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二倍体雄蜂并进行人工培育,测定其形态指标,明确中华蜜蜂二倍体雄蜂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复式移虫方法培育中华蜜蜂蜂王,待蜂王性成熟时进行CO2麻醉处理后放回原群,用糖水进行奖励饲喂。蜂王产下大量未受精卵,待雄蜂出房后采用颜料进行标记。雄蜂性成熟后,利用蜂王人工授精技术使蜂王与本群子代雄蜂进行母子回交(多雄交配)。控制蜂王产卵,将工蜂巢房中刚孵化的幼虫移至恒温恒湿培养箱(相对湿度:95%;温度:35℃)中进行人工培育。幼虫前3日龄食物配制为:蜂王浆90%,无菌水10%;第4-6日龄食物成分比例为:蜂王浆50%,葡萄糖6%,果糖6%,酵母抽出物1%,无菌水37%;从第7日龄起食物比例为:蜂王浆43%,葡萄糖9%,果糖9%,酵母抽出物1%,无菌水38%,直到幼虫进入排便期为止。采用流式细胞仪对人工培育和蜂群工蜂巢房出房的雄蜂进行倍性鉴定,并对蜂群工蜂巢房出房的单倍雄蜂和二倍体雄蜂进行形态指标测定比较。【结果】室内人工培育的中华蜜蜂总羽化率偏低,平均为36%,其中26.9%为雄蜂;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雄蜂倍性发现人工培育的雄蜂92%为二倍体,蜂群工蜂巢房中出房的雄蜂82%为二倍体雄蜂;形态指标测定显示,二倍体雄蜂的初生重与生殖器官重分别为99.78和6.05 mg,均比单倍体雄蜂(分别为105.64和7.02 mg)显著偏小,而前翅长、前翅宽、翅钩数等指标差异不显著。【结论】中华蜜蜂近亲交配的蜂群会产生二倍体雄蜂,部分二倍体雄蜂可在蜂群中发育至成蜂出房,其形态指标与单倍体雄蜂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蜜蜂胚后发育的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安徽江淮地区,意大利蜜蜂胚后发育期:蜂王平均为15.28d(355-376h),工蜂平均为20.49d(477-498h),雄蜂平均为23.87d(560-583h);周年季节(春、夏、秋)不同,意大利蜜蜂三型蜂的胚后发育历期存在差异。意大利蜜蜂初生重蜂王平均为231.8mg109.3mg,雄蜂平均为189.5mg。意大利蜜蜂受精卵与未受精卵的外部形太怃明显差异;未封盖幼虫期和蛹期,复、腹节、螫针、绒毛的出现与变化是蛹期的重要特征;未封盖幼虫期与前蛹期虫体生长发育经过5次蜕皮。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研究了玉米种子形态对窝眼轮式精量排种器性能的影响,为鉴选适合西南地区机播的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西南地区审定推广的53个玉米品种,设置3种转速,用窝眼轮式精量排种器进行试验,研究各品种种子长、宽、厚等形态特征对重播、漏播等播种指标的影响。【结果】随播种器转速的增加,漏播率增大,重播率降低,窝眼轮式精量排种器转速以15 r/min为宜;籽粒长与漏播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单粒重和单粒体积与重播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籽粒长、单粒重和单粒体积,以及指标阈值可作为适合机播品种及种子分类的主要参考指标。【结论】通过测定不同转速下各品种的重漏率,筛选出成单30、荣玉188、正红505、绵单118、国豪玉13等27个品种适宜窝眼轮式精量排种器;种子长、单粒重和单粒体积是影响排种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蜜蜂人工育王过程中,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滴注于王台内的蜂王浆中,每只蜂王幼虫ZR512的滴注量分别为0.01、0.10、1.00μg.处理组中华蜜蜂蜂王平均初生重分别为191.3、193.2.197.7mg,分别比对照组蜂王初生重(179.9mg)提高11.4、13.3、11.8mg.差异极显著(P<0.01);意大利蜜蜂蜂王初生重分别为247.8、240.1、236.7mg,比对照组蜂王初生重(209.1mg)分别提高38.7、31.0、27.6mg,差异均极显著(P<0.01).ZR512处理后,中华蜜蜂王初生重最高可达210mg,意大利蜜蜂蜂王初生重最高可达274mg.ZR512处理蜂王幼虫,对蜜蜂蜂王初生重具有显著的调控作用.为在养蜂生产上培育优质蜂王提出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500只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雄蜂飞行的观察,发现21-30日龄的雄蜂在下午3点左右进行飞行且飞行时间最长.在不考虑雄蜂的日龄和其它因素时,飞行的持续时间平均为35.67±20.12min.雄蜂首次飞行的日龄与其飞行的持续时间有一定的相关(r=0.612).雄蜂两次飞行间在蜂箱内停留的时间与其日龄有关,随每日飞行次数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每日第1-2次飞行在箱内停留的时间显著地长于其它次飞行所停留的时间.雄蜂飞行间在蜂箱内停留的平均时间为21.22+16.53mim.  相似文献   

6.
