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生态位理论为指导,就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的嵩草—苔草草地在放牧条件下演替的过程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草地在放牧条件下演替有四个阶段:珠芽蓼+线叶嵩草—苔草群落(Ⅰ);线叶嵩草+苔草—垂穗鹅观草群落(Ⅱ);线叶嵩草+苔草—毛茛+甘肃马先蒿群落(Ⅲ);苔草+多茎委陵菜—毛茛+钝叶银莲花群落(Ⅳ);其衰退序列是Ⅰ→Ⅱ→Ⅲ→Ⅳ。封育可使群落中优良牧草的生态体积增大,使草地向进展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2.
3.
黄土高原草地合理利用与草地植被演替过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本文针对黄土高原草地植被退化严重,畜牧业发展低而不稳等现状,开展了草地合理利用与草地植被演替过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草地类型,不同处理的生物量形成,植物群落结构,建群种变化的差异十分显著,尤其是割草区和限制放牧区处理有利于草地的永续利用和维持生态平衡,而完全保护区由于长期封育,不利草地的繁殖更新和再生,虽能维持一定的产量水平,但增长幅度不大,另外,不同处理对草地群落演替的影响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4.
草地退化演替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简要论述了草地植物群落演替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从放牧、种间竞争和生化他感作用三方面讨论了草地退化演替的机制以及演替过程的格局变化,提出了草地演替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飞播草地进行定位观测、统计分析,证明飞播草地植被处于明显的演替变化之中,其演替方向是向着原生植被方向进行的,其中飞播牧草生长的高度、盖度、产量动态呈凸形曲线型演替,频度逐年减小,呈直线型下降,而原生牧草其高度、盖度、产量、频度都呈直线型上升,飞播草地产量高峰出现在第三-五年,可利用年限为五-七年。根据植被演替动态,草地应进行合理利用,适时改良和更新。  相似文献   

6.
草地退化演替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论述了草地植物群落演替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从放牧、种间竞争和生化他感作用三方面讨论了草地退化演替的机制以及演替过程的格局变化,提出了草地演替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南方山区草地植被理论类型及演替导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通过植被与环境条件互作关系的分析,将我国南方山区草地划分为C型、C-S型、C-D-S型、S型、S-D型和D型(C为竞争,S为压力,D为干扰)等7个植被理论类型,探讨了这几类草地演替(或改良)的主要导向措施,并提出了“导向演替”和“非导向演替”的概念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恢复草地植被对于土地沙化严重、气候干旱、土地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而言非常重要,不仅具有显著的生态价值,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豆科牧草品种紫花苜蓿当年播种,当年就可以能够全部郁蔽地面,因而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有效控制黄土高原的土壤退化与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9.
滹沱河河漫滩草地苔草群落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山西省滹沱河河漫滩草地苔草群落的结构和生物量。结果表明:苔草群落的总生物量为13738kg/hm^2。其中地上部分(叶、茎)生物量为3388kg/hm^2。地下部分(根)生物量为10350kg/hm^2。建群种针状苔草、披针叶苔草的生物量为5008kg/hm^2。占群落总生物量的36.46%。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比值为0.33。此外。还讨论了种的生物量与生物学特性以及群落组成结构与生物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甘孜州有可利用草地17.91km^2,地势高,起伏大,气候,土壤,植被垂直变化明显,依据气候-土地-植被“综合顺序法”分类系统可分为15个类。其中“寒温潮湿类”和“寒冷潮湿类”高山草地面积大,分布广,是最重要的草地畜牧业区域,但冷暖季饲草供应极不平衡,在保护和利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改进畜牧业经营方式,加强对草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以提高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草地退化过程与植被演替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北部陕西省神木县六道沟小流域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在1~30年的群落演替特征。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干旱、土壤贫瘠等原因,黄土高原北部紫花苜蓿草地生产力普遍偏低,最高鲜草产量为4 000~5 000 kg/hm2,而且生长盛期持续时间较为短暂,最多不超过6年。建议对紫花苜蓿草地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比如中耕除草与施肥,改善苜蓿种群的基质条件、缓解种群竞争压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人工草地的使用寿命。种植紫花苜蓿可以显著加快植被的自然演替进程,经过10年时间紫花苜蓿草地即可以演替到该地区的稳定草原群落———长芒草群落。豆科、菊科与禾本科3大科植物在紫花苜蓿草地退化过程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属于这三大科植物的种数合计占相应演替阶段出现植物种数的54.5%~78.6%。茵陈蒿、草木樨状黄芪与达乌里胡枝子作为长芒草群落的主要伴生植物,反映了研究区干旱的气候条件与贫瘠的土壤肥力特征。  相似文献   

