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如何提高游客满意度是历史文化街区的现实问题。针对以往历史文化街区满意度研究中线性影响关系的假设局限,文中基于三因素理论提出非对称影响关系假设,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识别游客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的属性维度,并以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地,研究历史文化街区属性绩效与游客总体满意度影响关系。根据分析结果,游客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具有四个属性维度,分别为视觉审美、文化特色、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商业业态,历史文化街区属性绩效与游客总体满意度的非对称关系得到检验。视觉审美、旅游公共服务与游客满意度间存在负向非对称效应,属于基本因素;旅游商业业态与游客满意度为正向非对称关系,属于兴奋因素;文化特色与游客满意度基本呈现出线性对称关系,属于表现因素。历史文化街区的满意度三因素结构可为历史文化街区改善各属性绩效、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大众旅游的加速推动下,南锣鼓巷等历史文化街区同质化、商业化等旅游发展相关问题逐渐显露,游客满意度持续走低。研究从旅游凝视理论角度切入,以游客为观察主体,分析旅游者凝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影响过程。综合运用现场调查和网络评价等截面数据与历时数据,结果证实凝视关系中的游客一方拥有更大的权利,推动了南锣鼓巷"符号情境"的转变;标志符号的强化与筛选作用明显,产生形象撕裂和主客间消极互动;另外游客的消极评价在旅游凝视中主要体现为对"符号收集"的不满。  相似文献   

3.
大运河景观价值感知与地方认同的强化对培育游客遗产保护意愿具有重要意义.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典型旅游目的 地——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基于游客问卷的数据分析,构建了大运河景观价值感知、地方认同与游客遗产保护意愿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和结构性关系.结果 表明:大运河景观价值感知与游客遗产保护意愿存在...  相似文献   

4.
呼和浩特市清·绥远古城城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应对其进行科学地 保护和利用。遗址公园规划考虑历史环境与城市空间的结合,将城墙遗址整合到城市的空间 发展中,构筑了公园“两带、四廊、八景点”的景观结构,创造现代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特色相互 交融与契合的城市文化景观结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武威的地理特征、历史演变和文化源流的考察,认为武威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在于凉州文化,保护武威历史文化名城的实质就是保护、弘扬凉州文化。建议武威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要以凉州文化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掘旅游资源,以促进经济技术协作和交流。  相似文献   

6.
河西走廊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特色和开发保护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武威的地理特征,历史演变和文化源流的考察,认为武威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在于凉州文化,保护武威历史文化名城的实质就是保护,弘扬凉州文化。建议武威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要以凉州文化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掘旅游资源,以促进经济技术协作和交流。  相似文献   

7.
结合文物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在2003~2007年多次野外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我国农牧过渡带-鄂尔多斯高原及毗邻地区内209座历史城市发展的阶段性进行了研究.历史城市发展大致分为六个阶段,其阶段性特征是:军事或政治城市体系特征显著,城市体系具有短期内一次成形的特点;受控于政治或军事城市体系的约束,始终没有形成明显的区...  相似文献   

8.
文中运用SLEUTH城市扩展模型,借助GIS、RS技术,以酒(泉)嘉(峪关)地区1990、1996、2006、2014年Landsat TM/ETM+影像作为研究区基础数据来源,对酒泉市、嘉峪关市的城市空间扩展进行模拟与预测。文中主要设置了四种情景模式:自然发展趋势方案、环境友好型发展方案、紧凑型城市发展方案、规划引导发展方案。结果表明:在自然发展趋势方案下,城市的空间扩展完全是无序的、不科学的;在环境友好型发展方案下,城市空间扩展比较有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小,有效的保护了城市内部及周围的生态绿地和耕地;在紧凑型城市发展方案下,城市空间扩展主要以边缘增长和建成区内部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为主;在规划引导发展方案下,城市的发展主要体现了政府的意愿,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城市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使城市周边的大量优质农田遭到了破坏。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开展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基地,对保护、恢复、发展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存自然历史产物,改善人类环境,以及促进生产、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从发展速度、区域分布、地区比较、归属权限、构成类型等多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状况。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速度较快,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文中有针对性地从规范管理体系、科学规划保护区规模以及完善法律法规体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遗迹周围景观类型的变化对历史文化遗迹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必须从对其自身的保护上升到对其周边景观类型保护的阶段。应用遥感和GIS技术以及数理统计学方法,以历史文化遗迹丰富的吐鲁番为研究区,利用1990年、1999年和2010年的遥感数据,深入研究了吐鲁番历史文化遗迹周围景观类型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景观类型对历史文化遗迹的影响是不同的,耕地、城乡居民对历史文化遗迹的破坏最大,未利用地和水体对历史文化遗迹也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草地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具有积极的作用;(2)从时间变化上看,整个时段(1990-2010年),海洋墓地周围景观类型年综合变化率最大,为0.895,阿萨协亥尔古城周围景观类型年综合变化率最小,为0.046;(3)从空间变化上看,整个时段(1990-2010年),海洋墓地周围景观类型变化速度最大,相对变化率为1.896;阿萨协亥尔古城周围景观类型变化速度最小,相对变化率为0.216。评价结果可为吐鲁番地区的历史文化遗迹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中结合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七个批次的国家级历史文化村镇数据和历史文化名城数据,综合利用最近邻指数法、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分析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全国尺度上,历史文化名城数量东西差异大,而历史文化村镇数量南北差异大.2)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名城分布比较均匀,而历史文化村镇属于集聚分布.3)因子影响程度上,人...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传统文化和精神成就的载体,是某个地域和某个民族重要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得生态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加快,导致历史文化资源急需保护。文中以吐鲁番高昌故城为例,以空间信息技术为手段,在高昌故城遗址周围建立缓冲区,分析和研究了遗产周边的环境变化,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吐鲁番高昌故城周边裸地、低覆盖逐年减少,而中、高覆盖逐年增加,环境总体变化较小,其周边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主体的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感知及提升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传统村落文化遗产面临着被破坏与消亡的威胁。文中以9个北京市首批市级传统村落为案例地,采用指标体系法、熵权法,分析村委会、村民、游客对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感知评价。结果表明:1)村委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满意度较高,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良好的传承机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投入较低,旅游开发正逐步成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的重要途径。2)村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度较低,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的满意度并不高,特别是其保护感知度偏低、参与度有限。3)游客对于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满意度较高,其保护感知度逐渐上升。4)案例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最后,从内容内涵、途径方式、参与主体、最终目标四个方面构建了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模式。  相似文献   

