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蘑菇菌丝对游离氨很敏感,环境中有超过20ppm的氨,菌丝便不能正常生长。我市是全国最大的蘑菇基地之一,近几年推广应用了二次发酵技术,蘑菇单产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由于对发酵中物质转化机理不清,发酵管理不当,氨害(当地俗称“氨烧菌”)问题很严重,1995~1996年度栽培的3万多座菇房(每座面积  相似文献   

2.
食用菇的深层发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概述深层发酵又称沉没培养或深层培养 (Submerged fermentation或Submergedculture)。食用菇的深层发酵是指在大型发酵罐(瓶)中繁殖食用蘑菇菌丝体的一种培养方法。即将食用蘑菇的菌丝细胞或菇体组织在液体培养基中经过通气或振荡,培养成均一的菌丝片断(菌丝团)的一种方法。由于发酵罐(瓶)装有通气管、排气管、温度调节系统和补料器等设备,菌丝细胞能在最适温度、酸碱度、氧气和碳氨等营养条件下生长。同时,菌丝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代谢废气又能及时排放,因此细胞新陈代谢旺盛,分裂快速。应用食用菇深层发酵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食用菇菌丝体及其代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14,(6)
对草炭土、发酵土和河泥砻糠土三种双孢蘑菇的覆土材料覆土试验表明:在草炭土中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最快,菌丝长势浓密,且覆土至出菇时间最短;在发酵土中双孢蘑菇生长最慢,菌丝较密,覆土至出菇时间较长。双孢蘑菇单产最高的为草炭土,其次为河泥砻糠土,再次为发酵土,且各处理间产量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河泥砻糠土中双孢蘑菇子实体性状表现较好,菌盖直径大、菇厚,单菇重。经济效益最高的覆土为草炭土,达到了69.435元/m2。  相似文献   

4.
棕色蘑菇菌丝液体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棕色蘑菇MC441为试材,从5种发酵培养基中选择出最适合棕色蘑菇菌丝生长的麸皮培养基作为初始发酵培养基,并采用L9(34)正交实验对该培养基进行了优化,为棕色蘑菇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发酵培养基为麸皮120g/L、葡萄糖15g/L、蛋白胨2.0g/L。在最适条件下,棕色蘑菇的菌丝量提高到17.39g/L。  相似文献   

5.
马瑞霞 《食用菌》2001,23(4):36
在蘑菇栽培中,经常会碰到菌丝萌发后不吃料、发黄而萎缩,菇农称之为“脱隔”,严重影响着蘑菇生产的发展。现将蘑菇萎缩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 高温烧菌 播种期气温高,培养料过厚,后发酵后料温未稳定下降等原因,培养料内温度高于30℃,播种后料温高使菌丝萎缩。 防治方法:蘑菇的播种期要避开高温期,播种时料温应稳定在 25 ℃以下。播种后发现菌丝因高温而萎缩,应重新翻堆通凤.再调节好培养料的湿度,重新播种。2 料内有氨气 建堆时,氮肥添加量过多,或氮肥加入过晚(后期翻堆时才加入)。菌种播种后,培养料内存在氨…  相似文献   

6.
生物增温发酵剂中TM1产生的几种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孢蘑菇是一种腐生真菌,它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完全由培养料提供,但培养料中的大部分原料蘑菇菌丝不能直接利用作为营养源和能源,首先要通过堆制发酵打破培养料中一些原有基质结构并部分转化为有机复合物,而这一系列的物质及能量变化过程与堆制发酵过程中形成的微生物菌丝向胞外分泌多种酶又密不可分。因此,在了解蘑菇的营养需求基础上进一步对堆制发酵过程中酶的特点进行研究,能使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制备适合于蘑菇生长的培养料,为了更好地阐述生物增温发酵剂中的微生物TM_1,在培养料堆制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及蘑菇高产的理化原因,我们避开了培养料中的其他微生物类群,而单一对生物增温发酵剂中的微生物TM_1,所产生的几种酶进行了研  相似文献   

