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石灰土与紫色土中铅的等温吸附-解吸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铅在紫色土、石灰土中的环境容量,通过野外采样、室内模拟试验对两种土壤中铅的吸附-解吸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铅在紫色土、石灰土中的吸附平衡均可采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等温吸附方程来拟合,石灰土以Langmuir方程拟合最佳,而紫色土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由Langmuir方程求得石灰土对铅的最大吸附量(19 728.77 mg/kg)大于紫色土对铅的最大吸附量(12 194.68 mg/kg);紫色土、石灰土吸附态铅的解吸量都随着铅吸附量的增大而增大,两种土壤的解吸能力都比较弱。研究可为不同类型土壤的铅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黄壤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吸附—解吸特征、动力学特征,以及pH 值、温 度、离子强度等环境条件对吸附的影响.黄壤对DBP的等温吸附可以用Langmuir方程很好地表述,达到极显著相 关,最大吸附量Qmax为0.564mg/g,吸附平衡常数为k=0.1772;解吸量随着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大,黄壤对DBP 的最大保有量为0.177mg/g;假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黄壤对DBP的吸附动力学特征,颗粒内扩散模型 表明黄壤对DBP的吸附过程中土壤颗粒内扩散并不是唯一的速率控制步骤;黄壤对DBP的吸附量在pH 值为7.0 时最低,为0.024mg/g,而在弱酸性范围内随着pH 增大,吸附量降低,在弱碱性范围内,吸附量则随着pH 增大 而增大;温度对DBP的吸附有较大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吸附量下降,表明升高温度对吸附不利; 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黄壤对DBP的吸附量整体趋势是小幅增大.  相似文献   

3.
4.
为了探讨外源溶解性有机质对兽药土霉素在黄壤中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采用批量平衡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溶解性有机质对黄壤中土霉素吸附与解吸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线性模型、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均可较好地拟合不同浓度外源溶解性有机质对含有土霉素的黄壤的吸附与解吸曲线,决定系数(R2)为0.946 8~0.999 8;无论添加哪种外源溶解性有机物质,黄壤对土霉素的吸附量均随液相中土霉素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且不存在解吸迟滞行为。  相似文献   

5.
6.
以贵州典型黄壤和石灰土进行盆栽试验,设置对照(不种绿肥)、光叶紫花苕、紫花苜蓿、黑麦草和油菜5个处理,探究种植不同绿肥还土后贵州典型土壤CO2、CH4排放通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影响因子(温度、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绿肥处理增加了土壤CO2排放,黄壤的CO2平均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总量大于石灰土的,而石灰土的CH4平均排放通量和总累积排放量大于黄壤的;绿肥处理提高了全球增温潜势(GWP),黄壤和石灰土均以黑麦草处理的GWP最高,其次为油菜绿肥的,表明非豆科绿肥对土壤GWP的贡献大于豆科绿肥的;土壤类型、绿肥及其交互作用均对CO2排放通量具有显著影响,且土壤水分为土壤CO2排放的主要驱动因子,CH4排放通量仅受土壤类型影响。可见,在黄壤和石灰土中种植绿肥还土能增加CO2排放,对提升土壤肥力和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选取名山河流域4种土地利用方式(林地、水田、茶园、旱地)的黄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衡液等温吸附法和NH4OAC、EDTA溶液解吸法,研究土壤组分(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对微团聚体吸附解吸Cd2+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土壤组分前后,原土及各粒径微团聚体对Cd2+的吸附量均随Cd2+初始浓度增大而增大,吸附量均按以下次序递减:(<0.002 mm)>2~0.25 mm>原土>0.053~0.002 mm>0.25~0.053 mm,与有机质、游离氧化铁、CEC呈极显著正相关.吸附减少量大小关系为:去除有机质>去除游离氧化铁,有机质的贡献率大于游离氧化铁.Freundlich方程拟合效果最佳,达到极显著水平,分布系数Kd值与Cd2+初始浓度呈曲线负相关.NH4OAC解吸率随原吸附Cd2+初始浓度增大而增大,以最大解吸率计,递减规律为:0.25~0.053 mm>0.053~0.002mm>原土>2~0.25 mm>(<0.002mm);EDTA解吸率随原吸附Cd2+初始浓度增大而减小,递减规律与NH4OAC解吸率相反.去除土壤组分后,NH4OAC解吸率上升,EDTA解吸率下降,茶园与旱地黄壤非解吸率减小,林地与水田黄壤非解吸率增大.去除土壤组分后,非专性吸附与吸附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专性吸附与吸附总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紫色水稻土对镉吸附解吸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斌  赵秀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39-8142
[目的]了解紫色水稻土对镉吸附解吸特性,为紫色水稻土中镉的归趋阐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次平衡法进行酸性、中性和石灰性紫色水稻土对镉的吸附解吸试验,用吸附等温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并考察吸附能力和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3种土壤对镉吸附量均随平衡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附能力以石灰性土最高,酸性与中性土相近,且吸附等温线均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很好地拟合。3种土壤镉解吸量和解吸率均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石灰性土的解吸率最低,而酸性和中性土的解吸率均高于50%。吸附能力与土壤性质有明显关系,其中pH为重要因素,非晶质铁锰氧化物和黏粒等对土壤镉吸附解吸的影响并不明显。[结论]3种土壤中,石灰性土壤对镉的固持和缓冲能力最强,而外源镉进入酸性和中性土壤后的环境风险较高。土壤性质对镉的吸附和固定有重要影响,其中pH为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通辽地区4种典型土壤对铅、汞、镉和砷的吸附解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铅、汞、镉和砷在通辽地区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征,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通辽地区4种典型土壤(草甸土、盐碱土、风沙土和栗钙土)对Pb(Ⅱ),Hg(Ⅱ),Cd(Ⅱ)和As(Ⅴ)的吸附-解吸行为,并分析影响吸附与解吸的因素。结果表明:1)Langmuir模型适合描述Pb(Ⅱ)和Cd(Ⅱ)在这4种土壤中的吸附特征,Freundlich模型适合描述Hg(Ⅱ)和As(Ⅴ)在这4种土壤中的吸附特征。2)4种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顺序是Pb(Ⅱ)Hg(Ⅱ)Cd(Ⅱ)As(Ⅴ);4种土壤对4种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不同,对Pb(Ⅱ)的吸附量顺序是栗钙土盐碱土草甸土风沙土,对Hg(Ⅱ)和Cd(Ⅱ)的吸附量顺序是草甸土栗钙土盐碱土风沙土,对As(Ⅴ)的吸附量顺序是栗钙土草甸土盐碱土风沙土。3)二次幂函数可以较好地拟合重金属离子解吸量与吸附量的关系。4)4种土壤对4种重金属离子解吸量顺序是As(Ⅴ)Cd(Ⅱ)Pb(Ⅱ)Hg(Ⅱ);不同土壤对同一重金属离子的解吸量不同,对Pb(Ⅱ)和Cd(Ⅱ)的解吸量为:风沙土盐碱土栗钙土草甸土,对于Hg(Ⅱ)的解吸量为:风沙土草甸土盐碱土栗钙土,对于As(Ⅴ)的解吸量为:风沙土盐碱土草甸土栗钙土。通辽地区4种典型土壤对铅、汞、镉和砷4种重金属的吸附、解吸行为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土壤对硅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几种代表性土壤进行了硅的吸附-解吸试验,并用三种等温吸附方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实测值与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方程都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0.9198~0.9994,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以简单Langmuir等温式与本实验资料最为吻合,根据Langmuir方程计算的最大吸硅量Xm和最大缓冲容量MBC与土壤物理粘粒和活性氧化铁,铝含量有关,能较好反映  相似文献   

