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的小龙虾养殖量逐年增加,2018年养殖量剧增至160万t。小龙虾的可食部分仅占体重的30%,食用小龙虾会产生大量虾壳等副产物。这些副产物具有较好的潜在利用价值。为了更好地综合利用小龙虾消费产生的大量副产物,本文以虾壳为例,主要对利用虾壳制备甲壳素的方法(酸碱法、微生物发酵法、离子液体提取法,以及几种新兴的预处理提取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并分析了小龙虾壳制备甲壳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我国小龙虾虾壳制备甲壳素工业化生产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小龙虾消费产生的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苹果酸代替传统酸碱法中的盐酸对南美白对虾的虾头、虾壳进行脱钙来提取甲壳素,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苹果酸含量、料液比和反应时间对脱钙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苹果酸含量为9.98 g.L-1,料液比(质量体积比)为1∶1.64,反应时间为3.17 h时,甲壳素灰分含量为10 g.kg-1,达到食品级产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甲壳素/壳聚糖的性能、发展概况和最新应用进展;讨论了以丝状真菌为原料生产甲壳素/壳聚糖的良好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陈亚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0):4607-4609
以地产克氏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虾壳为原料,采用乳酸菌(Lactococcus lactis)发酵的方法提取甲壳素,并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发酵的最佳工艺组合为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96 h,葡萄糖加入量5%,固液比1.0∶3.0(m/V,g∶mL),发酵起始pH 5.5。采用上述组合,所得甲壳素产率达13.9%。该工艺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不同来源及脱乙酰度壳聚糖对铜离子吸附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虾、蟹壳中提取甲壳素并分别制备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比较不同来源、不同脱乙酰度壳聚糖对铜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蟹源壳聚糖对铜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虾源壳聚糖,高脱乙酰度壳聚糖吸附铜离子的能力明显低于低脱乙酰度壳聚糖,除高脱乙酰度虾源壳聚糖外,其余3种壳聚糖等温吸附规律均符合Langmuir模型,4种壳聚糖等温吸附规律均不符合Freundlich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是以乙醇溶液浸提,响应面优化虾壳中虾青素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Box-Behnken Design组合设计试验来考察乙醇溶液体积分数、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虾壳中虾青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模型拟合得出虾壳中虾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溶液体积分数88.1%、料液比1∶39.28(g·m L~(-1))、提取时间303.02 min,在此最佳条件下得到虾壳中虾青素的提取率为0.74%,与模型预测值接近。结论: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虾壳中虾青素提取工艺的研究,为工业提取虾壳中虾青素提供一定的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的提取及其性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壳素是存在于虾、蟹等甲壳类动物壳中的一类多聚糖,甲壳素分子是由2-乙酰胺-2-脱氧葡萄糖单体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直链多糖,甲壳素分子脱去乙酰基,就转变为壳聚糖,学名为1.4-2-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壳聚糖无毒无害,能被生物体降解利用且无副作用。壳聚糖具成膜性,随着涂膜保鲜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壳聚糖作为一种涂膜保鲜剂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试验以蟹壳为原料提取壳  相似文献   

8.
于小磊  赵大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363-14364
[目的]研究甲壳素、壳聚糖的制备方法。[方法]以3种干制的蚂蚁为原料,采用EDTA法和盐酸法制备了甲壳素和壳聚糖,采用红外光谱法和化学分析的方法对3种试样进行测定。[结果]蚂蚁是一种优良的制备壳聚糖的原料,尤其是黑蚂蚁可制得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壳聚糖。[结论]采用蚂蚁制备甲壳素、壳聚糖的工艺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混合酸湿法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孝感市售小龙虾的虾仁、虾壳中重金属铅、镉、铬和铜含量,其中铅、镉、铬的含量偏高。虾壳用HCl和NaOH处理,脱色后得到甲壳素产品,腿壳中甲壳素含量最高,为28.8%。所得甲壳素产品重金属含量得到降低。  相似文献   

