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18个四川玉米地方品种合成的基础群体,通过四轮改良穗行选择,在群体产量和八个主要性状的提高上都是有效的。遗传增益有5个性状达1%显著平准。产量平均每轮增加5.43%。各性状的遗传变异,随改良轮次的提高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变化较缓。各轮单株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直接作用分析、主要受行粒数、百粒重,行数和穗长的影响,在改良过程中,这些性状不断变化,但应注意协调均衡发展,才能达到群体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鸭绒羽生长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试验采用天建鸭、建昌鸭、四川麻鸭和天府肉鸭[每个品种(系)42只,公母各半]为材料.0-8周龄放牧补饲,9周龄开始舍饲.从7周龄开始采集各部位绒样,12周龄试验结束。本文分析了鸭品种(系)间、公母间、五个部位(胸部、腹部、背部、腿部)间产线性能的差异性;比较了四个品种(系)内性别之间和部位之间城羽生长发育的差异;也分析了四个品种(系)绒羽7-12周龄的生长发育随日龄增加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水禽绒羽的生长发育存在品种(系)间的差异;②鸭绒羽千朵重受体重的影响较大;③鸭绒羽在12周龄时已基本成熟,可以在此时实施第一次人工技羽;④公鸭与母鸭绒羽的性别差异不明显。本文还对衡量绒朵大小的方法进行探讨,提出绒羽长成后用绒羽的丝数、绒朵长和千朵重来衡量绒朵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鉴“中单二号”玉米品种在我省推广应用的成功经验,对当前我省玉米育种工作提出三点意见;1.不能脱离生态分区育种来谈广谱适应性品种的选育问题。2.一个品种在生产上应用推广的成功需要借助于良种、良法、以及与之适宜的耕作制度的配套。3.育种工作者必须坚持与种子工作紧密的结合,育种工作者放松繁育环节是严重的失误。  相似文献   

4.
玉米部分优异资源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八五”征集编目的优异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研究了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多数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符合育种要求的、遗传上表现优异的资源有:武132、武135、中5021、齐318和48-2,可在育种中直接利用,其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也可间接利用。小区产量的一般配合力与株高、穗位高、穗粗、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正相关显著,有利于间接改良和选择。小区产量与其相应特殊配合力表现不一致,以特殊配合力效应作评判时要慎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来源不同的9个玉米自交系及其按双列杂交组成的36个杂种为材料,研究了玉米幼苗吸收硫酸盐(Na_2~(35)SO_4)能力的遗传。结果表明:根系对硫酸盐的亲和性(Km)以非加性基因效应较重要,呈越显性;正负效应基因频率分布呈不对称性。控制Km的显性基因为减效基因,控制产量的显性基因为增效基因。配合力分析及Hayman分析一致地表明,Km与产量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评价出两个优异自交系(合二和292)及可能具有更广泛适应性和高产特性的三个杂交组合:合二/中多5-1、8112-3/292和292/Bjk108-23.  相似文献   

6.
天府肉鹅新品系绒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天府肉鹅父系、母系为材料,测定了9-17周龄绒羽的生长发育及理化特性。结果表明,父系的产线性能优于母系.17周龄时,父系的绒重、毛绒重分别比母系高71.4%和35.8%,含水率、含脂率明显低于母系。第一次活体羽的适宜时间为13或14周龄。本文还就羽绒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全同胞轮回选择和混合选择对玉米群体主要经济性状配合力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两稚选择方法对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都有一定的改良效果,并以对一般配合力的改良效果较大;而且全同胞轮回选择的改良效果明显优于混合选择;经4次重组的基础群体,多数经济性状一般配合力的改良进展明显大于经2次重组的基础群体。  相似文献   

8.
玉米几个数量性状生长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结合植物生长分析和Griffing配合力分析法,从净增量和生长速率两方面研究了玉米株高、单株叶数、单株叶面积、粒重和籽粒密度生长的遗传。结果表明,这些性状的生长均有极显著的遗传差异,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均方与相对重要性、加性和显性效应、平均显性度、广义和狭义遗传力等均随性状生长而显著变化,性状终结表现的遗传状况不能反映多基因系统在生长进程中的真实作用规律。株高和单株叶面积生长过程中主要以SCA起显著作用,单株叶数、粒重和籽粒密度生长过程中GCA和SCA均起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经病苗组织分离培养确定,杉苗猝倒病的病原菌,Rhizoctonia solani占59.7%、Fusarium spp.占38.9%、Pythium spp.占1.4%。在室内通过Trichoderma harzianum(Fo60)对敌克松(Dexon)耐药性测定表明,Fo60对敌克松有极大耐性;经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同对照相比,每平方米施敌克松4克三天后再施Fo60菌粉50克,只施菌粉50克和只施敌克松4克处理,三种病原菌引起的杉苗猝倒病分别减少71.1%、53.4%、43.8%;由R.solani导致的杉苗猝倒病分别减少99.5%、92.2%和43.8%。其中均以敌克松同Fo60菌粉联合防治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不同稀释液和稀释倍数对鸡人工授精受精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研究了鸡人工授精中两种稀释液及其不同稀释倍数对受精率的影响。测定了输精后一周内不同集蛋天数的受精效果.结果表明,用1%NaCl液的受精率显著高利6.7%葡萄糖液(P<o.05)。用1%NaCl波稀释,以1:1的稀释倍数的受精率与原精液无显著差异,而以1:2稀释的受精串则较低。输精后的受精率以第三天为最高,以后逐渐下降,输精间隔以4-5天为宜。  相似文献   

