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点-轴"理论作为区域旅游开发的基础性理论之一,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文中以旅游资源大省-山西省为例,在分析其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交通网络结构、旅游市场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具体测算了全省11市的城市外向辐射能力和综合能力,并利用SPSS17.0软件中聚类分析,确定了旅游节点等级、发展轴线及旅游区,建构了山西省"一核心,三主轴,四片区"的旅游空间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2.
武威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及旅游开发优化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威市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运用空间分布、积聚效应、连接度和平均路径长等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武威市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该区旅游资源整合较差;旅游景点之间联系度较低,旅游网络不够发达;旅游交通设施接待能力较弱。整合了该区旅游资源,并划分为三大特色旅游区:天祝民族特色旅游区、312国道景观长廊和石羊河流域综合旅游区。并提出了优化旅游开发的建议:加强旅游交通建设,优化旅游交通网络;创新旅游开发的思路和体制;旅游开发要坚持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兰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兰州市为例,主要运用最近邻指数R,拓扑图论中的β指数、γ指数、平均径路长,以及紧密度指数等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对兰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当前兰州市旅游区各景点之间的空间联系较弱,要开发旅游资源,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关键在于提升兰州旅游交通网络的通达性、连接性,这样才能使该区众多的旅游资源得以很好的开发,以与兰州市的经济实力相匹配。  相似文献   

4.
自助游空间结构是自助旅游流空间位移的表现形式。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云南省16个地级城市为节点,通过搜索整理网络游记的方式构建云南省自助游空间网络,揭示了云南省自助游的空间结构特征:云南省自助游网络的整体密度为0.217,旅游流的整体互动不明显,旅游流空间结构呈现"局部联系密切,整体联系疏松,发展不平衡"的特征;网络核心-边缘空间结构表现出局部区域旅游影响力较弱,仅限于旅游资源相对较密集的局部区域,其内部联系较紧密,反映了游客自助游"喜集聚,厌分散"的空间结构特征;旅游网络节点具有4个明显的空间节点等级:自助游核心节点、自助游重要节点、一般旅游目的地节点以及边缘旅游节点。  相似文献   

5.
对西北民族地区"非遗"旅游资源分别开展了基于点(优秀旅游城市、5A级旅游景区)、线(铁路、国道)以及点-线综合的GIS缓冲区分析,以总结其空间结构及资源属性特征,旨在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决策参考。西北民族地区"非遗"旅游资源宏观上集聚特征明显,呈现"六簇一带"的空间格局,但微观尺度却相对分散,具有以公路为主线的交通指向性特征和开发进程中的城市指向性特征。这种具有矛盾性的双重特征与西北地区民族文化的形成过程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新疆14个地区国际旅游接待情况及旅游资源的评估,确立了乌鲁木齐、伊犁、吐鲁番、阿勒泰、喀什为新疆国际旅游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区域;利用SPSS、MatLab等统计学软件分析了这五大旅游区国际旅游接待情况及国际旅游收入的数据,建立了本底趋势线方程,并定量的计算出重大事件对新疆主要旅游区国际旅游业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大事件对新疆主要旅游区国际旅游业的影响基本负面;从新疆全区来看,重大事件中对于国际旅游业影响最大的是"7.5"事件,反映出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暴力犯罪事件具有更大的威胁性和破坏性。从不同地区来看,国际商务旅游资源越丰富的地区,重大事件对其国际旅游收入的冲击越小;五大旅游区中对于重大事件的防御能力最强的是伊犁地区。虽然不同地区的国际旅游业对同一重大事件的响应有较大差异,但总体的规律是旅游集散地中心响应最强,向外围响应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兰州旅游圈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对于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简要地梳理近些年来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于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的构建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根据游客的到访情况划分其内部结构,根据资源集聚态势和共同表现的主题进行功能分区,按照远近结合的原则确定优先发展区,根据服务功能确定旅游中心地。通过对兰州旅游圈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提出兰州旅游圈的空间结构构建模式:三个旅游圈层、七个旅游瓣区和十一个旅游功能区;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了圈内的七个优先发展区和若干个旅游中心地。最后,对于兰州旅游圈的旅游线路提出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8.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影响不同尺度游客的空间行为,对旅游细分市场营销和开拓具有重要意义。在回顾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进展和分析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二维性的基础上,以旅行成本为衔接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提取了目的地空间结构中对市场具有影响的因子,构造了因子对市场影响的评价体系。选取敦煌市为研究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在敦煌市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影响下,该旅游目的地市场结构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随距离衰减特征,而是形成了在1000km、2300km和3400km处的三个市场份额波峰,说明在敦煌旅游市场结构形成过程中,对市场结构产生根本影响的因子并不是距离,而是游客进入目的地的成本消耗。认为传统的引力模型在预测市场流量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目的地市场分析应根据空间结构特征进行。文章最后根据敦煌的市场特征提出了远西部旅游目的地重点发展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市场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9.
西狭文化旅游形象三重结构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狭文化旅游资源是甘肃成县旅游开发的优势资源。由于对西狭文化理解上的不全面 ,导致西狭文化旅游区的建设存在一系列偏差 ,旅游形象不突出。文章提出了西狭文化旅游形象的三重结构整合的思路 ,即文化结构整合、空间结构整合与景观结构整合 ;并且认为 :文化结构整合是西狭文化旅游形象三重结构整合的前提、基础 ;空间结构整合是由文化结构整合向景观结构整合的过渡 ,而景观结构整合是西狭文化旅游形象三重结构整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平凉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平凉市地处陇东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落后,但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且处在兰州旅游区、西安旅游区和银川旅游区的包围之中,区位条件和客源市场较佳。因此,研究平凉市旅游资源及其开发问题,对于发展地方经济意义重大。本文在对其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区位条件、客源市场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平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对策,重点就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路线设计做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陕西旅游网络通道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旅游网络通道体系是区域旅游网络的主干。文章对旅游网络通道体系的概念,旅游网络通道体系的要素及其特点做了探讨。在分析陕西旅游网络通道体系要素后,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Maptitude对陕西旅游网络通道体系要素做地图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陕西构建“米”字形旅游网络通道及旅游网络通道连接线路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陕西省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及其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依据大量实地调查数据与文献资料,通过对陕西省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发育因素与机制的分析表明,构建合理的区域空间结构是促进陕西省社会经济全面迅速发展的关键。并提出了符合陕西省实际的区域发展战略:①选择合理的区域空间发展模式;②构建多样性的开发轴线,塑造合理的中心—外围格局;③优化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加强区域内外联系。  相似文献   

