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恒定磁场对加工型番茄里格尔87-5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里格尔87-5是新疆广泛种植的加工型番茄品种,分别用100、200、300、400 m T的磁场强度对里格尔87-5的种子处理5、10、15、20 min,通过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指数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分析,结果显示,磁场100 m T和300 m T有促进里格尔87-5种子萌发、提高种子活力的作用,300 m T磁场处理10 min是适宜的磁场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2.
老化和磁场处理对大白菜种子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大白菜种子老化后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及磁处理对种子活力的影响,采用高温高湿的人工环境和人工磁场,测定种子老化后活力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大白菜品种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都呈下降趋势,发芽势的下降幅度要大于发芽率的下降幅度。老化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逐渐降低。经过磁场处理后的老化种子的各项活力指标的变化趋势与未经磁场处理的大体一致,但变化幅度明显变小,特别在老化后期,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表明磁场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大白菜种子抗老化能力,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磁场及磁水对超甜玉米种子萌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林  陆翠珍  陈玎玎  周桂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265+1267-1265,1267
[目的]探讨磁场及磁水对超甜玉米种子萌芽的影响程度。[方法]以超甜玉米的种子为试材,用9 000μT均匀恒定磁场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磁场处理的磁化水浸种,其磁场处理时间分别为10、30、60、90和120 min,研究不同磁处理剂量对超甜玉米种子发芽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时间磁场处理表明,用9 000μT磁场处理超甜玉米种子60 min,其磁化水浸种的发芽率比对照高83%,发芽指标最高,并比其他处理组发芽率高40%~76%;60 min处理组的发芽势比对照约高出1倍,其他各组的发芽势也比对照高46%~93%。磁场处理种子2 h后再用自来水浸种处理表明,用磁化水浸种比用普通水浸种的发芽率高23%,发芽势高30%,活力指数高30%。[结论]用9 000μT磁场处理超甜玉米种子可以提高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  相似文献   

4.
处理种子和防虫栽培对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8种处理种子方式对2个不同抗性水平辣椒品种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以及露地地膜和防虫地膜覆盖2种栽培方式下病毒病的发生发展情况.结果表明,干热处理、10% Na3PO4处理能有效提高辣椒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温汤处理、干热+10% Na3PO4处理,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与对照相当或略低,湿热处理、湿热处理结合进行其他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下降,不同品种种子处理后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变化存在差异;用2种方法处理种子的防病效果比用单一方法好,单一处理中干热、湿热和10% Na3PO4处理的效果比温汤处理效果好;防虫栽培对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及增产效果都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选取陈辣椒种子红椒2006线椒品种,设定不同温度,烘干后直接置床和浸种8h后再置床与对照(不烘干常温浸种)对比,测定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探讨不同烘干温度处理后浸种和不浸种对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烘干后直接置床处理可明显提高种子发芽势;对发芽率的提高不显著;烘干后浸种8h再置床处理,不能提高种子发芽势;对发芽率的提高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高压对水稻种子细胞膜透性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粳稻品种秋光为材料,利用不同压力处理不同浸种时间的水稻种子,研究了处理后水稻种子细胞膜透性和萌发过程中淀粉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了它们与发芽势和发芽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压处理后,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随处理压力的升高而降低,种子细胞膜透性随处理压力的增大而增加,且不同浸种时间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种子在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随处理压力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高压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与细胞膜透性的增加百分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表明高压处理使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降低与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及淀粉酶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豇豆的耐铝性,在铝胁迫的条件下,对2个豇豆品种"S3"(铝敏感)和"T6"(耐铝)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质膜透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低浓度铝(10、50μmol/L)处理豇豆时,2个品种的质膜透性降低,"S3"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有所提高,但不显著,"T6"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显著提高;高浓度铝(500、1000μmol/L)处理豇豆种子时,能显著提高2个品种的质膜透性,抑制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8.
