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鲁迅的文学创作是中西文化合璧的结晶,特别是与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中外学者在将鲁迅与俄罗斯作家进行比较时议论最多的是鲁迅与契诃夫的相似。两位作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狂人日记》和《第六病室》十分具有相通之处,而正是由于东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和主体意识的不同又造成了鲁迅笔下“狂人”形象的变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鲁迅的散文《影的告别》(选自《野草》)与梵高的《向日葵》为主要分析对象,并结合其相关作品对鲁迅和梵高两位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的态度和心境进行剖析,并寻求两者在艺术中的精神相遇。  相似文献   

3.
中国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实现了民族文化模式和深层心理结构的巨大变迁。作为新文化运动主将的鲁迅,在确定自己启蒙者位置的时候,内心是复杂的。《野草》是鲁迅先生心理世界发生重大震荡的产物,他在这部作品中表现了自己心灵探索的曲折历程,文章运用了模糊性的手法,使《野草》具有了浓郁的诗歌韵味。这种模糊性的表达,作者不仅表现在意象上,还表现在语句上,使作品呈现出诡谲、朦胧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鲁迅在《呐喊》中多次以个性鲜明的形象做为故事的主人公,那么,鲁迅这么做的意义何在,他为何要如此突出地表现自己的作品?本文观点是——一切源于鲁迅的爱国之心。  相似文献   

5.
正《伤逝》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并且它是鲁迅唯一的一部关于青年男女恋爱和婚姻题材的作品。当时的五四新青年追求的是自由恋爱,他们反对包办婚姻,他们是这一理想的忠实拥护者,而这也是当时的热门话题。一般来说作者往往会写完美的结局,从而代表他们的这  相似文献   

6.
《中国蚕业》2013,(2):24
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4期,P.111~130),名:"The Tussah Silkworm",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20万字),该书曾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二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蚕业》2012,(2):57
正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4期,P.111~130),名:"The Tussah Silkworm",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20万字),该书曾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二等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是20世纪中国不可忽视与回避的思想文化遗产,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他的文字以及在他的文字中蕴藏着的无限充实的思想使其作品长期以来一直饱受争议。并且在鲁迅的作品中经常会有最真实的情感的流露与体现。虽然鲁迅本人曾出面证明小说等内容与本人无关,但通过对鲁迅的学习与了解,引发了我对这一问题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正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年第4期,P111-130),名:"The Tussah Silkworm",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20万字),该书曾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  相似文献   

10.
<正>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年第4期,P111-130),名:"The Tussah Silkworm",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20万字),该书曾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二等  相似文献   

11.
鲁迅创作于1924—1926年的散文诗集《野草》一向被认为是鲁迅心理的真实写照,因而引起了研究者的诸多关注。《野草》中的散文诗《这样的战士》,以其明确的斗争意识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样的战士》一文反映了鲁迅的孤独、无望和"痛打落水狗"的决绝,表现出鲁迅顽强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意识,在阶级社会中爱情意识由物质基础所决定。相反,爱情态度的不同也会影响到人的社会生活,尤其是经济地位。《简爱》和《呼啸山庄》19世纪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洛特·勃朗特和艾米利·勃朗特的作品。作品中主人公有着相同的社会起点但却有着不同的结局,原因在于相同的社会条件下,二人的爱情态度不同。  相似文献   

13.
正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年第4期,P111-130),名:"The Tussah Silkworm",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20万字),该书曾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后又荣获全国第二届科普优秀作品二等奖;1983年,承担国家级著作《中国农业科技史》分类专业史"蚕业"部分,该  相似文献   

14.
, 《中国蚕业》2012,33(4):77-77
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4期,P.111~130),名:“The‘russahSilkwoi’117”,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20万字),该书曾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后叉荣获全国第二届科普优秀作品二等奖;1983年,承担国家级著作《中国农业科技史》分类专业史“蚕业”部分,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众多女作家投入到新市民小说的创作中。这些女作家凭借其独特的新市民小说创作在大上海名噪一时,这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并且与女作家自身的生存状态及价值观念有很大关系。在她们的作品中有一类独特的女性形象——家庭女性。在女作家独特的女性视角观照下,在当时上海特殊的文化语境影响下,这些家庭女性在家庭身份、家庭关系、个体选择上都呈现出畸形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文学巨匠,《亨利四世》就是其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最杰出的历史剧作品。评论界将《亨利四世》比作20世纪的《哈姆雷特》,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在读完《亨利四世》之后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由此也可以看出,《亨利四世》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在《亨利四世》中,随处可见莎士比亚特有的创作特色及表现手法,使整部作品具有了鲜明的特征。本文阐述了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对其思想的影响,并在详细介绍《亨利四世》的基础上,分析了作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正>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年第4期,P111-130),名:"The Tussah Silkworm",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20万字),该书曾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后又荣获全国第二届科普优秀作品二等奖;1983年,承担国家级著作《中国农业科技史》分类专业史"蚕业"部分,该书出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者  相似文献   

18.
正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年第4期,P111-130),名:"The Tussah Silkworm",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20万字),该书曾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后又荣获全国第二届科普优秀作品二等奖;1983年,承担国家级著作《中国农业科技史》分类专业史"蚕业"部分,该书出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者  相似文献   

19.
正周匡明先生以毕生精力,孜孜不倦从事源远流长的蚕丝业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撰写的《柞蚕今昔》承当年新华通讯社推荐在法国《国际蚕丝》刊载(1958年第4期,P111-130),名:"The Tussah Silkworm",1958年发表后,日本《蚕丝学杂志》转载该文。著作有《蚕业史话》(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年出版,20万字),该书曾荣获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后又荣获全国第二届科普优秀作品二等奖;1983年,承担国家级著作《中国农业科技史》分类专业史"蚕业"部分,该书出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者  相似文献   

20.
郭培筠 《草原》2007,(10):78-81
超克图纳仁是我国少数民族戏剧创作最优秀的代表之一,也是当代蒙语戏剧创作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他的剧作《陶克涛呼》、《渤海风云》、《聚宝姑娘》、《巴音敖拉之歌》等多次荣获自治区、全国的奖项,改编成电影的《金鹰》和《成吉思汗》更是获得广泛好评。超克图纳仁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剧本创作,其作品有着浓郁的民族特征和时代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