蜜蜂性比值对蜂群群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意大利蜜蜂为材料,把定期割雄蜂封盖的蜂群作为试验组,不割雄蜂封盖的蜂群作为对照组,定期测定各组蜂群的群势。结果表明,两组蜂群的群势,都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7.
在卡蜂的一个品系中发现了白眼突变的雄蜂。用产白眼雄蜂的蜂王作母本,培育处女王,用本群白眼雄蜂的精液给该处女王进行人工授精。该人工授精王产的雄蜂和工蜂各有50%的白眼突变体。用该人工授精王产的二倍体幼虫培育出了白眼处女王。白复眼处女王产的雄蜂全部为白眼雄蜂,说明蜜蜂复眼的颜色是一对基因控制,白眼工蜂和雄蜂似乎没有视力,出巢后不能返回蜂巢。  相似文献   

8.
蛋重对孵化率、初生重及性比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孵化试验,探索了罗曼父母代蛋重对孵化率、初生重及性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蛋重在58~65g范围内,孵化率最高;蛋重与初生重呈强正相关(r=0.9781);蛋重与性比例无直接关系,符合遗传规律1:1的性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9.
实验以中华蜜蜂为实验材料,通过饲喂3种不同人工饲料,检测其对中华蜜蜂春繁群势、封盖子数及工蜂初生重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人工饲料的实验组蜂群在春繁群势与封盖子数方面的饲养效果均与对照组(A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在工蜂初生重方面,实验组B(饲喂花粉+熟豆粉+酵母粉+白糖)的饲养效果与对照组蜂群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实验组蜂群(C组和D组)(P<0.05)。  相似文献   

10.
雄蜂日龄对授精蜂王开产时间及蜂群繁殖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意大利蜜蜂为实验材料.以14、16、18、20及22日龄的雄蜂精液给处女蜂王进行人工授精,定期测定授精蜂王开产时间和蜂群的繁殖力,结果表明用以上五个日龄雄蜂精液进行人工授精,蜂王的开产时间分别为5.00±0.89d、5.55±0.69d、6.00±0.45d、5.82±0.60d和6.00±0.63d;各日龄组蜂群繁殖力差异都不显著.另外测定了以上五个日龄雄蜂的精子活力、每只雄蜂的采精量及精液浓度,结果表明精子的活力都为100%,但16日龄雄蜂的采精量和精液浓度最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中华蜜蜂(中蜂)和意大利蜜蜂(意蜂)雄蜂胚胎发育期3个日龄差异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进行分析,以探明中蜂、意蜂雄蜂胚胎发育特征并了解雄蜂胚胎发育生物学,为蜜蜂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向电泳方法建立中蜂、意蜂雄蜂胚胎发育3个日龄的蛋白质组及磷酸化蛋白质组表达谱,获得图谱中蛋白质的分子量、等电点和表达量等信息,并对部分差异蛋白质进行质谱分析、功能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在雄蜂胚胎发育的第1、2、3日龄,中蜂表达332、362、340个蛋白质,其中111、117、112个蛋白质发生了磷酸化修饰;意蜂表达302、331、311个蛋白质,其中有107、110、106个发生了磷酸化修饰。各日龄中蜂、意蜂雄蜂胚胎共同表达的蛋白质分别为214、239和220个。对30个差异表达蛋白质鉴定结果表明这些蛋白主要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能量生产、蛋白折叠、发育、调控以及骨架蛋白相关。【结论】中蜂雄蜂胚胎3个日龄所表达的全蛋白质、磷酸化蛋白质均多于意蜂,说明中蜂雄蜂胚胎发育较意蜂需要更多的蛋白质参与调控。中蜂、意蜂雄蜂胚胎各日龄约1/3的蛋白质发生了磷酸化修饰,这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信号传导、细胞增殖分化等活动有关。