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氟苯尼考对六种海洋致病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测定了氟苯尼考等4种抗菌药对6种常见海洋致病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测试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对6株弧菌的MIC值范围为2~4μg/mL,氯霉素为1~32μg/mL,土霉素为4~128μg/mL,恩诺沙星为0.125~1μg/mL;对多数弧菌氟苯尼考与氯霉素的抗菌活性相似。氟苯尼考对6株弧菌的MBC/MIC值范围为2-4,而氯霉素为2~16,表明氟苯尼考的杀菌效果优于氯霉素。对照药物恩诺沙星、土霉素的MBC/MIC值分别为1-2和2-8,恩诺沙星显示出优良的抗菌和杀菌活性。随着接种菌量增加,所测3种抗菌药的MIC随之升高;当接种量达到10^7ufu/mL时.药物对多数弧菌显示出微弱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健  赵姝  王元  马立才  刘旭  房文红 《水产学报》2018,42(8):1299-1306
通过检测从海水养殖中分离的对氟苯尼考低敏感弧菌菌株中常见酰胺醇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来分析外排泵抑制剂对弧菌酰胺醇耐药性的影响,旨在研究主动外排机制在我国海水养殖源弧菌耐药中的作用。本研究从前期分离的海水养殖源弧菌中挑选出41株对氟苯尼考低敏感的菌株,运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了这些菌株对酰胺醇类药物(氯霉素和氟苯尼考)的敏感性;利用PCR方法检测了这些菌株的酰胺醇外排泵耐药基因和整合子的携带情况,包括外排泵基因floR、cmlA、pexA、fexA、fexB和optrA,以及Int1、SXT和ISCR1整合子相关基因;同时研究4种外排泵抑制剂对弧菌氯霉素、氟苯尼考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影响,利用琼脂稀释法检测41株弧菌分别加入甲基吡咯烷酮(N-methyl-2-pyrrolidone,NMP)、利血平(reserpine)、羰基氰氯苯腙(carbonyl cyanide m-chlorophenyl hydrazone,CCCP)和苯丙氨酸-精氨酸-β萘酰胺(Phe-Arg-β-naphthylamide,PAβN)4种外排泵抑制剂前后对氯霉素和氟苯尼考的MIC值的变化情况。副溶血弧菌(14株)、溶藻弧菌(17株)、哈维氏弧菌(8株)、创伤弧菌(2株)共41株氟苯尼考低敏感弧菌敏感度检测结果显示,氟苯尼考耐药菌株39株、氯霉素耐药菌株11株。41株氟苯尼考低敏感弧菌菌株中,酰胺醇类外排泵基因floR检出率为100%,而cmlA的检出率仅为17.1%,其他4个外排泵基因均未检出;整合子相关基因Int1、SXT和ISCR1的检出率分别为46.3%(19/41)、46.3%(19/41)和63.4%(26/41)。41株弧菌中,添加NMP、利血平、CCCP和PAβN后,分别有0株、2株、10株和2株弧菌为氯霉素外排阳性菌;分别有1株、1株、15株和3株弧菌为氟苯尼考外排阳性菌。研究表明,CCCP被验证可以作为有效治疗酰胺醇类药物耐药弧菌的外排泵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自收集于海南海水养殖区域内的溶藻弧菌中筛选恩诺沙星敏感株,在含亚抑菌质量浓度恩诺沙星的培养基上进行质量浓度递增法体外诱导,探究耐药性的发生状况,比较诱导耐药前后诱导菌对诱导药物和6种非诱导药物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并在不含药物的培养基上连续传代考察诱导后的耐药株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30株养殖源溶藻弧菌中筛选出24株...  相似文献   

4.
22味中草药对创伤弧菌和灿烂弧菌体外抑菌作用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2味中草药对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和灿烂弧菌(V.splendidus)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22味中草药对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连和连翘对创伤弧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49mg/mL和1.95mg/mL,最小杀菌浓度与最小抑菌浓度相同;黄连、黄芩、连翘和黄柏对灿烂弧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较好,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98、1.95、1.95和3.90m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0.98、1.95、1.95和7.81mg/mL。  相似文献   

5.
22味中草药对创伤弧菌和灿烂弧菌体外抑菌作用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2 味中草药对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和灿烂弧菌(V. splendidus)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22味中草药对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连和连翘对创伤弧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49 mg/mL和 1.95 mg/mL,最小杀菌浓度与最小抑菌浓度相同;黄连、黄芩、连翘和黄柏对灿烂弧菌的抑菌和杀菌效果较好,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98、1.95、1.95和3.90 m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0.98、1.95、1.95和7.81 mg/mL.  相似文献   

