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石家庄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和特征,结合有关研究成果和石家庄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对石家庄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量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全乐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464-468
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6类模式,分析了各模式的特点,并对6类模式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根据各地域特点,创找出符合本地域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所列举的模式,是宏观层次上发展的模式,可以为各地新农村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3.
PAM对潮土水分蒸发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蒸发引起土壤水的散失是造成作物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PAM 是众多保水剂中一种,其具有超强的吸水和保水能力,能够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强土壤持水功能,对沙质土壤水分的调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分布于重庆三峡库区的潮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剂量、不同剂型的PAM对土壤蒸发量的影响,以期为农业灌溉上PAM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PAM能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对不同剂量的PAM处理,潮土累计蒸发量较对照减少2.37%~12.459%;以200mg/kg抗蒸发效果最为明显。对同分子量不同电荷密度剂型的PAM处理,冷沙黄泥累计蒸发量较对照减小7.34%~17.81%,以30%抗蒸发效果最好,对同电荷密度不同分子量剂型的PAM处理,潮土累计蒸发量分别较对照减小12.25%~18.53%;以1000万的PAM抗蒸发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在我国快速展开,作为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的农村文化建设已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毋庸置疑,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文化唯物主义为视角,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何以可能,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客观性.在丰富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同时进一步指出,整体提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应充分保障和尊重农民的文化发展权,自由发展与外部输入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5.
发展林业是山区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山区经济社会相对落后的具体情况出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难点在山区,应当高度关注山区。从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需求满足看,林业必将在山区新农村建设中大有作为。因此,在山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必须选择以林为主,综合开发,山区林业应当走以生态建设为主,发展林业产业,加快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完善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制度,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等路径,在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同时,高度关注和切实解决发展林业与山区新农村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6.
丁川 《种子科技》2021,(1):123-124
随着新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然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很多农村存在的区域产业布局分散、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制约着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进程.对此,以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为例,对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产业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采取区域主体功能定位措施,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规范西藏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提高西藏农牧业经营水平,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增加农民收入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构建西藏农牧业经营主体,推进西藏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对西藏自治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基础上,全面总结西藏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效和成功经验,重点分析了合作社运行机制不规范、效益分配不合理、利益连接不紧密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依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理论、政策和制度,提出从提高认识、强化引导,整合资源、集约发展,完善机制、强化管理,示范引领、加强扶持,培训指导、提升服务等5个方面进一步规范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和举措。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背景下参与式农民培训模式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娟  孙素芬  郭强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313-316
农民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着力探讨参与式农民培训模式的相关理论及政府的工作重点。结合参与式方法在其他领域的成功实践,采用归纳演绎方法展开研究,针对农民培训工作得出具推广价值的结论。研究阐述了农民培训工作的时代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参与式农民培训模式实现农民由被动接受培训向主动融入科技培训体系转变的本质;提出参与式农民培训是原有培训方式的有利补充,是培训主体之间在培训内容设定、工作开展、监测与评价及主体能力建设等环节相融合的过程;最后分析政府在参与式农民培训中的工作重点。参与式农民培训能够实现培训各主体的能力提升,激发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观能动性,具有实践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对于农业生产条件薄弱的山西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介绍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循环经济与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指出了山西省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阻碍,进而提出山西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杨珺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576-579
基于我国的国情考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远程教育已成为培养新型农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措施,现代农业远程教育正在并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的重要作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远程教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变广大农村普遍存在的农业低效、农村落后、农民贫困的面貌,是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农村新民居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代表农村发展的方向。有鉴于此,本文力求总结河北省农村新民居工作的经验,为农村新民居建设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河北省当前推进新民居设所取得的成效,梳理分析了河北省新民居建设进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盘活农村土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简化审批手续,放宽建设周转用地政策;制定新民居建设推进法和新民居拆迁实施细则;完善扶持政策,加强落实督办;教育培训领导干部,提高认识。对河北省新民居建设工作进行了归纳,进而总结出的工作方法对于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进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是关于农村发展的一套完善理论体系,有利于发挥农民在扶贫规划中的主体地位。本文从参与式评估的概念和方法出发,以国家级贫困县南召县为例,运用村民访谈法、问题树分析法分析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突出问题,结合SWOT分析法提出了适宜的扶贫规划项目,并制定了村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了解农村基层干部土地产权意愿,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提供政策建议和改革方向。 研究方法:参与式快速农村评估。研究结果:农村基层干部普遍认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集体成员处于动态变化之中,集体所有权权能不完善;耕地撂荒和土地细碎化严重,土地承包期太长。研究结论: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建立农户退出机制,赋予所有者完整的所有权权能,建立动态化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农户分享发展成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参与式发展研究是农村发展工作者与农民一起共同分析现状、共同制定和执行发展规划的一种研究方法。运用参与式方法制定的发展方案能够充分体现农民的意愿和想法,使农民在实施中具有很高的积极性,保证方案实施的可持续。采用参与式发展研究方法,按照“参与”、“互动”、“讨论”、“研究”的原则,提出了近期两渔村村级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6.
以近6年西藏自治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研究对象,应用灰色系统建立了人均纯收入发展趋势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运用关联度分析方法确定了反映农村居民不同收入来源的4项主要指标因素相对于纯收入的关联程度.分析得出:在未来5年中西藏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4.695%,农村居民纯收入数量性状与4项指标之间关联度第一位的是第一产业收入,第二位的是第三产业收入,第三产业位居第四。  相似文献   

17.
低碳型新农村建设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环  仪坤秀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359-363
低碳经济成为全球意志和中国的现实选择。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顺利进行,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根本问题。本文阐述了低碳型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8.
积极推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我们要从各个方面着手,采取积极措施,推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大众化视野中地方大学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地方大学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梳理了大众化过程中地方大学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机遇与挑战以及新农村建设对地方大学的需求,认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大力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快速提升根本要素是农民素质的提高,即人力资本的投入。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则是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基本手段。高等教育大众化,正是促进这一转化的重要途径,地方大学作为大众化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必须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资本服务、科学研究与开发服务以及文化服务等产品服务,并在服务的过程中,寻找机遇,突破困境,促进发展,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20.
贫困地区县域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尽早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任务十分艰巨,意义重大。制约贫困地区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寻找其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关键在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理清发展思路,立足当地实际,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走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