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鸭疫里默氏菌病(原称鸭疫巴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引起1~8周龄的小鸭,特别是2~3周龄的鸭发病和死亡,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和干酪性输卵管炎为病理特征,死亡率5%~75%.鸭大肠杆菌病可引起各种年龄鸭感染发病,而小鸭感染发病后的病变特征常与鸭疫里默氏菌病相似,并常与鸭疫里默氏菌病混合感染,临床上很难将两者区分.本文报道一例鸭疫里默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混合感染雏鸭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鸭传染性浆膜炎俗称鸭疫巴氏杆菌病、包心病。现为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等幼禽。多见于2—4周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雏鸭感染鸭疫里默氏菌后,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为特征,死亡率高低与鸭群饲养管理水平、卫生条件好坏或混合感染程度有关。现将一起半番鸭发生...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严重危害鸭健康的细菌传染病之一,该病具有四季多发、传播途径广泛、其致病菌可在养殖场长期存在、经常继发或并发于其他疾病等特征。临床上,疫苗免疫是防控鸭疫里默氏菌病的重要方法。目前鸭疫里默氏菌疫苗主要有活疫苗、灭活疫苗、多价苗、联苗、菌体成分疫苗等,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因此研究更理想的疫苗是控制鸭疫里默氏菌病的重点。近年来,根据当地鸭疫里默氏菌血清型流行情况筛选当前流行血清型毒力较强的菌株研制灭活疫苗之外,还有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原生质体结合的联苗和菌体成分疫苗。本文综述了鸭疫里默氏菌疫苗的研究、应用及应用效果和前景,同时讨论了各类型疫苗的优缺点,以期为以后鸭疫里默氏菌病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默氏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等。该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鸭群感染可导致大批发病和死亡。建阳市于20世纪90年代发现该病,且成为长期危害肉鸭养殖业的一种最常见细菌病。  相似文献   

5.
鸭疫里默氏菌病俗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包心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雏鸭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火鸡等多种幼禽。多见于2~4周龄的雏鸭,呈急性居多,慢性较少。雏鸭感染该病后,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三炎”为临床特征。现将一起快大肉鸭发生鸭疫里默氏菌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出血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8周龄的雏禽,多发生于雏鸭,其他禽类少发。其特征是内脏浆膜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形成所谓“四炎”,即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炎。笔者曾诊治一起因鸭疫里默氏菌感染的雏鹅,运用中西药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五种天然主要植物精油(桉叶油、肉桂油、紫苏油、陈皮油、薄荷油)对鸭疫里默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分别用几种植物精油对鸭疫里默氏菌的敏感性进行测定,然后再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各植物精油对鸭疫里默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桉叶油、肉桂油、陈皮油、紫苏油、薄荷油对鸭疫里默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78.12、156.24、78.12、156.24、312.5μL/L。经分析可知,桉叶油、肉桂对鸭疫里默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最佳(P 0.05),紫苏、陈皮油对鸭疫里默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次之(P 0.05),薄荷油效果最差(P 0.05)。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鸭疫里默氏菌在鸭组织中的分布规律,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对人工感染鸭疫里默氏菌鸭组织中鸭疫里默氏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获得的熔解曲线为单一的峰,扩增曲线为"s"形,标准曲线扩增效率为99.7%。人工感染鸭疫里默氏菌1、2、3、5、9、14 d鸭脾脏、脑、心脏、肺脏和肝脏组织中的鸭疫里默氏菌载菌量均在2 d达定殖高峰,载菌量多少按组织排序依次为脑>心>脾>肺>肝,按时间排序依次为2 d>3 d>1 d>5 d>9 d>14 d。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默氏菌的血清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近期鸭疫里默氏菌的血清流行病学,明确鸭疫里默氏菌的敏感药物,本研究根据鸭疫里默氏菌的gyrB基因序列设计检测引物,建立PCR检测方法,并对收集的2006~2012年间福建省及邻近省份的疑似鸭疫里默氏菌病死亡鸭、鹅,进行细菌分离,PCR鉴定,凝集试验确定血清型,纸片法分析药物敏感性。该PCR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检测敏感性可达102~103 CFU/mL。分离鉴定鸭疫里默氏菌423株,分属于1、2、3、6、10、11、13、14、17型和未知型,2型、11型、1型和17型合计占所有菌株数量的86.4%。50%以上分离菌株敏感的药物有氟苯尼考、头孢拉定、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头孢唑啉和壮观霉素。  相似文献   