10.
<正>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以Magdalena Titirici教授为主导的研究小组最先研究发现,虾壳中含有有机太阳能电池前体,同时也发现其亦存在于海洋中的其他甲壳类动物外壳中。这种天然的前体能用极便宜的价格取得丰富的来源。在甲壳素与壳聚糖中的基本物质明显比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常用的钌和铂更便宜。虾子或虾子的甲壳素可作为氮掺杂碳的来源以及可溶解的碳酸钙,用于作为诱导孔隙的牺牲范本。共同参与研究的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分离自海洋虾壳的一株放线菌F-1013对几丁质的利用及其发酵液的优化。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较高的几丁酶活力。通过对该菌发酵液的筛选和优化,认为该菌在pH8-9、5%的虾壳粉培养液中发酵5-7d,甲壳低聚糖含量达到0.3mg.mL-1,产菌量优于其他基质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高脱乙酰度、高黏度的壳聚糖。[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甲壳素品种和粒度、碱液浓度、碱处理方式、温度5个因素对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影响,利用优化条件制备壳聚糖后,测定其黏度和脱乙酰度。[结果]不同因素对壳聚糖脱乙酰度的影响依次为碱处理方式>碱液浓度>温度>甲壳素粒度>甲壳素的品种。优化的壳聚糖制备条件为碱处理方式1+1+1、碱液浓度50%、温度110℃、甲壳素粒度20、甲壳素的品种为东海小虾壳。制备的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和黏度分别为94%和2760 mPa.s。[结论]将得到的壳聚糖制成壳聚糖醋酸膜,对活性橙的染料废水有明显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发高品质的海虾风味料。[方法]根据味料同源原理,以酶解度、感官评定为指标,对新鲜海虾头的酶解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酶解效果较好的复合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并进行复合酶解正交试验。[结果]虾头原料酶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50℃,p H 5.5,时间8 h,加酶量0.2%,其中复合蛋白酶与风味蛋白酶的比例为1∶1。此条件下酶解液酶解度为26.77%,感官评定无苦味,虾风味浓。[结论]以该酶解液制备得到的鲜虾粉和深海虾酱味道鲜美,具有浓厚的天然虾香味。  相似文献   

14.
张少娟  梁俏君  陈巧欣  毛伟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570-11571,11594
[目的]研究以螃蟹壳和虾头为原料提取的蟹油和虾油的理化特性。[方法]在常温和煎炸条件下,测定比较芝麻香油、豆油、虾油和蟹油的酸值、碘值和过氧化值,并对4种油的外观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试验表明,虾油和螃蟹油在常温下新鲜度高,在煎炸条件下氧化稳定性比豆油和芝麻香油稍差,且在煎炸40min后失去特征优势;在感官评价中,虾油和螃蟹油综合得分较高,但在油炸条件下优势不明显。[结论]研究可为虾油和蟹油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维氏气单胞菌B565低酶活几丁质酶ChiC的性质及突破其低酶活的应用瓶颈,构建了重组ChiC毕赤酵母工程菌GS115/PIC9\|ChiC,进行甲醇诱导表达纯化,研究其基本酶学性质。结果表明,ChiC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甲醇诱导48 h后,达到摇瓶水平最大表达量232.6 mg/L。ChiC最适反应pH为8.0,温度为40℃。最适反应条件时比活力为7.6 U/mg。ChiC具有较宽的pH及温度适应性,在pH 3.0~10.0,40℃或者0~40℃,pH 7.0, 均可以保持80%以上最适酶活力。同时几丁质结合蛋白CBP21于大肠杆菌中实现胞内可溶表达,其表现出对虾壳几丁质和胶体几丁质的具有不同的结合能力。但CBP21促进ChiC降解胶体几丁质的能力(提高约9倍)明显高于其促进ChiC降解虾壳几丁质的能力(提高约2倍)。上述结果为该几丁质酶基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突破该低酶活几丁质酶的应用瓶颈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虾废弃物中蛋白质的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概述了国内外虾废弃物蛋白资源化利用的情况及工艺研发的现状,介绍了虾废弃物中蛋白质的存在形式、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详细阐述了虾废弃物蛋白的等电点沉淀法提取以及化学法与酶法水解虾废弃物蛋白,利用微生物发酵转化虾废弃物,为实现虾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提供了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胶体几丁质平板产生透明圈法,从竹林附近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高产几丁质酶的优良菌株,以胶体几丁质为反应底物,对其所产的几丁质酶粗酶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酶最适p H 7.5,在p H 6.5~9.5的缓冲液中放置12 h后,残余酶活仍在60%以上,在p H 7.0~8.5的缓冲液中残余酶活仍在80%以上,说明该酶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该酶在30℃时酶活最高,在低于60℃的处理条件下残余酶活仍在80%以上,且80℃处理后仍有37%的残余酶活,说明该酶的热稳定性较好;配制蟹壳培养基发酵该菌,发现该菌能直接降解蟹壳产生壳寡糖,且每克蟹壳降解后可产生5.3 mg还原糖。通过16S r DNA基因序列比对,鉴定该菌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18.
病毒检测在预防和控制对虾病毒性疫病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提高对虾病毒检测的快速性和简便性,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检测6种对虾病毒的RT-PCR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来自广西沿海地区的130份病虾样品中的黄头病毒(YHV)、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肝胰腺坏死病毒(HPV)、传染性皮下组织坏死病毒(IHHNV)以及杆状病毒(MBV)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白斑综合征病毒发病率最高,检出率高达73.8 %;传染性皮下组织坏死病毒发病率为18.5 %;桃拉病毒检出率为3.1 %;未检出黄头病毒、肝胰腺坏死病毒和杆状病毒.该RT-PCR方法扩增得到的片段经测序,结果与标准毒株的核酸数据高度吻合.实践证明,该实验建立的RT-PCR方法具有高度的准确性,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在对虾病毒检疫、流行病学调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