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木麻黄无性系水培苗上接种13个外生和内生菌根菌苗株,观察苗根苗对木麻黄无性系苗高生长和造林12个月后树高、胸径和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3个外生和内生菌根菌都极显著地促进了木麻黄无性系小苗苗高的生长,最大的比对照苗高增加了68.5%,最小的也比对照增加了14.7%;造林12个月后。多数菌根菌对木麻黄无性系的促生作用明显下降。只有2~3个苗根菌株可以显著或极显著地促进木麻黄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菌根菌接种对甘蔗根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外生菌根菌、内生菌根菌、固氮菌作不同组合接种甘蔗幼苗,半灭菌盆栽管理.结果表明.以内生菌根菌接种处理的VA菌根菌侵染率最高;外生菌根菌、内生菌根菌和固氮菌联合三接种处理,促进甘蔗根点发生,根系发达,植株生长良好.切片观察到甘蔗菌根内除了受到内生菌根菌侵染外,也有一定程度的外生菌根菌侵染.  相似文献   

3.
菌根菌接种对甘蔗根系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外生菌根菌、内生菌根菌、固氮菌作不同组合接种甘蔗幼苗,半灭菌盆栽管理,结果表明,以内生菌根菌接种处理的VA菌根菌侵染率最高;外生菌根菌、内生菌根菌和固氮菌联合三接种处理,促进甘蔗根点发生,根系发达,植株生长良好,切片观察到甘蔗菌根内除了受到内生菌根菌侵染外,也有一定程度的外生菌根菌侵染。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VA菌根与外生菌根混合接种对毛白杨盆栽苗生长、P营养、光合及蒸腾特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在水分供给得到保证的大田条件下,菌根混合接种较单独接种更能促进宿主对P的吸收,VA菌根与外生菌根之间的负交互作用关系在毛白杨菌根混合接种苗的高生长及光合作用方面也明显地表现出来,其中在光合作用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就各类菌根对宿主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而言,VA菌根菌>VA菌根菌+外生菌根菌>外生菌根菌;地球囊霉菌>缩球囊霉菌>硬皮马勃;菌根接种苗木在光合特性方面所表现出的差异主要是由其叶肉细胞在光活性方面的差异引起的;对大多数菌根接种处理来讲,苗木的光合速率与其叶绿素含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VA菌根及其与外生菌根混合接种均能有效地减少毛白杨苗木的光合耗水量  相似文献   

5.
在田间条件下布置了毛白杨VA菌根与外生菌根混合接种抗涝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毛白杨菌根接种后若发生较长时间的水涝会严重抑制硬皮马勃、缩球囊霉菌单独及混合接种生长效应的发生,地球囊霉菌接种甚至会抑制毛白杨苗木的高生长。其原因是接种苗叶片的生长发育因水涝而受阻,使得苗木的光合产物积累能力急剧下降;水涝对毛白杨菌根接种苗的光合及蒸腾特性的影响不大,它们的日变化与在正常情况下的日变化表现出完全类似的规律。外生菌根与VA菌根关系对毛白杨菌根接种苗光合作用的影响依然存在;毛白杨苗木根系上硬皮马勃的感染率与VA菌根的感染率之间仍存在较明显的负交互作用关系;另外,水涝还能严重地抑制土壤中地球囊霉菌和缩球囊霉菌的繁殖。地球囊霉菌比缩球囊霉菌的抗水涝的能力要强的多。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薄壳山核桃波尼实生苗为试验对象,采用完全随机盆栽试验设计,探讨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对照苗,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可显著提高薄壳山核桃幼苗的地上干重和叶片光合能力(P<0.05)。其中,接种土生空团菌幼苗的地径和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苗和豆马勃属接种苗。  相似文献   

7.
石漠化地区桑树根际 AM 真菌具有多样性,鉴定了3属(球囊霉属、无梗囊霉属和巨孢囊霉属)16种 AM 真 菌,其中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为石漠化地区 AM 真菌优势属.以 AM 真菌和桑苗为试材,网室试验池中分别对 生长2个月的无菌根桑苗接种摩西球囊霉、根内球囊霉和细凹无根囊霉3个 AM 真菌菌种,45d后测量接种和不接 种桑苗的菌根侵染率、菌根依赖性、生长量和光合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网室中接种45d的桑苗菌根侵染率最高 达到(38.67±1.44)%,桑苗对真菌菌根依赖性最高达到(203.03±14.93)%,接种菌根桑苗株高、茎粗、叶片数、 第五片叶大小、主根长、植株鲜质量、干质量等都显著高于对照,菌根桑苗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 孔导度显著高于非菌根桑苗.研究结果证明:桑苗对菌根真菌有着高度的依赖性,提高根系吸收能力,促进叶片光 合作用,接种 AM 真菌能显著地促进桑苗根系和枝叶的生长,获得健壮的菌根化桑苗.  相似文献   

