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然次生林经营技术与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次生林”一词是随着人们对森林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森林经营工作的不断加强而出现的。次生林是森林的一大类型,是相对于原始林而言的。它是指原始林由于采伐、开垦、火灾和其他人为因素、自然灾害而遭受破坏后,经自然恢复而成的次生群落。有些人工林在采伐后又生长起原栽培树种的萌生林木与天然发生的其他树种混生形成的林分,亦称之为次生林。本文所指天然次生林则是前者。天然次生林中确实有些类型是劣质低产的,它们与原始林相比,树种的经济价值较低,木材产量较少,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优质高产的。按照比较通用的分类方法,根据林分的自然类型…  相似文献   

2.
天然林之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天然林首先指的是原始林,然后是天然次生林。天然次生林有两种形式:一是原始林遭自然灾害(火、洪、冻、风和病虫等)破坏后,自然更新恢复起来的森林;二是森林(天然林或人工林)遭人力破坏(砍伐、火烧和开垦等)后的迹地(含退耕还林地),经封山育林而成的森林。原始林和第一种形式天然次生林,一般是分布在边陲高原和内地高海拔峻岭水源发源地带,第二种形式天然次生林遍及在人烟稠密的低山丘陵地带。以原始林为核心来略述天然林特定内含的优势:原始林的树种组成有纯林和混交林,其分布由高纬度高海拔向低纬度低海拔过渡的顺序…  相似文献   

3.
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科技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天然林,天然林是指依靠自然力形成的森林,包括原始林和天然次生林。原始森林是尚未经人类经营活动或人为破坏的森林,天然次生林是原始林经过采伐或多次破坏后自然恢复起来的森林。[1]天然林保护工程是我国为改善人类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及物种多样性所...  相似文献   

4.
林分结构研究以往多注重于一维直径、树高结构或二维空间分布格局,对林分的三维特性研究较少。应用森林结构三维模型,以吉林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和金仓林场的原始林、天然次生林和柞树纯林为研究对象,开展林分空间结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1)各林分空间结构异质性指数SCI为:原始林4.03,原始次生林3.16,柞树纯林2.74;2)各林分垂直梯度和斑块类型数量:原始林7.67m,12.60、原始次生林6.58m,10.97、柞树纯林5.36m,8.13;3)各林分垂直梯度和斑块类型多样性指数:原始林1.799,3.327,原始次生林1.780,3.164,柞树纯林1.445,2.322。原始林的水平聚集程度、垂直结构和三维结构异质性都最大,其次是原始次生林,最小的则是柞树纯林。三维结构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和评价林分的结构异质性。  相似文献   

5.
次生林就是天然次生林的简称。是原始林受人为或自然因素破坏后,自然恢复或经过一定程度的封禁而重新恢复起来的森林。也可以把“次生林”理解为“再生林”。次生林一般都是受过多次人类活动的破坏而逆行演替的不稳定群落,大多是由比较能够适应恶劣环境条件的先锋树种组成的派生林。但是,不能把次生林均视为经济价值低的森林,也就是不能将次生林的“次”看成是次品的  相似文献   

6.
王雪  接伟光  蔡柏岩 《林业科学》2012,48(9):99-107
以3个不同生境黄檗菌根为研究对象,采用酸性品红染色法分析黄檗根系AM真菌侵染情况;利用PCR-DGGE技术并结合DGGE图谱分析、DNA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研究黄檗菌根AM真菌菌群组成及多样性,揭示不同生境黄檗AM真菌菌群动态变化规律,为黄檗菌根功能菌群的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不同生境黄檗根系与AM真菌均能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并且侵染率、DGGE图谱条带丰度和优势度存在差异。城市人工林地区菌根的侵染率、丰度、优势度、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天然次生林和天然原始林,且天然原始林地区菌根各项检测指标最低。DGGE条带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全部序列可分为4类菌群,即球囊霉属、盾孢囊霉属、多孢囊霉属和肉盘菌科。城市人工林、天然次生林和天然原始林黄檗根系样品中最具优势的AM真菌均为Glomus属。  相似文献   

