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不同疏花留果方式对红色梨32号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主要研究红梨32号果实生产过程中的最佳疏花留果的方法。以红梨32号为试材,采用不同果实序位的留果方式以及不同疏花疏果的方法,在红梨32号的开花期、结果期以及果实成熟期,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一个结果枝上,1-6号果位上每个果位留果一个以及每个果位上不进行疏花蔬果,平均单果重、平均果实纵径以及果面果锈面积差异性显著,2、3、4号果位的果型端正,无生理落果现象;同时,一结果枝上同时保留2、3和4号果位的花朵,每朵花序留2个果,平均单果重最重,达284.45g,较其他留果方式差异性明显,果形指数为0.878,此处理方法有明显的果实增重作用,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梨树合理的果位留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成胚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7个不同基因型的不结球白菜为供试材料,对影响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的若干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秋冬季日光温室内,供试植株主花序第一朵花开后第7~14天取样,即初花期是最佳取样时期;不同基因型间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差异很大,在接种的17个基因型中,有12个诱导出胚,诱导成功率71%;其中102号产胚量最高,达到32.78个/蕾;在已产胚材料中,产胚量最高的基因型是产胚量最低的基因型的546倍;较易抽薹型材料的产胚能力大于易抽薹型和不易抽薹型。以B5有机成分代替NLN有机成分,能够提高产胚量,尤其是对难成胚基因型的小孢子胚胎发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甘露醇对小孢子分裂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油菜小孢子培养已经成为油菜育种和生物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影响小孢子成胚和成苗的因素较多,低诱导频率及成苗率严重限制了该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为了全面了解小孢子胚状体发生能力及影响再生体系的各项因素,掌握该技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方向,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影响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供体植株基因型、供体植株生长条件及生理状态、小孢子发育时期、培养基组成、培养条件,及其在双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转基因育种等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杜娟 《种子世界》2014,(9):18-19
<正>大豆遗传转化的受体主要有未成熟子叶、胚性悬浮培养物(细胞团)、胚轴、子叶节和子房等。其中,大豆未成熟子叶和胚性悬浮培养物主要作为基因枪法的转化受体,由于它们的体积较小,作为基因枪轰击的靶较为经济;大豆胚轴和子叶节可以作为农杆菌介导法的主要转化受体;子房可作为花粉管通道法的转化受体。1基因枪法基因枪法又称生物弹法或微粒枪法、微粒轰击法,是依赖高速度的金属微粒将外源基因引入活细胞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活性炭对小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24个小白菜品种为材料,通过在NLN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活性炭,研究其对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LN-13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0.5 g/L),有利于小孢子胚的诱导和形成,供试材料(N4,N8)添加活性炭处理胚诱导率较未添加活性炭的处理分别提高19,66.5倍.采用添加活性炭(0.5 g/L)的NLN培养基对24份小白菜品种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有20份材料诱导出胚,培养成功率为83.3%.表明添加活性炭的培养基对小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有较好的效果.不同基因型间胚诱导率差别较大,每花蕾诱导胚数为0.4~86.7个.依据胚诱导率的高低可将其分为极易诱导、易诱导、难诱导和不能诱导出胚4类.B5 6-BA 0.2 mg/L NAA 0.02 mg/L 活性炭0.5 g/L 3%蔗糖 1%琼脂培养基有利于幼胚长成植株.  相似文献   

