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橡胶树白粉病(Oidium heveae stei-nm)是橡胶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病自1918年阿伦斯在印尼爪哇发现以来.目前已遍及世界各植胶区.我国橡胶垦区1951年在海南省最早发现此病.卅年来,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均有发生流行.白粉病为害橡胶树嫩叶、嫩梢和花序.严重时引起落叶、落花,导致胶乳减产,胶果失收.据华南热作研究院观察:病情2级,减产干胶1.9%;3级减产9%;4级  相似文献   

2.
橡胶树白粉病预测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院和广东垦区代表性农场1959—1983年橡胶白粉病流行观察材料和历年流行学的研究成果,选出了橡胶越冬落叶量、越冬期的温度、降雨、5%抽芽期、抽叶早期的抽叶速度及该时的温度等20个预报因子,并用电子计算机逐步回归程序,选出了广东植胶区各代表性地区的预测模式。1979—1985年在广东不同植胶区进行了测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海南南部、中部的中期预测模式平均准确率为92.5~96.3%,东部、西部和湛江中部为85.5~91.7%,准确率都较高。短期流行强度预测,南部、东部、中部的模式较准确,平均准确率88.6~92.2%;西部和湛江中部的模式平均准确率为80~84.4%。施药期预测,南部、东部的准确率为84.3~85.2%,西部为77.7%。上述中、短期预测模式,经过7年试用,方法简单易行,调查次数少,省工省钱工效高,预见性强,可以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3.
芝麻病毒病是芝麻的一种新型病害。1976—1980年在我们地区为零星病株发生阶段。自1982年以来,发生面积逐渐扩大,1984年为大流行年,局部地区损失严重。 材料和方法 (一)田间定点定期系统观察和调查发病株数。在同一块地里的病区和无病区各收100  相似文献   

