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培育杂种优势强、高产、稳产的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通过4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不完全双列杂交进行组配获得20个杂交组合,分析其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供试20个组合主要性状中,生育期的超亲优势较弱,株高呈低亲优势,其他性状均表现为较强的超亲优势。不育系A3所配系列组合在性状株高、穗总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平均值中均表现最高;恢复系B1所配组合在株高、穗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平均值中均表现最高。  相似文献   

2.
杂交中粳稻优势表现及亲本配合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代表性不育系和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组合,测定F1株高,生育期,有效穗,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粒重等9个性状的相对优势;估算参试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1)杂交中粳稻F1的优势普遍存在,单株粒重优质较强(2)多数性状的优势形成与其双亲平均值或个别亲本之一相关密切。(3)利用配合力相对效应选拔亲本和预测组合优劣,较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3.
水稻两系亚种间杂种优势分析及其亲本选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偏籼型广谱广亲和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以25个典型常规粳稻材料为父本,配制25个亚种间杂交组合,对F1杂种优势进行分析,并对F1主要性状间的关系和F1主要性状与亲本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1的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单株有效穗和生育期存在正向超亲优势,结实率、千粒重存在负向超亲优势,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穗和每穗实粒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进而提出了组配亚种间组合应选择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穗长适中的早中熟中粳品种为父本,有望选育出强优势的亚种间杂交水稻组合。  相似文献   

4.
化杀杂种小麦优势表现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化学杂交剂SC2053 诱导的小麦不育系为母本,与4 个品质优良的丰产品种配制组合108 个,研究了29 个组合各性状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F1 各性状的杂种优势依次为主穗长> 千粒重> 主穗粒数> 主穗结实小穗数> 公顷穗数> 株高。通过试验,筛选出6 个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5.
以早稻(Upland rice)“旱稻65(Oryza sativa L.)”为母本,“长芒稗(Echinochloa caudata)”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对杂种后代连续3年田间试验表明:F_0代高度杂交不孕,去雄约800朵小花田间多次重复授粉结果,结实率仅为1.21‰。F_1代杂种优势明显,育性正常,结实率92.26%,不存在后代不育现象。F_2代在芒性、株高、穗长、一级技梗数、穗粒数及生育期等性状上分离严重,但育性无分离,405株群体无不育株出现。目前已选育出生育期较母本早5d的大穗、多粒变异单株F_2-1。该单株在稀植条件下,一级枝梗数11.5个,穗粒数112粒,穗结实粒数104粒,千粒重27.5g,单株生产力10.73g,超亲优势为55.64%。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以及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以广亲和两系不育系9311S的40个中熟中粳稻及由其配置的40个杂交F1为材料,分析播始天数、株高、穗长、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单株产量、糙米率、长宽比、粒长、粒宽、透明度、垩白粒率、垩...  相似文献   

7.
水稻亚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水稻中粳株系“02428”与籼型恢复系中间材料杂交,育成了几个含50%粳稻血缘的新恢复系。它们与籼型不育系配制的亚亚种间杂交稻,一般具有明显的大穗优势,每穗总粒数可达200粒以上,且结实率正常,生育期适中,只是分蘖力较弱。与显性早熟不育系“早显A”配制的杂交组合,穗粒数明显多于籼型迟熟组合汕优63和早熟组合汕窄8号;尽管生育期比汕窄8号短1.7-6.0天,但产量却高13.7-32.1%,且不低于汕优63。本文还考察了这些恢复系之F1代杂种优势的表现特点,粗略估计了其主要性状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讨论了亚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自育两系和三系杂交粳稻组合为材料,对植株的农艺和经济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系和三系杂交粳稻组合中株高与穗长、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数、单株穗数与单株谷质量均表现极显著正相关,穗实粒数与单株谷质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每个性状与单株谷质量均表现为正相关;两系杂交粳稻组合的穗长与穗总粒数、千粒质量等表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两系和三系杂交粳稻组合中单株穗数与单株产量、穗总粒数与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4个主要经济性状对产量直接贡献的大小依次为单株穗数、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两系组合和三系组合表现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9.
粳稻三系亲本亲子间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粳稻三系亲本壹子间性状的相关性。[方法]以BT型粳稻不育系、保持系及恢复系各16个为供试材料,配制229个杂交粳稻组合,测定其农艺性枕、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杂种的多数性状由不育系和恢复系共同决定,杂种与中亲值的相关性最好,杂种与高亲值的相关性一般好于与低亲值的相关性。抽穗期、穗总粒数等性状与不育系关系较为密切,株高、穗实粒数、结实率、单株产量、品质性状与恢复系关系较为密切。所有产量性状亲子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7。说明杂种的产量性状还与双亲的特殊配合力有密切的关系。[结论]该研究为杂交粳稻育种提供配合力好的亲本资源,并为生产应用提供优质高产的杂交粳稻组合。  相似文献   

