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乌鲁木齐市1976—2016年汛期日最高气温资料研究其变化趋势及特征。结果表明:近41a乌鲁木齐市汛期平均最高气温为26. 7℃,呈微弱的上升趋势(-0. 08℃/10a)。出现≥35. 0℃高温日数为195 d,呈较明显的上升趋势(0. 36 d/10a)。≥37. 0℃高温日数为54 d,也呈上升趋势(0. 24 d/10a); 7月平均最高气温最大,为30. 0℃,5月和9月最小,均为23. 2℃。≥37. 0℃高温日数出现最多的是7月,为92 d,而5月仅出现2 d。≥37. 0℃高温日数出现最多的仍是7月,为32 d,5月和9月没有出现≥37. 0℃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2.
陈德英  王兴堂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41-9645
利用山东78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逐日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及降水量资料,分析极端气温和降水事件变化。结果表明,尽管平均全省极端低温日减少0.23 d/a,但是鲁中山区和半岛内陆地区每年春季气温稳定通过10℃后,仍可出现1~2 d晚霜冻现象,小麦、果树等每年仍面临冻害风险。尽管全省平均极端高温日增加0.19 d/a,但因夏季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标准差减小,2000年以来山东西部地区多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大于35℃的日数,与常年相比减少1~3 d。近50年极端降水变化趋势不显著,小雨日数有明显减少趋势,平均减少0.17 d/a,大暴雨的降水频数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1961~2019年海南省北部澄迈县日平均最高气温,按不同时段序列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显示,近59年海南省北部年高温日数年代际变化呈阶梯上升趋势,2011~2019年代最多;年代际高温过程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上升年代际阶段不一致;中等高温和强高温过程的变化趋势与高温日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高温日数、年高温过程、中等高温过程和强高温过程次数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通过0.01的显著性检验,气候倾向率为6.0 d/10 a、0.77次/10 a、0.55次/10 a和0.32次/10 a。极端最高气温为41.1℃,最早出现高温的时间为2019年2月8日,最晚结束高温的时间为1997年11月25日;高温天气持续时间最长为23 d,高温天气持续时间大于10 d的年份有27年。研究结果对澄迈经济农作物种植调整和布局、气候资源开发和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都匀市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利用都匀市国家观测站1970—2019年的逐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距平值等方法,分析了近50年都匀市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都匀市年平均气温为16.0℃,距平值在-1.7~1.1℃,气候倾向率为-0.114℃/10a,整体呈下降趋势;年极端最高气温平均为28.4℃,距平值在-2.5~1.2℃,气候倾向率为-0.121℃/10a,整体呈下降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平均为7.5℃,距平值在-1.4~1.1℃,气候倾向率为-0.013℃/10a,整体呈下降趋势。年平均气温与时间呈中度相关,年极端最高气温与时间呈显著相关,年极端最低气温与时间呈微弱相关。都匀市年均气温下降与极端气温对农业生产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应提高农业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加强气温监测与灾害预估工作,提高农民对农业灾害的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1961~2010年正安县逐日最高气温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滑动平均、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正安县近50a来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变化特征,以及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正安县年平均最高气温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1990年后期年平均最高气温上升趋势十分明显,到21世纪后,气温上升趋势有所减缓。50a年平均最高气温存在着24a、8~10a、3~5a的周期变化。高温日数的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波动较大。高温过程出现在6月下旬到9月上旬,一般高温过程7月最多,中等高温过程均出现在7和8月,强高温过程只出现在8月,最长高温天数为14d。  相似文献   

6.
根据龙南县1981~2010年4月15日~5月31日逐日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对龙南县脐橙高温低温影响时段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极端最高气温、14:00相对湿度和平均相对湿度进行气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后龙南县脐橙高温低湿天气迅速增加,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高温低湿天气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高温低湿灾害愈来愈多,对脐橙的影响不容忽视;近30a来龙南县脐橙高温低湿影响时段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均呈明显增加态势,其中平均最高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的增温倾向率分别为0.5℃/10a和0.4℃/10a;近30a龙南县脐橙高温低湿影响时段14:00相对湿度和平均相对湿度都呈明显减少趋势,其递减倾向率分别为4.3%/10a和2.3%/10a,且21世纪后相对湿度明显低于近30a平均值,呈持续减少态势;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脐橙高温低湿影响期间气温的升高和湿度的减少是造成近年来高温低湿灾害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基于汉中1955~2015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实测数据,利用RClimDex软件计算了11项极端气温指数,运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法分析了汉中极端气温事件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近60年汉中增温趋势明显,极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以0.06℃/10 a、0.45℃/10 a趋势增加;(2)夏日日数、热夜日数、暖日日数、暖夜日数、作物生长期分别以2.91 d/10 a、3.31 d/10 a、0.67 d/10 a、2.66 d/10 a、3.89 d/10 a的趋势增加;(3)霜冻日数、冷日日数、冷夜日数和气温日较差分别以-4.41 d/10 a、-0.57 d/10 a、-1.93 d/10 a、-0.15℃/10 a的趋势减少;(4)汉中各极端气温指数突变年不一,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至7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叶。  相似文献   

