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木到材方式适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勤  李焕 《林业科技》1996,21(2):79-80
原木到材方式适用技术的研究刘勤,李焕(黑龙江省木材采运研究所)(黑龙江省南岔林业局)刘易善,张文臣(黑龙江省木材采运研究所)(黑龙江省亚布力林业局)所谓原木到材方式的伐区生产适用技术,是指运用该技术进行伐区生产作业时,有利于提高林业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原木运材是当前世界木材汽车运输中的主要方式。据统计,其年运量约占世界木材生产的70%以上,美国、瑞典等欧美国家都采用大中型汽车列车运输原木。我国北方林区,虽然主要是原条运材方式,但是随着森林可采资源和单位面积出材量的减少,以及伐区集材方式的变化,原木年运量也出现了逐年增长的趋势。只是我国目前尚缺乏与大中型运材汽车相匹配的原木全挂车,主车牵引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致使原木运材成本偏高。为此,我所遵照黑龙江省森工总局1986年度下达的科研计划,研制出了GQP10  相似文献   

3.
木材采运方式一般为原木、原条和伐倒木三种,以原木和原条两种方式占多数。因为伐倒木在运输上比较困难,只在极少数国家应用。由于造纸和人造板工业的发展,出于充分利用树木资源的需要,一种木材利用新工艺—全树削片(不包括树根)从七十年代以来已经出现并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木材采运产值在林业企业经济效益中居于主导地位,而原木价值又是提高木材采运产值的关键。以和龙林业局为例:该局1987年的工业总产值为3211.3万元。其中木材采运产值为2568.1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9.9%,而锯材、胶合板、纤维板及其它等项产值仅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2.72%、4.9%、2.45%,9.94%。可见,在木材采运中,加强对原木价值增值的研究,对于提  相似文献   

5.
森工采运方式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春林区是国家重要木材生产基地之一 ,经过 5 0多年的开发利用 ,可采资源锐减 ,加之森工企业木材产量基本调整到位 ,从而促使木材生产采运方式和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1 采运方式的变革伊春林区从开发至今 ,由于森林资源的不断减少 ,采运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仅以翠峦林业局为例 ,该局自 1 948年成立作业所就开始了森工生产 ,1 96 3年以前 ,冬季是利用冰雪滑道、拖拉机 (KT- 1 2 )、爬犁马套子进行原木集材、运材 (实行针叶树的径级择伐和采针留阔的采伐 ) ,夏季是利用河流赶羊流送的水运方式。 1 96 3年后 ,木材水运改为陆运 ,实…  相似文献   

6.
造材是将伐倒木锯截成原木、短圆材或任意长度木材的过程,造材在木材采运作业中为木材拖曳集材、全载集材或索道集材作准备。大多数的造材作业使用链锯进行,伐木与造材一般使用一台汕锯。已被逐渐普遍采用的原条和长原木拖集,导致了造材更多地在装车场进行,相应地林中造材就减少了。  相似文献   

7.
在木材采运生产中,检尺工作是木材生产、经营管理和调拨使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据统计,贮木场检尺人员数占总人数的15%以上。当前,我国木材检验手段主要靠手工作业,虽然出现了几种类型的原木测量仪器,但都没有被广泛地应用。其主要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贮木场原木生产线的类别及其组合型式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区贮木场生产线是完成原木商品材任务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工艺组织形式之一,随着木材采运方式的变革,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得到了逐步发展和完善。林业部带岭林业实验局,于1956年试验成功了第一条贮木与制材联合生产线,继之在伊春、牡丹江、吉林和牙克石等主要林区得到推广,并形成了各有特色的组合体系。至60年代初期,原木  相似文献   

9.
1983年一场大火将澳大利亚南部的大片森林烧毁,为了在青腐菌侵入之前抢救出那些上等火烧锯材原木,制材厂采取多班制工作。来自维多利亚、新南威尔士和塔斯马尼亚的几百名临时工人及其采运设备,抢运出大约200万立方米上等锯材原木和胶合板原木。这次联合抢运作业延续到1984年初,实  相似文献   

