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亚热带红黄壤地区稻田土壤上,研究5个双低油菜新品种(品系)和2个常规油菜品种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的氮、磷养分吸收积累差异及对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低油菜品种中油119、中双4号苗期至成熟期的植株氮浓度略低于常规油菜中油821,品种间的植株磷浓度差异不显著。苗期中双4号、中油119的氮吸收量大于中油821和8313,花期则反之。生育前期不同品种磷吸收量的差异不显著,成熟期双低品种磷积累量低于常规品种。在NK基础上增施磷,使油菜植株氮代谢高峰期推迟,氮肥的当季作物利用率提高20%,植株磷浓度和吸收量在幅度提高,当季作物磷肥的利用率达到32%。未施磷条件下,中油119籽粒产量高于其他常规品种,施磷则表现中油821的增产率高于中油119、中双4号等双低品种,生物学产量亦表现同样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籽粒植酸含量降低率作为磷高效大豆品种筛选指标的可行性,本试验以26个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沙培盆栽法,测定正常磷和低磷水平下各品种产量、农艺性状、生理指标和植酸含量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根据产量损失率将26个品种聚类成A^G共7个类型,A类品种产量损失率均小于10%,G类品种产量损失率大于60%;B^F各类品种产量损失率介于A、G中间。产量、植酸含量与株高、茎粗、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地上及地下部含磷量均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与茎粗和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在正常磷及低磷条件下,A^G各类型品种籽粒植酸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但A类大豆品种籽粒植酸含量降低率小于30%,G类则大于80%。田间种植试验进一步证实植酸含量降低率低于30%的品种耐低磷指数大于1.0,属于强磷高效类型;G类品种耐低磷指数小于0.6,属于弱磷高效类型;B^F各类品种介于A、G中间。综上所述,正常磷与低磷水平下大豆籽粒植酸含量降低率可以作为又一个关键指标,与产量及部分农艺性状协同筛选磷高效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3.
在酸性红壤的立培条件下,16个南方春大豆品种磷积累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不施磷处理,品种间磷积累量最高的比最低的增加48.3%;施磷处理则增加33.9%。施磷后品种间磷积累量增加15.75~21.97mg/株,磷肥利用率为10.9%~15.6%。大豆磷积累量与品种生育期相关性不显著,但不施磷条件下与苗期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是显著正相关。不施磷时,品种间籽粒产量磷利用效率相差143.73mg/mgP,生物学产量磷利用效率相差406.78mg/mgP;施磷时,分别相差64.51mg/mgP和110.95mg/mgP。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磷高效优异种质,研究油菜磷高效遗传,以甘蓝型油菜自然群体400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营养液培养方法进行了两轮苗期磷效率评估(分别命名为试验Ⅰ和试验Ⅱ)。该群体在低磷和正常磷处理下地上部干重、根系干重、根冠比、主根长和磷效率系数均呈现正态分布特征,品种间存在较大的基因型变异。以低磷处理地上部干重和磷效率系数为筛选指标,在试验Ⅰ中分别筛选出磷高效和低效候选品种各17份和13份,在试验Ⅱ中分别筛选出磷高效和低效候选品种各17份和18份。结合试验Ⅰ和Ⅱ,确定苗期磷高效候选品种32份,磷低效候选品种31份,可用以开展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不同基因型幼苗磷营养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以对低磷敏感性不同的甘蓝型油菜进行营养液培养,研究施磷和不施磷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油菜苗期生长及磷营养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施磷处理中,不同基因型油菜外部形态,生物量和根冠比存在明显差异;磷营养影响不同基因型油菜的磷吸收和分配,以及地上部氮,钾,钙,镁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双低油菜的磷钼营养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西藏东南地区土壤有效磷、钼缺乏条件下进行磷钼不同水平组合对双低油菜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油菜籽粒产量及含油量随施磷量递增而极显著提高;磷钼互作或单施钼肥对籽 产量亦具有极显著或显著增产效应,对籽粒粗脂肪含量则无明显影响。各处理中以P2O5225.0kg/hm^2、Mo1.0%组合的籽粒产量及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较对照增加170.9%和21.6%。(2)磷钼互作对油菜产量构成因素特别是角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不同品种磷运转和再利用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定量测定并计算4个有代表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97029、97073、97081、97105)在苗期、蕾期、花期、结角期和成熟期的磷运转和再利用情况,以期揭示磷高效的营养机制。结果表明,所有参试品种在磷的运转和再分配方面都体现了“顶端优势”,磷向生长中心运转和再分配最为活跃,但不同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差异。苗期缺磷对地上部的影响比对地下部大,磷高效品种97081苗期和蕾期根系具有较强的磷吸收能力,磷累积量大,但输出率较小,对磷的再利用程度较小;花期耐低磷的适应性反应转为增强再利用,养分开始向生长中心运转;结角期叶片贮备养分比例较大,生长后劲足;成熟期养分向生长中心转移彻底,使有限的磷发挥了最大效能。  相似文献   