6.
小白菜小孢子胚状体诱导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小白菜杂交种为试材,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研究影响小孢子胚状体形成因素的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胚状体的诱导率不同;NLN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减半有利于小孢子胚诱导,其诱导率达到100%;培养基中添加0.05 mg/L的6-BA和0.2 mg/L的NAA可以提高胚状体诱导率;活性炭和琼脂糖对诱导胚状体发生和发育有促进作用,可使子叶胚的比例达90%以上;花蕾经4℃低温预处理24 h后的成胚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香蕉是热带亚热带发展中国家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碳水化合物来源。但近年来,香蕉生产受到严重的病虫危害。大多数香蕉栽培品种是三倍体,生长周期长,而且不孕。由于没有种子,给繁殖和育种带来一定的困难。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为香蕉品种的改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香蕉的遗传转化方法有电激法、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等。农杆菌介导法的应用是香蕉品种改良的一个重大突破。香蕉遗传转化的外植体也发展到多种,有原生质体,胚性细胞悬浮系,分生组织,以及横切薄片等。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出现了转化效率更高,重复性更好的香蕉遗传转化技术。如农杆菌和基因枪结合法,离心辅助农杆菌介导法、真空渗透技术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出现,必将推动香蕉产业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由于遗传改良进展缓慢,转基因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应用于常规育种中。到目前为止,甘薯已利用叶片、叶柄、茎、原生质体、愈伤组织、新鲜块根、胚性愈伤组织和胚性悬浮细胞系作为遗传转化受体材料,其中早期以叶片、叶柄为主,目前利用胚性愈伤组织和胚性悬浮细胞系作为转化受体的研究越来越多。用于甘薯遗传转化的方法有农杆菌介导法、电击法和基因枪法,其中以根癌农杆菌介导法为主。  相似文献   

9.
提高大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诱导率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对提高大白菜小孢子胚诱导和形成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4个大白菜品种(品系)在NLN-13液体培养基中有21个品种诱导出胚。各品种间小孢子胚产量差别极大,每花蕾产胚在0.1-14.66个之间。比较添加不同浓度蔗糖和激素的NLN培养基的培养效果,以NLN+13%蔗糖的效果较好。接种后,小孢子在33℃高温预处理24—48h,产胚量较高。B5+6.BA0.2mg/L+3%蔗糖+1%琼脂培养基有利于小孢子胚长成植株。  相似文献   

10.
提高油菜游离小孢子胚诱导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11个甘蓝型油菜基因型为材料,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如何提高可培养的基因型范围和产胚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个油菜基因型中有10个基因型可以诱导出胚,培养成功率达90.9%,表明采用NLN培养基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油菜基因型范围比较宽,但各基因型间小孢子胚产量差别很大,每花蕾产胚量为0.08~3.53个,TR4和TR9两个基因型每花蕾产胚可达3.23,3.53个。以TR4和TR9两个基因型为试材,进一步改进培养基和培养方法,采用NLN培养基中添加激素和活性炭方法,可大大提高产胚率,产胚量分别达到7.11和10.05个/蕾;接种后,小孢子经33℃高温预处理可显著影响产胚量。子叶形小孢子胚在光下适当培养后转入B5 BA 0.2 mg/L NAA 0.02 mg/L继代培养基上,大多数胚能长成绿芽,B5 6-BA 0.2 mg/L 3%蔗糖 1%琼脂培养基有利于小孢子胚长成植株。  相似文献   

11.
普洱茶多糖的提取及降血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试验从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潮水渥堆做成的普洱茶中,提取茶叶多糖,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纯品茶多糖(TPS),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茶多糖溶液,以研究测定其对小鼠降血糖效果的差异;在动物活体试验中共设四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DM)模型对照组、糖尿病80mg/kg/d剂量注射组、糖尿病160mg/kg/d剂量注射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注入同等体积的蒸馏水。采用腹腔注射。糖尿病试验小鼠选择经四氧嘧啶诱发造模后合格的小鼠,观 测其体重与血糖的变化情况,为期一周。其试验结果表明: 1.普洱茶多糖具有促进糖尿病小鼠体重恢复的作用,但无显著性差异。 2.普洱茶多糖能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高剂量的普洱茶多糖(160mg/kg)比低剂量的普洱茶多糖(80mg/kg)降血糖效果要好,在统计上降血糖幅度差异性显著(P<0.05),并且呈现一定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以棉花茎尖分生组织为受体进行基因枪轰击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棉花茎尖分生组织为受体进行基因枪遗传转化,在不受宿主基因型范围和操作时间的限制等方面优于农杆菌介导法和花粉管通道技术。影响棉花茎尖分生组织基因枪遗传转化率的因素较为复杂,轰击前,外植体制备需考虑茎尖分生组织的取材时间、下胚轴保留的长度、外源生长调节剂及活性炭的使用量,以保证其正常生长;轰击后,抗生素筛选的浓度、筛选培养基的转换时间和抗性苗的壮苗也会影响转化效率;此外,DNA和钨粉或金粉的质量、基因枪参数及操作等对转化效果都有一定的作用。除对影响茎尖分生组织基因枪转化率的因素分析以外,还对近年来在棉花茎尖分生组织遗传转化中的最新动态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利用生物技术方法开发及改良水生植物小对叶,以小对叶(Bacopa monnieri)叶片为外植体,建立其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及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小对叶叶盘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是MS+6-BA 0.5 mg/L+NAA 0.02 mg/L;最佳分化培养基是MS+6-BA 0.5 mg/L+NAA 0.05 mg/L;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MS+IBA 0.1 mg/L。最佳的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小对叶遗传转化条件是:外植体预培养2天,侵染菌液OD600为0.5,侵染时间7 min、共培养4天和延迟筛选4天,可获得最高转化率21.4%。  相似文献   

