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儿茶素的富集及单体分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德松  沈生荣 《茶叶》2003,29(3):136-138
茶叶儿茶素是茶叶中重要的一类天然活性物质 ,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和广泛的药理功效。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 epigallocatechi gal-late,EGCG)以其独特的分子结构而在预防突变、抗肿瘤、防止癌细胞增殖及其转移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然而 ,目前在 EGCG生产方面 ,难以实现高纯度产品的工厂化生产 ,且技术很不稳定 ,以致 EGCG单体售价十分昂贵。本文就儿茶素的富集与 EGCG单体分离的一些新技术进行综述 ,为儿茶素以及EGCG的生产与研究提供技术指导。1 盐析汪健等[1] 报道将粗制的茶多酚溶于未饱和的食盐水中 ,除去沉渣 ,然…  相似文献   

2.
汪叔雄  王立新 《茶报》2000,(3):17-18
水溶性茶多酚是一种从茶叶中提取的儿茶素类化合物。众所周知,由于儿茶素分子的结构决定了它具有优越的清除人体内氧自由基的能力,对卣氧自由基过多造成的心脑血管疾病及抗衰老等有治疗和预防的作用,是一种人体免疫的增强剂。但由于儿茶素分子结构上存在较多羟基,决定了儿茶素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亲水和差的亲油特性,  相似文献   

3.
茶叶的质量主要地是由其生物学特性来决定的,特别是由茶叶中含有单宁儿茶素综合物和鞣质物质(从1.4到26%),以及浸出物质(从41到58%)来决定的,这些物质是由蛋白化合物,生物碱,碳水化合物,酯油及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叶》2008,(3):39-39
以乙醇为浸提液,采用香草醛一盐酸法测定茶叶中儿茶素的含量,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提取茶叶中儿茶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儿茶素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05nm。  相似文献   

5.
茶叶儿茶素具有多种保健和药理功效,在食品、医药、饲料、日用化工品等行业成为开发热点,对儿茶素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儿茶素稳定性较差,影响其功效的发挥。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温度、p H值、金属离子及光照等方面对儿茶素稳定性的影响,阐述了利用β-环糊精包埋、制成儿茶素微胶囊、添加抗坏血酸等提高儿茶素稳定性的方法,旨在为茶叶儿茶素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茶叶中儿茶素的高效薄层色谱分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中的儿茶素是茶多酚的主体成分,占茶多酚含量的70%以上,是茶叶中的主要生理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保健作用,如抗癌、抗辐射、抗病毒、清除自由基、防衰老等,也是茶叶中研究最深入的活性物质之一.儿茶素分离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硅胶薄层色谱法,而采用聚酰胺薄层分离法分离茶叶中儿茶素的报道不多,本文对该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饮茶之风,自古至今。从西安到罗马,茶叶一直是丝绸之路上的畅销商品。茶叶最初是作为草药来饮用的,化学分析表明,茶叶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如多酚、甲基黄嘌呤、咖啡因、脂类、氨基酸、矿物质等。其中,茶多酚是茶叶的主要活性物质。茶中多酚的种类取决于它所经历的发酵水平。多酚类化合物,主要由儿茶素、酚酸、花青素和类黄酮组成,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比例最高[1]。绿茶含有的茶多酚包括类黄酮(儿茶素,单宁,茶黄素以及酚酸,统称为绿茶多酚[2]。近年来,大量科学研究把茶多酚与肥胖、抗氧化、抑菌等词汇联系在一起,本文旨在探索茶多酚与疾病在医学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茶叶样品中微量儿茶素进行快速准确分析,利用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IPs-SPE)与电喷雾质谱(EIMS)联用技术进行了茶叶中四种儿茶素—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分离测定。首先以表儿茶素(EC)为模板分子,采用紫外聚合方法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EC-MIPs),功能单体为甲基丙烯酸(MAA),交联剂为乙烯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AIBN)。利用EC-MIPs作为固定相制备EC-MIPs-SPE柱,对茶叶样品进行分离萃取后采用EIMS对洗脱液中儿茶素单体进行检测,分别与常规C18和非分子印迹聚合物(NIP)固相萃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C-MIPs-SPE法对儿茶素类单体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对茶中主要干扰物质咖啡因、茶碱的结合能力远小于儿茶素分子。最佳萃取条件为:水相上样,用50%(v/v)甲醇/水溶液淋洗除去非特异性结合干扰物,1%(v/v)醋酸的甲醇洗脱特异性结合的四种儿茶素单体。对真实茶叶样品测试发现:经过EC-MIPs-SPE法预富集,可以去除94.2%的咖啡因和全部茶碱干扰,同时可得四个主要儿茶素信号,相对强度分别为:EC(12.1%),EGC(8.2%),ECG(35.4%),EGCG(45.7%)。本法可特异性地识别和分离儿茶素单体,有效消除咖啡因和茶碱干扰,可用于茶叶中微量儿茶素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9.
茶多酚在医药和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茶叶中的茶多酚是一种结构相近的多元酚类物质,其中75%左右是游离儿条素和酯型儿茶素,此外还包括黄酮类,花色耷和醋酸类等。茶多酚在茶叶中的数量和质量及其制条过程中的各种转化,都对成品茶的品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茶多酚易溶于水、乙醇、丙酮等,不溶于乙酸、氯仿、苯、石油醚。具有涩味和收敛性,呈酸性,极易被氧化。本文对近年来菜多酚在食品和医药中的应用和机理加以综述,以供参考。1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由于菜多酚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天然抗氧化保鲜剂,因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油脂及其制品,油炸及烘烤食品,鱼及肉…  相似文献   

