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控释氮肥在小麦上的施用效果,本试验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无氮对照(CK)、农民习惯施氮(CN)、100%控释氮肥(CRN)和60%氮量控释氮肥+40%氮量普通氮肥(CRN+CN)4个处理,研究不同肥料施用对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氮肥较农民习惯施用氮肥小麦显著增产7.33%~14.67%,控释氮肥和普通氮肥配合施用显著高于控释氮肥一次性施用。氮肥利用率施用控释氮肥处理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施用氮肥4.12~9.24个百分点,以控释氮肥和普通氮肥配合施用最高。纯收益控释氮肥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增收405~1 398元/hm~2,以控释氮肥和普通氮肥配合施用纯收益最高。本试验条件下,小麦生产上施用控释氮肥能够节本增效,以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合一次性施用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中等肥力水平的红壤性稻田为载体,设置5级氮肥施用量和4种氮肥施用方式研究了杂交早稻优I200的高产施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优I200的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纯N施用量宜控制在195 kg/hm2左右。同一氮肥施用量条件下,优I200的产量表现为穗氮肥(幼穗分化前期施用)、粒氮肥(抽穗期施用)均衡施用比单独施用穗氮肥好,蘖肥(移栽后5~7 d施用)、穗、粒氮肥均衡施用处理的产量高于偏重施用分蘖氮肥的处理。分蘖数、有效穗数均随分蘖期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氮肥对分蘖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潮土性水稻土氮肥后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油-稻-稻种植模式下氮肥的后效应作用.结果表明,氮肥的施用对当季油菜生长的影响作用显著,油菜生长期间施用的氮肥对下季早稻的后效作用非常明显,但后效作用不长,对晚稻的生长已无促进作用.早稻生长期间施用的氮肥对下季的晚稻生长有一定的后效作用.因此,施用了氮肥的油莱田种植早稻可以减少氮肥的施用量;施用了氮肥的早稻田种植晚稻也可以适当减少氮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4.
稳定氮肥用量和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稳定氮肥用量及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氮素累积量、氮肥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稳定氮肥相比,100%稳定氮肥一次施用、100%稳定氮肥分次施用、85%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和70%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分别增产53.1%、61.6%、39.7%和36.7%,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增加64.0%、80.9%、36.0%和32.3%,经济效益分别增加50.4%、59.5%、37.4%和34.5%。与农民习惯等氮施肥相比,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和分次施用分别增产5.7%和11.6%,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增加9.9%和21.2%,经济效益分别增加5.8%和12.2%。等氮施用稳定氮肥较农民习惯施肥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累积,提高了产量,分次施用达到显著性差异。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和分次施用氮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高于农民习惯施氮,且分次施用达到显著性差异,生理效率和偏生产力3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施用稳定氮肥能够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且随着施用量增加而增大。稳定氮肥施氮量在240 kg N·hm-2且基肥与分蘖肥6:4分次施用时,能较好地协调水稻高产与稳定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但在生产中经常发生过量施用氮肥的情况。过量施用氮肥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不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因此在减少氮肥施用的同时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玉米生长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氮肥施用量,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玉米光合参数、产量和品质的变化,以寻求最佳氮肥施用量。结果表明,与100%施氮处理相比,10%减氮处理和20%减氮处理具有更高的光合能力,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氮肥的施用可以提高玉米的光合能力,但当氮肥减少30%时,光合作用下降。氮肥减量10%和氮肥减量20%处理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均高于氮肥100%施用处理,表明减少氮肥的施用对玉米生长发育没有负面影响。但氮肥用量减少30%处理后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低于100%氮肥处理。综合分析表明,氮肥用量减少20%后,可减少氮肥的使用,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可以在未来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6.
氮是烤烟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生长季节内供应量高低以及氮肥形态对烤烟生长以及产量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指导生产中科学合理施用氮肥,详细分析了生产中施用氮肥对烤烟生长的影响,明确了氮肥不足对烤烟产量以及烟叶品质的影响;详细分析了铵态氮和硝态氮对烤烟的影响,指出不同生育期施用两种不同形态氮肥对烤烟的影响和两种形态氮肥科学的施用比例范围。  相似文献   

7.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配合施用,可以增加水稻产量和提高水稻氮肥利用率。50%控释氮肥+50%普通氮肥处理不仅获得了最高产量,而且氮肥利用率也最大。其产量比普通尿素单独施用处理增产375 kg/hm2,利用率比普通尿素单独施用处理提高7.7%。  相似文献   

8.
不同氮肥用量及施用模式对直播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5个氮肥施用水平、3种不同施用模式的油菜直播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氮肥用量情况下,尿素分次施用在油菜不同部位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以及氮肥利用率高于尿素一次性施用处理;氮肥用量在中高氮量下,油菜专用缓控释氮肥的地上部总积累量及氮肥利用率大于施用尿素处理;氮肥在氮肥用量达到180 kg/hm~2时油菜不同部位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以及氮肥利用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适宜施氮量的确定、氮肥分期施用技术和氮肥与其它肥料配合施用三个方面,概述了国内外在提高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氮肥施用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能同时提高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综合氮肥施用调控技术,分析了今后的研究重点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学施用氮肥不仅对农作物产量有所提高,而且会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反之,不合理的施用氮肥除了对产量的增加起不到任何作用外,还会对环境造成大量的污染。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存在氮肥施用量过大、单一的施用氮肥、裸施氮肥等不合理施用氮肥现象,针对不合理的施用氮肥现象,提出定量施肥、配合施肥、施用控释肥和配方肥等措施,从而减少氮肥的损失,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1.
<正>氮肥是作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肥料之一,对水稻丰产丰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水稻生产中关于氮肥的追施还不是很合理,从而严重制约着水稻生产的发展,氮肥施用不合理主要表现氮肥追施用量不合理和氮肥追施时期不合理两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水稻生产中氮肥施用不合理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解决对策。一、氮肥追施用量不合理氮肥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水稻产量的形成,施用过多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倒伏和贪青晚熟,如果施用少了会造成  相似文献   