12.
滹沱河河漫滩草地苔草群落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山西省滹沱河河漫滩草地苔草群落的结构和生物量,结果表明:苔草群落的总生物量为13738kg/hm2,其中地上部分(叶、茎)生物量为3388kg/hm2,地下部分(根)生物量为10350kg/hm2。建群种针状苔草、披针叶苔草的生物量为5008kg/hm2,占群落总生物量的36.46%。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比值为0.33。此外,还讨论了种的生物量与生物学特性以及群落组成结构与生物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混播人工草地退化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退化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人工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密度,盖度及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探讨了退化演替的物种替代机制及恢复演替模式。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随着退化演替而增大,生态优势度则减小;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主要种的优势地位发生明显的替代变化,这与其相互之间对生存空间,养分的竞争及生态生物学特性和家畜物采食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植被演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研究了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过程中植被组成、群落综合特征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退化演替的物种替代机制及恢复演替模式.结果表明,在退化演替过程中群落主要种的优势地位发生明显的替代变化.植被覆盖度、地上生物量、优良牧草产量比例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明显下降.随着退化程度的加重,草地植物根系逐渐减少,草土比的比值明显减少,比值由轻度退化类型的1:5左右演变到极度退化类型的1:400左右.分析提出了“黑土滩“的形成机制、生态过程及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退化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人工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密度、盖度及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探讨了退化演替的物种替代机制及恢复演替模式。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随着退化演替而增大,生态优势度则减小;在演替过程中群落主要种的优势地位发生明显的替代变化,这与其相互之间对生存空间、养分的竞争及生态生物学特性和家畜的采食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温明章  郭继勋 《草地学报》1996,4(2):103-109
本文根据东北退化羊草草地自然恢复的演替系列,即从盐碱斑→角碱蓬(Suaeda corniculata)群落→虎尾草(Chlaris virgata)群落→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群落→羊草(Leymus chinense)群落,从中选择代表前四个阶段的样地。探讨覆盖干草对草地群落在不同演替阶段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枯枝落叶地各演替阶段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盐碱斑的作用万  相似文献   

18.
赵莳蒂  钱勇 《青海草业》2011,20(2):28-29,33
研究了放牧对草地植被特征、草地土壤的影响,文章认为放牧改变了草地植被生态特征,进而影响了草地植物群落的种群配置以及土壤物理性质、理化性质的改变,过度放牧会加速草地生态演替的速度。  相似文献   

19.
小蒿草和矮蒿草高寒草甸退化演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小蒿草(Kobresia pygmaea)和矮蒿草(K.humilis)高寒草甸退化过程中植被组成,群落综合特征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退化演替的物种替代机制及恢复演替模式。结果表明,在退化演替过程中群落主要种的优势地位发生明显的替代变化。植被覆盖度,地上生物量,优良牧草产量比例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明显下降,为命名退化草地向原生植被恢复演替,应在不同程度退化草地采取不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中部高海拔、高湿度山区饲草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养羊业,经5年来引进中国美利妈主饲养结果表明,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这一地区完全可以发展优质高产的细毛羊,它可满足我国毛纺织业对优质国毛的需要,为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加速农村经济发展,早日脱贫探索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