10.
粳、糯高粱杂交后,糯质表现为单基因隐性遗传,其 F_1代籽粒的支链淀粉含量比梗高粱增加,可改进酿酒品质.1989年采用4个梗质不育系与5个糯质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20个组合,对其 F_1的性状及遗传参数进行了观察统计.1 杂种优势在各组合的 F_1中,穗粒重的优势均超过了大值亲本,95%的组合的穗粒数和千粒重的穗粒数和千粒重超过高亲值。75%组合的株高和穗长优势大于高亲值,95%组合的生育日数优势低于中亲值.说明梗糯间杂交 F_1代产量性状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可能培育出高产梗糯型杂交种.  相似文献   

11.
水稻籼粳交亲籼型不育系的杂种优势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珍汕97B/秀水13的后代为材料,通过回交转育,育成系列亲籼型不育系.以Ⅱ-32A为对照,按8×6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各不育系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评价其育种价值.结果表明:(1)产量主要性状大多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单株重是一个复杂性状,受显性效应控制.株高、总粒数、生育期和有效穗与结实率的表型、遗传、加性和显性相关均呈负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育种上应注意上述性状的选择,提高后代结实率.(2)株高、主穗长、粒重及生育期的狭义遗传力较高,早期选择有效;而单株重、有效穗、总粒数及结实率的狭义遗传率低,分离世代长,需高世代鉴定.(3)42个籼粳交F1中有18个组合结实率高于80%,16个组合单株重超过Ⅱ优63,杂种优势表现在单株重、株高、穗粒数等性状.  相似文献   

12.
利用金农2A为母本与生育期接近的5个父本进行配组,以汕优63作对照进行品比试验,考查金农2A配制组合的生育期、株高、穗长、穗粒结构等性状及产量表现,并对金农2A配制组合的产量相关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金农2A配制组合产量高,杂种优势强,竞争优势为2.99%-14.36%,平均为7.96%,表明金农2A配合力好;配制组合的产量与株高、穗长、穗粒数和结实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穗长、结实率和穗粒数。  相似文献   

