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的速效钾含量是衡量土壤钾素养分供应能力的现实指标,它标志着目前乃至近期内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钾的数量。近年来,对同一时间不同土壤类型速效钾差异的研究较多,而对江苏沿江地区不同时期土壤速效钾变化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不同时段的对比,研究江苏沿江地区土壤速效钾在一定的土地利用和田间管理措施下,不同土壤类型土壤速效钾动态变化规律,为土壤养分科学管理和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山东寿光日光温室土壤有效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寿光市日光温室(冬暖大棚)蔬菜施肥调查表明:温室蔬菜施肥量高,土壤钾有盈余,盈余量为453.0 kg/hm2。对寿光不同类型日光温室蔬菜土壤分析表明,土壤有效钾平均含量为391.0 mg/kg(61个土样)。温室土壤是露地土壤有效钾含量的2.92倍。土壤有效钾含量与温室年限间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746,随日光温室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的有效钾有一定的累积。在寿光采集了8个8 m深的土壤剖面,研究土壤有效钾在剖面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层土壤有效钾含量与土壤质地有密切关系,北部4个剖面上层土壤有效钾含量明显高于下层土壤,东南部4个剖面下层都出现了比表层有效钾含量高的现象;土壤有效钾有淋洗现象。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东、中部土壤供钾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吉林省东、中部277个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确定了我省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一般都较高。速效钾含量较低的主要为东部的部分水田土壤(<70ppmk),其缓效钾含量也较低,为我省钾肥分配和施用的重点。我省土壤中速效钾与缓效钾之间的相关极显著(r=0.693),因此在测土施肥时一般只测定速效钾亦可。各种类型土壤的钾含量差异较小,都有含钾较高和较低的土壤,因此不能单按照土壤类型来区分土壤的供钾水平,以根据土壤速效钾测得值来判断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长期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钾素形态及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对土壤钾素形态及空间分布(层化现象)的影响。【方法】以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连续13年秸秆还田粮田土壤为对象,并以临近葡萄园土壤为对照。比较2种土壤不同土层(0~5,5~15,15~30cm)速效钾及其3种组分(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非交换性钾、矿物钾、全钾含量的变化,并分析了土壤中各形态钾的层化比率和相关性。【结果】经过13年秸秆还田,粮田土壤0~5cm土层速效钾及其各组分平均含量均有提高;在5~15和15~30cm土层中,与葡萄园土壤相比,粮田土壤速效钾及其各组分平均含量均降低。粮田土壤速效钾及其各组分的层化比率总体高于葡萄园土壤。与葡萄园土壤相比,粮田土壤非交换性钾含量明显降低。粮田土壤与葡萄园土壤矿物钾和全钾含量差异不大。粮田土壤速效钾与其各组分、非交换性钾、全钾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与矿物钾相关性不显著;葡萄园土壤速效钾与其各组分和非交换性钾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但与矿物钾、全钾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整体看,秸秆还田在维持土壤钾有效成分与全钾之间的显著相关关系和协调土壤各形态钾的含量及空间分布方面,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无论是秸秆还田还是施用化学钾肥,对粮田和葡萄园土壤矿物钾及全钾含量和空间分布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钾肥(硫酸钾)对茶园土壤钾素形态及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琼  袁玲  黄建国  王守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922-5923,5990
在砂岩黄壤上生长了25年的茶园连续5年研究了硫酸钾对茶园土壤钾库及钾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明显提高土壤钾库中的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但对土壤全钾含量影响不大;连续4年不施钾肥的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全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对二滩水电站8种新垦土壤钾的固定和释放研究表明,新垦土壤全钾、有效钾(除园园土外)低,浸泡后大部分土壤有效钾含量提高,土壤对钾的固定量随钾平衡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固定率随平衡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其中,红壤,菜园土,水稻土钾含量高,土壤固钾能力弱,而漂灰土,荒地土,旱坡土,砂质新改土和重壤质新改土钾含量低,土壤固钾能力强,释放率反映土壤固定钾的活性,红壤,菜园土,水稻土固定钾的有效性高,而漂灰土,荒地上  相似文献   

7.
四川主要土壤的供钾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生物耗竭试验与实验室化学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内主要土壤的供钾能力进行了研究,速效钾和缓效钾是反映土壤供钾状况的最主要因素,地论旱地或水稻土,灰棕紫泥是钾素状况最好的土壤,缓效钾可作为土壤能否连续满足作物对钾的需要的判断指标之一,缓效钾基础水平高的土壤其供钾潜力也大。灰棕紫泥和红棕紫泥有较强的供钾潜力,红棕紫泥尤其是红棕紫泥水稻土必须注意施用钾肥以补充和维持土壤的钾素水平。  相似文献   

8.
稻草还田对土壤钾,磷,锌的吸附—解吸及其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长期肥料田间试验的红壤性水稻土、黄棕壤性水稻土和灰潮土性水稻土,用热呼学稀吸附法和流行法分别进行了土壤钾、磷、锌的吸附-解吸试验和土壤钾吸附动力学试验,测定了土壤钾吸附动力学试验,测定了土诉粘接矿物组成,基本性质和有效钾、磷的含量,研究了稻草还田对土壤钾、磷、锌吸附量、吸附钾、磷、锌解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1)能减小土壤对钾的吸附,增加其解吸率,提高土壤有效钾量和土壤对钾的缓冲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和安达市玉米田养鹅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连续养鹅8年和3年的玉米田0~10 cm土层土壤水溶性钾、吸附性钾、缓效钾、速效钾、矿物钾、全钾、有机质含量和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养鹅玉米田土壤水溶性钾、速效钾、吸附性钾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K,影响顺序为土壤水溶性钾>吸附性钾≈速效钾>缓效钾;玉米田养鹅对土壤...  相似文献   