11.
根际效应下镉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际微区是联系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纽带,控制着重金属等污染物从土壤向植物的迁移.以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际箱装置培养根际土壤,研究了不同强度玉米根际效应下,土壤对Cd的吸附与解吸.结果表明,相比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中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显著增加,不同处理下根际土壤DOC含量与根系的干物质重量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001);根际土壤pH显著提高.根际土壤对Cd的吸附量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且在较高的Cd浓度下这种差异表现的更明显,不同pH下土壤吸附试验表明,根际pH的升高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用Freundrich方程来描述Cd离子在根际效应下黑土中的吸附特征.根际土壤的解吸量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相关分析表明,平均的解吸百分数与根际土壤DO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1),说明根系分泌的可溶性有机物质与Cd离子的络和作用,是导致根际土壤中Cd较难解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镉在腐植酸上的吸附与解吸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采用镉离子选择电极研究了镉在腐植酸两组分(富里酸FA、胡敏酸HA)上的吸附-解吸量和动力学特性以及介质pH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对镉的吸附容量以FA>HA,吸附强度以HA>FA,而解吸量以FA-Cd>HA-Cd。腐植酸与镉的吸附动力学用Evolich方程描述最佳。FA对镉的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高于HA。当4.0相似文献   

13.
甘肃黄绵土对磷的吸附与解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自甘肃省中,东部地区5个黄绵土的吸磷特性与Freundlich、Langmuir、Temkin方程都很吻合,相关系数在0.9380~0.9995之间(p<0.01),其中以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性最好。磷的最大吸附量(x_m)在527.15~586.51μgpg ̄(-1)之间变化,平均为555.56±21.82μgpg ̄(-1)。供试土壤对磷的解吸量与吸附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为0.9893~0.9998)。  相似文献   

14.
长期施肥对南方黄泥田土壤磷吸附与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连续施肥26年南方黄泥田上进行土壤磷的吸附一解吸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磷的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方程拟合性较好(P<0.01).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与牛粪或化肥与秸秆长期配施能降低土壤磷吸附亲合力常数(K)、吸附缓冲容量(MBC),提高土壤磷吸附饱和度(DPS);但土壤P最大吸附量(Xm)二者表...  相似文献   

