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壤盐渍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生态问题,与传统的水利工程改良措施相比,挖掘盐生植物的生物潜力对实现盐渍土的生物改良和有效利用具有重要作用。本实验所用材料为藜科植物盐爪爪,提取高质量的核酸是对盐爪爪进行分子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进行植物耐盐基因工程研究的基础。因此,本实验研究了盐爪爪核酸的提取方法,所得结果为盐爪爪耐盐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也为其它植物的核酸提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一、试验目的 农业投入品的应用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而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又不得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因此引进、筛选、推广高效、低毒、环保的新型农药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为了验证4%春雷霉素水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和适宜用药量,为该药剂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设置本试验。  相似文献   

3.
苹果斑点落叶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京地区苹果斑点落叶病研究得出,病原菌Alternaria mali Roberts强毒菌系是苹果斑点落叶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各果园病原菌强毒菌系发生率和致病性有差异.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50%扑海因、70%代森锰锌、1.5%多抗霉素和10%宝丽安均有很好的抑菌效果.多抗霉素和宝丽安加入1%硼酸可以显著提高药效,并且硼酸本身对菌落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提出“重点保护春梢叶片,兼顾秋梢叶片”的防病原则.  相似文献   

4.
90.4%石蜡油乳油对棉铃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棉铃虫发生期,用90.4%石蜡油乳油600ml/667m2剂量喷雾防治,药后3d的防效达80.8%,药后7d的防效达81.2%,优于对照药剂40%毒死蜱乳油125ml/667m2的防效。  相似文献   

5.
90.4%石蜡油乳油对棉铃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棉铃虫发生期,用90.4%石蜡油乳油600ml/667m2剂量喷雾防治,药后3d的防效达80.8%,药后7d的防效达81.2%,优于对照药剂40%毒死蜱乳油125ml/667m2的防效。  相似文献   

6.
“2%宁南霉素”生物农药是由中国科学院研制,四川金珠生态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绿色环保新型广谱杀菌剂,为了验证该产品在棉花上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效果,我们对“2%宁南霉素”等药剂进行了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为该产品在本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0.3%苦参碱防治棉铃虫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0.3%苦参碱水剂不同浓度防治棉铃虫的效果,并与棉田防治棉铃虫的常用化学杀虫剂斗夜的毒杀效果相比较,为进一步的田间试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宁南霉素防治辣椒病害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南霉素生物农药由中国科学院研制,四川金珠生态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绿色环保新型广谱杀菌剂。采用纯天然粮食为原料,经多重发酵提纯的一种胞嘧啶核苷肽类抗生素。其作用机理是通过延长病菌的潜育期,破坏病毒粒体结构,降低病毒粒体浓度,调节植株机体代谢,从而对TMV、PYV、MV引起的植物病毒及多种细菌性、真菌性病害防效显著。为验证该产品在无公害蔬菜基地上的防病效果,农二师推广站安排了大田示范,为该产品在二师进行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为有效防治玉米螟,筛选出可替代呋喃丹等高毒农药的防治药品,2006年进行了80%锐劲特水分散粒剂对玉米螟的防效试验。  相似文献   

11.
多种杀菌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侯珲  周增强  王丽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8):151-155
为筛选对苹果斑点落叶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杀菌剂,以‘首红’苹果为材料,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进行14种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WG、430 g/L戊唑醇SC和70%丙森锌WP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的效果最好,明显高于其他药剂。2013和2014年春梢期的防效分别为81.65%、81.24%、79.97%和82.36%、86.14%、83.42%,秋梢期防效分别为76.22%、77.83%、73.84%和81.80%、82.18%、75.58%。其次为50%克菌丹WP、50%嘧菌环胺WP和10%多抗霉素WP,在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上也表现出较好的效果。春梢期防效分别为78.35%、78.17%、77.34%和81.89%、82.03%、81.88%,秋梢期的防效分别为73.47%、72.58%、74.45%和78.73%、74.69%、77.44%。80%代森锰锌WP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治效果较差,均低于其他药剂。方差分析表明,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与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处理间的防效差异在2年的试验结果中均显著。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找出烟草角斑病在丹东地区的发病成因和发生规律,为指导地区角斑病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13—2015年连续3年采用隔绝侵染,分期暴露法进行田间试验,结合年度间的气候因素来研究烟草角斑病的发生规律和最佳防治时间。结果表明,6月中旬到8月末是烟草角斑病的高发期,每年7—8月中旬最少会出现2次侵染高峰,侵染高峰时期年度间的侵染差异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在满足连续雨日3天以上或空气湿度达到80%以上条件的基础上,出现持续28℃以上高温2~4天,极易导致田间角斑病出现侵染高峰。角斑病的控制重在预防,应根据该病发生流行规律、气候变化情况预测其发病流行的趋势,提前做好防病的准备。特别是出现暴风雨、雨日多、雨量大、湿度大后的暴晴天气,应作为重点防控时期。  相似文献   