8.
基于汉中1955~2015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实测数据,利用RClimDex软件计算了11项极端气温指数,运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法分析了汉中极端气温事件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近60年汉中增温趋势明显,极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以0.06℃/10 a、0.45℃/10 a趋势增加;(2)夏日日数、热夜日数、暖日日数、暖夜日数、作物生长期分别以2.91 d/10 a、3.31 d/10 a、0.67 d/10 a、2.66 d/10 a、3.89 d/10 a的趋势增加;(3)霜冻日数、冷日日数、冷夜日数和气温日较差分别以-4.41 d/10 a、-0.57 d/10 a、-1.93 d/10 a、-0.15℃/10 a的趋势减少;(4)汉中各极端气温指数突变年不一,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至7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叶。  相似文献   

9.
基于海南岛1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6—2019年的观测数据,依据国家标准和气象行业标准,利用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了5个表征芒果低温、高温灾害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基于ArcGIS分析了各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芒果生长期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以0.23℃/10年、0.66℃/10年的速率呈上升趋势,低温阴雨寡照频次以0.22次/10年的速率呈下降趋势,高温日数以1.63d/10年的速率呈上升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冷空气频次无明显的增多或减少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芒果生长期极端最低气温由沿海向中部逐渐减小,冷空气影响频次最大值由北向南递减,海南岛西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未出现过低温阴雨寡照过程,其余地区其频次由沿海向中部逐渐增加,极端最高气温和高温日数由北向南逐渐减小。研究结果可为芒果种植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静宁县气象观测站1989-2018年各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和最低温度、降水、日照时数、年最大冻土深度数据,用线性回归法对近30年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年平均温度为8.1℃,气温以气候倾向率为0.298℃ /10a的速率变暖,年极端最高和最低温度变化趋势与气温的变化保持一致。近30年年平均降水为436.6mm,降水年际增多趋势比较显著,气候倾向率为26.625mm /10a;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和降水相反,以气候倾向率为125.22h/10a的速率呈减少趋势;年最大冻土深度以气候倾向率为1.386d/10a增加,但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高温堆肥对鸡粪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去除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由于抗生素不能被完全吸收而大部分随禽畜粪便进入环境将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探讨了高温堆肥去除鸡粪中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FQs)抗生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的可行性以及接种外源耐高温菌对去除FQs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堆肥可去除鸡粪中48.4%~77.1%的FQs,且FQs的降解在堆肥初期(0~14 d)较快;堆肥中FQs的降解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降解速率与鸡粪中FQs的初始浓度正相关;接种外源耐高温菌种后FQs的去除率为60.3%~76.4%,比未接种时提高了3.3%~7.2%,且诺氟沙星和洛美沙星的去除率显著提高。鉴于高温堆肥未能实现畜禽粪便中残留FQs的高效去除(90%以上),因此还有待于堆肥过程和外源添加菌种的进一步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现代的乳制品加工业,消毒杀菌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序。在消毒过程中消耗各种能源很大,如何降低消毒工艺中的能耗,是我国目前乳制品工业中急待解决的课题。我厂牛奶消毒,因消耗能源大,原有锅炉和制冷机功能小,随着鲜奶供应量的增加,出现了供气和制冷严重不足的问题。通过冷热料交换的改造,运行后使水、电、气、冷等各种能源消耗明显降低,每月可节约資金一万多元,成功地解决了供气制冷设备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保证消毒设备的杀菌能力。  相似文献   

