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景泰县喜泉镇陈庄村进行了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全膜覆土穴播栽培的春小麦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优于全膜不覆土穴播栽培及露地条播,折合产量8 657.41 kg/hm2,较全膜不覆土穴播栽培和露地条播分别增产7.40%、21.43%,纯收益18 158.53元/hm2,较全膜不覆土穴播栽培和露地条播分别增加1 504.63、3 497.25元/hm2。  相似文献   

2.
在临夏州高寒阴湿区田间比较了露地条播、露地穴播、全膜穴播、全膜覆土穴播啤酒大麦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苗期长势以全膜穴播最好,全膜覆土穴播次之,露地穴播好于露地条播。出苗至成熟期5、10 cm平均地温以全覆膜穴播最高,比露地条播分别高3.1、2.6℃;全膜覆土穴播次之,比露地条播分别高1.1、0.6℃;露地穴播较露地条播分别高0.5、0.4℃。啤酒大麦折合产量全膜覆土穴播、全膜穴播分别较常规种植增产9.9%、6.5%。  相似文献   

3.
2013年,作者在永靖县做了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全膜平铺(不覆土)穴播、膜测种植、露地条播4种模式试验。试验表明,全膜平铺穴播和膜侧沟播栽培技术虽然较露地条播栽培技术产量高,但在永靖县干旱山区抗旱效果远不如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因此建议在永靖县推广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以中麦175作为试验材料,探索了在全膜覆土穴播、宽幅精播、露地穴播、露地条播4种栽培模式下该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情况。结果表明,中麦175的最佳栽培模式为全膜覆土穴播。  相似文献   

5.
起垄覆膜方式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冬小麦不同栽培模式下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5种不同栽培模式下,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以全膜不覆土穴播处理和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相对较好。全膜不覆土穴播较其余处理增产12.3%~38.2%,全膜覆土穴播较膜侧穴播、露地条播、露地撒播处理增产19.9%~23.0%。综合考虑成本等各种因素,建议推广全膜覆...  相似文献   

6.
试验观察了山地梯田冬小麦不同方式覆膜栽培的效果,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半膜覆土穴播、膜侧条播均优于露地条播,3种栽培方式的折合产量分别依次为5 195.23、5 080.95、4 633.33 kg/hm2,分别较露地条播增产53.7%、50.2%、37.0%。  相似文献   

7.
在临洮县旱地试验观察了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冬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全膜不覆土穴播、膜侧穴播3种覆膜种植方式较露地条播(CK)均有增温、保墒、增产效果,其中以全膜不覆土穴播种植方式的折合产量最高,为6 527.8 kg/hm^2,较露地条播(CK)增产39.26%;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方式为6 423.6 kg/hm^2,较露地条播(CK)增产37.04%;膜侧穴播种植方式为6 354.2 kg/hm^2,较露地条播(CK)增产35.56%。  相似文献   

8.
覆膜方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甘谷县冬小麦不同覆膜栽培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覆膜栽培方式均能有效保墒增温,增产效果明显,以全膜覆土穴播的产量最高,较露地条播增产115.6%;全膜不覆土穴播和膜侧沟播分别较露地条播增产61.0%、45.5%。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全膜覆土穴播、全膜平铺(不覆土)穴播、露地条播三种覆膜方式的对比试验,进一步探索不同模式的增产效果,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冬油菜品种陇油9号为指示品种,以露地条播为对照,在环县川旱地试验观察了全膜覆土穴播、全膜平铺穴播、全膜微垄侧播等3种覆膜栽培方式对旱作冬油菜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及冬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膜栽培方式较对照露地条播而言,其保水保墒效果和保温增温效果均优于对照露地条播,且优化了冬油菜的经济性状,大幅度提高籽粒产量。保墒效果以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方式最好,在冬油菜播种期、出苗期、越冬前、返青期、蕾薹期、始花期、成熟期0~6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16、122、123、67、76、76、83 g/kg,较对照露地条播分别增加6、8、6、14、12、11、9 g/kg。保温增温效果以全膜微垄侧播栽培方式最好,播种期、出苗期、越冬前、返青期、蕾薹期、始花期、成熟期0~25 cm土层的平均土壤温度分别为23.0、23.0、17.6、17.1、23.3、26.0、28.3℃,较对照露地条播分别增加1.4、1.4、2.7、1.5、2.8、3.1、2.5℃。冬油菜籽粒折合产量以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方式最高,为2 416.7 kg/hm~2,较对照露地条播增产110.9%;全膜平铺穴播栽培方式次之,折合产量为2 142.4kg/hm~2,较对照露地条播增产87.0%;全膜微垄侧播栽培方式居第3位,冬油菜籽粒折合产量为2 128.5 kg/hm~2,较对照露地条播增产85.8%。建议在环县及周边旱地推广冬油菜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配套旱地冬油菜全膜平铺穴播栽培和全膜微垄侧播栽培。  相似文献   

11.
在镇原县半干旱塬区开展了冬小麦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3种覆膜方式较露地栽培均有明显的增温、保墒效果,以全膜覆土穴播增产效果最好,较露地条播增产47.0%,较全膜平铺不覆土穴播和覆膜垄侧穴播分别增产2.9%、6.5%。  相似文献   

