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江淮稻区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主要农艺和品质特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依据着粒密度,对江淮稻区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和新近育成的36个粳稻品种(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可分成半密穗型(Ⅰ)、偏密穗型(Ⅱ)和密穗型(Ⅲ)三类。随着水稻品种由散穗型向半密穗型、偏密穗型和密穗型的演变,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形态性状和部分生理、生化性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产量、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显著增加,而穗数/m2、千粒重和结实率呈下降趋势;株高增加,上部三张叶片变长、变宽,生物日产量增高;穗部一、二次枝梗数增多,着粒密度变大;抽穗期和成熟期叶片、茎秆的含氮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增高;糙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粒率降低、胶稠度变硬、蛋白质含量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对凤稻系列品种的系谱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年代选育的凤稻品种主要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凤稻系列品种涉及31个祖先亲本,主要源于日本、云南、中国台湾及其他地区引进亲本,从性状演变看凤稻品种产量、品质和株型性状都不断得到改良。凤稻系列品种选育实践证明亲本选择很重要,今后高海拔粳稻育种中还需要广泛收集鉴定种质资源,在以现有凤稻品种作为骨干亲本的基础上不断导入抗性、优质、肥料高效利用等基因以解决生产所需。  相似文献   

3.
连续两年将引进韩国粳稻类型4个品种在湘南红壤丘区典型双季稻田进行生态适应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粳稻品种耐寒抗逆性强,适宜于湘南丘陵区种植。其中,Unbongbyeo(Jap.type)可用于南方双季稻区作早稻栽培;Gancheokbyeo(Jap.type),Daecheonbyeo(Jap.type),Namcheonbyeo(Ind.×Jap.type)可用于南方双季稻区作中、晚稻栽培。4个品种农艺性状共同特点株型紧凑,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坚韧,分蘖力较强,叶片直立,叶色深绿,抽穗整齐,成熟一致,落色好。  相似文献   

4.
以宁夏自育、引进和新育成的品种(系)为材料,对宁夏水稻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及品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进株形和穗部性状,达到改善品质和提高产量的目的,并讨论了高产与优质协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中熟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近20年来中熟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是株高、有效节数、一二粒荚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单株粒重增加,底荚高度略有增加。分枝数、蛋白质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脂肪含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百粒重变化不大。株高、有效节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提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兼顾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是该区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全国芝麻区试(江淮片)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本研究以1990~2015年全国芝麻区域试验(江淮片)的历年汇总数据为资料,系统分析了中国江淮芝麻产区近30年来育成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该芝麻产区的高产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品种平均单产由1990-1999年的941.25 kg/hm^2持续增长到2011-2015年的1 235.25 kg/hm^2,增幅达31.24%;平均含油量从1990-1999年的54.58%提高到2011-2015年的55.47%,蛋白质含量从1990-1999年的20.98%提高到2011-2015的21.14%,品质有一定的提高(中间略有回落);茎点枯病病指由1990-1999年的8.82持续降低到2011-2015年的6.31,抗性提高了39.78%,枯萎病病指由1990-1999年的1.31降低到2011-2015的1.13,抗性提高了15.93%,抗病性有较大幅度提高;育成了一批高产、优质、综合性状较好的芝麻品种,如‘中芝12’、‘中芝13’、‘郑芝98N09’、‘驻芝15号’、‘鄂芝6号’等,在江淮芝麻产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后需加强新品种选育力度,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改进选择技术,进一步提高产量、品质与抗性。  相似文献   

7.
宁夏春小麦农艺性状与主要品质性状间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宁夏50年代至今的主栽及新育成品种(系)的农艺性状,主要品质性状表现及其两者的相关性。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呈递增或递减规律性变化,品质性状无规律变化。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呈显著负相关,与沉降值也呈负相关,但相关系数仅为负0.2012。品质育种的方向应稳定蛋白质含量,主攻沉降值等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近20年来中熟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是株高、有效节数、一二粒荚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和单株粒重增加,底荚高度略有增加。分枝数、蛋白质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脂肪含量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百粒重变化不大。株高、有效节数、三四粒荚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各性状对单株粒重的贡献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提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三四粒荚数,兼顾株高、有效节数、百粒重是该区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
美国水稻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温度钝感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32份美国稻品种和12份国内水稻骨干亲本材料的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钝感值进行了评价,从中选择表现最为钝感的14份优质品种与国内5份相对较钝感的材料,进行了品质性状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美国水稻品种在垩白率、糙米率、精米率上表现钝感,垩白率尤其钝感,筛选出C94-303、Lemont等几个对温度表现钝感的品种,可作为重庆等高温伏旱区选育优良“三系”杂交稻亲本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新引进澳大利亚小麦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澳大利亚引进的小麦品种的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这批新引进的澳大利亚小麦材料总体上表现矮秆、蛋白值含量和沉淀值高 ,粉质特性较好且材料间呈现较大的变异。Barunga,Frame,Silverstar三个材料的蛋白质含量、沉淀值和稳定时间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家标准规定的优质麦的指标。4个农艺性状除株高与千粒重有显著的负相关外,其它均未达到显著水平;8个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除吸水率相关均不显著外,其它几个性状间有一个或几个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江苏主栽粳稻品种的遗传与食味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SSR分子标记和主要食味性状分析江苏主栽粳稻品种的食味结构。50对SSR引物中有41对存在多态性,41对多态性标记在86个品种间共扩增出113个等位基因,每个标记的等位基因数目为2~6个,平均2.76个;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变异范围为0.02~0.84,平均为0.48;Nei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在0.02~0.68之间,平均为0.37;遗传聚类分析可将86个品种分为3个类群。在正季长日照情况下,品种间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在遗传聚类的I、II、III类中呈现出递减的趋势,食味分值则反之;而在短日照条件下,第II、第III大类型品种的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较正季显著升高,食味值显著下降,而第I类型品种降幅不大;总体而言,江苏主栽粳稻品种的食味一般且遗传背景相近,拓宽遗传基础是培育环境钝感型优质食味粳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施肥量和穴内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熟超高产粳稻品种龙稻5号、晚熟超高产粳稻品种松粳9号和优质晚熟品种五优稻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肥量和穴内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的增加可以提高高产品种的产量,但导致了优质品种贪青晚熟,降低了优质品种的产量;施氮量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糙米率和精米率,但也显著降低了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和味度值。穴内插秧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表现程度不一。施肥量和穴内插秧密度的互作对超高产粳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有影响,对优质品种的蛋白质有影响。从高产和优质的协调考虑,龙稻5号以施纯氮194.90kg/hm2、2棵/穴为宜,松粳9号以施纯氮194.90kg/hm2、4棵/穴为宜,五优稻1号以施纯氮119.94kg/hm2、4棵/穴为宜。  相似文献   