10.
大同地区土壤钾素状况与作物施钾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同地区七县二区的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化验分析,全市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为105.3mg/kg,土壤缓效钾含量平均为714.6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小于100mg/kg的占50%以上。大同地区土壤施用钾肥对马铃薯、蔬菜等喜钾作物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产率为8%~20%。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土壤钾素含量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省主要农业耕作土壤采土分析钾素状况 ,明确了全省主要农业耕作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全钾的含量、分布及各等级面积 ;对两次土壤速效钾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摸清了动态变化规律 ;对速效钾与缓效钾含量关系进行了数理统计 ,明确了相关性。研究结果为今后农业生产中土壤补钾及钾肥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期定位施肥对灰漠土钾素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灰漠土钾素含量较高,主要是以矿物钾和难交换性固定钾的形式存在 ,占土壤全钾的 98.6;,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含量较低仅占土壤全钾的1.2;左右.土壤中各种形态钾素之间紧密相关,土壤水溶性钾、交换性钾和非特殊吸附钾与土壤速效钾之间达显著相关,是植物易吸收利用的有效性钾,特殊吸附钾与土壤速效钾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是土壤交换性钾中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钾.长期定位施肥改变了土壤钾素存在形态,配施有机肥使土壤有效性钾含量增加24;~56;,并促进土壤特殊吸附钾转化为其它形态的钾; 施化肥钾使土壤水溶性钾含量平均增加35;,提高了土壤钾素的供应水平,同时加速了土壤特殊吸附钾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钾细菌制剂肥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来源的钾细菌制剂及KCl对水稻、小麦等作物生物的促进作用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钾细菌制剂对土壤矿物钾有较强的分解能力,在缺钾小粉白土中施用钾细菌制剂对水稻和小麦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能将更多的土壤无效钾转化为植物可吸收利用速效钾。如在缺钾土壤中施用钾细菌制剂,能提高钾肥和土壤钾的利用率,经济效益显著,投入产出比达1:9.2-22.5。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一般化学浸提法、盆栽耗竭试验和恒湿培养试验,研究了几种不同土壤中钾的固定与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在恒湿条件下不同土壤固钾能力相差很大,固定钾的绝对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黑麦草连续收割6次后,土壤交换性钾降到最低值,尔后不再下降,该最低值因土壤不同而异。它表示了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土壤对溶液中钾的缓冲能力的即土壤钾的释放速率。同时也说明了层间钾(非交换性钾)的释放对作物钾素供应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条件下秸秆向土壤释放钾的情况,以及施用不同用量钾肥对土壤速效钾、缓效钾含量以及烟叶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烤烟生长阶段,秸秆持续向土壤中释放钾,呈前期、后期慢,中期快的特点。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烤烟的生长而逐渐减少。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烟叶中钾含量上升。秸秆覆盖可以提高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的含量,有助于提高烤烟青烟叶的钾含量。  相似文献   

16.
土壤钾素形态转化在土壤钾肥力提升与评价、钾肥高效施用技术和植物钾素营养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钾素研究团队在土壤不同钾素形态的区分方法及其含量范围、植物高效利用土壤钾的机制、土壤非交换态钾的释放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尤其是土壤非交换态钾的生物有效性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基于强的四苯硼钠法,土壤非交换态钾含量在不同种类的土壤中存在最大值,通过交换和扩散提取的土壤非交换态钾可占土壤全钾的20%~60%。矿物非交换态钾释放主要取决于其他离子含量和环境钾浓度,植物高效吸收非交换态钾也主要取决于根系吸收低浓度钾的能力。证实土壤非交换态钾的形成和释放对土壤保钾能力及土壤钾的生物有效性起重要作用,建立了土壤非交换态钾总量的测定方法、土壤钾素变化测定方法以及土壤有效钾分级测定的方法体系。这些研究结果可为土壤钾素肥力的准确评价、预测和土壤钾素相关研究提供有力的方法手段,并将推动土壤钾素研究由定性、半定量向定量研究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冀西北坝上高原对马铃薯聚垄集肥进行覆膜试验,研究了起垄、不同施肥处理、覆膜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加强了土壤速效钾的活化和释放,促进了马铃薯对钾的吸收,单施化肥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和马铃薯产量效果不明显,有机与无机肥料配施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和马铃薯产量效果十分显著。经相关分析,土壤速效钾含量与马铃薯产量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甘肃省主要耕作上壤对施入钾吸收的数量和比例。结果表明,经过一次干湿交替后,在施钾0~1600mg/kg范围内,随着施钾数量的增加,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施入钾被土壤吸收量呈直线上升,吸钾率也逐渐增加。随着干湿交替次数的增加,吸钾量及吸钾率随之增加。对施入钾的吸收率与土壤速效钾含量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池州地区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及变化情况的调查,分析了土壤速效钾下降的原因,提出了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外源腐植酸对灰漠土棉田土壤钾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腐植酸对棉田土壤钾素动态变化的影响,探讨腐植酸激活石灰性土壤固定态钾素的可行性,选择新疆北部典型灰漠土棉田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可降低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土壤缓效钾含量,降低土壤全钾含量;腐植酸提高土壤缓效钾含量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棉花花铃期;与对照相比,施用腐植酸降低了土壤供钾强度,但土壤钾素有效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