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掌握奶牛接种布病A19疫苗之后抗体的消长规律,笔者采用布病平板凝集初筛+试管凝集复核定性联合试验、布鲁氏菌c ELISA抗体试验这2种方法,分别对50头奶牛进行了布病A19疫苗免疫抗体测定。结果显示,在免疫6个月之后,2种方法检测均表明,牛群中24%(12/50)的牛只布病抗体为阳性;免疫8个月之后,布病平板凝集初筛+试管凝集复核定性联合试验结果表明,牛群中10%(5/50)的牛只抗体为阳性,而c ELISA抗体检测试验结果则为0;免疫之后10个月,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均显示牛群布病阳性率均为0。本试验初步证明,布鲁氏菌c 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在奶牛群免疫布病A19疫苗8个月后才具有区分布病感染抗体和免疫抗体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诊断牛布病的六种凝集试验和两种补体结合试验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与相对敏感性作了比较。根据无布病牛群1051份血清的特异性试验:缓冲平板抗原试验(BPAT)为98.9%,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TAT)与平板凝集试验(SPAT)分别为99.2%与99.3%,二巯基乙醇试验(2—MET)为99.8%。在小样本中虎红平板试验(RBPT)、酸性平板抗原凝集反应(CARD)  相似文献   

3.
八种布鲁氏杆菌病血清学试验方法的比较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检测动物血清中布鲁氏杆菌抗体及其含量,仍是确诊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和探讨该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故选择有效的一种布病血清学试验,对于布病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比较了试管凝集试验(SAT)、补结试验(CFT)、间接血凝(IHA)、玻片凝集  相似文献   

4.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危害养殖业的重要疫病。为了筛选出布病净化过程当中适合的检测方法,从而做好动物布病的诊断和净化工作,对GB/T 18646—2002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布鲁氏菌病抗体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检测牛、羊血清布鲁氏菌病抗体的试验中,虎红平板凝集试验与其他方法差异最大,Kappa分析值(K值)在0.122~0.701之间,两种ELISA法一致性最高,K值在0.9以上,ELISA法和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的K值在0.329~0.566之间,一致性较差,试管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的K值在0.483~0.723之间,一致性较好。说明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的敏感性最高,但是易出现假阳性,适合初步筛选,而在确诊时应优先选择间接ELISA试验或竞争ELISA试验,其次是试管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  相似文献   

5.
为了克服基层兽医实验室经费不足,实验条件简陋,实验耗材、诊断试剂无法充足供应,优秀检测技术人员缺乏,检测量不断增加等实际问题,在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对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布病试管凝集试验(SAT)、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血凝和血凝试验(HA-HI)、间接ELISA、液相阻断ELISA6种血清学试验,在结果计算和判定、加样方法、加样稀释方案等方面做了部分调整和修改,同时对这些修改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严重危害畜牧养殖业安全和人类健康,而有效的检测方法能够为布病的预防、检测和净化提供技术支持。目前针对布病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全乳环状实验(MR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偏振测定法(FPA)、补体结合试验(CFT)以及琼脂扩散试验(NH-GD)等。不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RBT操作简便,敏感性较高,但环境会对检测结果产生一定影响;ELISA敏感性较高,可一次性检测多个样本,但对仪器要求较高;FPA短时间内能够检测大量样品,操作简单,特异性和敏感性与ELISA相似,但需要专业的荧光偏振仪器;SAT特异性较强,但敏感性不高,操作步骤繁琐;CFT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高于SAT,但试验较为繁琐,耗时长;MRT一般只用于牛奶样本检测,无需采血,特异性强,但对牛奶的质量有一定要求;NH-GD对疫苗免疫样本和野毒感染样本具有鉴别诊断能力,但抗原纯度要求高。因此,RBT、MRT、ELISA、FAP和NH-GD更适合用于布病初筛,而SAT和CFT更加适用于布病复核。未来应探索更多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如荧光微球法、半抗原鉴别诊断方法等,以便为布病检测提供更优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布病的科研与防治具体措施中取得了成功的进展。根据近年来陆续报道的猪二号布氏菌苗(S_2)对黄牛(含奶牛)免疫的成功经验及对牦牛免疫控制试验结果,结合我省牧区牦牛布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希望通过对布病流行疫区的牦牛口服 S_2菌苗免疫的效果观察,为今后大面积牦牛布病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的动物检疫规程,以试管凝集反应作为牲畜布氏杆菌病(以后简称:布病)的主要诊断方法。为了寻找简便、快速、特异的方法,经过试验研究,一些国家已将虎红平板试验作为诊断牲畜布病的常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牛结核病和布病的检疫常称之为"两病"检疫。近年来牛结核病γ-干扰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应用日益增加,为了简化"两病"检疫,笔者尝试将牛结核病检测样品即牛型结核菌素(PPD)刺激上清液用于布病检测,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间接ELISA(i ELISA)试验和试纸条试验同时检测90头牛的血清样品和刺激上清液样品。结果表明:在RBT中,牛型PPD刺激上清液样品均呈非特异性阳性反应;在i ELISA试验中,血清样品的S/P值(样品OD值/阳性对照OD值×100%)平均值(194.84%)显著高于刺激上清液样品的平均值(183.57%,P0.05),调整刺激上清液样品的判定标准后进行卡方检验,两种样品的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纸条试验中,刺激上清液样品的阳性率(43.33%)显著大于血清样品的阳性率(28.89%,P0.05)。说明牛结核病γ-干扰素ELISA检测样品不能作为布病RBT和试纸条试验的样品,但可以作为布病i ELISA试验的样品。  相似文献   