7.
我区天然次生林约有一亿多亩,占全区森林总面积的40%左右。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南部、大小罕山、大青山,蛮汗山、贺兰山等地。这些天然次生林是原始林或天然林,在历代反动阶级统治时期,曾经遭受滥伐、烧垦、火灾等破坏,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群众,扶育保护重新恢复起来的一种森林,它是我区分布较广,面积很大的一种森林。  相似文献   

8.
一、什么叫次生林 国外一般把森林划分为三代林:即第一代林称原始林,第二代林称次生林;第三代林称人工林。 国内有人把再生林、派生林、低价林萌生林(无性更新)、阔叶林、杂木林等视为次生林。我们认为,次生林是原始林受外因反复破坏形成的次生群落。  相似文献   

9.
我国森林面积为12,186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2.7%,属于少林国家。在现有林中天然林面积占77%,天然林在我国现有林中居主体地位。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的主要成份,我国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森林资源的消长休戚相关,目前维持国土生态平衡的,主要依赖于现有的天然林。我国森林总蓄积量原始林占75%,天然次生林占23%。原始林中成过熟林木较多,是目前术材生产的主要基地,天然次生林近熟木和中龄木较多,是近期木材生产后备基地,人工林目前尚处于中、幼龄阶段,木材蓄积量仅占2%,在本世纪内不可能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大量木材。从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来看,无论是保持  相似文献   

10.
森林调查的方法很多。对于次生林采用哪种方法较好?过去材料不多。多是关于原始林和人工林的。次生林与原始林和人工林又有差异。林分形成的方式、生长规律、分布情况等都不相同。在次生林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林木呈丛状生长。对于丛状分布的林木,在采用六株木调查法时,是以其一丛为一株计算,还是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了不同时期择伐后形成的长白山北坡天然次生林的群落特性,研究了28年恢复期间乔木种多样性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天然次生林内林分的乔木种丰富度S变化较小,始终保持在18-22;(2)在次生林内更新层、演替层及林分的Simpson指数D变化趋势基本类似,主林层在受到干扰后的前15年恢复期Simpson指数D缓慢减小,第15年以后变化比较小;(3)天然次生林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小,Shannon-Wiener指数(H)变化幅度始终保持在原始林的H±10%以内。图3表1参14。  相似文献   

12.
ITTO在2002提出的《热带退化与次生森林恢复、经营和重建指南》中将热带森林类别划分为原始林、修正天然林和人工林。修正天然林可分为经营原始林和退化与次生森林2个类型, 其中的退化与次生森林包括退化原始林、次生林和退化林地。不同森林类别之间存在动态变化的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详细阐述ITTO对原始林、退化原始林、次生林和其他热带森林类别界定的同时, 综述了ITTO热带森林类别分类体系的发展和其他组织与国际进程对不同森林类别的相关定义。  相似文献   

13.
选择云南石林喀斯特景区地带性植被(原始林)及受人为干扰形成的次生林、灌丛、草地、云南松林5种生境,进行雨季、旱季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密度、生物量及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大型土壤动物种类、生物量、多样性指数与干扰状态具有明显关系。景区内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为腹足纲、倍足纲、膜翅目和正蚓目,而正蚓目仅在原始林和次生林中出现,且数量较多,为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指示物种;无论旱季或雨季,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均以原始林最高,而受人为干扰最重的灌丛和草地则最低;该区大型土壤动物的分布有明显的表聚现象;5种生境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均较低,而受人为保护的次生林与原始林土壤动物类群的相似性最高。  相似文献   

14.
次生林改造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生林改造是在封山育林的基础上加以培育管理,达到速生丰产,增加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目的。天然次生林是原始林通过采伐或多次破坏后,自然恢复起来的森林,多为幼壮林,较不稳定,组成较杂,阔叶树种常占优势。次生林改造最好是顺植被演替规律,利用自然资源、自然力进行人工培育,从疏林阶段起步,开展封山育林,使其加速成林成材。利用树种资源和植被基础,用较少的投资较快地形成生态稳定的森林,获得数量较多、品质较好的林木蓄  相似文献   