8.
影响硬粒玉米苞叶发育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to.  H 李社荣 《杂粮作物》1998,18(6):35-38
某些玉米品种的苞叶因能有效地运输光合产物而对籽粒产量起着重要作用(Sawada等,1995)。尽管其效率较高,因其叶面积较少,导致形成籽粒产量的光合产物总量仍相对较少。苞叶面积因马齿型玉米、甜玉米和硬粒型玉米等不同玉米类型而有所差异。且苞叶面积与其干...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种期油菜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善立  官春云 《作物研究》1994,8(3):31-34,38
将甘蓝型油菜不同熟期品种播种期试验资料与气象因子分析表明,不同播种期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日照时数和积温,关键时期是冬前苗期。播种期影响油菜产量的递进轨道是:播种期→生育期→苗期光热积累→冬前苗期长相→经济性状→产量。  相似文献   

10.
为合理调整不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油菜品种的氮肥用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大田试验条件下,根据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广泛种植的3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差异,以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平均值为界线将供试品种分为4类,即A-高效吸收高效利用型、B-低效吸收高效利用型、C-高效吸收低效利用型和D-低效吸收低效利用型,研究4类油菜的生长性状、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和分配的特点。结果显示,A类品种在主序长、主序角果数、一次分枝数和一次分枝角果数等农艺性状上表现很强的生长优势,B、C两类居中,D类品种最低。氮素吸收效率高的品种,其干物质量、氮素积累量相对越多,不同类型油菜的地上部生物量及氮素积累量顺序为C、A>D、B;氮素利用效率高的品种,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在籽粒中的分配相对较多,而在果壳中分配相对较少,籽粒产量以及籽粒氮素积累量顺序则为A>B、C>D。  相似文献   

11.
饲料油菜与牧草混合冬播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冬季饲料作物缺乏的压力,改进冬季饲草的生产模式,提高饲草油菜的品质和种植效益,通过设置小区试验,将双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分别与紫云英、黑麦草和光叶苕子等冬季牧草按比例混播,测定各处理的生物学产量、粗蛋白含量等指标,探寻油菜与牧草混播技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油菜与光叶苕子、紫云英、黑麦草的混播效应存在显著差异。(1)光叶苕子与油菜混播均可以提高饲草的鲜样总产量,且在密度按1:4(油菜按15 000株/hm2的播种量)混播时,各取样时期的饲料鲜、干样产量均较高,油菜终花期时该处理的粗蛋白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与紫云英混播,也可提高饲料油菜的鲜样产量,但差异不显著,且紫云英因光照不足,油菜初花期时已全部死亡。(3)与黑麦草混播后,饲料鲜样产量、粗蛋白产量均显著下降。因此,油菜与光叶苕子混播是进一步提高长江流域冬季饲料作物生产效应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2.
连续施用磷钾肥对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在磷、钾素含量较高的黄红壤上研究了连续施用磷钾肥对油菜产量、养分吸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钾肥,可以显著提高油菜产量,增产幅度达45.3%~180%,磷肥效应起主导作用。连续施用磷钾肥有利于养分的协调供应,提高了油菜植株的养分含量和养分吸收量。磷钾肥的施用还能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三季油菜纯利润平均增加了1 372.8~1 851.1元/hm2。  相似文献   