13.
选用7种不同细胞质源滇型不育系与滇一型保持系及恢复系各5个材料进行杂交,对70个杂交组合的剑叶穗颈夹角、剑叶长宽比、株高、穗长及穗总粒数这5个性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滇型杂交水稻在剑叶长宽比、株高、穗长及穗总粒数等性状的表现主要受不育系母本的影响,在组配滇型杂交稻时考虑不育系多项农艺性状的表现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以5个新选籼型糯稻不育系和5个新选糯稻恢复系为亲本,采用5×5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设计配制25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及其杂交组合的8个主要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除株高、结实率、产量这3个性状外的其他5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和8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特殊配合力方差明显小于一般配合力方差,在株高、穗长、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性状上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而在有效穗数和穗总粒数上受基因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性状的表达不育系起主导作用,穗实粒数性状受双亲影响相差不大,其他5个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比不育系的影响更大。狭义遗传率排序为千粒重>结实率>穗长>株高>穗实粒数>穗总粒数>有效穗数>产量,前面5个性状的狭义遗传率均大于50%,适宜早代选择,穗总粒数、有效穗数和产量性状的狭义遗传率较低,而且与广义遗传率数值相差较大,应放宽早代选择标准或晚代选择。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无明显相关性,不育系L011A和恢复系L053、L055表现出较好的一般配合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SR标记分析8个水稻不育系和12个籼粳亚种间杂交衍生系的遗传多样性,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获得96个杂交组合,分析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其主要产量性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1)籼粳衍生系杂种后代株高、穗长和千粒重表现为正向优势,变异幅度较小;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虽表现相对不平衡,但均为较强正向优势;有效穗数表现较弱,为负向中亲优势。(2)籼粳衍生系杂种F1在SSR标记遗传距离0.2547~0.5660,穗长、株高、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单株产量超亲优势与遗传距离极显著相关,与F1结实率、千粒重、有效穗数的杂种优势相关不显著。【结论】在一定遗传距离范围内,SSR标记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以6个BT型日本粳稻不育系和6个BT型江苏粳稻不育系为母本,与7个中国粳稻恢复系杂交,比较分析两类不育系12个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 与江苏不育系相比,日本不育系单株产量、垩白粒率的一般配合力较好,所配制的杂种多表现为早熟、穗多、结实率高、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但穗型一般较小、千粒重较低.亲缘关系较远可能是日本不育系与中国恢复系配组杂种优势较强的原因之一.据此,利用日本优质粳稻不育系陵风A与中国恢复系SIR218杂交,育成杂交中粳组合陵风优18.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杂交粳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探讨三系亲本的配合力、遗传力等规律及参数。[方法]以5个千粒重介于23.5~27.4 g的BT型不育系和40个千粒重介于18.7~31.2 g的三系粳稻恢复系,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200个杂交F1为试验材料,对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母本一般配合力方差除单株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和单株谷重3个性状外,其他6个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平;父本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在组合的单株谷重性状中以非加性效应为主,而其余8个性状均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组合的所有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各农艺性状狭义遗传力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千粒重>株高>播始历期>结实率>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单株谷重>单株有效穗数。[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选择和利用这些不育系、恢复系及其配组F1杂种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浙北稻区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优势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边永高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81-9182,9208
[目的]为杂交粳稻高产组合的选育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2002~2006年嘉兴市杂交晚粳稻与常规晚粳稻区域试验结果为材料,对其性状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杂交粳稻组合的分蘖率、株高和每穗粒数与常规粳稻品种相比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有效穗数少、成穗率和结实率偏低,增产不显著;稻瘟病抗性有了显著提高,但白叶枯病抗性偏差;垩白粒率和透明度有改观,碱消值略降,但其他品质性状与常规粳稻无差异。杂交粳稻组合的分蘖率、生育期、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与产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但株高与产量呈负相关。[结论]浙北稻区杂交粳稻高产新组合应朝穗、粒、重兼顾协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于籼粳交杂种一代和杂交籼稻的优势,已做过大量的工作,近年来对杂交粳稻优势的研究也有一些报道。本试验从株高、单株有效穗、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谷重、播种至始穗天数、全生育期等10个主要经济性状着手,探索杂交粳稻优势表现的特点与亲本的相关性,为粳三系育种和杂交粳稻的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比较两用核不育系Q226S、Q038S所配两系杂交粳稻组合及三系杂交粳稻组合杂种优势的构成后发现,无论哪类组合,其优势构成因素中,每穗总粒数、实粒数一般都具有正向优势,但两系组合穗、粒、重三因素结构更趋合理,这也是两系杂交粳稻组合可选性较强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保证一定的单株穗数,并中幅提高每穗结实粒数是当前杂交粳稻组合选育切实可行的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