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2013年馆陶县玉米穗蚜发生面积大、分布范围广、虫量高、为害重,为常年罕见。通过实际调查,分析了穗蚜大发生的原因;并结合历年气候条件,分析了影响穗蚜发生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馆陶县玉米穗蚜发生盛期一般为8月中下旬,8月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穗蚜发生程度的主要因素 ,8月湿度80%左右、温度25℃以上、降雨较少时穗蚜适宜发生并形成为害,温度28℃左右、降雨量50 mm以下、大面积种植不抗虫品种的情况下玉米穗蚜有可能严重发生。提出了玉米穗蚜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提出了种植抗蚜虫品种、适期早播、铲除田间杂草等农业措施,以及利用化学药剂进行灌心、远距离喷雾、热力烟雾机施药等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玉米蚜是玉米上常见害虫之一,但2002年玉米蚜在静海县为害程度之重,为历史罕见。本文介绍了玉米蚜的发生特点及生活习性,分析了大发生原因,提出了农业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立永  戴继红  王永露 《农技服务》2011,28(6):800+811-800,811
将高粱蚜与玉米蚜的形态特征与为害症状进行了鉴别,并提出了药剂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玉米蚜生物学特性与暴发关系研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泽  陈勤平  陈天景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140-140,218
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s(Filch)]孤雌卵胎生生殖的独特方式决定了它生育期短、繁殖快速而引起突发为害的内因。倘若气候条件适合玉米蚜的快速发育或前期防治失误,必将导致严重危害,应着重控制虫源发展态势,采取平衡发展的防治理念,进行该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正>玉米进入抽雄吐丝期以后,植株变得高大,并且密度较高,田间形成郁闭的环境。在玉米生育后期部分病虫害往往进入发生高峰或为害盛期,特别是三代玉米螟、四代棉铃虫、穗蚜、桃蛀螟、褐斑病、锈病等。这时进行病虫害的田间防治操作较为困难,传统单一的防治器械电动喷雾器无法进行作业,因此在玉米后期即使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农民也很少进行防治。为此安排多旋翼无人植保机进行玉米后期的病虫害防治应  相似文献   

6.
<正> 据调查,我国为害棉花的害虫共有310种,每年因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一般为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为便于指导防治,现将几种主要棉虫的发生为害期和防治指标介绍如下: 棉蚜 一年可发生20~30代,通常按季节分为苗蚜和伏蚜。苗蚜发生在棉花出苗期至6月底,常年为害盛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7月份为伏蚜发生期,为害高峰期多出现在7月中下旬。防治指标:苗蚜,3  相似文献   

7.
苹果根爪绵蚜是在果树根梢为害的重要新害虫,梨九绵蚜和榆绵蚜是在梨树根梢为害的重要新害虫。6~9月份,这3种绵蚜为害果树根部。根据防治试验、示范结果,春季在绵蚜迁入之前,采用果园全田覆盖地膜的办法,可阻隔其入土,进而可使果树根部全年免受其为害;夏季在绵蚜为害期,采用磷化铝地下熏蒸的办法,杀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麦长管蚜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82—1984年对陕西关中麦区常发性的主要害虫麦长管蚜的数量消长与小麦产量损失的关系进行了测定,试验表明: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内均有该蚜虫为害,抽穗前蚜口增长缓慢,抽穗后蚜口急骤上升,灌浆期至乳熟期蚜口达最高峰。灌浆期间蚜害对小麦产量损失最严重,当百株蚜量1000头时,灌浆期受蚜害的损失率占全穗期同等蚜量为害损失的56.46—62.34%;占由扬花开始受害损失的72.6—88.23%。在灌浆期蚜量与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式 y=0.9323x-1.4729。不同生育期喷药防治证明,以灌浆初期防治增产效果最佳,比不防治的千粒重增加8.2%,均比其它时期防治增产显著。据分析,在小麦扬花末期和灌浆初期是防治麦长管蚜的最适期。在500斤左右产量水平的麦田,其防治指标应为400—500头/百穗蚜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玉米蚜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特征,并与相似虫害高梁蚜进行比较。同时总结了其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然后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该虫害的防治方法,并着重介绍了化学防治的用药时期及用药量。  相似文献   

10.
玉米蚜在吉林省的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我省玉米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其以成、若蚜刺吸玉米叶片、雄穗和雌穗苞叶,还可传播病毒病等,严重影响玉米产量。本文介绍了玉米蚜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玉米蚜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特征,并与相似虫害高梁蚜进行比较。同时总结了其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然后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该虫害的防治方法,并着重介绍了化学防治的用药时期及用药量。  相似文献   