6.
常用中草药对4种病原弧菌体外抗菌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五倍子等18种中草药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菌等4种病原弧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五倍子、苏木、地锦草、石榴皮、黄芩、虎杖和山楂等7种中草药对病原弧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金银花等11种中草药抑菌作用较弱;同时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测定了五倍子等抑菌效果较强的7种中草药对4种病原弧菌的抑菌和杀菌浓度。结果表明,苏木、五倍子、地锦草和石榴皮4种中药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此4种中药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菌等4种病原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78~6.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12~12.5mg/ml。  相似文献   

7.
于病死猪肺脏中分离得到一株约翰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革兰氏染色结果呈阴性棒状杆菌。通过PCR检测方法检测分离株16S rDNA基因序列,经BLAST比对后确定该菌为约翰氏不动杆菌。该菌对昆明鼠具有致病性,半数致死量为3.0×10~8 CFU/mL。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结果中该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呈耐药。  相似文献   

8.
中草药对牙鲆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的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倍比稀释法测定了30种中草药对牙鲆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LN031012-8,TH030908-5)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五倍子、诃子、黄芩、秦皮和红藤的抑菌作用明显,最小抑菌浓度(MIC)<12.5 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50 mg/ml;丁香、穿心莲、虎杖、夏枯草等有一定的抑菌作用,MIC为50~100 mg/ml;而茵陈、鱼腥草、金银花、大青叶等的抑菌作用不明显,MIC均>100 mg/ml;五倍子、地榆、野菊花、马齿苋等中草药的体外抗菌活性表现了株间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测定了8种抗生素对13株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病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各菌株对8种药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从宜昌清江和武汉汤逊湖分离的病原菌对大多数药物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相比之下,各菌株对盐酸蒽诺沙星、强力霉素、诺氟沙星较敏感。  相似文献   

10.
曹海鹏  闫明  杨先乐 《渔业现代化》2007,34(4):47-49,53
研究了氟苯尼考对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鱼链球菌等水产动物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进一步观察了其对异育银鲫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对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鱼链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mg/L、0.5mg/L、2mg/L、4mg/L。此外,投喂氟苯尼考的异育银鲫对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具有良好的效果,以5,10,15mg/kg体重剂量将氟苯尼考拌饲投喂异育银鲫的平均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50%,70%,70%。  相似文献   

11.
采用2216E和TCBS培养基分别从患溃疡病半滑舌鳎的肠道和体表病灶分离获得菌株40株,经血平板检验分离菌株的溶血活性,体外筛选并鉴定出3株潜在致病性菌株,即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以及副溶血性弧菌。通过将3株潜在致病菌与健康半滑舌鳎的肠道上皮细胞共培养,检测病原菌刺激后半滑舌鳎肠道上皮细胞相关免疫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及共培养后肠道上皮细胞的凋亡率,对病原菌的致病性进行细胞水平的筛选。结果显示,经哈维氏弧菌刺激后肠道上皮细胞白介素10基因(IL-10)表达量极显著上调,说明哈维氏弧菌引起的共培养上皮细胞免疫反应最为剧烈,且哈维氏弧菌与肠道上皮细胞共培养后导致细胞的凋亡率高达48.3%,其次为溶藻弧菌(36%)和副溶血性弧菌(34.5%),推测哈维氏弧菌为半滑舌鳎溃疡病高致病性弧菌。通过对半滑舌鳎进行浸浴回感实验,结果发现,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人工回感后第6天半滑舌鳎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100%、95%和75%,与细胞水平检测结果相吻合。实验表明,所筛选到的3株弧菌均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致病性,尤其以哈维氏弧菌致病性最强,并由此推测半滑舌鳎溃疡病可能由多种致病菌共同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2.
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麻保沙星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费氏弧菌(V.fischeri)及灿烂弧菌(V.splendidus)的敏感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与盐酸二氟沙星、盐酸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及氟苯尼考进行比较;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麻保沙星对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灿烂弧菌的抗菌后效应(PAE)。结果表明,麻保沙星对4种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与氟苯尼考相近,高于盐酸二氟沙星、盐酸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麻保沙星在1×MIC、2×MIC和4×MIC浓度时,对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灿烂弧菌的PAE值分别为:0.49h、0.87h和1.17h;0.64h、0.98h和1.22h;0.75h、1.02h和1.25h,表明麻保沙星对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灿烂弧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后效应,且PAE值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嗜水气单胞菌对各类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研究测定了17种抗生素对24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从湖北和安徽各地患病鱼上分离的菌株对大多数供试药物都高度敏感,而从广东中山的患病翘嘴鳜和斑鳢上和从湖北黄石、荆沙等地患病中华鳖上分离的菌株则对四环素类、氨基甙类和大环类酯类的部分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推测滥用抗生素和用药方法不适当是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采用倍比稀释法,研究氟苯尼考对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等8种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致病弧菌的体外抑菌效应;同时以棋盘微量稀释法进行五倍子、黄连、乌梅与氟苯尼考的联合用药试验,并研究了该药对养殖大黄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对所选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0.39~0.78μg/mL,且其MBC值与MIC值相等或为对倍关系;联合用药显示,MIC值比单独使用时略有降低,FIC指数为1.00~0.75,其中以氟苯尼考和五倍子的协同作用最为显著;氟苯尼考口服给药对大黄鱼具有较高安全性,96h LD50>1000mg/kg,对大黄鱼的安全浓度SC>100mg/kg。  相似文献   