13.
池塘养殖病害高发跟高温季节有极大的关系,因此做好高温季节的池塘养殖技术管理是防 治养殖病害,提高养殖产量的关键环节。本文以2019 象州县高温季节池塘养殖病害发生的主要情况 为基础,对水产养殖高温季节的技术管理要点进行分析并对高温季节主要流行病害的病因、预防措施 及治疗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短期高温热激甜菜幼苗研究结果表明下胚轴伸长对热激敏感性顺序为子叶露土期>子叶期>一对真叶期;子叶期35℃热激4 h对下胚轴伸长的促进作用最大.不同品种之间对热激的敏感性差异明显,新甜6号较其它品种不敏感.短期高温热激促进一对真叶期前的干物质积累,使根系不发达;热激促进下胚轴伸长和一对真叶期前的干物质积累,壮丰安拌种能抵消此作用,并有效防止高脚苗的发生,促进根系健壮生长.  相似文献   

15.
高温对耐热和不耐热蛋鸡体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青年蛋鸡的耐热力与其在高温下的体温(BT)、体温变化幅度(△BT)、热致死体温(LBT)及体重(BW)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热应激存活时间(HSST)的长短为指标的耐热力,与鸡在38℃和40℃下的BT及△BT呈极显著负相关(在38℃下相关系数r分别为-0.49和-0.47,在40℃下r分别为-0.76和-0.77),与轻度热应激(32和35℃)下的BT,△BT,LBT和BW相关均不显著。在高温(32,35,38,40℃)下,耐热鸡群的BT和△BT均比不耐热鸡群低,但只有在38℃下两指标才达显著水平(P<0.05),40℃下则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6.
日照市近50年最高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秀红  郑美琴  陈志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58-12059
利用日照市1956~2005年最高气温资料,采用滑动t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日照市平均最高气温及高温日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照市最高气温近50年来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日照市高温日数呈现“增加-减少-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7.
重庆地区夏季高温的气候特征与环流形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重庆地区23个气象站1960-2007年逐日最高气温观测资料和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重庆夏季高温天气的气候特征,选取2006年和三个有代表性的高温天气过程进行环流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的夏季高温事件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和区域差异,20世纪80年代发生频次最少,70年代最多,沿长江、乌江为高温天气多发带;南亚高压位置偏东,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南亚高压与西太平洋副高的上下叠加是重庆地区夏季高温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特征.分析认为,100 hPa等压面上的南亚高压、300 hPa等压面上的暖中心和500 hPa等压面上的副热带高压脊控制着四川东部及重庆地区上空,对流层中上下层暖高压中心相对应、中心位置基本一致是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异常高温天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將盆栽二至四叶期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鲁麦一号幼苗置于温箱中,喷霧保证箱内相对湿度为100%,从而避免水分胁迫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测定幼苗相对含水量以反映麦苗水分状况。结果表明:37℃高温下麦苗游离脯氨酸含量迅速升高,2小时就有极显著增加,并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多。解除胁迫后,由于高温而累积的脯氨酸遂漸消火,其含量可降到原水平。间断性高温处理未能造成脯氨酸累积。游离氨基酸总量与脯氨酸量的比值表明,高温下脯氨酸与氨基酸总量呈平行性增加。高温下脯氨酸量的增加是氨基酸总量增加的伴随结果,与干旱造成的脯氨酸单方面累积不同,增加的程度也极其有限。文中探讨了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高温的时空分布与水稻生产的利用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湖南1970-2000年日平均气温和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了湖南高温的时空分布,以高温天数为主要指标,对湖南的高温分布进行了分区,根据高温的时空分布,提出了在水稻生产上的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20.
持绿型小麦冠温特性及其对低氮和高温的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持绿型小麦的冠温特性及其对高温和低氮的适应性,为小麦低温种质资源鉴选提供依据。【方法】以正常栽培条件为对照,对低氮和高温处理下冬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茎鞘干物质量、产量、绿叶面积和冠层温度等进行测定。【结果】在不同生长条件下,持绿型小麦豫麦66和潍麦8均表现出较低的冠层温度和较高的绿叶面积。持绿型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及光化学淬灭系数都高于非持绿型小麦,非光化学猝灭系数低于非持绿型小麦,叶片吸收的光能较多地用于光化学反应,而以热能的形式辐射出来的较少。低氮和高温逆境下持绿型小麦茎鞘干物质转运率增加,收获指数提高,经济产量高。【结论】持绿型小麦冠层温度低,叶片衰老延迟,干物质累积多,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在低氮和高温逆境下更有优势,可用于筛选低温种质资源和创建具有更好生物学性状、高产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