4.
根据1984—1987年四年对花生病毒病的调查可将我国花生主产区流行的病毒病划分为以北方产区为主的病害流行区和以南方产区为主的病害零星发生区.病害类型有以花生轻斑驳病毒(PMMV)引起的轻斑驳病、黄瓜花叶病毒(CMV)CA株系和花生矮化病毒(PSV)Mi株系引起的黄花叶和普通花叶病,这些病害主要在北方花生产区流行,其中以轻斑驳病为主.另由蕃茄斑萎病毒(TSWV)引起的芽枯病,主要在广东、广西等地局部流行。通过对1156份田间病害样品的血清鉴定,其结果与田间按症状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我国植胶垦区橡胶树炭疽病菌的种型鉴定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橡胶树炭疽病是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四省(区)植胶垦区普遍发生的一种叶片病害。我们通过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植物部位、不同叶龄和病斑类型的33号炭疽病标本,进行了自然形态鉴定,野生型单孢纯培养特性的观察和不同寄主致病性的测定。根据Von Arx分类系统,确定我国植胶垦区橡胶树炭疽病菌种名为Colle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光周期基因在我国小麦品种中的组成分布特点,利用已有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我国977份小麦品种的光周期基因Ppd-A1、Ppd-B1和Ppd-D1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不同麦区中光周期基因的组成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Ppd-A1位点有5份材料无PCR扩增条带(0.5%),其余972份材料都为光周期敏感型Ppd-A1b(99.5%);在Ppd-B1位点仅青春37为光周期不敏感型Ppd-B1a(0.1%),有3份材料无PCR扩增条带(0.3%),其余973份材料为光周期敏感型Ppd-B1b(99.6%);在Ppd-D1位点有789份材料为光周期不敏感型Ppd-D1a(80.8%),其余188份材料为光周期敏感型Ppd-D1b(19.2%)。在东北春麦区、新疆冬春兼播麦区、青藏春冬兼播麦区等高纬度麦区,小麦品种多携带光周期敏感型基因Ppd D1b;在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不敏感型Ppd-D1a基因分布频率较高;Ppd-D1a基因分布频率总体呈现以黄淮冬麦区为最高,向其他方向麦区呈现下降的趋势。在Ppd-A1位点和Ppd-B1位点发现的无PCR扩增条带的新等位变异,丰富了小麦育种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为选育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品种奠定了材料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7.
1.斑马纹病是由多种疫霉菌引起的,它们能在8天内完成一个无性世代。 2.H.11648麻的完整叶片接种上0.1毫升、浓度为25个/厘米~3的孢子液即可感病,发病率与孢子量呈正相关,伤口越大,越容易感病。 3.年雨量在1500毫米以下,斑马纹病不易流行,在2000毫米以上则容易流行。连续雨日及台风雨是病害流行的主要环境条件。 4.斑马纹病的流行过程可分三个阶段:缓慢扩展阶段(4—7月),流行阶段(8—9月),消退阶段(10—3月)。 5.菌丝体在5℃时开始生长,27℃生长最好,在39℃培养72小时死亡。在39℃以上,随着温度升高,菌丝死亡所需时间越短。日光曝晒3天,每天有5小时温度在39℃以上,则可使57%病斑中的病菌死亡。 6.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湿度愈大病斑扩展愈快,相对湿度90%以上时,无性生殖菌丝伸出叶面产孢。 7.番麻、小刺番麻、无刺番麻、毛里求斯麻不感病,灰叶剑麻、剑麻、有刺剑麻轻度感病,H、11648麻、H.8366麻、假菠萝麻最易感病。H.11648的不同麻龄与发病率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1988—1991四年调查说明,花生矮化病毒(PSV.)引起普通花叶病害,花生条纹病毒(PStV)引起轻斑驳病害是开封花生两种主要病毒病。PSV通过花生种传,测定自花生普通花叶病株收集近4000粒种子,PSV种传率0.025%。刺槐花叶树是花生上PSV另一个初浸染源。PSV开封刺槐分离物(R_3、R_4)在鉴别寄主上反应和血清学性质上和PSV-Mi相一致,但引起花生病害症状较PSV—Mi轻。开封市农科所一带刺槐花叶病树率平均30.7%。四年病害流行程度差异显著。1988和1991年花生生长季雨量少,蚜虫发生量大,分别为PSV严重和中度流行年。1989和1990年雨水较多,蚜虫发生少,病害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9.
橡胶树胶木兼优无性系寒害适应性调研初报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深入了解目前橡胶树胶木兼优品系在海南垦区中心试验区和广东垦区协作试验区的寒害适应性,以及为品种选育提供基本的理论和实践依据,2008年笔者对两地试区无性系的寒害情况进行了针对性调查.结果表明:此次平流型寒害中两垦区无性系受害均较严重,中心试验区的热试17和热试2的抗寒性很差,寒害级别在5.88以上,极显著高于其他参试无性系,寒害指数高于97.87,4~6级寒害率为100%,无性系成片死亡;热试21、热试10的抗寒性较强,仅存在部分枯枝和掉叶现象:热试3、热试5等的抗寒性较差,热试9、热试11等的抗寒性中等.从抗寒性看,热试17和热试2可作为科研中不抗寒的对照材料,而抗寒性好的热试21和热试10分别适合在琼、粤等植胶区规模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蛋白质、淀粉积累过程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对 3个具有不同蛋白质含量的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宁麦 9号 (低蛋白 )、苏麦 6号 (中蛋白 )和重庆面包麦(高蛋白 )籽粒灌浆期蛋白质、淀粉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 3个品种在籽粒灌浆过程中 ,粒重的增加、籽粒蛋白质、淀粉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2 ) 3个品种在开花后 2 2 d前经历了淀粉含量的快速增加、蛋白质含量下降期 ;(3)三个品种在整个灌浆至乳熟阶段淀粉持续积累 ,至花后 37d仍有较高的积累速率 ;重庆面包麦乳熟期(开花后 32 d之后 )蛋白质积累较宁麦 9号和苏麦 6号快 ,而宁麦 9号乳熟期蛋白质积累几乎停止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垦区棉田棉铃虫的为害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不得不采取化学防治 ,而化学防治的结果 ,必将削弱了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 ,其结果是防治了棉铃虫 ,诱发了蚜虫 ,因此 ,使用不伤天敌的生物杀虫剂 ,是保益灭害、防治棉铃虫的有效途径。本试验选用湖北康欣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生绿 Bt杀虫剂 ,进行大田防效、室内药效试验。1大田试验试验设 4个处理 ,(1 )生绿 Bt杀虫剂 667m24 0 0 ml,(2 )生绿 Bt杀虫剂 667m2 50 0 ml,(3)久效磷667m2 68ml,(4)对照 (清水 ) ,随机区组设计 ,3次重复。于 2 0 0 0年 7月 1 0日在棉铃虫发生重的农一师1 3团试验站进…  相似文献   

12.
橡胶树白粉病(Oidium lheveae Stei-um)是橡胶重要病害之一.它为害胶树嫩叶、嫩梢、花序,严重时导致橡胶树落叶,影响胶树叶片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是橡胶生产中的一大障碍.在国内外植胶区都有此病的发生和流行,我省植胶垦区同样也有白粉病发生与流行.在严重流行的年份所导致的干胶损失,有时还不亚于风、寒害的损失.例如1987年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由于白粉病的严重流行,损失干胶约10吨左右,截止1987年7月底,比1986年同期减产17.1%.在我省据有关方面资料记  相似文献   

13.
1986—1985年,由农牧渔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站负责,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主持,组织冬油菜区10省(区)13个县级以上植保单位进行了油菜病毒病预测预报研究。1987年5月26—30日在湖北广济召开了该项研究的学术交流和工作总结会议。代表来自各协作单位(有3个单位未出席)和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等6个特邀单位,共25人。会议交流了油菜病毒病流行规律和预测预报研究成果和结果,总结了协作研究工作经验,安排了申报研究成果工作,并对今后油菜病害的综合预测和决策提出了建议。学术交流的中心议题是:油菜病毒病的流行因素。发生趋势展望、超长期预测、病害流  相似文献   

