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现有芦笋机械收获技术的特点,将现有芦笋收获机分为集中式和选择式2大类,分别对2种类型收获机的收获原理、作业特点和工作效率进行详细分析,并指出集中式和选择式收获机各自存在的关键问题。在分析芦笋田间生长形态的基础上指出,三维识别定位和机器人技术是最有可能成为解决芦笋高效收获的关键技术,将其应用于芦笋收获作业,并提高算法的实时识别效率,可以提高作物探测精度和分离收获效率,从而降低收获过程损失。通过与新型种植模式的集成,机器人收获技术必将解决芦笋机械化收获这一世界性难题。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由于民和县马铃薯种植,收获等过程基本上都是由人工完成,不仅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民和县农机推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是乐都县主要避灾农作物之一.但乐都县马铃薯种植方式和收获方式仍以人点畜拉和人工挖掘的传统种植收获模式为主,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速度慢,效益低,耗能高,已不适应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近年来乐都县农机推广部门组织实施了小面积马铃薯机械播种和机械收获试验.在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由于民和县马铃薯种植、收获全过程基本上都是由人工完成,不仅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而且制约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面对新形势,民和县农机推广站抓住这一机遇,引进了马铃薯机械种植、收获等机械,进行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等工作,在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是民和县主要避灾农作物之一,随着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的深入,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由于马铃署播种收获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费工费时. 相似文献
6.
7.
传统的人工种植、收获模式已抑制了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步伐。为了加快这一产业在互助县的发展速度及进程,推动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和收获技术成为当务之急。就互助县马铃薯机械化种植及收获技术要点进行简单阐述,以期促进互助县马铃薯机械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世界森林生态采伐理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了世界森林生态采伐理论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新林业理论、“接近自然的林业”理论、多效益理论、林业分工论、森林多功能论、效益协同论、“船迹”理论、森林效益永续论、木材培育论、法正林理论,同时也探讨了中国森林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3.
14.
作物垄作栽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综述了适宜不同类型区土地的垄作栽培模式,及垄作对土壤系统的改良、个体生长发育的促进和作物产量品质的提高等作用,并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芦笋采收期间,发茎数和产量在4月21日左右和5月中旬有二个高峰,采收后期的产量和发茎数下降,次品率较高;空心笋主要在4月份发生;白芦笋的空心率高于绿芦笋。产量、茎数及地温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空心率与地温显著负相关。维生素 C 含量以开始采收时最低,绿芦笋的维生素 C 含量在4月26日最高,白芦笋的维生素 C 含量采收后期较高,在整个采收期间绿芦笋的维生素 C 含量始终高于白芦笋。粗纤维含量以4月份最低,以后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7.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与油料作物,我们应当大力推广大垄密植机械化栽培技术,提高农民的收入。花生大垄密植机械化栽培技术可以将花生的产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对花生种植实现高产高效是增加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19.
宁南半干旱地区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10月至1998年9月,在宁南旱作农业区,采用沟垄相间、垄上覆膜、沟内种植、垄面产流、沟内集水的微集水种植方式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耗水量增加99.6%~100.5%,产量提高67.9%~71.0%,水分利用率达到13.84~21.76kg/(mm·hm2);处理中窄垄型增产效果优于宽垄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