意蜂较中蜂胚胎表达较多比例的管家蛋白质,说明意蜂较中蜂悠久的进化史使其胚胎形成了更为保守的发育特点。对差异蛋白功能分析表明,中蜂、意蜂雄蜂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具有各自生物学特征的胚胎发育方式,而且各自不同生物学特征如中蜂善于利用零星蜜粉源、抗胡蜂和意蜂的高采蜜量、产浆量等性状已在各自蛋白质组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中华蜜蜂工蜂和雄蜂触角感受器的类型、形状和数量,以探明工蜂和雄蜂在信息交流和对化学气味敏感性程度差异的原因,为丰富蜜蜂行为学和蜜蜂生物学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工蜂和雄蜂触角切片,对比分析其感受器类型、数量的差异。【结果】工蜂和雄蜂的触角均呈膝状,鞭节、柄节总长度、粗细差异两者均不显著,但工蜂的鞭节由10节组成,而雄蜂的鞭节由11节组成;触角感器有板形感器(Spl)、刺形感器(Sch)、B9hm氏鬃毛、毛形感器(Str)、锥形感器(Sba)和钟形感器(Sca),雄蜂触角板形感器与工蜂触角板形感器的形状大小无差异,但雄蜂触角板形感器的数量显著多于工蜂;叶状刚毛着生于鱼鳞状表皮上,且只存在于雄蜂触角中。【结论】中华蜜蜂工蜂和雄蜂触角感受器的类型和数量差异可能是雄蜂和工蜂对不同气味敏感程度不同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蜜蜂性比值对蜂群繁殖力及分蜂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意大利蜜蜂为材料,把定期害雄蜂封盖的蜂群作为试验组,不割雄蜂封盖的蜂群作为对照组,定期测定各组蜂群的繁殖力及分蜂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两组蜂群繁殖力分蜂性,都是差异不显。  相似文献   

14.
房宇  李建科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7):2552-2563
 【目的】比较王浆高产蜜蜂(Apis mellifera L.浆蜂)与原种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 原意)雄蜂卵期3 d发育阶段蛋白质组的特点。【方法】根据双向电泳所得表达谱,对两个蜂种雄蜂卵期发育的蛋白质的种类、等电点、分子量和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浆蜂雄蜂卵期所表达的蛋白数(332、377和339)显著的高于相应日龄原意雄蜂卵期3个日龄所表达的蛋白数(283、305和293)(P<0.05),其中在两蜂种3个日龄共同表达的蛋白数为254个。通过雄蜂卵期3 d发育过程蛋白质表达谱的比较,两个蜂种分别检测到274、298 和285个共有蛋白。在这些共有蛋白中,浆蜂雄蜂分别有54、42和47个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P<0.05)原意,18、75和61个蛋白显著低于(P<0.05)原意。同时,浆蜂还检测到58、79和54个特异蛋白,而原种意大利蜜蜂也分别检测到9、7、8个特异蛋白。【结论】浆蜂和原意雄蜂卵期发育的蛋白质组表达谱存在显著差异,但都在2日龄蛋白表达最活跃;两个蜂种雄蜂卵期发育所表达的共有蛋白可能是其发育所必须的管家蛋白,但它们的表达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日龄的特异蛋白表明雄蜂卵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需要不同的蛋白来调控;浆蜂和原意雄蜂卵期表达的特异蛋白是否是与王浆高产相关的功能蛋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氟烷、酸肉及心脏脂肪酸基因是猪的三个重要的肉质基因,对猪的肉质和生产性状具有很大的影响,为探索氟烷、酸肉及心脏脂肪酸基因与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PCR-RFLP的方法对军牧一号白猪氟烷、酸肉及心脏脂肪酸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通过对突变位点和初生重以及断奶重