14.
农杆菌介导的牡丹江8号高效转基因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粳稻品种牡丹江8号具有繁殖周期短、对多个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生理小种感病或高度感病的优点,因此,是水稻抗白叶枯病和抗稻瘟病基因克隆研究中候选基因功能验证的一个理想受体.本试验通过对农杆菌侵染参数的优化,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牡丹江8号高效转基因操作体系.在3次重复试验中,该转基因操作体系抗性愈伤转化率分别为67.5%、 7  相似文献   

15.
农杆菌介导玉米萌动胚遗传转化新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借鉴经典农杆菌介导法,成功地建立了一个农杆菌介导玉米萌动胚遗传转化新体系。转基因植株经PCR,PCR-Southern,RT-PCR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外源目的基因已被插入玉米染色体基因组中,并在转录水平上表达。采用此方法可省去组织培养过程,取材方便,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6.
适于基因枪转化的棉花茎尖培养及筛选体系初探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将棉花种仁无菌培养40~60h,制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在无激素MSB培养基上,直接再生完整植株。植株再生率与品种基因型差异较小,与再生培养基的成分相关。棉花茎尖分生组织制备的优劣与基因枪转化率密切相关。筛选培养过程中,卡那霉素的起始时间和浓度梯度等因素对转化率有直接影响。还描述了非转化植株的表现,探讨了抗生素最高筛选压的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A highly regenerable, isolated microspore system for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cv. Igri, has been developed which is amenable to transformation studies using particle bombardment. The system allows DNA to be delivered to microspores at the single cell stage and both transient and stable transformation event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advantages of using isolated microspores as the target tissue in routine transformation system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农杆菌介导是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手段。近几年来大豆遗传转化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仍然存在受体基因型匮乏、转化效率低,再生系统不完善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探讨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问题和策略,本研究归纳了近年来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在受体基因型及外植体选择,菌株筛选,标记基因选用和培养基组成等方面所做的改进,以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并且介绍了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在作物改良和功能基因组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根癌农杆菌介导马齿苋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马齿苋的叶片诱导出愈伤组织,再以愈伤组织为受体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利用该转化体系得到抗性愈伤组织后,对其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扩增鉴定,证实为转化子,表明根癌农杆菌介导外源基因转化马齿苋的愈伤组织是完全可行的,为以后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进行马齿苋的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小麦芽生长点和分蘖节为受体的农杆菌转化的可行性,以小麦品种‘河农827’和‘河农58-3’为受体材料,以来自水稻的OsDREB为供体基因,研究农杆菌介导的小麦芽生长点和分蘖节转化体系。结果表明,2种方法均能获得转基因植株:芽生长点侵染法T0代的成活率低(30.02%),转化率高(PCR检测转化率达13.79%);分蘖节注射法T0代成活率高(100%),转化率低(PCR检出率为3.25%),综合比较2种方法的转基因效率,芽生长点侵染法为2.65%,分蘖节注射法为3.25%。对野生型小麦卡那霉素抗性筛选,确定了转基因小麦卡那霉素的筛选浓度为90 mg/L较为合适。芽生长点侵染法共培养过程中的抑菌,加入羧苄青霉素的最佳浓度为300 mg/L,有利于共培养后外植体有较低的染菌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