10.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由于该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是当前造成养鸭业重大经济损失的主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1.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侵害雏鸭、雏鹅及雏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病变特征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本病在我国许多省区均有发生,已成为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目前,药物预防虽有一定效果,但由于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使纯粹依赖药物防治有一定难度;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鸭疫里默氏菌病的另一有效途径.本研究拟对雏鸭接种不同佐剂及不同保存时间的鸭疫里默氏菌灭活疫苗,并经攻毒作免疫保护比较,以探讨鸭疫里默氏菌灭活疫苗的有效佐剂及有效保存时间,为提高本病的免疫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默氏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鸭疫里默氏菌是造成雏鸭死亡最重要的病原菌之一,主要侵害2~6周龄雏鸭,严重阻碍了养鸭业的发展。作者从全基因组序列、基因分型、毒力因子、蛋白质组学、耐药基因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方面概述了鸭疫里默氏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为鸭疫里默氏菌病的防制提供指导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鸭疫里默氏菌病和大肠杆菌病多重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考GenBank中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的外膜蛋白A(OmpA)基因序列,应用PrimerPremier5.0软件在二者高度保守区设计了2对引物,建立了适合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的多重PCR检测方法。以该方法对已分离并保存的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进行PCR扩增,分别扩增出与试验设计相符的670、408bp的特异性DNA片段。将扩增所得的DNA片段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表明分别为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OmpA基因序列。该方法对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检测下限分别为4×104CFU/mL和3×104CFU/mL。表明所建立的PCR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和敏感的特点,可用于诊断鸭疫里默氏菌、大肠杆菌以及两者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4.
正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感染或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雏鸭或仔鹅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近几年,随着我国水禽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该病在我国水禽养殖地区日趋严重。本病主要侵害2~7周龄的雏鸭和仔鹅,特征性病变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关节炎以及输卵管炎等。根据病程和患禽症状,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  相似文献   

15.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出血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8周龄雏鸭,其特征是内脏浆膜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形成所谓“四炎”,即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炎。1流行病学鸭疫里默氏菌主要侵害鸭,各品种鸭均易感,以2~6周龄雏番鸭最易感。耐过鸭生长、发育受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福建以每年10月份到次年5月份为本病高发季节,这可能与气候变冷,保温条件差等有关。感染鸭死亡率的高低取决于鸭的品种、日龄、鸭疫里默氏菌毒力的强弱、饲养水平的高低、卫生条件的优劣以及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16.
幼肉鸭混合感染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疫里默氏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anatipestfer,RA)引起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引起1~8周龄的小鸭,特别是2~4周龄的鸭发病和死亡,并以心胞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为病理特征,死亡率一般在10%以上。该病自1932年美国报道以来,许多国家先后报道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国郭玉璞于1982年在北京首次发现该病。鸭大肠杆菌病可引起各种年龄鸭感染发病,而小鸭感染发病后的病变特征常与鸭疫里氏菌病相似,并常与鸭疫里默氏菌病混合感染,临床上很难将两者区分。本文报道两例鸭疫里默氏菌和致病性…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对鸭疫里默氏菌(包括6个血清型)、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了16S rRNA基因片段的扩增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了同源性比较和酶切分析;同时根据标准血清2型鸭疫里默氏菌外膜蛋白的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进行扩增。根据16S rRNA的测序结果及EcoRⅠ和HaeⅢ酶切片段分析,可将鸭疫里默氏菌与其它临床症状易混淆的细菌感染相区别,而外膜蛋白基因序列的特异性也为鸭疫里默氏菌的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快速、准确的PCR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鸭疫里默氏菌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主要侵害10~40日龄各品种雏鸭和雏鹅,除引起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发生死亡造成严重直接经济损失外,还可引起结膜炎、关节炎等导致饲料转化率降低、生长发育迟缓等造成较大的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9.
鸭疫里默氏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鸭细菌病。由于该病分布的广泛性以及引起鸭的高死亡率、发育迟缓和淘汰率增加,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鸭疫里默氏菌进行深入研究,以便预防和控制、乃至最终消灭本病,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论文从血清型、诊断方法、疫苗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鸭疫里默氏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叫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鸭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已成为近年影响龙岩市新罗区养鸭业的一种主要传染病之一,危害性日益突出。为更好地防治该病,提高广大养鸭户效益,现结合笔者实践将该病的诊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