7.
蘑菇死菌丝发生初期,一般多见于培养料表层。开始菌丝萎缩,生长停止,出现线状菌丝,料呈黑褐色,散发出霉气味或氨气味,最后腐烂自溶,严重的只菇不收。现将蘑菇死菌丝的发生原因及防止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光光度法建立几丁质和麦角固醇标准品的标准曲线,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W192液体发酵菌丝的2种细胞组分(几丁质和麦角固醇)进行测定,建立了双孢蘑菇W192中几丁质和麦角固醇含量与菌丝量的标准曲线。根据该标准曲线,对双孢蘑菇W192麦粒栽培种的几丁质和麦角固醇含量以及相对菌丝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几丁质和麦角固醇标准品分别与吸光度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0.9991和0.9996;W192菌丝体中的几丁质和麦角固醇质量浓度分别与菌丝体质量之间也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均达到0.9991;双孢蘑菇W192液体发酵纯菌丝(7d菌龄)的几丁质和麦角固醇含量分别为121.93、6.145μg/mg;两种方法测定的双孢蘑菇W192麦粒栽培种(15d菌龄)的相对菌丝量分别为120.8mg/g(基于几丁质计算)和139.2mg/g(基于麦角固醇计算),并且2种方法均测出双孢蘑菇麦粒栽培种麦麸中的菌丝量超过胚乳中菌丝量的20~40倍。  相似文献   

9.
黄建春 《食用菌》2009,31(4):40-40
正确掌握蘑菇培养料的发酵技术是防止蘑菇培养料发酵后产生氨味的关键。蘑菇培养料发酵必须严格做到以下几条:1要正确计算培养料的碳、氨比碳、氮比是发酵期间微生物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同化掉碳源及氮源的比例,也就是说,蘑菇培养料发酵的微生物活动是按一定数量的碳源和氮源进行的。蘑菇培养料发酵理论上的碳、氮比是30-33:1,但是在实际操作时,由于培养料在露天发酵受光线照射分解和雨淋流失的影响,碳、氮比宜在26:1。所以在配置蘑菇培养料时,要按碳、氮比26:1正确计算。如果在配置培养料时,将氮源配的过多或计算错误,使氮源过多,这是造成培养料发酵后产生氨味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防止堆肥中氮的损失蘑菇是一种腐生性真菌,它所需要的养分全部来源于培养料。蘑菇培养料要含有一定比例的氮,才能使蘑菇菌丝正常生长。栽培者是按照碳∶氮为33∶1来配制培养料的,经过堆制发酵后降至17~18∶1,这个比值是蘑菇菌丝同化碳和氮的最适值,蘑菇转化基质率达到一定的高度,从而收到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蘑菇栽培种菌丝不萌发的原因及补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蘑菇制种过程中,常遇到原种接栽培种时,菌丝不萌发或即使萌发菌丝吃料也很弱,这种弱的菌丝即使走透满瓶对以后蘑菇产量也是有影响的.因此,笔者就此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发酵料选择性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蘑菇与木腐菌类的栽培方式不同,蘑菇采用的是发酵后的生料开放式栽培,木腐菌类则主要是采取蒸汽灭菌的熟料栽培。木腐菌类熟料栽培的无菌要求比蘑菇的发酵料开放式栽培严格得多,但实际生产中前者的污染率却比后者高得多,搞清蘑菇发酵料开放式栽培抵御杂菌污染的机理,能为完善蘑菇生产措施,改进木腐菌类生产工艺提供理论依据。早在1983年以前就有人认为,蘑菇栽培中杂菌污染率低的原因是经过发酵的培养料具有只允许蘑菇菌丝旺盛生长的选择能力。对发酵料的这种选择能力形成的机理讫今尚未彻底弄清。本文试图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笔者的实验结果,对发酵料选择性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了酵素菌发酵和常规二次发酵两种不同料处理方式.作了栽培双孢蘑菇的试验。记载发酵期间料温的动态变化、微生物区系的含菌量变化及对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等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酵素菌发酵培养料与二次发酵料相比.有益微生物数量增加。营养成分得到改善。培养料质量获得优化。促使双孢蘑菇的菌丝生长加快.菇体产量和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4.
李正飞 《食用菌》2009,(6):45-45
蘑菇发菌阶段因管理不当,常出现不发菌,菌丝不向下扎等现象。菌种播后不发菌、原因有以下四种。①菌种老化、菌丝活力不强。②培养料变没腐熟或水分过大,而菌丝不吃料。③培养料中氨有害物质多影响菌丝生长。④螨虫为害严重,菌丝萎缩不发。  相似文献   

