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弗斯提出"搭配"这一概念以来,搭配问题历来受到语言学家的重视,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在英汉互译中,搭配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翻译质量的优劣,搭配反映出译者对翻译所涉及的两种语言的驾驭能力,反映出译者的跨语言、跨文化的能力。因此,只要从事翻译实践或者翻译研究,就不能不关注搭配问题。词汇搭配错误是一种常见而译者自身很难察觉的错误。本文就英汉互译过程中词汇搭配的问题加以对比分析,并提出一点消除词汇搭配错误的拙见,以帮助译者或者英语学习者正确处理翻译中的词汇搭配问题,应用地道的英语词汇搭配,提高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冗余信息广泛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是翻译过程中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在系统阐述冗余信息的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上,以同义性冗余为例,详细分析了英汉互译中对冗余信息可采取的不同处理方法,力求达到不同语言系统之间的有效交流。  相似文献   

3.
翻译不是一种纯语言行为,它深深根植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中。译者应根据原语的语言、文化功能,努力让译本达到功能上等值。在汉英互译过程中,真正需要转换的不是语言单位预先规定的意义,或曰静止孤立的词典释义,而是上下文语境中的变通意义。同单纯的"形似"相比,"神似"无疑更可取。因此,只有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才能产生真正准确、规范、得体的译文。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国与国之间,语言和语言之间都存在着文化的差异性。中英之间的文化亦是如此。文化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如礼仪、宗教、教育,以及思维模式上等等。这些差异,是译者在对原文进行理解、分析和翻译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的重要因素。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性,这就对译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译者翻译的不仅是一种语言,还有这种语言当中所包涵的文化。当译者遇到两种文化的相似之处时,翻译过程往往较为顺利;而若遇两种文化的差异之处时,翻译就不那么好进行了。这时就要考验译者的思辨能力了。翻译不单纯是语言的照搬,翻译过程也是一个解码的过程,需要译者进行分析和再创造。只有这样,翻译出的作品才能广泛的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5.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习语翻译又是翻译过程中的极具特色的一个侧面,在习语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影响深远,注意并把握这些文化因素,对习语翻译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翻译腔是一种不合语言规范的翻译语言,在医学翻译实践中普遍存在。结合翻译过程的一般规律,首先阐述了医学翻译实践中翻译腔的主要成因,即理解不到位和表达不规范,并通过实例探讨了其在词汇、句法和语篇上的表现;然后,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以促进医学英语课程的翻译教学。  相似文献   

7.
与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及"翻译工作坊"翻译实践教学模式不同,"翻译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翻译实战为中心,培养学生翻译职业素养、提升翻译能力、锻炼团队精神的教学模式,本模式对于推动翻译、英语专业的教学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适应市场的技能型翻译人才有着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英汉互译中的用语进行研究,指出翻译中斟酌词语的心要性、条件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同词可以异译,异词又可以同译;不同词语有不同的情感和语体色彩;汉语特有的音韵特色要求翻译要注意斟酌用词;不同的词语有不同的强弱色彩;以及汉语的搭配限制。  相似文献   

9.
广告翻译是语言翻译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语言简洁、指向性明确等特点,是翻译中的难点,只有在深刻了解两国文化和两国语言的基础上才能够对广告做出准确的翻译处理。本文将以文化差异为切入点,提出对广告翻译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以及西方认识论中对二元论的解构,翻译研究开始由传统的语言层面转换,即由原文到译文的线性研究跨越到由本体到主体,由一元到多元的研究,对翻译主体性的认识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然而当前翻译理论界对于翻译主体性的研究还存在着很多的争议.笔者认为:目前翻译理论界对于翻译主体性的研究不足,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各主体之间存在着主体间性关系,并结合西方当代哲学主体间性转向给翻译理论研究带来的启示,分析了翻译过程中各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大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缺失这一现象,对"输入假说"、"输出假说"和"互动假说"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并采用问卷法对英语专业和生物专业学生的口语习得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孤立看待其中任何一个理论都是错误的,习得者需要把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恰当的结合在一起,并在与别人的交流互动中习得外语。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与语言文化密不可分。由于语言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语言文化的差译。翻译作为语言转换的再创造过程,是两种文化间的交流,离开文化背景去翻译,势必会词不达意,无法达到两种语言的真正交流。而对于古典文化来说,翻译的难度大大加大。本文以热门古装剧《甄嬛传》英文译本为例,指出翻译之本在于跨越文化障碍,灵活运用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广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告英语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在翻译时应坚持正确的翻译标准,充分考虑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以展示广告英语所特有的语言魅力。本文主要探讨了商业广告词的语言特点,翻译的指导思想、以及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周瘦鹃译介外国小说的情况进行系统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周瘦鹃翻译实践呈以下特点:其翻译高峰集中在新文化运动之前,之后,其翻译热情降低;他对弱小民族给予了一定的关注,译介国别较广;他译介的作家既有经典作家也有流行作家,他对翻译文本的选择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其翻译活动与社会环境、个人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推崇意译,有着"哀情"、"爱国"、"孝道"的情结。  相似文献   

15.
佛经翻译在佛教从西域传入中国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佛经翻译之初,关于究竟应该采用何种对应之意来翻译佛意,一直众说纷纭。有人主张直接以中国的道家、儒家的义理对应佛意,也有人认为"孔老非佛"而主张佛经的不可译性。从翻译一词的源与本探究了不同时代"孔老是佛"与"孔老非佛"的争论,进而浅谈佛经翻译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加强,而语言作为人类社会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在交流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同民族的语言交流实质上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对语言翻译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重视文化内涵,才能克服翻译过程中的语言障碍,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本文着重从观察和思维上的差异、词汇比喻和联想意义的差异以及词汇空缺现象这三个方面讨论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译者将既有的原语内容以符合译入语文化特征的形式进行的重写过程。本文就各个时期翻译领域特别是文学翻译领域中对文学翻译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和译者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探究,得出文学翻译不仅需要基于语言能力的精确,还需要译者主观的文学鉴赏能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国名通常都采用音译的办法,这是因为在语言中,地名的符号性很强,名称与事物之间的理据性较弱,而名称的语言指称作用较大。外国国名汉译时多采用音译,或半音译半意译,全意译的国名为数不多。但音译国名无法反映出国名本身的内涵和其中蕴含的历史与文化意义,还有海峡两岸译法不同或所译名称不准、不雅等问题。研究国名的内涵及其翻译方法,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国名翻译更加规范、准确、雅致具有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思维文化上的差异,学生在复杂句式汉译英翻译过程中,从源语中选定目的语中的主语是学生翻译的难点。帮助学生从母语的语言思维框架中解放出来,降低在翻译过程中母语思维的干扰,使翻译更加符合英语的语言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语言本质和人类语言的发展可以看出,无论是本民族语言还是外语都可以通过学习掌握。但是,学习民族语言和学习外语的过程是不太相同的。学习本民族语言是日积月累的,通过大量的自然接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自然学会。而外语是不可能在自然环境中自然学会的,必须经过有意识的学习才能掌握。基础韩语课程既是应用韩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包括阅读、翻译、写作等语言技能的综合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运用正确并且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关系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