12.
对套袋梨黄粉蚜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套袋梨园黄粉蚜入袋的始期、盛期、末期分别在5月中旬末下旬初、6月上旬至7月上旬和9月中下旬。与不套袋相比,入袋时间提前27-29 d,虫量增加4.2倍,为害部位和症状发生了变化。提出了农业、物理、化学的综合防治技术,并探明了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玉米蚜发生数量与玉米主要生化物质含量的相关性,系统调查了玉米田玉米蚜种群数量的自然消长动态,分析了玉米不同生育期植株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玉米蚜的种群消长动态随玉米品种(系)生育期的变化而变化,但在抗蚜品种和感蚜品种(系)上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玉米雄穗抽出之前,玉米蚜的种群密度较低;进入抽雄期后,发生量逐渐上升,至雄穗完全抽出时达到第一个发生高峰;进入吐丝期后,玉米蚜从雄穗转移至雌穗为害,至雌穗灌浆期达到第二个发生高峰;此后随着玉米雌穗的逐渐成熟及植株老化等,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供试玉米品种(系)不同生育期的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灌浆期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玉米蚜发生量呈显著正相关,而单宁含量与4个生育期玉米蚜发生量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单宁是抗性玉米品种的抗蚜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胡国强  李晓凤  王长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748-9750,9837
麦长管蚜又称小麦长管蚜,是同翅目蚜科长管蚜属的昆虫,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燕麦、莜麦等作物。麦长管蚜分布于亚洲、东非、欧洲、北美等地区,1年可发生10~20代以上,以无翅孤雌胎生雌蚜繁殖为主,有翅孤雌胎生雌蚜迁飞扩散。一般以成、若蚜为害植株,在茎、叶和穗部取食。叶片被害处呈浅黄色斑点,严重时造成黄叶、卷叶,甚至整株枯死;穗部受害,造成麦粒干瘪,小麦千粒重下降及严重减产。另外,麦长管蚜还可传播小麦病毒病。对麦长管蚜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关键时期采用药剂防治,注意选择农药品种,严格掌握施药技术,减少对天敌的杀伤。非小麦黄矮病流行区,重点抓小麦穗期防治;小麦黄矮病流行区,除进行穗期防治外,还应抓好苗期防治。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河南省的玉米种植面积为300万hm2左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蚜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害虫,同时可以为害小麦、大麦、高粱、水稻等作物,还能在狗尾草、稗草、马唐等杂草上取食。近2年,玉米蚜在河南省部分地区发生较重,甚至出现了空棵、秃顶现象,对玉米生产影响很大,需要加强监测防治。  相似文献   

16.
2015—2017年连续3 a的系统调查表明,天水地区危害玉米的病虫害有15目19科31种,其中以玉米螟、玉米蚜、玉米大斑病、黏虫、玉米锈病、玉米小斑病和玉米瘤黑粉病为害最严重。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时期、发生程度等与病虫害基数、温度、湿度、降水量因子相关。防治应以玉米螟、玉米蚜、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为重点。  相似文献   

17.
连续两年(2019-2020年)在青海高原对燕麦生长期发生的蚜虫种群数量定期开展监测,并采用形态学方法对蚜虫种类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为害燕麦的蚜虫有4种,分别是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和麦无网长管蚜,其中,前2种为优势种类,麦长管蚜主要为害麦穗,7月中旬至8月中旬种群密度均较大;麦二叉蚜与禾谷缢管蚜主要为害叶片和茎秆,7月中旬前后是这两种蚜虫的主要发生期;麦无网长管蚜以取食叶片为主,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该虫的主要发生期。燕麦蚜虫整体种群数量从6月中下旬开始呈上升趋势,至7月中下旬达到高峰期,因此,建议在6月初麦蚜始发期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防麦蚜数量达到经济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玉米蚜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河南省的玉米种植面积为300万hm^2左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蚜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害虫.同时可以为害小麦、大麦、高梁、水稻等作物,还能在狗尾草、稗草、马唐等杂草上取食。近2年,玉米蚜在河南省部分地区发生较重。甚至出现了空棵、秃顶现象,对玉米生产影响很大,需要加强监测防治。  相似文献   

19.
油菜蚜虫种群消长和为害损失及药剂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观察、试验表明,太湖地区蚜虫的主要发生种类有萝卜蚜和桃赤蚜。主要为害期有:苗期和果荚期,苗期以萝卜蚜为主,果荚期则以桃赤蚜为主。控制苗期和果荚期蚜虫的为害是确保油菜不爱损失的关键。损失率测定表明,油菜后期遭受蚜虫危害乒,会引起千粒重的明显下降,最高达44.29%。试验还表明,乙早脒防治没菜蚜虫药效高,残效长,且对 菜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正>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一年发生多代,年中春夏、秋两次发生为害高峰,秋季发生规律是:9月中旬开始增殖,10月出现全年第二次发生为害高峰。苹果采收后喷药防治,不仅控制秋季苹果绵蚜为害,还可大大压低越冬绵蚜基数,控制来年为害。 1994年我们进行了40%蚜灭多乳油防治苹果绵蚜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