10.
伐倒木采运是指将伐倒木运至运材路边,或装车场后进行打枝的一种采运方式,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早在四十年代,德国就开始采用这种采运方式,苏联在1948年曾对这种方式进行过研究,并认为它是一种最好的采运方式,1950年还着手制定过一项计划,建议把伐倒木采运作为一种标准的采运工艺过程。加拿大在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四化建设的发展,应立即改变现行的林业经济结构与产品结构。将我国林业企业由采运的单一产品经济,过渡到采、育、加工、综合利用并重,由低级的简易加工,发展为高级木材综合利用。尽快结束卖原料(原木)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福建省漳平五一国有林场木材产贮作业各环节对原木品质及经济效益影响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合理的木材采、集、运、贮生产作业方法,为降低木材损耗、提高木材品质及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和作业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肖生灵 《森林工程》1995,11(4):61-64
本文将俄罗斯目前应用于森工采运作业的典型机械设备及类型多样的采运生产工艺方案做了较祥细的介绍。指出,俄罗斯大约有30%的采伐量是用伐木归堆机、伐木集材机进行生产的,打枝向打枝造材机发展,山上装车发展装载机和翻背式装车机,运材发展带自装设施的运材汽车,贮木场向造材选材自动化发展。在工艺方案中除伐倒木、原条和原木生产外,还强调采伐剩余物的削片生产工艺。今后俄罗斯森工采运将进一步向均衡生产,全盘机械化、自动化和全树利用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贮木场装卸桥的木材抓具就其抓取木材的部位不同,可大体分为端向抓具和径向抓具两大类。端向抓具结构庞大,工作灵活性较差;径向抓具结构简单,工作灵活。但目前的径向抓具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腭爪不能顺利地插入楞堆原木缝中。为此,中南林学院森工系采运教研室进行了一种新型的腭爪式木材抓具的研究、设  相似文献   

15.
管宁 《国际木业》2008,(11):51-51
俄罗斯:俄罗斯正试图提高原木出口税来支持林产工业的发展。但是,问题在于,俄罗斯林产工业不可能迅速扩大其生产能力,以加工原来供出口的原木。在过去5年,该国针叶原木加工能力平均年增长400万m^3,但由于基础设施差、资金不足、腐化及官僚主义等原因,近期不可能发展得更快了。这将使庞大的林业和采运业受到负面影响,失业率将提高。近几年,俄罗斯林产工业发展最快的是人造板生产,锯材生产发展最慢,而人造板生产在原木利用中只占较小的份额。原木出口税提高未必能达到政府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王志业 《森林工程》1997,13(4):9-10
本文对森林采伐的历史做了回顾、对采运的现状做了分析和研究、提出资源形势变化后的森林采运对策:要减少产量,珍惜每块资源;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采伐方式,不强行套用现行采伐方式,因地制宜选用集材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事业部制都是适宜国营林业局的一种组织形式。但是,作为以森林培育和采伐利用为主要经营活动的国营林业局,要有效地实施事业部制,必须解决一个其他行业的企业所不存在的特殊问题,即营林生产与采运生产的合理组织方式问题。迄今为止,率先实行事业部制的森工企业处理这一问题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方式是把所有从事采运生产和营林生产的单位和人员彻底分开,分别组成实行专业化生产的、相对独立的营林事业部和采运事业部(有的企业称为公司或分公司)。本文称这一方式为“专  相似文献   

18.
确定单株林木价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同题。在异龄林经营中,它的意义更大。异龄林作业体系的经营效果,直接依赖于单株林木物理和经济测定的知识。在同龄林经营中,同样需要林木生长和林木经济价值两方面的知识。在森林经营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若干次中间采伐,目的是从现有立木蓄积中获得可能的最大收益。每进行一次间伐或其它形式的采伐,实际上都是采伐一株株的林木,因此需要估算单木和林分现在与未来两种价值。当我们从经济角度考虑应该采伐多少林木时,就无法回避单木价值问题。因此,确定单木价值的知识是森林经营者不可缺少的工具。单株林木评价是立木估价技术的扩展和进一步精炼。它实质上是一个估计单株林木转移收益的问题;更进一步说,是一个估计单株林木所含的各个原木或其它单位的转移收益。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单株林木或原木单位的采运成本、加工成本和销售价格。林木、原木、加工方式等都不可能标准化;实际上,它们的  相似文献   

19.
运输原木的汽车列车一直采用汽车拖拉原木挂车回空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有很多缺点:如挂车轮胎磨损大,对路面破坏大及安全性差等。为此,在原木楞场设卸挂车设备,在汽车上设固定挂车卡铁。即实施汽车原木列车运材载运挂车回空的方法,此方法比汽车拖扛原木挂车回空方法多运原木5213.29m~3,多收入81431.59元,走行公里少28.303km。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做车运原木,在车廂两侧用木立柱加固,并用镀锌铁线捆绑,这是自铁路运原木以来就采用的运输方式。无立柱装车法是用钢索捆绑原木,代替木立柱和铁线的一种新的装车方法。它是1955年8月由伊春林区装车工人提出,铁路局大力支持下试验成功的,具有行车安全、作业简便、经济便宜、并可节约大量木立柱、保护幼树等优点。为了搞好原木运输工作,我们对这一新的装车方法,作了为期五个月的考察,现将考察结果整理于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