10.
聚酯型儿茶素(Theasinensins, TSs)是一类儿茶素的氧化产物,是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由于揉捻等工序使茶叶细胞破碎导致儿茶素与酶接触,进而氧化形成的。近年来,一些研究结果表明TSs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功能。本文就从TSs的发现、形成机理、分析方法、分离制备、药理作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从过敏反应的概念、过敏症的群体分布、不同茶类及不同茶叶功能成分的抗过敏功效和抗过敏茶制品开发等方面进行了论述。重点介绍了茶多酚、儿茶素、甲基化儿茶素、茶皂素、茶黄素等茶叶功能成分对过敏反应尤其是速发型过敏具有显著预防与治疗效果,其中茶叶中儿茶素的甲基化产物展现了更为显著的抗过敏功效。一些发酵茶抗过敏能力优于绿茶,这可能与茶叶加工过程中生成除儿茶素外的其他抗过敏活性成分有关,如茶黄素等。茶叶功能成分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起到抗过敏作用:抑制化学物质诱导的过敏反应;抑制组胺及过敏介质的释放;抑制活性因子如抗体、肾上腺素、酶等引起的过敏反应;促进肾上腺、垂体的活动而有消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江和源 《中国茶叶》2009,31(4):14-17
茶儿茶素是茶叶中的主要功效成分。茶儿茶素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和分布情况,以及它们在体内进行的多种生物代谢过程,对茶儿茶素的功效有着重要影响。结合茶儿茶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和功效机理,开发利用茶儿茶素,将可能挖掘出茶儿茶素防御疾病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
茶叶功能成分的健康作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有效成分的健康功能一直是国际茶叶科学研究的热点。文章系统综述了国际上近年来(尤其是近5年来)关于茶叶主要功能成分的生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儿茶素、茶黄素、茶氨酸、茶多糖、咖啡碱及儿茶素衍生物的健康功能研究成果,旨在为以茶的健康属性驱动市场消费及茶叶功能成分利用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烘焙技术对中低档绿茶滋味品质改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敖存  龚淑英  张俊  王辉  顾志雷 《茶叶》2010,36(1):21-25
选用三种夏秋绿茶原料,在100℃、120℃、140℃三个温度下,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烘焙处理,并进行了感官审评和滋味成分的理化分析。结果显示:烘焙能够去除茶叶的陈味和粗老油腻味,提高茶叶香气,降低茶叶青涩味,改善茶叶滋味;在烘焙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不断减少,氨基酸在不同温度下先增后减或不断减少,酚氨比、黄酮、花青素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100℃下烘焙2~3h,120℃下烘焙1h,对茶叶品质的提高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儿茶素的理化性质,生物学作用及其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1929年(?)村路子提取出茶多酚结晶体并分离出一种儿茶素以来,茶叶专家们对儿茶素的提取及分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到五十年代,M.H 扎普罗米托夫分离出了各种儿茶素的纯品结晶,这为后来研究儿茶素的理化性质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对儿茶素理化  相似文献   

16.
苏联 156.用色谱分析比较研究茶叶单宁的成份——М·Н·柴泊洛米托夫;苏联科学院报告,1952,87:649——52。根据研究结果,茶单宁的成份随茶树年龄而变化,叶子变老,简单的儿茶素(左——表儿茶素,右,左——儿茶素)成份减少,简单的没食子儿茶素(左——没食子儿茶素,右,左——没食子儿茶素)增加,结果使单宁的氧化作用减退。 157.在树林遮荫下茶树生长和茶叶品质的记录——В.Б.索卡娃;М.А.鲍戈恰娃;苏联科学院报告,1952,85:1167—71。  相似文献   

17.
日本的研究成果表明,茶叶中的儿茶素具有抑制流感病毒活性的作用,坚持用茶水漱口,可以有效地预防流感。流感主要是病毒附着在鼻子和嗓子中突起的粘膜细胞上不断增殖而致病的,经常用茶水漱口,儿茶素能够覆盖在突起的粘膜细胞上,防止流感病毒和粘膜结合,杀死病毒。儿茶素的作用就象对流感病毒接种了疫苗,能起到预防作用。研究人员说,绿茶预防流感的效果最好。实验表明,把日常喝的绿茶浓度稀释到1/4后,将流感病毒混入茶水中5秒钟,病毒都丧失了感染能力。茗摘自《茶叶信息》半月刊2003年第3-4期茶水漱口防流感@茗  相似文献   

18.
儿茶素是茶叶中最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精细化学品、保健品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高纯度儿茶素及其单体的分离制备方法,以期为儿茶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茶世界》2008,(5)
由浙江省茶叶集团有限公司与印度塔塔茶叶公司合资兴办的浙江塔塔茶业科技有限公司于5月10日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浙江塔塔茶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投资1.25亿元,设计初期生产能力为1750吨茶叶萃取物,主要产品包括速溶茶、茶浓缩物、茶多酚、儿茶素等茶叶高科技产品,是我国茶产业中规模最大、产品档次最高、技术最先进的合资企业。产品主要销售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并将在未来几年逐步扩大规模,在茶叶新产品研发上进行较大的投入,实现产品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福建茶叶》,1986,第二期萧伟祥副教授所发表的《制茶发酵的生化机制研究进展》(以下简称“进展”),综合评述了近年来关于制茶发酵生化机制各家的研究报导,涉及茶叶发酵和呼吸的联系和发酵茶香气的形成,超越过去有些人把茶叶发酵局限于“儿茶酚”(即儿茶素)氧化,茶叶“转红”的范围,这对今后制茶理论的探讨,开阔了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