.
利用新疆地区52个气象站1960-2010年月降水量和无雨日数资料,定义了S干旱指数,采用EOF、REOF、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分析、分布函数等方法,分析了近51年来新疆干旱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EOF分解得出,新疆干旱指数存在三种主要的空间分布,即全区一致变化型、南北反向变化型和东西反向变化型;根据REOF前四个旋转荷载向量场高载荷区分布,将新疆干旱指数分成四个区,即新疆北部地区、新疆南部地区、天山中西部地区和天山东部地区;新疆北部地区、天山中西部地区和天山东部地区干旱指数有增大的总趋势,新疆南部地区干旱指数有减小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19.
The 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 and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 are used worldwide for drought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However,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performance for agricultural drought among these indices and among regions. Here, we performed statistical assessments to compare the strengths of different drought indices for agricultural drought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Small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in the comparative performances of SPI and SPEI that were smaller at the long-term scale than those at the short-term scal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PI/SPEI and PDSI considerably increased from 1-to 12-month lags, and a slight decreasing trend was exhibited during 12-and 24-month lags, indicating a 12-month scale in the PDSI, whereas the SPI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SPEI at 1-to 24-month lags. Interestingl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rend of temperature and the mean absolute error and it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oth suggested stronger relationships between SPI and the SPEI in areas of rapid climate warming. In addition, the yield–drought correlations tended to be higher for the SPI and SPEI than that for the PDSI at the station scale, whereas small differences were detected between the SPI and SPEI in the performance on agricultural systems. However, large differences in the influence of drought conditions on the yields of winter wheat and summer maize were evident among various indices during the crop-growing season. Our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multi-indices in drought monitoring are needed in order to acquire robust conclusions.  相似文献   

20.
基于MCI指标的甘肃省近50年干旱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甘肃省16个气象站1961—2010年改进气象干旱指标(MCI)对甘肃省近50年不同季节的干旱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春旱和夏旱发生频率最高,为55.4%和55.0%;秋旱发生频率最低,为41.1%;冬季干旱发生频率为46.3%。全省夏秋季易出现大范围干旱,冬季较少。近50年来,干旱发生范围在全年各季节都有不同程度增加。春季各等级干旱发生天数均较高,且更容易发展成为重旱甚至特旱;夏季和冬季易发生大范围的轻旱和中旱,而严重干旱发生较少;秋季干旱发生日数最少,且干旱强度也最轻。总的来说,甘南地区干旱发生最少,而河西东部、陇中北部和陇南南部发生干旱较多。近50年,研究区干旱平均持续日数、发生干旱站次比以及干旱强度虽有不同程度增加或减少趋势,但变化并不显著。春季干旱强度最强,秋季最弱。干旱强度与无雨日数有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