15.
水分不仅是蘑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蘑菇新陈代谢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蘑菇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必须溶于水中,才能被菌丝细胞吸收和利用,而菌丝细胞内的一切营养物质也只有溶于水,才能在蘑菇机体的各个部位运转。蘑菇菌丝体含有70%~75%的水分,子实体含水量高达90%左右,在蘑菇子实体发育时期更需要大量水分。蘑菇所需要的水分,主要来源于培养料和覆土,其次是空气中的水分。但在蘑菇栽培管理中又不是水分越多越好,其实蘑菇既需水又怕水,所以在栽培管理中,要获得优质高产,就必须根据蘑菇的生物学特性灵活进行水分管理。如何对蘑菇实行科学管水,笔者经验是要围绕“十一看”、“十忌”。1蘑菇科学管水“十一看”(1)看菌株喷水。蘑菇菌株的贴生型菌株较普遍,耐湿性强,出菇密,需水量大,同等条件下喷水量可比气生型菌株多,所以喷水要看菇床菌株类型。(2)看天气喷水。晴朗天气或气候干燥季节,菇房水分蒸发量大,菇床需水量也大,喷水量就要多;相反,阴雨天气或气候潮湿的季节,菇房水分蒸发量小,菇床需水量也少,喷水量就要少,甚至可停喷。(3)看生长期喷水。主要视菌丝所处的生长期而定,如菌丝从营养生长阶段向生殖生长阶段转变,绒毛状菌丝变粗并形成线状菌索...  相似文献   

16.
Sinden和Hauser早在1950年和1953年的论文中即描述了栽培蘑菇“短期”前、后发酵培养料的堆制方法。但是,对堆制好的培养料的“选择性”或“专一性”至今才引起注意。堆制好的培养料是一种营养丰富、供蘑菇菌丝产生大量子实体的基质,正确制备的培养料应具有专一性。Eddy和Jacods(1976)指出,  相似文献   

17.
竹荪栽培中菌丝“氨害”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竹荪栽培中菌丝萎缩死亡的现象不断发生,主要是由于“氨害”所导致.介绍了“氨害”的主要症状,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嗜热真菌对蘑菇促生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嗜热真菌是蘑菇堆肥二次发酵后培养阶段的主要微生物类群。它们在堆肥中的数量及活性与蘑菇的产量有很大的相关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以嗜热色串孢(Scytalidiumthermophilum)为典型种,研究其对蘑菇菌丝促生作用的生物机制的主要成果,国外主要研究了嗜热色串孢在堆肥中的分布、数量,生长动力学特性以及呼吸机制等,同时发现嗜热色串孢的呼吸作用形成适宜的CO2浓度可使得蘑菇菌丝尽早占料,获取生态优势,本文还介绍了国内有关嗜热真菌的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双孢蘑菇堆肥发酵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广宇  周国英 《北方园艺》2007,(12):237-239
双孢蘑菇堆肥发酵是双孢蘑菇氛沟墓丶方?堆肥发酵水平决定了双孢蘑菇生产ⅱ水平.对当前国内外双孢蘑菇堆肥发酵现状进行综述,并指出其优缺点,以期对改善我国双孢蘑菇堆肥发酵模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李晓博  李晓  李玉 《食用菌》2009,31(2):6-8
测定培养料不同发酵阶段和接种双孢菇后不同生长阶段的酶活性变化及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培养料发酵及双孢蘑菇生长发育期间,纤维素、半纤维索和木质索的降解与酶活性变化有关,酶活性高降解速率就决,酶活性低降解速率就慢。双孢蘑菇菌丝生长阶段和蘑菇发育阶段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都有降解作用,但是前者低于后者,其中木质素的降解主要发生在蘑菇发育阶段。处理1(稻草)对木质素、纤维和半纤维素的降解率最高,产量也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