12.
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冬小麦抗旱增产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静宁县旱作区观测了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抗旱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头茬折合产量最高,为4666.7 kg/hm^2,较露地条播增产1272.8 kg/hm^2,增产率37.5%;较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冬小麦增产11.6%;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冬小麦折合产量为4181.8 kg/hm^2,较露地条播增产23.2%。建议在极度干旱条件下,尽量采用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采取全膜覆土穴播(C)、全膜穴播(B)、膜侧条播(A)3种覆膜种植方式,并以露地条播为对照(CK),研究了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对地温及冬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方式对冬小麦地温效应主要表现在地表(0~10 cm),在5 cm土层处的影响最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弱;温度效应可使冬小麦的灌浆期延长,全膜覆土处理在拔节期表现出明显的降温效应,全膜穴播处理在灌浆期地表温度最高;测定期内,全膜覆土方式下干物质积累量比露地条播CK高18.01%~19.48%。产量为全膜覆土>膜侧>全膜穴播>露地。全膜覆土穴播 方式有效穗数和干物质累积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较大,是该方式产量最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旱地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土壤水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地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土壤水分效应。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前期,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全膜覆土穴播>膜侧沟播>露地条播;拔节—孕穗期0~20 cm土壤含水量全膜覆土穴播较露地条播提高4.6~5.2个百分点,而膜侧沟播较露地条播提高2.2~2.3个百分点;1 m土壤贮水量,全膜覆土穴播较露地条播增加29.0~48.0 mm,而膜侧沟播较露地条播增加12.9~20.4 mm。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小麦农田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使降水利用率最高达到74.1%,平均降水利用率达到71.0%;使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到19.58 kg·mm-1·hm-2,平均达到18.33 kg·mm-1·hm-2,在旱作小麦农田降水高效利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在宁夏彭阳县城阳乡涝池村杨小庄进行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试验,试验冬小麦品种为西峰系列的陇育4号,试验分为全膜覆土穴播、传统覆膜穴播、侧膜播种、露地条播(CK)4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具有增温保墒效果,冬小麦出苗快、生长健壮、抗倒伏、成穗率高、穗大粒饱、产量高,是旱作农业区冬小麦高产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了验证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在宁夏旱地小麦等旱作密植作物上的应用效果,设计了全膜覆土穴播、传统覆膜穴播、膜侧种植和露地条播4种种植方式,考察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含水量和土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种植与露地条播种植相比,在冬小麦各生育期0~100cm土壤贮水量和0~25cm平均地温均有所提高;小麦株高高出12.2cm,穗长增加1.28cm,千粒重增加4.11g,产量高出636.0kg/hm^2,增产38.3%。  相似文献   

17.
半干旱区胡麻地膜覆盖栽培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观察了榆中县半干旱区胡麻地膜覆盖不同栽培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全膜垄沟穴播、全膜覆土穴播、残膜穴播栽培的胡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产量依次为2 870、2 600、2 530 kg/hm2,分别较露地条播增产50.26%、36.13%、32.46%。是榆中县干旱半雨养农业区较为理想的胡麻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8.
覆膜及播种方式对旱地春小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景泰县旱作区进行了春小麦不同覆膜及播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处理折合产量为4652.8 kg/hm2,位居第1,比对照露地条播增产48.4%,有很好的保墒效果,且可以提高地温.全膜不覆土穴播处理的折合产量为4027.8 kg/hm2,位居第2,比对照露地条播增产28.2%.小麦穴播比条播产量构成因素好,穗大粒多,有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9.
以不覆膜露地条播为对照(CK),设置全膜平铺覆土穴播、全膜平铺(不覆土)穴播、膜侧沟播处理,研究了不同覆膜模式对胡麻生育期、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平铺(不覆土)穴播胡麻,因地膜增温保墒作用,生育期提前,单株分茎数增多,果增粒多饱满,折合产量达1 353 kg/hm2,较当地不覆膜露地条播增产21.2%。这项技术挖掘当地光热水肥资源的潜力,在陇东旱塬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是促进胡麻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旱地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点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旱作区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肥料效益。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能显著提高小麦肥料利用率和肥料利用效率。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最高分别为44.3%、24.7%、37.9%,平均分别为38.7%、21.0%、29.1%,较露地条播分别增加8.6、5.1、6.6个百分点;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氮、磷、钾肥料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14.8、25.0、13.1 kg·kg-1,平均分别为12.9、21.2、12.3 kg·kg-1,较露地条播分别增长29.0%、31.7%、23.0%。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能增强小麦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显著提高缺素区小麦的相对产量,从而降低氮、磷、钾施肥依从度。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缺氮、缺磷、缺钾区相对产量最高分别为60.0%、54.7%、89.7%,平均为58.7%、52.7%、88.8%,较露地条播分别增加3.7、3.9、2.7个百分点;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氮、磷、钾施肥依从度最高分别为42.6%、49.5%、11.9%,平均为41.3%、47.3%、11.2%,较露地条播分别减少3.7、3.9、2.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