13.
李雪林 《种子》2012,31(3):38-41
选择有代表性的11个优良粳型两系杂交稻亲本,包括6个光敏核不育系和5个粳稻恢复系,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对4个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并估算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4个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性状上,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在胶稠度两性状上则以非加性效应为主,而在整精米率上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粒位上籽粒垩白性状和粒形特征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选用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水稻为材料,按照穗部位置分为27个粒位,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粒位上粒形特征与垩白性状关系显著,两者都影响整精米率,粒长、粒宽、长厚比和宽厚比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粒形特征对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淀粉RVA谱特征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粒长、粒宽、长厚比和宽厚比与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糊化温度、消减值、总蛋白、谷蛋白、清蛋白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垩白性状与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和淀粉RVA谱特征值都有密切关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食味值、直链淀粉、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冷胶黏度、回复值和球蛋白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糊化温度、消减值、清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总蛋白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正相关。选育低垩白、高长厚比和宽厚比的籽粒是改良粳稻食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粳型杂种稻米品质性状的表现及遗传控制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研究了由4个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与7个恢复系配组的24个粳型杂种的9个品质性状的遗传表现 , 结果表明: (1)杂种粳米的品质性状表现普遍介于双亲之间, 但粒宽和直链淀粉含量有 较多的超高亲组合, 糙米率和精米率有较多的超低亲组合。 (2)杂种的整精米率、 粒长、 粒宽、 垩白率、 糊化温度5个性状与不育系呈显著正相关; 糙米  相似文献   

16.
粳稻不同粒位上粒重和食味与其他品质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粒重和食味与其他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选用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水稻为材料,按照穗部位置分为27个粒位,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粒位间粒重与食味值和整精米率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碾米品质的好坏对食味有显著影响;粒重和食味值与垩白率和垩白度有极显著负相关性,与粒长、粒宽和长厚比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粒重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食味值只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直链淀粉含量相关性不大;粒重和食味值与总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脂肪酸含量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球蛋白含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通过提高籽粒的球蛋白含量,来协调食味、产量和营养品质之间的矛盾;粒重和食味与淀粉RVA谱特征值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两者与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冷胶黏度和回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消减值和起浆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食味值与峰值黏度、崩解值和脂肪酸含量的相关系数较大。粒重对整精米率和食味有重要影响,峰值黏度、崩解值和脂肪酸含量这3个指标可以作为选择水稻品种良好食味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17.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适合我市的夏大豆育成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蛋白质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产量〉生育日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单株粒数〉脂肪含量〉始花(R1)-成熟(R8)日数〉主茎节数〉出苗-始花(R1)日数;对蛋白质含量影响最大的是产量,影响较大的是生育日数、百粒重、单株荚数。与脂肪含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是:始花(R1)-成熟(R8)日数〉株高〉生育日数〉主茎节数〉产量〉蛋白质含量〉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出苗-始花(R1)日数;对脂肪含量影响最大的是始花(R3)-成熟(R8),影响较大的是株高、生育日数、单株节数。  相似文献   

18.
寒地早粳品种矮生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利用寒地20世纪90年代的合江19等9个主栽中秆品种及半矮秆品种龙花94595、矮秆品种矮绥化选共11份材料,配制21个组合,调查21个组合的F1、F2代及有关B1、B2世代株高,探讨了寒地早粳品种的矮秆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合江19等9个中秆品种及龙花94595株高是属于带有数量性状遗传特征的主基因加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混合遗传;  相似文献   

19.
两种穗型粳稻不同粒位籽粒垩白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典型的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粳稻品种为材料,对两种穗型粳稻穗上不同粒位籽粒外观品质性状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粳稻品种的穗型特征与品种间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透明度高低无直接的联系。同一稻穗内的不同部位间籽粒相比,垩白粒率、垩白度基本都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透明度则基本相反。同一稻穗内的不同枝梗间相比,着生在二次枝梗上籽粒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相对较高,而一次枝梗上的籽粒相对较低,透明度则相反。同一枝梗间的不同着粒部位相比,一次枝梗上6个粒位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第1,5,6粒位较低,第2,3位较高,二次枝梗上3个粒位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第1粒位最低,第2粒位最高,透明度则相反。粳稻穗型特征与品种间外观品质的优劣并无直接联系,同一稻穗内不同籽粒间的外观品质好坏与其颖花在穗上的开花顺序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