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常绿阔叶林木在北方地区抗旱适应类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在北京试种成功的5种常绿阔叶林木为材料,以大叶黄杨为对照,根据常绿阔叶树木对干旱胁迫的不同适应方式,应用多种测试手段,测定多项水分生理和光合生理指标,探索以多指标综合评价常绿阔叶树种间及树龄间的抗旱差异,并对其抗旱能力进行主成分分析及按抗旱力大小进行了排序和分类。  相似文献   

2.
5种常绿阔叶树幼苗的抗旱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展节水型园林及为干旱地区绿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对大叶桂樱Prunus zippeliana.石栎Lithocarpus gla6er.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木荷Schima superba和红叶石楠红罗宾Photinia glabra×P.fraseri‘Red Robin’5种常绿阔叶树幼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研究干旱胁迫对幼苗地上部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比较5种树的抗旱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5种树幼苗的影响有差异,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5种树幼苗地上部形态均发生相应改变,叶片相对水分亏缺增大,失水率减小,相对电导率和脯氨酸质量分数上升,且变化幅度因树种和胁迫时间而异。综合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同时结合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比较,结果为:樟树〈木荷〈石栎〈红叶石楠红罗宾〈大叶桂樱。  相似文献   

3.
几种针阔叶树种水势和膨压的关系及其在抗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常绿阔叶树种耐寒性选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概述我国常绿阔叶树种引种现状的基础上,对植物的抗寒评价方法和生理生化指标的选择从外部性状观察、生长恢复试验、生理代谢变化、理化特性和生化指标5个方面加以选择概括,并提出了常绿阔叶树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电导法对11种常绿阔叶树种抗寒性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6年生11种常绿阔叶树种为试材,通过低温处理,用电导法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用Logistic曲线拟合求出拐点温度(即半致死温度)(tL50),作为各试材抗寒力评价的参考指标,并将11种常绿阔叶树种的半致死温度(tL50)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1种试材抗寒性顺序依次为:北海道黄杨>大叶黄杨>刺桂>石楠>光叶石楠>爬行卫矛>扶芳藤>日本女贞>红叶石楠>桂花>女贞。  相似文献   

6.
不同光强下6种常绿阔叶树幼苗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取红花木莲(Manglietia insignis)、醉香含笑(Michelia macclurei)、金叶含笑(Michelia foveolata)、桂南木莲(Manglietia chingii)、云山青冈(Cyclobalanopsis sessilifolia)和多脉青冈(Cylobalano psis multinervis)等6种常绿阔叶树木的幼苗.对其叶片含水量、比叶重、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相对100%光强而言,遮荫处理后叶片的含水量显著上升,比叶重显著下降。不同光强处理对光合色素的影响十分明显,表现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Chla/Chlb变化趋势因树种而异。遮荫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在不同树种中表现不同,可溶性糖含量随光强的减弱而呈递减趋势。多脉青冈的幼苗较适合在强光下生长,而金叶含笑的幼苗较适合在荫蔽条件下生长,  相似文献   

7.
八种常绿阔叶树的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关中地区8种常绿阔叶树种女贞、广玉兰、棕桐、石楠、桂花、枇杷、海桐、南天竹的当年生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冷冻处理法,对其叶片在不同低温处理后的细胞膜透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各树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棕榈、海桐、石楠、枇杷上升的比南天竹、女贞、桂花慢;各树种叶片中可溶性糖、蛋白质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表现为随着温度的降低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各树种发生变化的温度不同.根据各指标的测定结果对8种树种的抗寒性强弱进行比较,结果为:枇杷、石楠>广玉兰、棕榈、海桐>女贞、桂花>南天竹.  相似文献   

8.
不同旱稻品种在南方红壤地区抗旱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抗旱性不同的6个旱稻品种为材料,通过测定多项田间生产性能指标和抗旱生理指标,探索以多指标综合评价旱稻品种间的抗旱差异,并对其抗旱能力进行聚类分析及按抗旱力大小进行排序及分类。结果表明:(1)中旱3号和98-1抗旱力最强为第1类,绿旱1号为第2类,农选2号、中旱221和中旱215为第3类;(2)中旱3号生理生态适应性能表现最好,有必要作为选择目标进行多年多点试验,以期筛选出南方红壤地区既高产又耐旱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9.
程鹏 《现代农业科技》2014,(17):174-175
对常绿阔叶树种北海道黄杨、无刺枸骨、枸骨、珊瑚树、蚊母、日本女贞在雨季应用不同处理方式进行扦插繁殖,通过不同生根剂处理试验,总结了不同树种最佳的扦插处理技术以及扦插栽培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扩大常绿阔叶树在北方园林中的应用范围,促使其快速繁殖,本试验以北方常见7种常绿阔叶树为例,在生长季节进行嫩枝扦插,确定其影响生根的主要因素,并调查生根情况,确定7种常绿阔叶树的成活率,实验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出现的时间介于5~20d,生根时间介于9~48d,其中生根时间最长的为蚊母树(48d),生根时间最短的为常春藤(9d),生根率介于75%~100%,平均生根率均达到85%以上,影响其生根的主要因素为温度和湿度。  相似文献   

11.
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边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的两个边缘区,运用Shannon-W 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标以及边缘效应强度指数,对其边缘效应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定的林隙边缘区的边缘效应强度值为0.843 3~1.191 3;而用生态优势度值测定的林隙边缘区的边缘效应强度值为0.653 1~2.740 3。  相似文献   

12.
物种多度分布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应用对数模型对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的物种多度进行预测与检验.结果表明: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内外的乔木和灌木物种多度都遵从对散级数分布.  相似文献   

