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尽在高危处招摇,躲过风剑,又遭惊雷奔雨。你哗哗哗哗的诉说,可没有人关注你的境遇。努力挤出一丝一丝的笑容,终究引不来一只蜂蝶。摆出各种各样滑稽的表情,始终不能换来一个专注的眼神。你光彩的一面永远留给太阳,留给我们的只是虫寄居的街道。你棱角最少,也最锋利。不那么花心,也一样喜新厌旧。看见过你鳞鳞的伤,看不见你  相似文献   

2.
分析银杏采叶圃叶片早期失绿枯黄的原因,对银杏采叶圃保叶栽培进行技术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苎叶蒟叶中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出41个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2.87%;苎叶蒟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以醇类化合物和烯类化合物为主,醇类化合物有11种,占总峰面积的58.25%,其中以橙花叔醇2和叶醇的含量为最高,分别为41.98%和10.04%;烯类化合物有23种,占总峰面积的26.01%,其中,以石竹烯和β-蒎烯的含量为最高,分别为9.44%和2.31%。  相似文献   

4.
明日叶     
丝带绣起源于浪漫之地——法国。在早些时期,法国的宫廷妇人偶然间发现用丝带随意设计成的鲜花图案绣在布上,漂亮而华贵。于是一时间,丝带绣像一阵风一样传遍了法国宫廷。  相似文献   

5.
芝麻叶     
我的家乡在豫东平原,那里盛产芝麻。芝麻可以做成香油,而芝麻叶,可以做成干菜,放在面条锅里,吃起来香喷喷的。 我小时候吃菜都是自家种的。蔬菜的季节性比较强,到了冬天,连个下锅的菜都没有,这时候,早先预备的干菜就派上了用场。我所知道的干菜有两种,一种是萝卜缨,另一种便是芝麻叶。  相似文献   

6.
明日叶     
食用野菜现在是城市人的一种时尚,但野菜本身所包含的药用价值对人体更加有益。近段时间,对糖尿病颇有"疗效"的明日叶火了起来,身价也是水涨船高。在一些地方,一盆就要卖到八十多元。  相似文献   

7.
一、採摘和留叶的作用采摘和留叶是茶树栽培采收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对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具有不同的作用。茶树是常綠的多年生的叶用植物,栽培茶树就是要它多生长幼嫩的芽叶,采下来用它制成各种不同的茶类。采摘茶树芽叶是我們栽培茶树的經济要求,但它对茶树本身具有重大的影响。采摘能够促进茶树的生长,因为采摘具有与修剪相同的作用,能够刺激  相似文献   

8.
光叶楮叶有效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光叶楮叶中的化学成分,采用试管法和圆形滤纸层析法对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光叶楮叶片含有酚性成分、氨基酸、蛋白质、多肽、皂苷、黄酮及其苷类、植物甾醇、三萜等多种化学成分.叶片中粗蛋白含量 19.23%,粗脂肪含量 2.72%,粗纤维含量8.98%,总黄酮含量1.08%,氨基酸总量15.315%,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5.45%.微量元素含量(μg·-1干基):铁353.75,锰47.50,锌31.25,铜13.99;常量元素含量(mg·g-1干基):钾16.2,钙17.5,镁5.9.表明光叶楮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化学脱叶技术是机械采棉的必要环节和重要前提,也是贪青晚熟棉田促早熟的重要措施。为了更好地指导棉花生产,本文通过3种不同脱叶剂田间施用效果试验,明确了3种不同脱叶剂品种在相同田间栽培管理条件下对棉花脱叶效果的影响,以探索出适合本地区使用的脱叶剂产品,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大叶蛇葡萄叶加工过程中色素热稳定性、光稳定性、耐氧化还原性和酸碱稳定性,探讨了食品加工中常见的金属离子K 、Na 、Fe2 、Fe3 、Mg2 、Zn2 、Cu2 、A l3 和常用添加剂对大叶蛇葡萄叶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光照、K 、Na 、维生素C及苯甲酸钠对叶色素无不良影响;Mg2 、Fe2 、Fe3 、Zn2 、Cu2 、A l3 、氧化剂(H2O2)、还原剂(Na2S2O3)及碱性环境对色素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甘蔗褪绿线条病所致甘蔗叶片中,可见有大小约50-400nm×18-21nm的长短不一的杆状病毒粒体,健株中则没有。叶片中的病毒粒体主要见于韧皮部细胞内,尤其是筛管细胞内,有些分散排列,大量则整齐排列。叶片病部部分细胞变形或坏死,有些线粒体则肿胀变大。叶绿体受不同程度破坏,其降解过程似与淀粉粒的累积和降解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茎树脂道发育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组织化学方法对马尾松茎树脂道发育过程中上皮细胞内淀粉粒和树脂滴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树脂道原始细胞阶段,原始细胞内所含的淀粉粒数量较少,体积较小,树脂滴的数量也少。在树脂道形成阶段,上皮细胞内所含淀粉粒数量增加,体积增大,而树脂滴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在树脂道成熟阶段,上皮细胞内所含的淀粉粒数量减少,体积也减少,而树脂滴的数量和体积均达到最大。淀粉粒和树脂滴具有密切的相互关系,淀粉粒可能为树脂滴的合成提供前体。  相似文献   