以3个观赏向日葵品种的种子为试材,设置4个前处理(低温预冷、加热干燥、温水浸种和不处理),采用纸培法,在15、25、35℃萌发条件下,研究品种、处理及萌发温度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最高发芽率大多数出现在15℃时,而最高发芽势则大多位于25℃条件下,最高发芽率与最高发芽势所处的萌发温度不一致;品种对种子的发芽率及发芽势起极显著作用,其次为温度,而前处理影响作用较小;品种×温度的作用极显著,处理×温度的作用显著,而品种×处理仅对发芽势起显著作用;品种×处理×温度三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品种的千粒重与其种子的最高发芽率和最高发芽势之间相关性低。  相似文献   

9.
以11个亚麻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温度对不同品种亚麻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11个亚麻品种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单峰曲线变化,5℃处理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最低,与其它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当温度为20和25℃时,亚麻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通过对11个品种的比较发现,黑亚18在低于10℃的情况下,仍保持了较高的发芽势(85.67%)和发芽率(94%)。  相似文献   

10.
磁场对棉花种子发芽及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磁场处理棉花种子提高其发芽势、发芽率,保证一播全苗,是一种探索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磁场处理棉花种子能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不同处理时间对出苗率、出苗势影响效果不同,以35~45S的处理时间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应用昆虫生命表方法及害虫种群趋势控制指数,对新惠占1号等5个水稻品种对褐稻虱的田间抗性进行了研究,并与温室苗期抗性测定结果相印证,确定新惠占1号和“7915”为抗性品种,七桂早25、玻惠占1号为中抗品种,双桂1号为感虫品种。指出害虫种群趋势控制指数是测定和评价水稻品种抗虫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成都平原两熟区籼粳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成都平原两熟区籼、粳稻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差异,为成都平原种植粳稻提供依据。【方法】以籼稻品种辐优838、泸优578及粳稻品种辽星15、辽星19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利用Richards方程对不同品种强、弱势粒的灌浆过程进行比较,进而分析不同品种灌浆特性与抽穗后物质积累和转运及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粳稻品种中辽星19不仅库容量大,结实率也高,其产量显著高于辽星15,且与籼稻品种辐优838、泸优578相当。籼、粳稻稻品种籽粒灌浆类型分别为强、弱势粒同步灌浆型和异步灌浆型,并且穗型大小对籼、粳稻灌浆结实的影响也存在差异。辽星19抽穗后干物质转运能力更接近当地的籼稻品种,有利于籽粒灌浆的启动;其每穗粒数虽显著高于辽星15,但弱势粒的灌浆速度并未降低,且达到灌浆峰值后下降减缓,灌浆时间也有所延长,最终结实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粳稻品种辽星19每穗粒数虽多,但其抽穗后干物质转运能力得到加强,籽粒灌浆得到改善,仍能实现较高的结实率,因此在成都平原仍表现出较好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3.