10.
正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传梁病,以下简称布病。该病特点为人感染后,病程长,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家畜感染则出现流产和不育,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因为家畜布病的存在,每年会减少肉类的产量,牛产乳量的下降。广西南宁市奶牛和山羊的养殖量位列全区前矛,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一种快速、便捷的布病检测方法,能够很好地帮助养殖户筛查出感染个体,做到早诊断早隔离,利于牛羊养殖业的发展。为此,我中心实验室近年来,研究布病抗体检测试纸条(卡),与常用的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布鲁氏菌ELISA抗体检测以及环状试验检测方法比对,研究布病抗体检测试纸条(卡)在实际中的可运用、可操作性以及评价。以下是几种实验的比对数据。  相似文献   

11.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病,严重威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为全面了解畜间布病发生现状,科学掌握布病流行趋势,及时有效防控布病疫情的发生和蔓延,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1月-2019年8月,作者对华亭10个乡(镇)、1个工业园区采集的2 888份血清样品进行实验室虎红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检测对比,在检测中发现的两种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为畜间布病的净化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在引起布病的所有布鲁氏菌中,对人和家畜威胁最大的是羊种布鲁氏菌.近年来我国针对布病防控颁布了《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2016-2020年)》等相关文件,但布病尤其是羊布病的发生率仍然处于上升趋势.论文主要介绍国内常用的羊布病的防控方法和策略,并结合国外成...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管凝集试验(SAT)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方法对奶牛布病送检样本进行布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ELISA方法与SAT方法阳性符合率为79.28%,阴性符合率为86.84%,总符合率81.21%;与RBPT方法阳性符合率为94.59%,阴性符合率为81.58%,总符合率95.97%。  相似文献   