14.
In China,qanats(kan’erjing/karez)exist only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being one form of traditional irrigation technology that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oasis civilizations.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 origin and date of the qanats in Xinjiang due to a lack of adequate evidences.And uncontrolled 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by pumping wells,as well as the expansion of surface water interventions nowadays,has caused serious impacts on not only the qanats,but also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s.There exist long-time arguments on whether the qanats should be restored or preserved.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and modern implications of the qanats for oasi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o discuss the initiatives taken by local governments.The whol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was included as the study area,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Turpan prefecture.The materials and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literature review and governmental documentation.Based on a systematic examination of three prevailing theories on the origination of Xinjiang’s qanats,it is suggested modern archaeological techniques could be good solutions to explore the origination in addition to historical records used normally.Although qanats fail to fully meet today’s enormous water demands,their rich historical,cultural,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in arid areas sh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As a cultural heritage and ecologically-friendly engineering creation,qanat systems shall be kept in good condition and function by a valuable number.Recent initiatives to protect and restore target qanat systems in Xinjiang could provide positive examples for the practices in other regions of the world where th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qanats or similar technologies are desired.  相似文献   

15.
西安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以1990-2001年西安市空气污染物的监测数据和西安统计年鉴资料为依据,对其平均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西安市空气总体污染较为严重,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的改进,近年来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西安市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比较明显,月变化曲线呈"U"字型, 且冬春季节重于夏秋季节,这主要是由冬季取暖和不利气象条件造成的.1,2,11,12月西安空气污染较为严重,6~9月空气污染物浓度较低,与月平均气温变化具有较好的反相关性.1996年以来,西安空气污染物呈现明显的空间转化特征, 工业区污染物浓度大幅度下降,商业区和居住文教区的污染反而高于工业区,这反应了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改变和区域发展速度的差异,应引起环保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2015年-2019年全国农户农药购买和使用情况的抽样调查,对长江流域5省16个县(市、区)冬小麦用药情况8个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以农药毒性指数评价小麦农药减量增效好于其他指标,该指标可为定量、合理评估小麦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提供依据,并可作为政府决策、技术部门指导小麦生产用药和减量使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估及空间聚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陕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统计数据,构建农业生态经济综合评估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系数,对陕西省各县(区)进行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基于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自相关理论,进一步探索其在空间分布上的聚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全省变化波动较大。2007年陕西省农业生态经济水平的空间差异呈现出由以西安市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向陕北、陕南递减的态势。各县(区)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及其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也具较大差异,关中地区各县(区)各系统间协调得最好,陕北地区最差。2007年陕西省各县(区)的农业生态经济水平主要趋向于低低集聚,而表现为高高集聚的县(区)主要集中于西安市各县(区)及其临近区域,陕北和陕南地区的空间集聚主要表现为低低集聚。另外,关中地区边缘个别市、县表现为非集聚现象,且分布于高高集聚地区的外缘,其非集聚地区地理分布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18.
绿洲是干旱区特有的一种景观,绿洲的封闭性、分散性,惟水性,使得每一绿洲都是一个完整的文化景观场域,文中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基础,以绿洲自然景观为基底,以绿洲为元场,以清真-巴扎-社会空间文化景观为子场,诠释、演绎了绿洲旅游文化景观的生成机理、结构模式、演变机制,以期为绿洲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云南草地贪夜蛾冬春季虫源分布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是我国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主要降落区、周年繁殖区和北迁南回的重要通道。本研究基于室内生物学测定和全省气象数据, 并通过田间实地调查, 对冬春季虫源分布区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全省129个县/区/市中有45个县/区/市为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适宜区, 有64个县/区/市为幼虫冬春季发生区。周年繁殖适宜区和幼虫冬春季发生区主要分布在25°N以南的西部、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区大部区域, 以及西部怒江和北部金沙江沿岸部分地区。2)云南东西部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和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具有典型的区域特点:西部至南部普遍发生, 种群数量高, 为害严重, 有虫田率超过90%, 平均受害株率为30%~59%, 平均百株虫量为20~47头; 东南局部区域发生轻, 平均被害株率13.01%, 百株虫量12头; 中部及以北地区除河谷热区外, 冬春季未见有草地贪夜蛾为害。调查结果与虫源分布区预测结果重合度较高。3)玉米种植分布和生育期对草地贪夜蛾的发生有直接影响, 同时, 用药水平及种植模式与草地贪夜蛾的发生程度关系密切。研究结果对草地贪夜蛾种群监测与预警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