14.
台湾凤梨释迦主要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凤梨释迦的物候观测、枝梢生长状况和同期气象条件的平行观测,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凤梨释迦主要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分析。研究主要结果:(1)台湾凤梨释迦在漳州低海拔地区一般2月底3月上旬叶芽出现,4月上旬抽梢并伴随花芽出现,5月中、下旬开花及幼果形成,约需经历120-150d大于0℃积温达3600~3800℃果实才开始成熟,果实于9月下旬开始成熟;(2)台湾凤梨释迦叶芽出现稳定通过温度为10℃、抽梢和花芽出现为14℃、始花期和幼果形成期为20℃;(3)凤梨释迦春梢生长量与当天和前一天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成正相关,与降水量成反相关,其中与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的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12-2019年南安市植保站褐飞虱3-10月间逐日灯诱虫情资料,得出近几年南安市褐飞虱灾变性迁入的年、月、旬等统计特征;通过挑取典型高峰期和峰日,利用HYSPLIT轨迹分析平台和TrajStat软件聚类分析功能模拟褐飞虱迁入高峰日后向轨迹,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褐飞虱多年平均1066头,2016年数量最多,2017年最少,多年迁入总次数24次,平均3次/年;(2)褐飞虱月平均1258头,3月最少,8月最多。月极端最大值出现在2016年10月;(3)褐飞虱5月上旬开始发生量增多,48旬中发生数量为0或不高于10头的旬数达41旬;(4)大部分褐飞虱从广东东部稻区迁入,从福建东南部和广东东部沿海稻区迁入的次之,还有一部分从福建北部沿海和浙江南部稻区迁入,少部分从广东西北和广西北部稻区迁入。  相似文献   

16.
拉贾拉姆博士从事小麦育种研究50多年,在布劳格博士创立的国际小麦育种的基础上,实现了CIMMYT小麦育种全球化,主要贡献包括四个方面:(1)大规模开展冬春杂交,在产量、抗性和适应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2)将慢锈性理念系统融入小麦育种项目,成功培育并在全世界推广高产慢病性品种;(3)耐酸性土壤和耐旱育种方面取得了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今年的区试由农业部领导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主持。采用每年参试品种进出制 ,设 3种类型 :(1)春棉品种区试。参试品种 8个 ,对照中棉所 12 ,试点 2 0处 ;(2 )麦套棉品种区试。参试品种 7个 ,对照中棉所 19,试点 11处 ;(3)抗虫棉品种区试。参试品种 9个 ,对照中棉所 2 9,试点 17处。 3类型的枯萎、黄萎病抗性鉴定由中棉所植保室承担 ,棉花纤维品质测试由农业部棉花品质测试中心承担2000年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试快讯$中棉所@杨付新  相似文献   

18.
我省1989年橡胶白粉病病情据年初对诏安、云霄、漳浦、平和等主要植胶县农(林)场的白粉病病菌越冬、橡胶树落叶量以及1988/89年冬春气温、雨量等情况作出如下预报:一、病情总趋势根据省气象和生产部门病情趋势观察点资料,1988年入冬以来,1—2月份大部份地区温度偏高0.8~1℃,橡胶落叶量不一致,1—3月份降水量比历年平均偏少,病害始见  相似文献   

19.
盐胁迫下硝态氮对甘薯生长及渗透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培营养液方法,研究盐(NaCl,1、120 mmol/L)、氮(NO_3~--N,1、10 mmol/L)交互对耐盐型(J23)与盐敏感型(S19)2个品种甘薯生长及渗透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盐水平提高,耐盐型和盐敏感型甘薯胞间CO2浓度随之下降,净光合速率也受到抑制;地上部和根系全氮含量和有机氮含量下降,其鲜重及生物量减小;(2)随NO_3~--N浓度增加,同一盐水平下耐盐型及盐敏感型甘薯,其Na+、NO_3~--N和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而K+含量明显降低,其中盐敏感型甘薯(S19)的生理表现更为显著;(3)NO_3~--N和脯氨酸含量增加对Na+吸收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提高了甘薯的耐盐能力;(4)在盐氮交互作用处理下,与耐盐型甘薯相比,盐敏感型甘薯对外界氮浓度更为敏感。上述结果表明,随硝态氮供应量增加,均能提高2种甘薯抗盐胁迫能力,尤其是对盐敏感型甘薯(S19)抗盐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我场地处东径 12 0 32 ′,北纬 33 32 ′,省麦作区划属沿海旱地大麦区 ,耕地土壤为滨海潮盐土 ,海拔 1 7~ 2 8m ,平均气温 14℃ ,无霜期 2 10d ,啤麦生育期内 ( 10月 2 0日~翌年 5月 30日 ) 3℃以上积温 15 2 2 7℃ ,秋季温度下降缓慢 ,雨水少 ,日照好 ,有利于培育壮苗越冬 ,越冬日均温 2 2℃ ,春季温度上升慢而不稳 ,冻害威胁较大 ,初夏阶段气候温和 ,昼夜温差较大 ,空气湿润 ,利于灌浆 ,提高粒重。据方娟等人对大麦气候生产力研究 ,江苏以盐城附近为高值中心 ,我场位于中心区内 ,为啤麦高产稳产区。啤麦早熟 ,适应性强 ,利于茬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