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猪气喘病是养猪生产中比较常见的传染病,发病范围广,死亡率虽不高,但用常规方法治愈后很容易复发,严重影响生猪生长和养猪经济效益。多年来,笔者先后用新鲜蟾酥卡耳疗法治疗猪气喘病,共治疗病猪123例(其中母猪116例,肉猪7例),治愈115例,治愈率93.5%。1主要优点采用蟾酥卡耳疗法治疗猪气喘病,手术简便,容易操作。蟾酥来源于癞蛤蟆。癞蛤蟆取毒(蟾酥)后不会死亡,资源取之不尽。笔者认为这种方法节省成本,操作简便,效果良好,值得推广。2取毒方法收捕鲜活癞蛤蟆,用镊子夹住癞蛤蟆耳上隆起的毒腺,将乳白色(糊状)的毒液挤出于容器内,再用篾片刀(忌…  相似文献   

2.
蟾酥是中华大蟾蜍及黑眶蟾蜍的头部耳后腺和皮肤腺分泌的白色乳浆,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蟾酥别名蟾蜍眉脂、蟾蜍眉酥、癞蛤蚂浆、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的功能。在兽医临床上常用来治疗以下猪病:  相似文献   

3.
蟾酥是中华大蟾蜍及黑眶蟾蜍的头部耳后腺和皮肤腺分泌的白色乳浆,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别名蟾蜍眉脂、蟾蜍眉酥、癞蛤蚂浆、蛤蟆酥、蛤蟆浆、癞蛤蟆酥,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的功能,在兽医临床上常用来治疗以下猪病。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从事兽医工作二十多年,应用蟾酥粒治疗畜禽,效果满意。同行不仿一试。1蟾酥的性能及其制备蟾酥性温、味甘辛,有大毒;有解毒消肿、强心止痛之作用。其制备方法:每逢端阳,捕得蟾蜍后,将体表洗净、晾干,刺激其后腺及皮肤腺,使之分泌浆液,浆液须置于瓷器内,(防止铁器接触,否则易变黑色),然后将蟾蜍浆制成粒状或条状蟾酥收贮备用。2畜禽病防治方法2.1治疗因外伤引起脚肿:将患牛横卧保定,在  相似文献   

5.
蟾酥是蟾蜍(俗称“癞蛤蟆”)耳后腺及皮肤腺的分泌物,有多种药用功能,治疗猪的顽症,效果显著。尤其是猪的高热久治不退,排便干燥兼有下痢、食欲不佳、消瘦等由发热而转为慢性的疾病。有资料报道,用蟾酥治疗猪的弓形体病疗效达91%。据分析蟾酥可增强细胞免疫机能,促使病愈。一般猪的发热性疾病用药后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
<正>1鲜蟾酥及乳蟾酥从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刮取蟾酥浆后,置入容器中(忌用金属器具,以免浆液变色),加入95%乙醇密闭浸渍,配剂时取出沥去乙醇即为鲜蟾酥。民间将蟾酥浆加白酒(或酒精,按1:2)浸渍(密闭),搅拌或研磨,然后回收酒精、干燥、研成细粉,称为乳蟾酥,供配剂用。也可取蟾酥块,按上法浸渍,研磨成细粉后,回收酒精、干燥后供用。  相似文献   

7.
皮下埋植蟾酥治疗猪无名高热李智(湖北省京山县杨集兽医站431805猪无名高热症是颇为棘手的猪多发病。笔者经多年实践,筛选出以皮下埋植蟾酥法疗效最佳。1蟾酥的采集以夏季捕捉为宜,将捕捉的蟾蜍装入塑料袋里(1只/袋为宜),袋口用橡皮筋扎紧,双手挤压背部,...  相似文献   

8.
蟾酥是蟾蜍(俗称“癞蛤蟆”或“疥蛤蟆”)的表皮腺体的分泌物。在兽医临床上,用埋置该药的方法治疗猪弓形体病,效果尤为显著。近年来笔者通过在猪耳皮下埋置蟾酥丸(在猪耳背部避血管处,用1cm 宽的阉割刀斜向刺入皮下3cm 左右,将备好的  相似文献   

9.
蟾蜍,俗称癞蛤蟆,其耳后腺分泌的毒液,中药叫蟾酥。《本草纲目》中载:“蟾酥,甘、辛、温,有毒。功能: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笔者在兽医临床中曾用蟾蜍毒液卡耳疗法治疗猪马铃薯中毒5例,疗效很佳。现介绍一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10.
1985年以来,我在治疗猪病的过程中,听见民间有这样的流传;蟾酥丸治疗猪病效果好,尤其是治疗猪肺疫效果明显.通过我几年来的临床试探,治疗猪肺疫病40例,效果确实,故作简介.1 蟾酥的采集及蟾酥丸的制作蟾蜍(又名癞蛤蟆)背部长满了疙瘩,这种动物一般在夏、秋季节最易看见,常生  相似文献   

