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四川盆地丘陵区主要森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对四川盆地丘陵区主要森林群落--人工柏木纯林、次生栎柏混交林和桤柏混交林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群落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层片结构以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表征的群落综合特征上,次生混交林与人工林具有很大差异.人工柏木纯林物种数量少,乔、灌、草层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较低,生态优势度较高;次生栎柏混交林和桤柏混交林物种数量较多,乔、灌、草层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较低的生态优势度.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红壤侵蚀区不同生态恢复林分微生物群落特征,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阔叶纯林(木荷)、针叶纯林(马尾松)和针阔混交林(木荷林与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各林分土壤共得到细菌943个分类操作单元(OTU),真菌962个OTU,分类学地位明确的细菌有19门46纲99目138科198属207种,真菌有9门22纲59目109科177属167种。其中,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优势真菌门为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和被孢菌门。林分类型对土壤真菌丰富度(Chao1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影响显著(P<0.05),对土壤细菌丰富度(Chao1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和Simpson指数)几乎无影响,针阔混交林土壤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纯林土壤(P<0.05)。在门水平上,针阔混交林与阔叶纯林土壤细菌门相对丰度变化差异较小,而与针叶纯林差异较大(P<0.05),针阔混交林和阔叶纯林土壤中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比针叶纯林低9.96%和29.43%。土壤真菌门相对丰度在各林分类型间差异较大,被孢菌门相对丰度在针叶纯林土壤中最高,毛霉门和壶菌...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红松、刺楸人工混交林,红松纯林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红松、刺楸混交林物种丰富度最大,植物种类最多,红松纯林仅为混交林的43%,总数量为混交林的32%,红松、刺楸混交林乔木层多样性指数为1.430 5,均匀度指数为0.687 9,优势度指数为0.290 6,丰富度指数为1.413 7,而红松纯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为0,优势度指数为1,丰富度指数为0.371 2。在灌木层中,混交林与纯林各项指标区别不大,只有丰富度指数为混交林(纯林。在草本层中,混交林各项指数基本都大于纯林,只有均匀度指数红松纯林(混交林。  相似文献   