15.
Cu、Cd在2种土壤上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cu2+、Cd2+在法国2种不同土壤上的吸附特征,并讨论了引起这2种元素吸附差异的可能原因·Cu2+、Cd2+的吸附量和吸附率均随pH的升高而升高,在近中性时完全被吸附.吸附量和吸附率均表明Cu2+的吸附比Cd2+高.Cu2+和Cd2+在水解作用、沉淀作用、与腐殖质的络合强度以及与Ca2+、H+离子吸附点位的竟争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是导致这2种离子吸附差异的主要原因.低初始浓度时Cu2+的吸附量、吸附率随pH位变化而变化幅度小于高初始浓度.Cd的吸附也有类似规律.但不如Cu明显.土壤的pH值、CEC和粘粒含量均影响土壤对这2种离子的吸附.  相似文献   

16.
以江西省2种典型水稻土(潜育型、潴育型)为试材,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铜、镉在水稻土中的单一和竞争吸附-解吸情况,并利用吸附分配系数对铜和镉在水稻土中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等比例条件下水稻土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亲和力为铜大于镉,吸附能力潴育型水稻土明显大于潜育型;与单一体系相比,竞争条件下水稻土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均明显降低,但解吸率则明显升高;铜和镉的环境风险随p H升高而减小,且铜和镉共存时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比例的八烷基氨基酸表面修饰剂修饰红壤,研究了在单一Cd^2+和苯酚混合条件下供试土样对Cd^2+的吸附和热力学特征.目的在于探讨两性修饰剂修饰可变电荷土壤以增强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效果。结果表明,除20℃混合条件下100%A A-8处理外.同一温度下不同修饰比例的供试土样对Cd^2+的吸附量顺序均为CK〉50%A A-8〉100%A A-8,但差异并不显著。Cd^2+的吸附具有化学吸附的升温正效应特征。苯酚的共存对Cd^2+的吸附具有减弱作用。Langmuir模型是描述Cd^2+吸附等温线的最佳模型。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土样对Cd^2+的吸附为熵增控制的自发性反应,表面修饰剂羧基上的负电荷点位和土壤表面上的正电荷点位的结合可能是主要的修饰机理,八烷基碳链的疏水性则是Cd^2+在供试土样表面上吸附阻力的主要形式。八烷基氨基酸不是一种较好的增强红壤吸附重金属能力的有机修饰剂。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影响土壤磷库和土壤性质的变化。研究不同施肥处理下黑土磷的吸附解析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响应关系,为黑土合理施用磷肥,提高磷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依托于公主岭黑土肥力长期定位试验,供试作物为玉米。选取不施肥(CK)、施氮、钾肥(NK)、氮磷钾平衡施肥(NPK)、氮磷钾+有机肥(NPKM)4个处理。取1990、2000和2010年的0—2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性质,测定磷的吸附解吸值,并用 Langmuir方程拟合了磷的吸附曲线,计算磷最大吸附量(Qmax)、磷吸附常数(K)、最大缓冲容量(MBC)、磷吸附饱和度(DPS)以及土壤易解吸磷(RDP)。结果 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能很好的拟合土壤吸附磷和相应的平衡溶液磷浓度曲线(R 2=0.93—0.99)。不同施肥处理磷吸附解吸特征参数具有明显的差异。随试验年限的增加,不同处理各特征参数变化不尽相同,与1990年相比,2010年不施磷处理(CK和NK),Qmax值分别增加了1.83和1.61倍,MBC值分别增加了0.80%和49.40%,DPS值分别降低了92.04%和87.50%,RDP值分别降低了20.00%和82.83%;NPK处理Qmax和DPS值分别增加了81.39%和90.74%,MBC和 RDP值分别降低了79.37%和48.57%;NPKM处理Qmax和MBC值分别降低了33.35%和78.52%,DPS和RDP值分别增加了11.36倍和1.48倍。施肥21年后,与CK和NPK处理相比,NPKM处理的Qmax值降低了64.66%和 49.52%,MBC值降低了81.87%和79.56%,DPS值增加了110和3.81倍,RDP值增加了4.36倍和78.57%。NPKM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全磷(Total-P)、有效磷(Olsen-P)、有机质(SOM)和CaCO3含量,降低了比表面积,维持pH、游离铁铝氧化物值不变。冗余分析结果表明:SOM和Total-P是造成磷吸附解吸特征参数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解释了全部变异的49.5%和18.7%(P<0.05)。 结论 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可显著增加SOM和土壤中磷素累积,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增加土壤对磷的解吸,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但同时显著提高了土壤磷吸附饱和度,易引起磷素流失的风险,对于NPKM处理应考虑有机肥与无机肥的投入量。  相似文献   

20.
采用平衡振荡法研究时氯苯胺(PCA)在盐城湿地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过程.湿地土壤吸附动力学表明在lh之内吸附符合幂函数方程(q=96.168t0.2158),1h后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1/ct=0.06+0.0012t).其解吸动力学过程的最优模型为幂函数方程(qt=14.585e0.2318t).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ch方程(cs=21.38ce0.789)其吸附常数Kd=21.38,对土壤粒子有较大的亲和力.研究还发现PCA在湿地土壤中的吸附量与溶液pH值(pH值5~8)呈正相关,与溶液离子强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