12.
砂薄地夏玉米施用包膜氮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砂薄地上研究了夏玉米施用缓/控释氮肥ZP(包膜氮肥)的效果,结果表明,缓/控释氮肥ZP1次性施用、或以质量比1:1比例配合尿素施用,其增产效应和氮肥利用率与尿素分2次施用无显著差异,与尿素1次施用相比,氮肥肥效和肥料利用率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探讨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五丰优T025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抽穗期合理施用氮肥能提高水稻有效穗数,直接影响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抽穗期施用氮肥的千粒重都要比不施用氮肥的千粒重要高。  相似文献   

14.
水稻氮肥精准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肥施用是水稻生产中比较重要,对水稻增产效益最高的环节,但目前我国水稻氮肥管理形式粗放,过量施用情况时有发生,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进行氮肥施用精准管理研究,对水稻生产的提质增效有重要意义。对影响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水稻品种、土壤理化性质、气候条件、水分管理、氮肥施用技术等5个方面;并对基于测土配方、生长模型、实地观测、遥感监测的主流水稻氮肥管理技术进行总结归纳,深入剖析当前我国水稻氮肥精准管理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我国水稻生产中氮肥过量施用问题的有效方法,并指出在未来水稻氮肥施用中,无人机遥感用于精准施氮决策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水稻氮肥精准管理技术的研究对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的减量施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缓控释氮肥的不同用量、施用时期试验,研究冬油菜对氮素的吸收、转运,结果表明:施用缓控氮肥能够显著地提高冬油菜的生物产量,植株健壮高大,搭建了丰产的架子;施用缓控氮肥能够显著地改善和提高冬油菜的各项生物学性状,产量三要素协调;施用缓控氮肥能够增加和提高冬油菜的籽粒产量,不同用量、施用时期处理和不施氮肥(CK)相比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标准。氮肥用量大的N5、N4、N1处理产量分别占前3位。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目前烟草氮肥施用量过高而肥料利用率较低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提高氮肥利用率的传统方法,包括氮肥深施、合理施用氮肥、肥水调控技术、平衡施肥。重点提出了施用控释氮肥、实时氮肥管理、精准施肥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叶明  冯丽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4):87-87,91
通过对小麦、水稻、玉米3种作物分别施用“文胜”牌生态氮肥和常规氮肥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发现施用生态氮肥的3种作物比施用常规肥的作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  相似文献   

18.
从氮肥施用浓度、施用时间、氮肥利用率和影响氮肥效应等方面阐述了氮肥对草坪草种子产量的影响,分析了施氮肥与大田其他管理措施对种子产量的相互影响,从氮肥营养诊断方法方面讨论了合理施肥技术。这些理论将对我国草坪草种子生产中的施氮肥技术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对高效氮肥响应的整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运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首次在大尺度范围定量研究高效氮肥施用对中国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的影响,以评估高效氮肥施用的经济效益并为高效氮肥在中国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48篇文献的大田试验数据资料,建立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数据库,进而应用整合分析方法,比较分析高效氮肥施用对中国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的整体影响及高效氮肥的有利施用条件。【结果】与施用常规化肥相比,高效氮肥施用使中国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分别增加了7.5%(95%置信区间:6.7%-8.4%)和10.5%(95%置信区间:9.5%-11.4%)。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在碱性土壤(pH≥7.5)施用高效氮肥使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分别提高了约10.5%和18.8%,其效果好于在酸性(pH≤6.5)和中性(pH 6.5-7.5)土壤上施用;包膜缓/控释氮肥较稳定性氮肥有效,尤其在氮素吸收量方面,硝化抑制剂与常规氮肥相比没有影响,而包膜缓/控释氮肥则使氮素吸收量提高17.9%;高效氮肥仅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壤使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较分次施入土壤分别提高了4.2%和7.5%,同时可以考虑将高效氮肥与常规肥料混合施用,既节省费用,又可以取得同样的增产效果;当施氮总量为120-180 kg•hm-2时,高效氮肥的增效作用最为明显,分别使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提高6.5%和12.1%;就地域分布而言,在中国北方施用高效氮肥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使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较南方施用高效氮肥分别提高了3.4%和3.0%。【结论】在中国稻田中(尤其是碱性土壤)施用高效氮肥,尤其是包膜缓/控释氮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壤),且控制施氮总量在120-180 kg•hm-2时,对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量效果较好。在中国稻田中,硝化抑制剂,尤其是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对提高水稻氮素吸收量效果不佳;高效氮肥在中国稻田中的施用受水稻种植方式(直播或移栽)以及高效氮肥施肥方式(仅施高效氮肥或者与常规肥料混合施用)的影响较小;在中国北方施用高效氮肥效果可能更佳。  相似文献   

20.
氮肥在向日葵生产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不是氮肥施用越多越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产量也随之增加,当氮肥施用超过一定范围时,氮肥施用增加而产量却反而下降,给生产上造成经济损失。试验表明,在原州区北部川水地食用向日葵生产中在氮肥施用上以每公顷施纯氮180kg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