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如皋市土壤环境质量的调查分析,初步探明如皋市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13)
通过对慈溪市耕地284个土壤样品的分析、测定,按有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慈溪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适宜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3.
慈溪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慈溪市耕地284个土壤样品的分析、测定,按有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慈溪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适宜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 相似文献
4.
5.
土壤环境质量研究回顾与讨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土壤环境质量的研究和应用是环境科学和环境土壤学的重要命题。本文简要回顾了与土壤环境质量密切相关的土壤质量的概念与质疑,给出了土壤环境质量的参考定义,强调了这些概念和定义仍处于发展之中。土壤环境质量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土壤自身性状对其持续利用以及对其他环境要素,特别是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生存、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性。土壤环境质量是土壤环境“优劣”的一种概念,是特定需要之“环境条件”的量度,它与土壤的健康或清洁的状态,以及遭受污染的程度密切相关。本文重点讨论了土壤环境质量研究中需要考虑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土壤环境质量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包括标准的制订和土壤“可提取态”和植物有效性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杭锦后旗耕地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杭锦后旗耕地土壤重金属及土壤灌溉水的化验数据分析,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耕地环境质量做出了评价,杭锦后旗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测定四大金属均小于单项指标评价标准,属1级优;单项污染指数都小于1,证明耕地土壤属于安全程度,没有被污染,清洁水平,符合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要求的一级指标. 相似文献
7.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7)
重金属的环境问题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然而,在土壤环境质量重金属影响的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有待商榷的问题,包括确切理解土壤环境质量的概念。这不完全是一个土壤污染的问题,而是包含了背景状况、外来物质的侵袭与累积(沾污)状况、污染状况,因而要明确区分土壤沾污和土壤污染问题。采用合适的评价参比值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并讨论了制订标准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必须因地制宜地制订系列标准或标准系列,以客观反映土壤组成的复杂性和空间变异性。背景值仅可用于化学物质的累积性评估,土壤中重金属的存在是一种正常现象,在评估中应避免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侵蚀环境撂荒地植被恢复与土壤质量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黄土丘陵区退耕撂荒地植被恢复与土壤相关要素的关系,为生态恢复重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国科学院安塞水土保持实验站墩山退耕不同年限的撂荒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群落特征调查和土壤质量测试分析等,运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与土壤质量的协同效应研究。【结果】在其恢复过程中,植被地上生物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它们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而与土壤大团聚体、水稳性大团聚体、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水解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微生物量(C、N、P)以及土壤呼吸强度之间呈正相关,与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同时,植被地上生物量和植被覆盖度与土壤抗蚀性关系密切,它们与表示土壤抗蚀性能的土壤团聚度、结构系数之间呈正相关,与土壤分散系数、结构体破坏率之间呈负相关。土壤容重与土壤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土壤大团聚体含量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之间亦呈正相关。【结论】黄土丘陵区退耕撂荒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得到不断恢复提高,并能促进植被的生长繁衍,推动植被恢复演替进展,植被恢复健康和演替的同时,亦进一步推动土壤质量的改善提高,二者之间表现为正向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中国耕地保育技术创新不足已危及粮食安全与环境安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作物产量的提高,化肥等农用化学品投入量增加了3.6倍,而同期农民耕地保育技术水平却没有明显提升,盲目施肥、大量施肥、用药不当、灌溉不当,即以“费”的方式补偿技术不足现象普遍,由此不仅引起肥、水资源的过度消耗,还导致土壤质量退化、农民生产成本增加,水、土、大气环境和农产品污染加剧,对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造成隐患。研究显示,导致农民耕地保育技术水平难以提升的两大主要原因分别是耕地保育应用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弱化与现代农技服务业的缺失。多年来,国家级和省部级公益性土壤肥料农业专业研究机构均质化、碎片化、行政化问题不断加深,使得需要长期研究才能有所突破的土壤肥料应用与应用基础研究难以为继并被空洞化,至今难以为各农区提供易于为农民掌握和应用的耕地保育分区、分类、量化技术指标,难以推动现代专业化农技服务业的发展。要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亟需在3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重视稳定和保持国家与省级公益性土壤肥料专业科研院所的专业特征,发挥其在耕地保育技术创新研究中的核心作用。第二,在国家科研计划中,对耕地保育应用与应用基础领域研究主题适度稳定,执行年限也应适度延长,以便中国能够逐步为各主要农区建立一批科学、可靠的耕地保育技术规程,并对其进行持续的升级换代。第三,探索与中国农村经济技术条件更相适应的现代农技推广模式,发展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智能技术在耕地保育技术推广传播中的作用,以技术创新带动中国农技推广方式的转变,全面提升中国农民耕地保育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热区农田土壤养分性状分布特征,以海南琼中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2 168个土壤样品的分析测定,综合分析海南热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H、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和有效锌的含量、分布及成因,揭示热带农田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琼中耕地土壤总体呈酸性反应,土壤pH为4.50.5;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较丰富;有效磷和速效钾相对较缺乏,其平均含量分别为7.4和39.7 mg/kg。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分别为508.9和82.8 mg/kg,均相对较缺乏,且空间分布不均;土壤有效锌含量丰富,其平均含量为4.72 mg/kg,但由于耕地土壤酸性较强,存在锌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6.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对耕地进行分等定级,是查清耕地质量状况的必要手段。耕地地力划分标准的编制采用综合归纳法、专家经验法和限制因素法。该文试图通过对赫章县水塘乡农区的耕地进行地力调查、分等、定级、评价等方面的阐述,为更加有效的保护耕地、合理开发利用和新增耕地的定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理论研究方法,研究了耕地保护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1)优质耕地具有数量少、产量高、易占用、难补偿4个特征;(2)划定优质耕地永久保护区,保护优质耕地(和园地)免于开发和破坏,并且质量稳定提高,对优质耕地实行永久、刚性保护;(3)优质耕地永久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在设立原则、保护数量、保护强度上有一定差别。最后提出优质耕地永久保护区划定是保护耕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肥料研究及其在耕地质量提升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微生物肥料是农用生物制品的重要一员,在可持续农业发展和绿色农产品生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微生物肥料研究与产业化发展迅速,微生物肥料产业基本形成,但也面临着不少制约因素。同时我国耕地质量形势不容乐观,应用微生物肥料是耕地质量提升的不可或缺的技术措施。综述了我国微生物肥料研究及产业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在提升耕地质量上的应用前景,并指出了微生物肥料今后研究及产业化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