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驴驴蒿草原三个草地型(驴驴蒿型,驴驴蒿—红砂型,驴驴蒿+珍珠型)的土壤水盐动态及其与牧草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变化受雨量的影响具有阶段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小。土壤各层内,春季含水量相近,并呈下降趋势,夏季变化大,秋冬则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趋向稳定。盐分随水分而移动,其含量基本上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牧草产量的变化与土壤水分的变化具有“一致性”。在驴驴蒿型和驴驴蒿—红砂型中,驴驴蒿的绝对生长量与0~40cm内各土层的含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并建立了产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2.
土壤含盐量、pH对牧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层土壤含盐量可以改善牧草品质,能促进部分禾本科牧草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磷的合成,而抑制粗纤维的合成。在中度和重度盐碱地上,pH对牧草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不同放牧率对冷蒿小禾草草原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22
以围栏轮牧方式研究不同放牧率对退化草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围栏及适度放牧四年后使土壤微生物的数量显著提高,有利于退化草原的逐步恢复。与对照区比较,放牧区微生物各类群的数量均呈减少趋势,并与土壤有机磷变化密切相关。九年后,在4羊/ha区的微生物量-C高于对照区,而在1.33和6.67只羊/ha-区则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甘肃省不同草原类草地可食牧草生长后期养分含量及动态变化,分别于2020年7月上旬、8月中旬和9月下旬选择代表性样地布设样方进行地面调查并采集可食牧草样品进行常规营养成分检测.结果表明,7—9月各草原类可食牧草CP含量随牧草生长期延续降低,而NDF和ADF含量则增加,平均CP含量从7月的11.54%,分别下降至8月... 相似文献
5.
青南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高寒草甸牧草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5
通过对1961年以来青南高原气候变化的分析,发现该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及秋季降水量无明显的变化趋势,且其年际间的波动趋于缓和;冬季(12-2月)和春季(3-5月)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2.6mm/10a和3.6mm/10a;夏季降水量变化却表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其倾向率为-6.5mm/10s。 相似文献
6.
高寒草原牧草生长缓慢,生态环境脆弱。试验就不同牦牛放牧强度对牧草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强度的放牧活动在随后的3年中牧草的产量基本保持一致,其差异性不显著(P>0.05),也就是说低强度放牧活动不但对草原牧草构不成危害,而且还有益处。禁牧及高强度放牧活动,在随后3年的牧草产量逐年下降,差异显著(P<0.05),即它们对草原牧草的危害较大。禁牧及不同放牧试验区在全部禁牧之后的3年平均产量的分布曲线呈现倒“V”字形,禁牧及放牧强度过大对草原有破坏作用呈现“双向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甘肃马先蒿地上部分水浸液对不同牧草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短芒老芒麦、青牧1号老芒麦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甘肃马先蒿地上部分水浸液对四种牧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甘肃马先蒿地上部分水浸液对供试牧草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和根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对供试牧草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根长的抑制作用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而加强。抑制作用总体上表现为中华羊茅〉垂穗披碱草〉青牧1号老芒麦〉短芒老芒麦。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通过生物学试验和栽培试验,研究了冷蒿浸提液对3种牧草生长过程中植株形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25mg/mL)甲醇浸提液完全抑制牧草生长,在低浓度(5mg/mL)水浸提处理下各项指标多数表现为促进作用,其他各个浓度处理对阿尔冈金苜蓿、黄花草木樨根长和苏丹草茎叶长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18.0%~100.0%、22.5%~30.9%、19.7%~100.0%,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冷蒿浸提液对植株生长存在明显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导致淡水资源变得越来越少,除了要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外,淡水资源已经变得十分有限。特别是沙漠地区,由于要满足畜牧业的发展,所以必须重视牧草的生长,但是由于地区环境恶劣,淡水资源有限,因此发展盐水灌溉技术,有着巨大的实用价值。在某地区的农业试验站,运用双管重叠的水喷灌系统,对盐水灌溉下牧草生长的变化进行研究。本文将结合该实试验,分析沙漠地区盐水灌溉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居民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升,假期出行旅游已成为国民重要的精神文明需求,但当前我国草原旅游业发展不够成熟,旅游活动增加对草原生态环境及牧草资源造成了一定影响,这其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包含消极影响,本文通过以当前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环境承载能力为切入点,以草原生态系统一级牧草资源生长所需条件为前提,深入挖掘旅... 相似文献
15.
翻耕短期内对草原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翻耕深度(10cm和20cm)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短期内明显加速土壤呼吸速率,且随着翻耕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翻耕后15d内,翻耕10cm和翻耕20cm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3.79μmol CO2/m2/s和4.78μmol CO2/m2/s,分别是天然草地的1.33和1.68倍,这种影响持续一段时间后趋于稳定。在翻耕30d后,不同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间差距明显减小,天然草地、翻耕10cm和翻耕20cm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在翻耕后第30~47d内测定的平均值分别为2.23μmol CO2/m2/s、1.90μmol CO2/m2/s、2.14μmol CO2/m2/s。 相似文献
16.
盐胁迫对牧草种子萌发及其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62,自引:4,他引:62
观察了7种牧草种子在8个NaCl浓度;0(0Mpa),21-9-0.1Mpa),66(-0.3Mpa),11p(-0.5Mpa),150(-0.70Mpa),200(-0.9Mpa),267(-1.2Mpa),334(-1.95Mpa),445(-2.603Mpa)mmol/L下的发芽率及胚根和胚芽的生长,将盐胁迫下未萌发种子移入营养液中,观测它们在解除发芽率呈下降趋势,但长穗偃麦草的发芽率几乎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黄土区优势植物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枯落物对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百脉根(Lotusc corniculatus)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等四种常见豆科牧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铁杆蒿对这几种豆科牧草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总体上均呈现“低质量浓度促进,高质量浓度抑制”的效应;紫花苜蓿综合化感效应在不同处理中均受到抑制,随着铁杆蒿枯落物含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但红豆草、百脉根和沙打旺的综合化感效应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趋势;红豆草和沙打旺在30 g铁杆蒿枯落物浓度时促进效应最强,百脉根在60 g时促进效应最强。以上结果初步表明在有铁杆蒿分布的草地不适合种植以及补播紫花苜蓿,而适当密度的铁杆蒿分布有助于种植以及补播红豆草、百脉根和沙打旺。 相似文献
18.
Na2CO3胁迫对牧草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定了Na2CO3胁迫下五种禾本科牧草苗期的植株存活率、生物量、生长胁迫指数等生长指标与其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五种牧草的存活率(浓度>0.5%)、鲜重与干重均随着Na2CO3胁迫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草种间耐盐性差异显著,其耐盐性强弱顺序是野大麦>披碱草>肥披碱草>老芒麦>无芒雀麦。 相似文献
19.
20.
干旱胁迫及复水对伊犁绢蒿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幼苗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本研究采用盆栽控水法分析了持续干旱胁迫及复水过程伊犁绢蒿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幼苗地上部分生长逐渐减慢,重度干旱胁迫下幼苗株高和地上生物量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0.29%和50.82%(P<0.01);幼苗根长、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则持续增加,重度干旱胁迫下各指标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1.41%,10.69%和125.09%(P<0.05);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持续下降;叶片和根系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升高,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上所述,伊犁绢蒿幼苗可以通过调节生长和生物量的分配,并通过积累渗透调节物质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清除活性氧,维持其在干旱胁迫下的生长;复水后,叶片和根系的渗透调节物质及抗氧化酶活性大多能恢复至中度干旱胁迫水平,表明伊犁绢蒿幼苗具有较强的干旱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