4.
采用样方调查及取样分析方法,研究了桂南地区4种不同植被模式生态公益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对物种多样性指数影响显著的土壤因子,建立最优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模式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差异。乔木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均以马尾松×红锥混交林最大,物种多样性相对最高,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椆木混交林次之,大叶栎纯林最低;灌木层,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为马尾松纯林马尾松×红锥混交林大叶栎纯林马尾松×椆木混交林;草本层各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2)不同植被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产生了一定影响。综合比较,马尾松×红锥混交林和马尾松×椆木混交林对土壤的改良作用较显著,大叶栎纯林次之,马尾松纯林最差。(3)速效磷、全氮、全磷、全钾、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自然含水率和容重分别与植物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极显著(P0.01)的线性关系,它们是拟合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方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毛竹林群落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对毛竹林群落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结果认为:1.植冠截留量,毛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纯林>毛竹、杉木混交林;2.枯枝落叶层持水量,毛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杉木混交林>毛竹纯林;3.土壤层的蓄水功能,毛什、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纯林>毛竹、杉木混交林。通过本研究,将为毛竹林群落类型的科学管理及其生态经济功能发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毛竹林群落类型的植冠截留量、枯枝落叶层的持水量及其在相同和不同的岩性发育的土壤条件下贮水量的测定与分析表明:杭冠截留量:毛竹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纯林<毛竹与杉木混交林;枯枝落叶层持水量:毛竹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与杉木混交林>毛竹纯林;土壤层的蓄水功能:毛竹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纯林>毛竹与杉木混交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湖南株洲市大京水库集水区马尾松群落组成成分、形成历史、发展趋势、物种多样性等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水库集水区马尾松群落演替有3大特点:①马尾松林附近保存有小面积常绿阔叶林和零星常绿阔叶树,马尾松林演替有充足的种源,而且演替速度较快;②其演替规律为由马尾松纯林演替为马尾松、常绿阔叶树混交林,再演替到常绿阔叶林,一般不经过马尾松、落叶阔叶树混交林阶段;③首先侵入林地的常绿树为茹豆、石栎、黄瑞木、青冈栎等。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马尾松纯林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均低于马尾松与阔叶树混交林;在立地条件较好、树种组成较丰富的马尾松与常绿阔叶树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接近甚至高于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8.
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六盘山自然保护区3个植被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顺序为: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各项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总体趋势表现为:多样性指数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各群落多样性指数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规律呈单峰曲线变化,即中等海拔高度上的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而高海拔和低海拔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对22a生柠檬桉×木荷×杉木复层混交林、木荷×杉木单层混交林及杉木纯林调查分析表明:柠檬桉×木荷×杉木复层混交林能合理利用营养空间,提高林分生产力,林分蓄积量比木荷×杉木单层混交林提高了30.6%,比杉木纯林提高了119.3%。柠檬桉由于树体高大,与木荷、杉木混交,其密度的增加并不会影响乡土树种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柠檬桉×木荷×杉木复层混交林林下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高于荷×杉单层混交林和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0.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净生产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27 a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群落净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群落的总年净增量达9.899t@hm-2a-1,是纯林的1.15倍,其中乔木层的是纯林的1.30倍,而纯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则分别是混交林的1.06倍和1.93倍.混交林和纯林群落总凋落物分别为6.759t@hm-2和6.804t@hm-2,其中混交林乔木层的是纯林的1.05倍,而纯林林下植被层的则是混交林的1.39倍;混交林和纯林细根枯死物年归还量分别占相应地上年凋落物量的35.66%和33.42%,乔木层枯死细根在群落细根年枯死量中占80%以上,在杉木或观光木各径级细根枯死量组成中,<0.5 mm的细根枯死量均达60%以上.混交林群落的年净生产力达18.003 t.hm-2a-1,是纯林群落的1.09倍,其中乔木层的净生产力是纯林的1.19倍,而纯林林下植被层的则是混交林的1.44倍,表明合理的群落结构是提高群落净生产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混交林持水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南方陡坡山地开展马尾松不同混交林林分类型持水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阔叶树木荷、火力楠混交,林分持水能力比马尾松与杉木混交及马尾松纯林强,针阔混交林能较大提高土壤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能力,使土壤得到较好改良,而营造针叶林则土壤持水能力低,易发生水土流失。建议南方陡坡山地采用针阔混交造林,尽量避免针叶纯林。  相似文献   

12.
德兴不同类型常绿阔叶林土壤养分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赣北常绿阔叶林的典型代表德兴大茅山林区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林分类型下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1米槠+甜槠林的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为3.1270%,马尾松+木荷林有机质含量最低,为2.1887%;27种林分类型的N素均低于正常水平;3马尾松+木荷林下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平均值最大,为米槠+甜槠林中交换性盐基总量的2.11倍;4土壤养分各指标之间彼此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以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与乡土树种荷木 Schima superba、黧蒴 Castanopsis fissa、红锥 Castanopsis hystrix、枫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 和假苹婆 Sterculia lanceolata 为研究对象进行混交试验,研 究苗木叶片超微弱发光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各树种的超微弱发光特征值大小总体表现为对照组<单混 种组<双混种组,各树种混种后树种的超微弱发光特征值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所有组合中,马尾松 + 黧蒴 + 枫香组合超微弱发光特征值最高。从聚类分析结果来看,马尾松 + 黧蒴 + 荷木、马尾松 + 枫香 + 荷木、马 尾松 + 红锥 + 荷木、马尾松 + 红锥 + 黧蒴以及马尾松 + 红锥 + 枫香等组合,各树种内部相互联系程度高, 代谢旺盛,树种组合抗性好,生命力强,是马尾松纯林林分改造的理想树种搭配选择。  相似文献   