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氟烷基因NN基因型的初生重显著高于Nn型,各基因型断奶重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杭州市种猪试验场长白猪英瑞系母猪繁殖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产仔数与产活仔数存在高度正相关(r=0.91),而与存活率呈负相关(r=-0.62),相关关系极显著(p<0.01);产活仔数与初生窩重(r=0.86)、20日龄窩重(r=0.70)、断奶窩重(r=0.70)、断奶仔猪数(r=0.70)等性状呈正相关,相关关系均为极显著(p<0.01),又与初生个体重呈负相关(r=-0.38);仔猪初生窩重与20日龄窩重和断奶窩重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0.74,相关关系极显著(p<0.01);断奶窩重与泌乳力、产活仔猪、初生窩重、20日龄窩重和哺育率呈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59、0.70、0.74、0.59、0.66。  相似文献   

17.
雄蜂幼虫作为一种蜂产品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幼虫体内含有80%的水分,体内酶的活性很强,幼虫采收后,尤其是破虫,会在短时间内腐烂变质,很难保存。采用化学保鲜方法,通过百余次试验,从8种保鲜剂中筛选出用于10日龄雄蜂幼虫的理想配方组合为:氯化钠4.5%、S 因子5.5%,柠檬酸0.1%、苯甲酸钠0.2%;用于22日龄雄蜂蛹的配方:氯化钠3.5%、S 因子6%、柠檬酸0.1%、苯甲酸钠0.2%,可将幼虫保存7天不变质.用此方法保鲜幼虫或蛹必须躯体完整,若为幼虫,一定要待排泄后方可保鲜.  相似文献   

18.
精量排种器是精量播种机的核心部件,设计在传统精量排种器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设计方案,将气吸式取种与窝眼式取种相结合,使空穴率有效降低;同时缩小了气室的大小,节约了用风量;并且简化了传动结构,能够有效地改善精量播种机的性能,适合小型全株距玉米精量播种机的配套安装。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气力式排种器对谷子等小粒径种子难以实现精量播种问题,根据谷子形状等物理特性,通过优化排种器结构,设计一种舀勺-气吸组合式谷子精量排种器,研究排种器关键部件结构与参数对谷子精量排种性能的影响。应用JPS-12排种器性能检测试验台,以排种轴转速、舀种勺位置夹角和舀种勺圆心角为试验因素,以穴粒数合格指数、穴距合格指数、空穴指数及穴距变异系数为试验指标,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分析各试验因素对于性能指标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排种器较优的工作参数为,舀种勺圆心角45°、舀种勺位置夹角-15°、排种轴转速10 r/min;优化定型后舀勺-气吸组合式谷子精量排种器综合性能试验指标为,穴粒数合格指数88.7%,穴距合格指数87.7%,空穴指数1.3%,穴距变异系数12.3%。该排种器作业性能满足小粒径作物精量播种和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20.
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对蜜蜂蜂王初生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蜜蜂人工育王过程中,有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滴注于王台的内的蜂王浆中,每只蜂王幼虫ZR512的滴注量分别为0.01,0.10,1.00μg。处理组中华蜜蜂蜂王平均初生重分别为191.3,193.2,197.7mg,分别比对照组蜂王初重9179.9mg)提高11.4,13.3,11.8mg,差异极显著(P<0.01);意大利蜜蜂王初生重分别为247.8,240.1,236.7mg,比对照组蜂王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