15.
坡垒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亦属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野外大树稀少且幼树存在增补限制,亟待开展保护研究。为了解坡垒适生群落特征,通过在海南尖峰岭的原始林和次生林中分别设置7个20 m×20 m样地,分析两种生境类型下坡垒群落在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等方面的共性和差异。结果表明:1)坡垒适生群落共记录到木本植物294种,隶属75科168属,单种科、寡种科和单种属、寡种属比例大,樟科、壳斗科、茜草科和山矾科为坡垒适生群落的优势科;2)原始林和次生林坡垒适生群落均无明显优势种,但坡垒种群在次生林的功能地位和作用相对较强;3)坡垒在原始林和次生林均表现为较宽的生态位,表明坡垒对资源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坡垒在原始林的生态位宽度较次生林大,其对原始林群落的环境适应能力相对较强,对资源的利用相对较充分。研究为揭示坡垒适生群落的结构及发展趋势提供了基础资料,对极小种群的恢复与保护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牡丹江林区分布着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以东京城林业局为例,天然次生林的面积占全局有林地总面积的59%,其中柞树次生林占49%,杨桦次生林占10%(1971年)。天然次生林在森林经营中占有重要地位,是重要的后备资源。因此合理组织次生林经营显得非常必要。抚育管理是次生林经营的重要内容,而抚  相似文献   

17.
次生林是原始森林经过多次不合理采伐和严重破坏以后自然形成的森林,与原始林一起同属天然林,但它是在不合理的采伐、樵采、火灾、  相似文献   

18.
单叶省藤     
许煌灿 《热带林业》2002,30(1):42-42,41
单叶省藤是我省天然分部仅见于海南岛东部及中部海拔300—1100m的原始林和次生林中,人工栽培已扩大到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的南部地区。藤茎具良好工艺特性,是藤编家具及工艺品的优良材料,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和开发应用前景,是目前华南地区推广栽培的优良藤种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两种恢复模式下林分结构、物种组成与原始林的差异,了解不同恢复模式下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森林生态系统人工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 ]选择九连山境内由人工种植杉木自然恢复36年形成的针阔混交林、皆伐后自然恢复32年的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和未受人为干扰的原始森林(以下分别简称为杉木林、次生林、原始林)为研究对象,分析3种林分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幼树1 cm≤DBH5 cm、小树5 cm≤DBH10 cm和成年树DBH≥10 cm)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优势度、群落结构和功能群变化等,探究不同恢复模式下亚热带森林物种多样性恢复的特征变化。[结果 ]杉木林共有木本植物4 983株,隶属于29科75种;次生林共有2 879株,隶属于26科73种;原始林共有4 770株,隶属于38科126种。原始林与杉木林幼树的胸高断面积为次生林的2倍;小树阶段3种林分无显著差异;次生林和杉木林成年树的胸高断面积分别为原始林的37%和70%。杉木林与次生林在种-面积、种-多度及种-物种等级上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幼树阶段,次生林物种数随着抽取个体数增加积累速度高于杉木林;成年树阶段,杉木林物种个数的积累速度要快于次生林。杉木林和次生林总体的物种丰富度比较接近,约为原始林的55%,但次生林幼树及成年树的物种丰富度少于杉木林。总体上次生林的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地高于杉木林,各生长阶段并无显著差异。次生林在幼树、小树阶段的DBH和树高均显著大于杉木林,成年树阶段的DBH则显著小于杉木林。次生林各生长阶段的先锋种重要值均为最大,杉木林成年树的耐荫种重要值最小。[结论 ]人工恢复与自然恢复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物种个数都能朝着当地顶级群落演替。相对于自然恢复的次生林,人工恢复的杉木林在短期恢复中有利于物种个体数及生物量的积累,能更快的形成复杂垂直结构的森林群落;但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更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运用α和β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热带地区海南中部山区草地、灌丛、次生林和原始林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s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演替阶段间的物种多样性大小差异;而Alatalo均匀度指数能较好反映物种分布变化。从草地到原始林阶段,群落α物种多样性呈连续增大趋势。Jac-card和Srenson相异性指数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演替阶段群落间的物种更替,且呈单峰曲线变化,在灌丛与次生林过渡阶段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