13.
缺镁与正常供镁的菜豆组织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研究了缺镁对菜豆植株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缺镁培养的菜豆植株叶片细胞中叶绿体数量增多,并有淀粉粒积累。外部表现出严重缺镁症状后,叶片细胞失去原有的正常形态,细胞收缩,细胞间隙增大,最后细胞破裂,内溶物丧失,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结构均消失,叶片厚度减少。叶柄和茎的粗度在缺镁时较小,叶柄中维管束发育不良,数目少。叶脉中维管束占的比例小。叶脉韧皮部细胞膜上ATPase活性在缺镁时较低,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上黑色的铅沉淀少;正常供镁的主脉韧皮部细胞间胞间连丝较多。  相似文献   

14.
甘蔗植株受褪绿线条病感染后,不同品种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发生不同程度降低,而过氧化物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却产生不同程度提高。这些生理病变似与叶绿体解体、线粒体肿大、淀粉植的累积和降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矮生菜豆胚珠和胚囊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观察了矮生菜豆(Phaseolusvulgarisvar.humilis)胚珠和胚囊的发育。通常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三个直线排列的细胞,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功能大孢子发育成蓼形胚囊。成熟胚囊中,三个反足细胞已消失。两助细胞分别在受精前后退化。两极核受精前融合或不融合。卵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少量淀粉粒。珠孔端及合点端的胚囊壁均具发达的壁内突。成熟胚珠为弯生型、双珠被、厚珠心。四核胚囊形成后,淀粉粒依次出现在珠被组织,珠心组织及中央细胞中,至开花前2~3天达到高峰。开花前一天,珠心和中央细胞中淀粉粒开始减少。  相似文献   

16.
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生长季山葡萄与玫瑰香叶片细胞亚显微结构无明显差异.随着秋季温度的降低,山葡萄叶绿体相互聚集,片层结构稳定,内部淀粉植减少见脂滴增加;液泡膜内陷,形成一些吞噬泡。落叶前,玫瑰香叶绿体中的淀粉粒亦减少,脂滴有增加的趋势,但片层结构清晰度明显下降,末见叶绿体聚集和吞噬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密穗与疏穗型小麦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及库强度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小麦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与库容量、库活性间的关系及不同穗型间的差异。【方法】以密穗型小麦品种鲁麦21、济麦20和疏穗型小麦品种山农1391、山农12为材料,对籽粒发育过程中强、弱势粒淀粉积累、胚乳细胞数目及相关酶活性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种类型小麦强势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均高于弱势粒,密穗型小麦籽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高于疏穗型小麦。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淀粉积累进程表明,强势粒淀粉积累量较弱势粒高的原因是其积累启动时间较早和淀粉积累速率较高;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淀粉积累速率的差异幅度较大,是造成其籽粒最终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大于疏穗型的原因之一。小麦强势粒胚乳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弱势粒,与疏穗型小麦相比,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胚乳细胞数目的差异幅度较大。4个小麦品种弱势粒蔗糖含量在灌浆期均高于强势粒,说明籽粒蔗糖含量即淀粉合成底物的供给并不是造成强、弱势粒淀粉积累存在差异的限制因子。小麦强势粒蔗糖合酶(S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酶(SSS)和颗粒结合态淀粉合酶(GBSS)活性均高于弱势粒,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上述酶活性差异幅度均较疏穗型大。【结论】小麦库容量(胚乳细胞数目)和库活性(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是制约强、弱势粒淀粉积累的主要因素。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间的胚乳细胞数目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差异较大,这可能是造成密穗型小麦籽粒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大于疏穗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李花药花粉的发育和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分泌型绒毡层;成熟的药室内壁有明显的纤维状加厚;小孢子母细胞以同时型的胞质分裂形成四分体,四分体呈四面体型排列;成熟的花粉粒为2!细胞型。孢原细胞、造孢细胞、花粉母细胞以及绒毡层细胞内均含丰富的蛋白质,但无淀粉粒。药室内壁和中层细胞内则含有大量的淀粉粒,而蛋白质的含量却很少。随着花药的进一步发育,芽鳞片、萼片和花瓣中的淀粉粒相应依次减少。蛋白质、淀粉粒的分布和含量与细胞的分裂活动以及物质合成等生理活动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香稻品种垩白性状与胚乳细胞和淀粉粒的形状结构、排列方式及发育情况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香稻垩白性状的形成机理及培育优良品质的香稻新品种打下基础。【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调查11个香稻品种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并对香稻品种胚乳细胞及淀粉粒进行电镜观察。【结果】供试11个香稻品种间差异最明显的垩白性状为垩白粒率,其次是垩白面积,最小的是垩白度,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成正比,垩白粒率越高则垩白度越高。不同香稻品种稻米胚乳细胞的排列方式、形态及其横断面淀粉粒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其与垩白性状的形成存在一定关联,根据稻米胚乳中垩白形成的位置不同,可将垩白性状分为腹白、心白和背白3种垩白亚类。同一香稻品种,垩白米与无垩白米在淀粉粒形状结构及排列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但垩白米的透明部位和无垩白米的淀粉粒间无明显差异,且垩白度低的部位淀粉粒发育良好。【结论】香稻稻米的垩白性状与胚乳细胞和淀粉粒的形状结构、排列方式及发育情况密切相关,可用于香稻稻米品质鉴定。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专用类型小麦品种籽粒淀粉积累动态、淀粉合成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专用类型小麦籽粒中直、支链淀粉及总淀粉积累量和积累速率以及四种淀粉合成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大小顺序均表现为中优9507>扬麦16>扬麦15>Wx13,其中糯小麦Wx13直链淀粉积累量、积累速率以及GBSS酶活性显著低于非糯小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