11.
在棉花苗期施用多效唑对棉花生长发育、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有明显的影响。在300ppm以内,施用多效唑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棉苗的生长,但可在中、后期促进棉株的发育,使棉株提早现蕾,进而提高棉花产量,改善纤维品质。在施用技术上,用多效唑浸种和在不同苗龄期喷施应使用不同的浓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斯里兰卡进行水稻抛秧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抛秧可比直播稻增产30%以上,与移栽稻产量相当或更高;可比直播稻节省用种78%,比移栽稻省种614%;还可节约除草用工80%左右。塑料软盘播种方式以种子、细土分层撒播为好,本田经济最佳抛秧密度为50苗/m2(相当于用种量22kg/hm2)。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杂交中稻冈优22、D优95为材料,研究了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的增产机理及本田最栽植密度.结果为:秧苗素质优良、单株带蘖10个以上的超多蘖壮秧实行超稀栽培,单株分蘖多而全田茎蘖数及叶面积发展平缓,从而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减少了无效分蘖,改善了稻田通透条件,稻株个体生长健壮,光合生产率高,干物质积累快而多,尤其是生育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及速度均明显地优于常规栽培,且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率也高,为大穗高产提供了物质条件.所以,超多蘖壮秧超稀栽培能明显地改善稻田穗、粒结构,比常规栽培增产10%以上,而大穗多粒是其高产的主要原因.而且得出:超多蘖壮秧本田的最佳栽植密度为11.25-15.00万穴/公顷,过稀过密均不利于其产量构成因素的协调发展而增产.且在分蘖力不同的两品种间主要效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四川农大研制的水稻种衣剂在旱地大苗育秧上的应用效果.初步结果表明,用R_2,R_4和R_6号水稻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能显著提高秧苗素质,增加有效稳和千粒重,增产3-5%.旱育秧使用包衣种子,还可免去苗床调酸消毒环节,达到简化育秧程序、节省成本和增产增收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品种掖单13号为试材,研究了油菜素内酯(10~(-4)、10~(-3)、10~(-2)、10~(-1)ppm)和多效唑(25、50、100、200ppm)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素内酯和多效唑浸种后,玉米的发芽率提高,根系活力增强,叶中叶绿素含量增加;油菜素内酯可加快种子萌发,促进幼苗生长,增加根系长度,提高地上部和根鲜重;多效唑有延缓种子萌发的作用,使株高降低,茎加粗,地上部鲜重7天时降低,20天时升高,根系发育受到促进,增加根鲜重,提高根/冠比。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日本水稻旱育秧与本地水育秧栽培技术不同移栽叶龄对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5叶移栽的旱育秧亩产368.4kg,比同期移栽的水育秧亩增47.7kg,经方差分析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旱育秧根系发达白根多,秧苗矮健,分孽早,低位分蘖多,有效穗增加,穗大粒多,成熟期提早1至3天,社会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7.
烤烟集约化育苗对烟苗素质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内采用漂浮育苗和托盘育苗两种方式育出的烟苗 ,表现为生长前期慢 ,中后期加快 ,比常规直播土体育苗的烟苗根系发达 ,冠根比较低 ,烟苗健壮 ,烟苗素质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稻草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方法]利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稻草浸提液对小麦种子发芽、叶重、苗高、根系长度、根干重的化感效应。[结果]稻草浸提液对小麦发芽表现为抑制作用,且随着稻草浸提液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大。不同浓度稻草浸提液对叶重、苗高、根系长度、根干重都有影响,稻草浸提液对叶重影响因品种不同而不同,低浓度时都为促进作用;对小麦苗高都是促进作用;低浓度的稻草浸提液对小麦根长、根干重为促进作用。[结论]稻草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稻草浸提液对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多效唑进行灌根(0,10,20,50ppm)和喷苗(0,50,100,200ppm)处理,茎的伸长和叶面积的扩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也促进了茎的加粗生长和根系发育,提高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以及增加幼苗的抗寒性。多效唑还明显地降低了黄瓜第一雌花节位和雌花和雄花的比值((?)/(?))。多效唑50ppm 和100ppm 喷苗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总产量)9.3%和13.6%。用10ppm GA_3喷苗,有效地逆转了多效唑对幼苗形态的影响,使其接近于对照幼苗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用 MET10~200ppm浸种,可提高发芽势,降低α-淀粉酶活性,抑制芽仲长,促进根仲长(10~100ppm),使单位长度根重和芽重增加,秧田期施用 MET30~60g/亩或10ppm 浸种,在较低播量下,苗高无明显抑制,而分蘖则显著增加。本田分蘖期或第一苞分化期施用 MET,株高叶片和节间均被抑制,增加了叶片含糖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水势,使根系活力提高。由于上3叶变短,叶角度变小,透光率增加,相对生长率(RGR)、光合势(LAD)、净同化率(NAR)随之提高,但因叶面积指数下降,引起群体生长率(CGR)减少。MET 可提高有效穗数,增加粒重,但结实粒效减少,中高秆易倒伏品种在高肥水平下有增产效果,矮抗秆倒伏品种则表现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