13.
为油菜生产的提质增效,探究含钾有机水溶肥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旺城油8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喷施时期(苗期、花期、苗期+花期)和5个含钾有机水溶肥施用量(0、375、750、1125、1500 g/hm2)处理,调查油菜产量性状。结果发现,在苗期或初花期喷施750 g/hm2的含钾有机水溶肥,油菜的株高、根颈粗、生物量等指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两个时期均喷施的处理其促进效果更优。在苗期和初花期均喷施750 g/hm2水溶肥,增加了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显著提高油菜产量,较对照增加39.07%,产油量增加44.22%。认为可通过在油菜苗期和初花期每公顷各喷施750 g的含钾有机水溶肥,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提高菜籽产量,增加产油量,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干旱是威胁油菜生产的重要非生物逆境,建立有效的耐旱鉴定方法,筛选鉴定耐旱油菜种质资源,对培育油菜耐旱新品种、提高油菜稳产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07份甘蓝型油菜微核心种质为材料,设置正常供水和干旱2个处理,采用干旱-复水-干旱-复水的处理方法,通过测定旱害指数、叶片萎蔫指数、地上部鲜重胁迫指数、地上部干重胁迫指数、根鲜重胁迫指数、根干重胁迫指数、植株总鲜重胁迫指数、植株总干重胁迫指数等指标,评价油菜种质耐旱性变异,筛选理想的耐旱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干旱严重抑制了甘蓝型油菜的生长,8个评价指标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并呈正态分布。地上部鲜重胁迫指数、植株总鲜重胁迫指数和旱害指数3个指标之间显著相关,可作为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旱性的主要评价指标,其中地上部鲜重胁迫指数最为简便、准确和有效;综合应用这3个评价指标,明确了107份微核心种质耐旱性,筛选出2份高耐旱种质,为耐旱相关研究及育种提供了评价方法和材料。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饲料油菜品种筛选与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在黑龙江省规模化种植的饲料油菜品种及栽培模式,采用多年多点的田间定位方法,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种植方式和播期的产量差异和施肥效应以及不同收获期产量及营养成分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金油158、15-P15和12-P38的产量表现好;采用机播平作,播种量15 kg/hm2,底肥施二铵150 kg/hm2,4月22日早播,能够显著提高饲用油菜的生物量。盛花期收获,饲用油菜生物量相对较高,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制成配合饲料较好。本文结果为饲料油菜在我国北方早熟区开展多功能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油菜种子的生活力(发芽率、发芽势、利用系数)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它们呈一复合曲线关系。油菜种子的有效贮藏时间,干燥贮藏为4年,木箱贮藏为2年。在有效贮藏期内油菜幼苗单株干重、叶面积和移栽后的植株干重及出叶速度差异不明显。但超出有效贮藏期,种子生活力显著降低,幼苗素质很差。  相似文献   

17.
Evening primrose (Oenothera spp.) has the potential to become an alternative oilseed crop in Patagonia, Argentina.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compares phenology and allocation patterns of four wild accessions of Oenothera grown in a common garden, under non-limiting conditions. Our objective was to identify useful traits to shorten the domestication process. Accessions differed in the duration of the vegetative growth phase, which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seed production per plant (reproductive output). Fruit set ranged between 70% and 95%, and did not differ among accessions. Differences found in the rate of capsule production did not explain the observed disparity in the number of fruits per plant. Reproductive output wa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number of fruits per plant, vegetative biomass, and the proportion between seeds and total biomass (reproductive effort). Individual seed mass did not affect total seed production per plant. Seed-oil content was similar to that of domesticated species of evening primrose, but the content of gamma-linolenic acid was far too low (<2%) in comparison to the minimum acceptable standard necessary for seed commercialization (9%). Oenothera wild accessions are prone to seed losses by shattering. We concluded that short vegetative growth phase and high vegetative biomass would be useful traits for selection in breeding programs. Fruit shattering and low gamma-linolenic acid content are the main drawbacks that should be overcome to facilitate the domestication of one of these wild accessions.  相似文献   

18.
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堆肥作为肥料施入棕红壤中,进行油菜盆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对油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影响;能明显改善土壤农化性状;土壤和油菜植株茎叶和籽粒中金属元素有一定程度的积累,但远低于环境标准值。  相似文献   

19.
用RAPD标记分析中国和捷克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中国和捷克等5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10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79条多态带,Hamman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结果与材料的地理起源和系谱关系一致,根据遗传差异将参试材料分为三大组,即中国材料组,捷克材料组和中捷材料组,中国材料与捷克材料之间遗传差异最大,以中国和捷克交换甘蓝型材料为育种亲本,有利于扩大遗传背景和促进双方育种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