云南地方稻种不同分类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的丁颖和程侃声栽培稻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按俞履祈的变种分类方法对云南搜集保存的5285份地方稻种资源进行分类研究表明:(1)云南是中国稻种最大的遗传变异中心。(2)云南地方稻分属58个变种,为中国栽培稻变种的总和,但品种数约占中国栽培稻的8.6%;其变种特点是以普通籼、红籼,红粳、普通粳、普通糯粳和红光壳粳为优势变种,粳稻变异大于籼稻,深色型、糯稻、光壳稻和有芒变种占有较高比较。(3)云南地方稻种分为籼粳2个亚种、6大生态群,其中热带粳群、光壳粳群和普通粳群的品种数分别占云南地方稻种的3.6%,18.1%,32.1%,分别为13,11和18个变种;早中籼群、冬籼群和晚籼群的品种分别占云南地方稻种的1.8%,0.5%,43.9%,分别为11,4和24个变种。(4)云南地方稻籼亚种26个变种和粳亚种32个变种。籼水稻和晚稻是籼亚种的基本型,籼陆稻和早中稻则是生态变异型。粳亚种中的水陆稻、粘糯稻、早中和晚稻之间均没有基本型与变异型之分,且与籼亚种中的有明显区别。这进一步揭示了云南地方稻种籼和粳为两个独立起源中心。(5)初步提出云南栽培稻分类体系为按“种-亚种-生态群-生态变种群-品种类型”的5级新型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耐盐性强的优异栽培稻种质资源,为盐碱地的改良提供品种支持,也为耐盐育种、耐盐基因的挖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为试验材料,进行芽期和苗期的耐盐性鉴定评价,芽期鉴定采用1.5%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以相对盐害率为耐盐评级指标;苗期鉴定采用沙培法,用0.5%NaCl溶液进行盐胁迫,以死叶率作为评级指标,以植株矮化率为参考指标.[结果]广西水稻芽期耐盐性等级为3.77级,芽期耐盐资源主要集中于1级和3级,占参试总数的62.53%;苗期耐盐性等级为7.15级,大部分资源耐盐主要集中于7级和9级,占参试总数的75.89%.在水稻不同类型耐盐性比较中,芽期平均耐盐性籼稻(3.64)高于粳稻(4.28),籼稻变异系数(69.12)大于粳稻(60.28);苗期平均耐盐性籼稻(6.91)高于粳稻(8.03),籼稻变异系数(30.21)大于粳稻(18.43);籼稻苗期鉴定株高矮化率(32.73)和变异系数(50.92)均小于粳稻株高矮化率(37.22)和变异系数(63.6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籼稻(r=0.0667)和粳稻(r=-0.0531)的芽期和苗期耐盐等级均无显著相关(P>0.05).对不同稻作区水稻耐盐性进行比较,广西桂南稻作区水稻的平均耐盐性在芽期(3.48)和苗期(6.97)为4个稻作区中最高.[结论]广西水稻地方品种资源芽期耐盐性强于苗期,籼稻耐盐性强于粳稻,以芽期1级和苗期1、3级进行耐盐种质筛选,获得杨村一号等12份优异耐盐种质资源,可作为耐盐育种的亲本选育及在耐盐基因挖掘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部分杂交稻和常规早籼、晚粳品种(系)的抗瘟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用来自中国18个省、市,12个小种分属于9个不同谱系的30个具有广谱毒性的稻瘟病菌株,人工接种于已知抗瘟基因型的品种(系)及中国20世纪90年代新育成的部分杂交稻和常规早籼、晚粳品种上进行水稻抗病性鉴定。通过具有广谱毒性并能识别抗病基因的30个菌株,与具有不同抗性类型并携带有不同或与之相连锁的抗性基因的品种及已知抗性基因的国际鉴别品种进行比较,以期推测某些中国品种的抗性基因。结果表明,部分优异抗瘟材料及新育成的杂交稻组合和常规早籼、晚粳稻品种(系)能抗多数近年采集分离的田间致病菌株,是育种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水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鉴定和抗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选用致病力强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株S_2对550个水稻品种进行了三次苗期的抗性鉴定,供试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抗性机制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供试抗病品种健叶内过氧化物酶活性、酚类化合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感病品种,而感病品种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却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3天和6天测定抗病品种的酚类化合物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感病品种却有所上升;无论抗、感病品种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上升;感病品种的游离氨基酸下降,而抗病品种到后期才稍有下降。高抗品种杜勒的气孔孔隙比其它所有供试品种都小,但各品种的叶片气孔密度与抗性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南方双季稻区晚季灌浆期温光资源对不同类型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为适应性双季晚粳稻品种的筛选与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8年在浙江富阳和温州两地开展,以当地主栽3个籼稻品种为对照,根据专家推荐选择20个候选粳型品种(包括10个常规粳稻、3个杂交粳稻和7个籼粳杂交稻),评估和研究灌浆期温光条件差异对晚粳稻品质的影响。