14.
松荷异龄混交造林试验及其成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松荷异龄混交的试验结果和造林技术,分析和揭示了珠江流域南热带季风气候区(18 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14 a)荷木(Schima superba)异龄混交林和(32 a)湿地松(P.elliottii)×(14 a)荷木异龄混交林的林分结构、生物量、凋落物、土壤理化性质、林地涵养水源和林分生长量等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作用,全面评价松荷异龄混交造林的成效。松荷异龄混交林明显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养分,提高水源涵养功能,增强林分稳定性能,促进主要树种的生长,为低效防护林改造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恢 《福建林业科技》2012,(1):41-44,52
研究马尾松与6种阔叶树行间混交13 a后的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6种混交林相对马尾松纯林而言,土壤物理性质与养分特征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马尾松固氮树种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优于马尾松非固氮树种混交林。土壤容重、坚实度表现为:马尾松杨梅混交林<马尾松南岭黄檀混交林<马尾松江南桤木混交林<马尾松木荷混交林<马尾松红锥混交林<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土壤孔隙状况则相反;而6种混交林中土壤养分含量则以马尾松杨梅混交林最高,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最低。  相似文献   

16.
福建柏木荷混交林生长及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福建柏木荷混交林、福建柏纯林中的福建柏生长量、林分物种多样性及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3年生的福建柏木荷插花混交林与福建柏纯林相比,福建柏胸径、单株材积分别增加20.6%、53.2%,林分总蓄积量增加34.9%,差异达显著水平;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多,土壤更加疏松透气,养分含量也更高。  相似文献   

17.
红壤低丘低效马尾松林林相改造树种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万年县大黄马尾松林相改造试验林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混交林分进行树干解析、生物量分析、小气候观测以及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木荷、马尾松+枫香林分的生物量及蓄积量最高;各混交成熟林分内小气候差异较小;马尾松+枫香土壤表层养分相对丰富、多种酶活性较高,在改良低丘地区红壤方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宁化县木荷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木荷与杉木、马尾松不同混交方式、混交比例的混交林、木荷纯林的生长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木荷更适宜种植混交林,杉木×木荷3∶1比例混交林的木荷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及林分生长量均比杉木×木荷2∶1混交林及木荷纯林更好,具有显著性差异。混交方式以水平带状混交林分生长更好,水平带状混交木荷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平均冠幅均比垂直带状混交及木荷纯林高。杉木与木荷混交应控制好木荷的混交比例,否则会影响混交效果,而且到一定年龄时对林分应进行间伐,控制好林分密度,促进林分生长。  相似文献   

19.
防火林带的树种组成与冠层结构可影响林带的防火功能。为评价中山市防火林带的树种组成 和冠层结构,对中山市防火林带树种进行了调查,并在防火林带中选取了9 个典型林带类型,建立标准 地,对其树种组成与冠层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山市13 个镇区的生物防火林带共应用了31 个树种,隶属17 科24 属,豆科、山茶科和樟科树种最多,数量最多的有荷木Schima superba、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ora、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以 针叶树为主的针叶林林冠开度最大,达38.07%,林下植物相对茂盛,分别以米老排和杨梅Myrica rubra 为主的阔叶混交林林冠开度最小,分别为12.36% 和13.88%。米老排与杨梅为主要树种的阔叶林林冠开 度比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林的林冠开度要小,阔叶林的冠层郁闭度较高;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针阔混交林 的叶面积指数最大,达2.64,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和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荷木和藜蒴Castanopsis fissa 等阔叶混交林,为0.99 和1.65;山脚的荷木林地、荷木与马尾松的混交林和以米老排为主的阔叶混 交林的林下光照较弱,林下植被稀少,冠层结构较为疏散,是较好的防火林带。对现有防火林带的林分 改造,如增加经济林木、果树等阔叶树种,可进一步提高防火林带的防火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永春县高海拔山地9年生柳杉×木荷混交林补植火炬松、马尾松4年后的生长数据进行调查,结果表明:4年生火炬松的地径生长与13年生柳杉已无显著差异,树高已显著高于13年生柳杉,远大于木荷,与马尾松相比,同林龄火炬松的树高和地径生长均显著大于马尾松。补植造林后,林分蓄积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可见,在高海拔特殊立地条件下,火炬松可用来作为快速绿化的先锋树种,造林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