13.
以对气候变化敏感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地带性森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依托鼎湖山的降水变化人工控制实验平台,设自然降水和全年降水量减少50%两种处理,分析在2年降水强度改变下,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森林土壤碳(C)、氮(N)、磷(P)的变化趋势,探讨模拟干旱对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降水处理明显降低了土壤含水量;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C、N、P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干旱处理下土壤C、P含量明显增加,N含量变化不明显。在化学计量比方面,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C : N、C : P以及N : P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少;在减少降水(干旱)处理下,C : N和C : P均高于对照,而表层土壤(0~10 cm) N : P低于对照。2年降水强度减少使该森林土壤呈现干旱趋势,使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下降,影响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C、N、P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对万木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的两个边缘区,运用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标以及边缘效应强度指数,对其边缘效应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定的林隙边缘区的边缘效应强度值为0.8433~1.1913;而用生态优势度值测定的林隙边缘区的边缘效应强度值为0.6531~2.7403。  相似文献   

15.
哀牢山亚热带次生林AM真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哀牢山分布着目前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为摸清该地的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现状,采用碱离解-锥虫兰染色法和湿筛法,对哀牢山亚热带次生林中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colonization level)、孢子密度(Spore density)、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频度(species frequency)及AMF的结构类型进行了研究。从5个样点不同植物的根围土壤中分离到了隶属于球囊霉属(Glomus)、巨孢囊霉属 (Gigaspora)、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和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的8种AM真菌。该地AMF侵染率为23.0%~89.0%;孢子密度为每100 g土壤27~42个;物种丰富度为2~6;在受侵染的植物中,82%的植物的AMF结构类型为Arum型,而Paris型只占18%;球囊霉属(Glomus)和巨孢囊霉属(Gigaspora)的AM真菌是哀牢山亚热带次生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丛枝菌根真菌类群。  相似文献   

16.
福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比研究福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土壤和非林隙土壤肥力,分析森林循环阶段中林隙阶段土壤肥力的演变。结果表明,在表层土壤中林隙土壤的容重、总孔隙度、孔隙比、毛管孔隙度增大,非毛管孔隙度、通气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的比值下降,林隙土壤的通气透水性下降。除表层土壤的最大持水量低于非林隙土壤外,林隙土壤的重量含水率、毛管持水量、最小持水量、贮水量都增大,说明林隙土壤的保水能力加强。林隙表层土壤的全氮、有机质、有机碳低于非林隙土壤,水解性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则高于非林隙土壤,说明林隙环境有利于土壤养分的有效化;速效磷低于林下土壤,说明林隙土壤磷的固定增加。土壤的pH值则略有提高,说明林隙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酸环境,增强微生物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6个常绿阔叶乔木树种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不同年龄的5个木兰科和1个冬青科常绿阔叶乔木树种为试材,模拟自然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相对电导率,并通过拟合的Logistic方程求其拐点值来估计树种的半致死温度,探讨其抗寒性大小.研究结果表明:12月底采样树种的半致死温度低于9月初采样,9月初采样树种的半致死温度相差不大(-5.03℃~-6.08℃),而12月底采样树种的半致死温度相差较大(-9.86℃~-13.48℃).经过冬季低温锻炼,除3年生的乐昌含笑和金叶含笑的半致死温度略高于-10℃外,其余均低于-11℃,且随着树龄的增大,抗寒性增加.6个供试树种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深山含笑、阔瓣含笑、乳源木莲>大叶冬青>金叶含笑、乐昌含笑.  相似文献   

18.
闽北常绿阔叶林采集方式选择的多目标决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耦合为目标,考虑闽北地区常绿阔叶林现有的采集方式,对伐区作业系统中各因素指标进行综合衡量后,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采集方式选择的多目标决策.认为择伐作业的综合效益优于皆伐作业,而全悬索道集材综合效益的评价获得最高.  相似文献   

19.
屋顶绿化5种常绿植物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更多耐粗放管理且抗旱性强的屋顶绿化常绿植物,选取在西安露地广泛应用且须根发达无主根的5种常绿灌木:金叶女贞、金边黄杨、南天竹、海桐、红叶石楠进行干旱胁迫,通过观察植株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化,并对其叶片的生理指标:相对含水量、细胞质膜透性、叶绿素、丙二醛、脯氨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利用隶属函数值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种常绿灌木的抗旱性排序依次为金边黄杨>海桐>红叶石楠>金叶女贞>南天竹,应用于屋顶绿化时,金叶女贞、南天竹应加强灌溉措施。总体而言说明5种常绿灌木基本能适应西安市的气候条件和屋顶环境。  相似文献   

20.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磷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南省长沙县大山冲国有林场的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样地内,用等距离布点法采集土壤和凋落物样品,分析常绿阔叶林内土壤(0-30 cm)、凋落物和腐殖质层的磷素(P)含量,研究土壤全P和有效P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土壤全P和有效P与海拔、凹凸度、凋落物生物量、凋落物全P含量和腐殖质层全P含量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土壤全P和有效P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土壤(0-30 cm)全P含量范围为0.200-0.402 g/kg,有效P含量为2.2-6.7 mg/kg。林地土壤全P含量呈条带状的梯度变化,高值区出现在海拔较低的沟谷洼地,低值出现在山脊地带;有效P含量则呈斑块状分布,无明显分布规律。林地土壤全P含量与海拔和凹凸度均具有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凋落物生物量、凋落物全P含量及腐殖质层全P含量对其影响不显著。土壤有效P含量受地形因子的影响较小,其与凋落物生物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腐殖质层全P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