8.
元宝槭VA菌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状态下,球囊霉属(Glomus)的真菌为元宝械VA菌根菌优势种;在幼龄到壮龄期随树龄增加VA菌根感染强度增强,而后逐渐减弱;苗期接种VA菌根菌可提高菌根感染率,促进苗木生长。  相似文献   

9.
汤珧华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7):1005-1007,1020
[目的]研究接种外生菌根菌对白皮松生长的促进作用。[方法]对白皮松古树和小树接种不同剂量的彩色豆马勃菌,研究其对白皮松生长的影响。[结果]接种彩色豆马勃后,白皮松古树和小树的根部菌根侵染率明显得到提高,在小树中,使用菌的数量越多,菌根侵染率也越高;接种菌根菌能显著地促进白皮松古树的生长,对白皮松小树树高的生长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对地围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接种菌根菌能促使白皮松小树对土壤中氮、磷的吸收。[结论]该研究为白皮松在南方的良好生长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柏木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柏木幼苗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us)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进行接种与不接种处理,测定其生长指标,结果表明:与CK比较,接种3种外生菌根真菌后促进了柏木幼苗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其中松乳菇对柏木苗高生长影响最大,其次为土生空团菌和彩色豆马勃;对柏木苗地径生长以土生空团菌影响最大,其次为松乳菇和彩色豆马勃。相关性研究表明,柏木苗接种与不接种处理高生长和地径生长之间呈显著相关性,但不同的接种处理相关性不同,其中相关系数最小为不接种处理(CK),最大则为松乳菇接种处理。总体上3个菌种生长促进效应最好为土生空团菌和松乳菇。  相似文献   

11.
AM真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我国盐碱土中的AM真菌资源和AM真菌对植物耐盐性的影响,详细论述了内生菌根真菌提高植物耐盐性的机理,最后对耐盐性机理的研究前景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2.
杜鹃花类菌根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鹃花类菌根是指杜鹃花科几个属植物上形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菌根共生体,它可以帮助植物缓解环境的胁迫,使其在逆境下生存。为了发掘和利用菌根的潜能,满足生态建设和园艺生产的需要,杜鹃花类菌根的研究在国外受到广泛关注。该文从菌根的解剖结构、菌根真菌的物种多样性、菌根效应等方面对杜鹃花类菌根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该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从菌根真菌与兰科植物的共生营养关系、兰科植物菌根的营养效应和营养特性三方面对近年来兰科植物菌根营养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兰科植物菌根营养机理、菌根菌剂研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兰科植物菌根生物资源应用于兰科植物的园艺生产和保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祝文婷  陈为京  陈建爱  苗明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061-2062,2221
根据国内外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MF)的众多研究,从3个方面概述了盐胁迫下AMF对植物的影响,并深入阐述了目前AMF提高植物抗盐胁迫能力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项有待解决的问题,为盐碱地改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Ri)和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根外菌丝对重金属铅的吸收及转运能力,为明确AMF根外菌丝的铅转运能力提供依据。【方法】以菌根植物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寄主)和非菌根植物油菜(Brassica napus)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室培养系统(菌根室-施铅室-非菌根室)进行研究,其中菌根室种植蒺藜苜蓿并进行AMF处理,包括接种Ri、Fm和未接种对照(CK)3个处理;施铅室(中间隔室)设置0和800 mg/kg 2个铅处理;非菌根室种植油菜,试验共设CK、Ri、Fm、Pb、Ri×Pb、Fm×Pb 6个处理,研究铅胁迫下2种AMF根外菌丝对植物生长及铅离子富集的影响。【结果】(1)与CK处理比,Ri和Fm处理蒺藜苜蓿总生物量分别提高了43.55%和256.98%,铅胁迫对Ri和Fm处理蒺藜苜蓿的生物量无显著影响。(2)0 mg/kg 铅胁迫下,2种AMF均能够与蒺藜苜蓿形成良好共生关系,Fm和Ri处理菌根侵染率达到90%以上。Fm和Fm×Pb处理侵染根段丛枝丰度分别是Ri和Ri×Pb处理的8.75和2.51倍。(3)与Ri处理比,Ri×Pb处理菌根室培养基质中菌丝密度显著提高231.57%,施铅室培养基质中菌丝密度显著降低49.56%;与Fm处理比,Fm×Pb处理菌根室培养基质中菌丝密度提高314.09%,施铅室培养基质中菌丝密度降低21.09%。(4)Ri×Pb、Fm×Pb处理蒺藜苜蓿地上部铅含量分别是CK处理的3.60和8.45倍,根系铅含量分别是CK处理的7.45和217.87倍;Fm×Pb处理油菜根系铅含量是CK处理的62.15倍。【结论】AMF根外菌丝能够直接吸收并转运铅至寄主植物根部,并可能借由“外排”效应将铅运输至非菌根植物根系,且Fm促进植物生长及根外菌丝吸收转运铅的能力显著高于Ri。  相似文献   