11.
1 鲜蟾酥及乳蟾酥 从蟾蜍耳后腺及皮肤腺刮取蟾酥浆后,置人容器中(忌用金属器具,以免浆液变色),加入95%乙醇密闭浸渍,配剂时取出沥去乙醇即为鲜蟾酥。也有将蟾酥浆加白酒(或酒精,按1:2)浸渍(密闭),搅拌或研磨,然后回收酒精,干燥研成细粉,称为乳蟾酥,供配剂用。  相似文献   

12.
正卡尾疗法是用药物埋入猪尾部的"卡尾穴",以治疗某些猪病的方法(也有的将药物埋入猪耳部的"卡耳穴",称卡耳疗法),又称为吊癀疗法,属于针灸疗法中的巧治法之一。埋卡的药物较常用的是蟾酥或砒石,均为有毒之品(砒石又称信石,所以民间又称埋卡药物疗法为"装信")。笔者在猪病治疗中碰到某些疑难病例有时会采用蟾酥卡尾疗法,本文特结合病例介绍,以供参考。1蟾酥的制备蟾酥是蟾蜍(即癞蛤蟆)分泌的毒液,可自采  相似文献   

13.
蟾蜍在繁殖季节外的任何时间里,均可采收蟾酥,从立夏到秋分这段时间是采制的最好季节。捕捉蟾蜍宜在夜间用灯光诱捕,捕获后装入竹篓内,用清水冲净泥土污物,待体表的水分干后即可采集蟾酥。采收蟾酥时,先用小铁钉固定蟾蜍的四条腿于木板上或用左手执活蟾蜍,将其头部朝下,右手用竹制夹钳(忌用铁器,以免蟾酥与铁作用后变青黑色,影响质量),适当用力挤压它的耳腺、背上疣疱及后腿处隆起的疣疱(即肤腺)将挤压出的白浆液盛进瓦罐或玻璃器皿中,也可刮到瓷盆或小碗中,过箩筛滤掉杂质,自筛背面刮下纯浆,薄薄地铺入圆  相似文献   

14.
1980年以来,笔者用蟾酥丸治疗病猪105例(猪传染性胃肠炎70例、猪气喘病35例),疗效确实,故作介绍。 (一)蟾酥的采集及蟾酥丸的制作捉来活蟾蜍(又名癞蛤蟆),用清洁常水冲洗其全身皮肤,用干净布片揩干,手持兽用注射针头或缝衣针在蟾蜍头部两个隆起点的顶部中央各垂直刺一次(以刺破皮肤为宜,不可太深),用药棉覆盖隆起点,用右手拇、中、无名三指捏紧药棉挤压,蘸取蟾酥。依法连作多只,待整块药棉湿润为止,将此药棉搓成比米粒直径稍粗的棉条,置于阴凉通风处(勿曝晒)晾干,用剪刀剪成比米粒稍长的  相似文献   

15.
蟾酥为蟾蜍(俗称癞哈蟆)耳后腺及皮肤腺的分泌物,具有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理作用,特别是治疗猪迁延性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蟾酥(毒)和蟾蜍衣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供开发兽医制剂及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蟾蜍俗称癞蛤蟆,蟾蜍身上脱落的表皮称蟾皮或蟾蜕。蟾蜍皮性辛、凉、微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镇静、利尿等功能,还能迅速有效地增强生猪体质和免疫功能,促进猪体自然平衡。在生猪生产中癞蛤蟆皮常用来治疗以下猪病:  相似文献   

18.
<正>蟾蜍为蟾蜍科动物,剥下蟾蜍之皮晒干为干蜍皮,其耳后腮及皮肤腺所分泌的白色浆液为蟾酥,性辛甘温,有毒,功能解毒散肿,通窍止痛。蟾蜍所含主要成分为华蟾蜍毒素,华蟾蜍素、华蟾蜍次素、甾醇、蟾蜍碱去乙酰基华蟾蜍素等,大多具有生物毒作用。每年入春之后,随着气候的变暖,蟾蜍也频繁地活动于自然界中,这也增加了犬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蟾酥注射液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调节作用,选择高、中、低剂量(0.2mL/kg、0.1mL/kg、0.05mL/kg)的蟾酥注射液与猪瘟兔化弱毒疫苗联合使用作试验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与盐酸左旋咪唑+黄芪多糖组、空白组作为对照。试验猪在用药前及首次用药后的7d、14d、21d、28d,通过静脉采集血液,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猪瘟免疫抗体效价和IL-2水平。结果显示,蟾酥注射液高、中剂量组能够显著提高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猪的血清中抗体水平(p0.05);不同剂量蟾酥注射液对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猪血清IL-2的产生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蟾酥注射液高剂量组作用快,持续时间较长。本试验的结果说明蟾酥注射液是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有效的免疫佐剂。综合考虑,推荐蟾酥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剂量为肌内注射0.1mL/kg体重,1日2次,连用3日。  相似文献   

20.
蟾蜍的养殖     
蟾蜍的养殖杨俊杰山东省畜牧兽医学校(261041)一、养殖蟾蜍的经济价值在我国蟾蜍又称癞蛤蟆、虾蟆。为我国传统的著名药材之一,蟾酥是许多名贵的药材不可缺少的原料,市场价格一直较高。用蟾蜍耳后腺分泌的蟾酥制成的药材,有散瘀活血、清肿解毒、止痛、强心的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