13.
陕北旅游资源的整合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陕西省旅游业在全国的地位正在逐步下降,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对旅游资源挖掘不够,缺乏新的旅游增长极。陕北近几年已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理应开辟为陕西省新的旅游增长极,但其旅游业发展过分依赖于红色旅游,使得本区旅游业缺乏可持续发展后劲。立足于市场分析和资源特色,陕北需要进行黄土地貌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为此,本文在分析了陕北旅游资源整合属性的基础上,论述了陕北旅游资源整合问题并进行了旅游功能分区,提出了陕北旅游资源的整合策略,以期为陕北乃至全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精品休闲农业点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居民闲暇时间和健康知识的增多以及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休闲旅游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出游的重要形式。文中以陕西省入选"魅力城乡"休闲农业门户网站的100个精品休闲农业点为基础数据,依据空间结构理论、计量地理学、ArcGis、AutoCAD等技术方法,运用休闲农业市区空间分布比重、平均城市中心距离、空间离散指数、回转半径法和空间分布曲线等计量方法,对陕西省休闲农业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精品休闲农业整体上形成了以西安周边地区为核心、以关中平原为主带、以陕南和陕北为两大辐射区的发展格局并已初具规模;陕北地区休闲农业的空间离散指数相对较小,关中和陕南差别不显著;关中休闲农业受城市区位的影响较为明显,陕北和陕南则相对较弱。据此,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陕西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的国际旅游消费与国民生产总值均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文中依据1978-200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Eviews6.0软件,运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方法检验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两者间的推拉关系模型。研究结果显示:陕西国际旅游消费与地方经济存在着协整关系,且国际旅游消费是地方经济增长的原因;陕西国际...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生态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空间结构的构建对于区域旅游的开发及区域旅游业的竞争与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中在青藏高原生态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点-轴理论"等相关理论,对青藏高原生态旅游的空间结构的构建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基本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
运用Theil系数,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对陕西省入境旅游经济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入境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呈波动上升趋势。2001~2007年,区域差异较大,且平稳上升;2008~2010年,区域差异较小,且增速减缓。入境旅游经济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体现在西安市与其他地市、关中与陕北陕南地区之间两个层面上。这与关中城市发展较早,具有资源、交通、经济发展优势密切相关。2008年后,由于政策的支持和交通的改善等原因,陕北和陕南入境旅游发展增速,使得区域差异减小。  相似文献   

18.
依托实地旅游市场调查数据,以地理集中度指数、空间使用曲线以及旅游感知评价法,对天津滨海新区旅游市场的空间结构、旅游者行为特征及感知评价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特征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场空间结构及旅游者行为进行了讨论。从结果来看,滨海新区旅游市场空间结构方面,符合东部沿海地区综合性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市场空间结构特征,表现出较强的距离衰减规律;在旅游者行为特征方面,滨海新区符合发展初期旅游目的地的游客行为特征,呈现出以观光为主的低消费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旅游流转移的陕西省入境旅游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陕西省入境旅游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其游客市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入境旅游发达区转移而来的,但三大区域入境旅游流向陕西的扩散转移成长过程各不相同,研究发现:环渤海是陕西最大的入境旅游中转地,且年际变动较小,比较稳定;长三角向陕西转移人数少于环渤海,年际变动大,处于波动增长状态;珠三角向陕西转移数量最少,且这些年不增反减,年际变动较大;陕西省入境旅游市场趋于多元化,日渐稳定和均衡;陕西省对三大区域入境游客的吸引力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需在开拓三大区域入境旅游市场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