14.
采用现代流行病学理念和方法,通过准确把握抽样科学性、监测准确性和精确性,科学选定试验目标群,规避试验选择性偏倚,系统地对榆林市布鲁菌病(下称布病)流行率、风险因素进行研究,提出实施基于风险的布病预测模型。结果表明,2015年全市陕北白绒山羊布病群体流行率为27.42%,个体流行率为0.934%;2016年全市陕北白绒山羊布病群体流行率为14.09%,个体流行率为0.21%。陕北白绒山羊布病发生相关的诸多假定风险因素中,外购混养的饲养模式、随意丢弃流产物、产羔地不严格消毒、近1年内有羊只引进、生产区与生活区不分离、2011年以后的新建养殖场等因素是布病发生的核心风险因素(P0.05)。通过风险因素研究成功构建了陕北白绒山羊布病发生的预测模型,对探索有效的布病防控模式和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与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布病SAT反应的诊断与猪血清抗体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学诊断是揭发畜禽部分疫病和了解疫情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检查猪布病的主要方法,且多以试管凝集反应(SAT)为主.它是一种定性定量试验,对布病感染初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检出率也高,而感染的后期,随病性变化,其体内抗体类型也发生变化,使SAT特异性降低,为此对一定量的猪血清进行对比试验,现将调查方法、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奶牛布鲁氏菌病(以下称布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患病奶牛可通过乳汁在一定的时间内排菌。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安全放心奶,对奶牛进行布病检测,净化奶牛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过去我们一直采用血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进行家畜布病检测的田间筛选。2004年我站化验室从北京购进布病乳环试验抗原,把全乳环状试验应用于泌乳奶牛布病监测的田间筛选工作中,避免了因采血难而带来的诸多弊端,同时省去分离血清所需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奶牛布病监测工作进度。1布病全乳环状抗原购于中国CDC传染病所,颜色为红色,用前要充分振荡混…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呈世界性流行,全球有超过170个国家有布病报告。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布病呈回升趋势,进入21世纪后疫情更加严峻;感染途径由主要的职业接触感染扩展到非职业的食源性感染,发病区域由北方牧区逐步向周边的半农半牧区和农区扩散,并向南方传播扩散。大多数患者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动物产品感染,大多数动物感染是从患病动物、受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点摄入病原体所致。目前,布病检测方法较多且各有其特点,其中细菌分离培养是"金标准",补体结合试验(CFT)是OIE公认的确诊试验。疫苗免疫是布病最为有效的控制措施,但目前尚未有国际认可的用于人的布病疫苗,动物疫苗也存在安全性差、免疫期短等多种缺陷。未来需要加强布病监测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开展多学科、多部门、多领域的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布病的预警、监督和防控。  相似文献   

18.
试验区在2015年全面开展畜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流行病学摸底调查的基础上,连续经过3年布病M5和A19弱毒苗的强制免疫和新生畜、孕畜等未免畜补免工作的实施,2018年按照布病免疫抗体消长规律,对试验区布病免疫期间隔10个月以上的牛羊逐群逐片按比例进行畜间布病阳性检测,与2015年试验区域牛羊布病摸底调查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评估。试验结果显示,牛布病阳性感染率由2015年的4.27%下降到2018年的3.04%,羊布病阳性感染率由2015年的6.24%下降到2018年的3.24%,试验区牛羊布病阳性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试验区牛羊布病感染传播的上升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9.
应用三种不同的抗原制剂诊断了由绵羊布氏杆菌引起的种公羊布病,对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了比较。在全部试验中用热盐水提取的抗原比用石油醚:氯仿:酚(8:5:2)或冷盐水提取的抗原诊断效果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最为敏感(97.6%),其次是琼扩试验(96.4%)和补体结合试验  相似文献   

20.
为比较几种常用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检测方法特性,在某疫苗免疫的奶牛场随机选取40头奶牛,采集血清和奶样各40份,然后对采集的血清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管凝集、胶体金、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和cELISA)和琼脂扩散方法检测,对采集的奶样进行病原学检测(qPCR)和抗体检测(胶体金)。结果显示:4种国标方法(虎红平板凝集、试管凝集、iELISA和cELISA)检出的阳性样品数量有较大差距,分别为16、6、23和33份,其中经试管凝集试验检出的阳性血清,经其他3种国标方法也检测为阳性;通过胶体金法检出阳性血清数(9份)略高于试管凝集试验,且血清及牛奶样品经胶体金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琼扩法检出12份阳性血清,且显示抽检奶牛中存在野毒感染;qPCR和胶体金试纸条对采集奶样的检测结果有较大差距,经qPCR检测仅1份样品呈阳性。结果表明:国标方法中,试管凝集试验特异性最高,iELISA和cELISA敏感性较高;病原学检测临床样品检出率较低,琼脂扩散试验敏感性有限,胶体金法敏感性适中,操作简便,适合布病免疫奶牛场自检。本研究为牛场布病不同检测目的方法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