15.
氟苯尼考对大黄鱼的急性毒性及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倍比稀释法,研究氟苯尼考对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等8种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致病弧菌的体外抑菌效应;同时以棋盘微量稀释法进行五倍子、黄连、乌梅与氟苯尼考的联合用药试验,并研究了该药对养殖大黄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对所选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0.39~0.78 μg/mL,且其MBC值与MIC值相等或为对倍关系;联合用药显示,MIC值比单独使用时略有降低,FIC指数为1.00~0.75,其中以氟苯尼考和五倍子的协同作用最为显著;氟苯尼考口服给药对大黄鱼具有较高安全性,96 h LD50>1 000 mg/kg,对大黄鱼的安全浓度SC>100 mg/kg.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在试管内测定福建爱德华氏菌对土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0ug/ml,3.12ug/ml和0.39ug/ml。在25℃下经药物浓度递增继代培养,该菌株对这3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上升了16倍,32倍和64倍。而对已获得耐药性的菌株进行无添加药物继代培养9次、12次和11次后,对土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的敏感性又回复到了初始水平。  相似文献   

17.
25种中草药对普通变形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中草药提取物对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的体外抑菌效果,为防治该菌引发的人、畜、水产动物疾病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琼脂扩散法检测了秦皮、熟地、乌梅等25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普通变形杆菌(201901145、201901146)的体外抑菌活性,并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具有抑菌效果的中草药对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乌梅、石榴皮对普通变形杆菌的抑菌效果较好,苏木、黄芩、艾叶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他中草药则未表现出抑菌作用;秦皮、鸡血藤、女贞子、覆盆子的抑菌作用表现出明显的菌株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在这25种中草药中,乌梅的抑菌能力最强,当其质量浓度为15.625 mg/mL时对普通变形杆菌具有杀灭作用,可用于防治该菌引发的疾病。  相似文献   

18.
抗弧菌海洋细菌的分离筛选及其抗菌作用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连云港海域海水、海泥以及海洋动植物等样品86个,分离到海洋细菌176株.以病原性弧菌鳗弧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在2216E培养基上测定不同海洋细菌菌株的抗菌作用, 其中XDY-7-4、YC-6-3、BM-1、BN-1、BN-2和XS1-5等6个海洋细菌菌株有明显的抗菌作用,菌株BN-1的抑菌带为11.2 mm,抗菌作用最强;其次为菌株XS1-5 、XDY-7-4 和YC-6-3,抑菌带宽度为10.4、10.2、9.9 mm;菌株BN-2和BM-1对鳗弧菌的抑菌作用较弱. 采用打孔法测定不同海洋细菌菌株无菌发酵液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菌株BN-1对鳗弧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其次为菌株YC-6-3和XDY-7-4,菌株BM-1、XS1-5和BN-2的抗菌效果较弱.  相似文献   

19.
杨吉霞 《齐鲁渔业》2008,25(12):7-10
海水中普遍存在大量弧菌,诸如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eus)、溶藻弧菌(vibrio alginnolylyficus)、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等,这些致病性弧菌是海产食品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对海水养殖动物有致病作用,因此,在养殖过程中有必要控制水体中的弧菌。目前在海水养殖中多采用抗生素控制这几类弧菌,但是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强以及氯霉素等抗生素的禁用,寻求新一代抗生素,尤其是生态环境友好的生物抗生素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为摸清淡水鱼类最主要的致病菌——嗜水气单胞菌对国家批准使用的新兽药——氟苯尼考的耐药性的获得与消失速率,提供科学使用该药的数据支撑,测定在低浓度的氟苯尼考压力下,3株嗜水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随时间的变化,以及3株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性获得速率和消失速率。结果表明,菌株在低浓度的氟苯尼考下,4~5d其耐药浓度升高1.6~2.5倍。同时,菌株对氟苯尼考的耐药浓度随着药物浓度的逐渐增加可迅速上升15.9~40倍,但其消失较慢,28d的消失速率为1.58~2.54。因此,在使用氟苯尼考防治细菌性疾病时,连用时间不宜超过4d,再次使用的间隔不少于28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