【结果】(1)基于稻米品质特征聚类,晚籼稻因其特有的长宽比(3.18)与直链淀粉含量(19.40%)归属一类;相比晚籼稻,大部分杂粳型水稻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和食味值分别升高了4.31%—5.28%、6.51%—9.33%、25.83%—28.34%、-1.81%—4.27%、11.62%—50.85%和2.31%—2.85%,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则降低了20.98%—28.14%和1.16%—14.85%,表现出明显的米质提升;常规粳稻品种的米质表现则出现分离,部分源于苏南和嘉兴的常规粳稻(4个)与杂交粳类似,同属于米质提升一类;而部分源于江苏、上海的常规粳稻品种(6个)因其在晚季中相对较差的米质表现(高垩白度、垩白粒率和蛋白质含量)归属一类;(2)晚稻灌浆期稻米品质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气候因子对水稻品质的作用主要以齐穗后10—20 d为主;加工品质(糙米率)与日均辐射(R:-0.40— -0.19,P<0.05)和昼夜温差(R:-0.45— -0.28,P<0.05)呈负相关关系,与日最低温度(R:0.24—0.53,P<0.05)和降雨量(R:0.38—0.45,P<0.05)呈正相关关系;灌浆期降雨增多以及夜间温度的提高会显著提高垩白率和垩白粒率(R:-0.37— -0.16,P<0.05;R:-0.43— -0.12,P<0.05),从而降低稻米外观品质,同时夜间温度和降雨与食味值呈负相关关系(R:-0.37— -0.16,P<0.05;R:-0.43— -0.12,P<0.05);双季晚稻灌浆期最高温度与稻米食味值成正相关(R=0.37,P<0.05),日最低温度则与稻米蛋白质含量(R=0.19,P<0.05)和垩白度(R=0.16,P<0.05)及垩白粒率(R=0.12,P<0.05)成正相关。【结论】齐穗后10—20 d是气候因子调控稻米品质的关键时期。南方双季稻区晚粳稻品种米质优化,应着重于优质粳稻基因与当地适应性籼稻基因的融合,选择杂粳稻(籼粳杂交稻和杂交粳稻)相比常规粳稻更可靠便捷,常规粳稻品种在引进应用时则应考虑育种来源地及其生态适应性,南方稻区优质常规粳稻仍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进行选育。  相似文献   

18.
籼粳稻亚种间分子标记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籼粳稻亚种的分子标记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以13份籼稻、5份粳稻为亲本,采取SDS法提取水稻叶片总DNA,进行扩增反应,利用321对SSR引物对亲本的多态性进行筛选,分析籼粳亚种之间的SSR标记差异。[结果]18个亲本中共筛选到168对引物具有明显的标记带和较好的多态性。SAR水稻血缘的412、407、421、992、950之间及长药野生稻血缘的84-15与84-23之间的多态性明显少于稳定亲本与栽培稻之间的多态性,也低于籼稻品种间和粳稻品种间的多态性。籼稻与粳稻之间的多态性频率最高,籼稻品种之间的多态性高于粳稻品种之间的多态性。供试材料籼粳稻之间存在31个SSR标记差异,SSR标记可较为准确地鉴定材料的亚种属性。[结论]籼粳亚种之间有明显的SSR标记差异。  相似文献   

19.
夏加发  李泽福  马廷臣  王元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77-22279,22282
[目的]对安徽一季中籼稻的耐淹能力进行评价。[方法]以安徽省生产上推广的21个中籼稻品种为材料,在分蘖期采用人工灌没顶深水进行淹涝胁迫7d,根据产量损失的大小评价其耐淹涝能力。[结果]根据产量损失率,将水稻品种的分蘖期耐淹能力分为3类:耐淹品种的产量损失率小于20%,中性品种的产量损失率在20%~35%,敏感品种的产量损失率大于35%。耐淹品种受淹涝胁迫后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敏感品种。[结论]筛选出协优335、丰两优香1号、徽两优6号和Ⅱ优0128等一批耐淹涝品种。  相似文献   

20.
四个云南矮秆稻种株高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4个云南矮秆稻种的矮生性遗传以及矮秆基因对GA_3的反应。结果表明,3个籼稻矮秆品种的矮生性都受制于与sd_1等位的单一隐性基因;粳稻雪河矮早的矮生性受与大黑(d—1)及矮秆糯,单215(sd_1)均不等位的单一隐性基因控制,暂名为sd—s(t)。具有sd_1基因的水稻品种,其株高列GA_3反应敏感,将可能作为鉴别矮生基因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