13.
苹果褐斑病的治疗药剂及有效施药时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先接种后施药的方法,在海棠苗和富士苹果幼树上测试了11种杀菌剂对苹果褐斑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爱可、敌力脱、福星和使百克2号4种杀菌剂对苹果褐斑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世高、宝丽安、全福和高扑对苹果褐斑病有一定治疗效果,但不显著;凯润、百泰和多菌灵对苹果褐斑病无任何治疗效果。有效施药时期的试验结果表明:爱可、敌力脱、福星和使百克2号4种杀菌剂在病斑显症前使用,能有效抑制病斑产生,且用药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4种药剂在病菌侵染后第3d施用,平均防效达96%,第5d施用,平均防效达77%;4种药剂在病斑显症初期施用,能有效抑制病斑扩展和产孢;在病斑产孢初期施用,能有效抑制病斑产孢。据此结果,田间治疗苹果褐斑病的有效施药时期为病原菌侵染后的1周之内。  相似文献   

14.
大白菜苗期对黑斑病抗性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4×4完全双列杂交对大白菜苗期黑斑病的抗性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抗病亲本和两个感病亲本抗性差异显著;两个抗病亲本杂交的F1仍表现抗病,两个感病亲本的F1仍表现感病,一个抗病亲本和一个感病亲本杂交的F1表现中间偏抗类型,F1的抗性和中亲值差异显著,但未达到极显著水平,为部分显性,正反交差异不显著呈现核遗传,细胞质作用不显著。一般配合力的F值极显著,而特殊配合力F值不显著,大白菜苗期对黑斑病的抗性以加性效应为主,其广义遗传力为64.45%,狭义遗传力为61.95%。  相似文献   

15.
玉米灰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桂清  陈捷 《华北农学报》2006,21(3):100-104
从我国玉米品种资源中首次成功筛选出9个具有广泛血缘代表性的自交系,即沈137,78599-1,Mo17,478,C8605-2,E28,598,Va35,K12,作为玉米灰斑病菌的生理分化鉴别寄主;8个主栽品种,即沈试29,沈试31,铁单9,掖单13,丹413,丹玉18,沈农87,东单54,作为辅助鉴别寄主,从而确定了玉米灰斑病菌生理分化鉴别寄主体系。采用田间成株期鉴定,高粱粒灌心法进行接种,根据在鉴别寄主上的发病等级,将采自北方玉米主产区的23个玉米灰斑病菌菌株划分成5个致病类型。研究表明,我国玉米灰斑病菌存在一定程度的致病性分化,通过病级评价可将23个玉米灰斑病菌菌株分成5个致病类型,其中致病类型I为强致病类型,致病类型IV为弱致病类型,Ⅱ,Ⅲ2组致病类型介于两者之间,而致病类型V属于不确定类型。研究结果为我国玉米品种抗性鉴定、灰斑病流行监测和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病害分级调查的方法对番茄百利品种上灰叶斑病的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调查,并对病情指数、发病率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我国中部种植的春播百利番茄地区,番茄灰叶斑病的发病初期为4月上旬,此时旬平均温度为12.6℃,平均相对湿度为59.20%,这段时期是控制番茄灰叶斑病的关键时期;该病扩展速度很快,在5月中旬发病达到高峰,此时旬平均温度为18.67℃,平均相对湿度为71.00%。当3月中下旬温度超过10℃相对湿度在50%以上时,应对此病进行及时预防。  相似文献   

17.
顾鑫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5):128-131
为了明确环境因子对大豆灰斑病侵染的影响。试验采用大豆品种‘垦丰14’在温室内进行,在第2片三出复叶完全展开时进行孢子悬浮液的喷雾接种。试验设立5个温度处理:15℃、20℃、25℃、30℃、35℃和6个叶面湿润期处理:12 h、24 h、36 h、48 h、60 h、72 h。采取二因素完全随机有重复试验,4次重复。结果表明:在叶面湿润期12 h内,无论温度多少均无病斑出现;说明叶面湿润期12 h不足以维持灰斑病菌的侵染,当在15℃的温度下,灰斑病的病斑只能在48 h的叶面湿润期里测得到病斑直径及数量,说明灰斑病侵染大豆植株的最低温度是15℃,叶面湿润期最少需要48 h才能够使灰斑病侵染。在温度20℃~35℃下,均需要最少24 h的保湿期才能测得病斑直径和数量。在叶面持续湿度72 h下,30℃对病斑的数量和直径影响最大,说明该条件是最适合灰斑病侵染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8.
棉花早衰、红叶茎枯病与棉花轮纹斑病间关系辨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系统分析了棉花早衰、红叶茎枯病与棉花轮纹斑病间的关系。棉花早衰依据其成因差异可划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生理性早衰、病理性早衰及生理病理复合性早衰。近些年来生理病理复合性早衰在我国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系统分析了生理病理复合性早衰的成因及有关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宜我国棉花生产、以“选种、壮苗、补钾、抗逆、防病”等技术为核心的棉花早衰控制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甜菜褐斑病病防治问题,2009—2016年,对黑龙江省10个地区166个甜菜品种,采取田间调查发病率的方法进行分类研究。将地区分为轻病区、中病区和重病区3类;将品种的抗性水平分为高抗、抗病、中抗、中感、感病、高感6个级别:甜菜褐斑病病情指数(DI)≤15的地区为轻病区,15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