16.
对鹅毛玉凤花菌根的基本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其菌根菌是通过根毛进入根被细胞,进而向通道细胞和皮层细胞侵染;经春、秋两季用鹅毛玉凤花菌根真菌单菌丝团进行真菌分离,共得到186个菌株,其中优势种属为兰科丝核菌类。结果表明,鹅毛玉凤花具有典型的兰科植物菌根构造,菌根菌的种类与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17.
茶树丛枝菌根真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枝菌根真菌是广泛存在于林地土壤中、与植物共生的重要的真菌类群,具有多种重要的有益功能。笔者综述了茶树丛枝菌根真菌的种类、形态结构、侵染率,及其对茶树在营养吸收、生长发育、矿质元素吸收、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的影响,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初步展望,以期为开展茶树AMF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灭菌条件下,利用人工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的方法,探讨不同AMF对枣树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在枣树和小麦之间所形成的菌丝网络(Common mycorrhizal networks,CMNs)对间作小麦的生物量、氮和磷浓度及含量的影响,揭示枣麦间作系统中CMNs的形成对间作小麦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的调节机理。结果表明:1)不同AMF对枣树生长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接种Funneliformis intraradices和F.mosseae处理的枣苗的生物量分别是不接种处理的1.06和1.31倍;2)在枣麦间作系统中CMNs的形成可显著促进相邻小麦对磷元素的吸收,当接种AMF时,30.00μm网膜处理小麦磷含量分别是Seal和0.45μm处理的1.49和1.38倍。综上所述,不同AMF对枣苗的生长及氮、磷养分吸收具有明显的差异;在枣树和小麦之间所形成的CMNs可以改善小麦对磷养分的吸收利用,促进间作小麦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用于菌根苗接种的高质量红汁乳菇菌株,为提高红汁乳菇产量提供支持。【方法】以10个红汁乳菇菌株(JH1、JH2、JH4、JH5、JH7、JH8、JH10、JH11、JH12、JH13)为研究对象,将菌株分别在PDA和BAF培养基上培养后,测定菌株生长势指标(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物量);将红汁乳菇液体菌种接种于马尾松幼苗根部合成菌根苗,以不接种为对照(CK),培养210 d后对菌根合成能力(菌根数量、菌根侵染率、菌根化率)和宿主植物生长量(苗高、主根长、地径、干质量)进行测定。对上述9个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用隶属函数法对菌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在PDA固体培养基上,以菌株JH1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到3.17 mm/d;在BAF液体培养基上,以菌株JH5的菌丝生物量最大,为3.28 g/L。②所有菌株均能与马尾松根系形成外生菌根,但菌根形态并不相同。接种红汁乳菇菌株JH5的马尾松苗的菌根数量为45.65个/株,菌根化率为90.67%,菌根侵染率为79.60%,显著高于其他9个菌株,表现出较强的合成菌根苗能力。③接种不同红汁乳菇菌株的马尾松苗,在苗高、主根长、地径和干质量等指标上表现各异。接种菌株JH4的马尾松苗高、主根长和干质量表现最优,较对照分别提高24.45%,16.72%和53.33%;接种菌株JH5的马尾松苗地径生长量表现最优,较对照提高5.19%。④相关性分析表明,菌丝生物量与菌根化率和菌根苗干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菌根数量与菌根化率和菌根苗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⑤基于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红汁乳菇JH5为适合培育菌根苗的最佳菌株,JH4和JH7为次优菌株。【结论】筛选出1个优良红汁乳菇菌株JH5,该菌株的生长势和菌根苗品质整体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20.
甘肃几种旱生植物VA菌根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6种旱生植物VA菌根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出12种VA菌根真菌,其中1个中国新纪录种:(1) 巨大巨孢囊霉(Gi.gigantean Gerd. &; Trappe);(2) 珍珠巨孢囊霉(Gi. margarita Becker &; Hall);(3) 聚丛球囊霉(Gl. aggregatum Schenck &; Smith emend);(4) 白色球囊霉(Gl. albidum Walker &; Rhodes);(5) 近明球囊霉(Gl. claroideum Schenck &; Smith);(6) 缩球囊霉(Gl. constrictum Trappe);(7) 副冠球囊霉(Gl.coronatum Giovannetti);(8) 集球囊霉(Gl. fasciculatu Gerd. &; Trappe emend. Walker &; Koske);(9) 根内球囊霉(Gl.intraradices Schenck &; Smith);(10) 单孢球囊霉(Gl. monosporum Gerd.&; Trappe);(11) 摩西球囊霉(Gl. mosseae Nicolson &; Gerdemann);(12) 网状球囊霉(Gl.reticulatum Bhattchar jee &; Mukerji)。本文对这12种VA菌根真菌的主要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