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问题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论述了退耕还林 (草 )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一项战略性措施 ,分析了在满足农村人口粮食的基本需求情况下 ,退耕坡地仍有很大潜力 ,以及从自然环境特点、历史时期植被分布来看 ,黄土高原广大地区种树种草是可行的 ;并提出了退耕还林 (草 )必须重视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退耕还林(草)驱动力的多尺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退耕还林(草)作为当前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恢复重建地表自然覆盖,建立生态安全条件下的土地利用/覆盖格局。研究不同尺度下退耕还林(草)的驱动力,可以为构造典型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结构与优化模式提供依据。该文从国家-省区-县域-农户尺度上分析了中国退耕还林(草)的驱动力,国家尺度上驱动力是生态环境安全、粮食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以生态安全为主;省区驱动力分为产业结构调整、水源地保护、防洪、保护三峡工程、减少入黄泥沙和防治风蚀沙化6种类型,经济状况居于主导地位;县域驱动力归纳为12种类型,以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主;农户的退耕还林(草)是国家政策满足农户需求,个体利益最佳化为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不同生态类型区退耕还林(草)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退耕还林(草)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退耕还林(草)工程效应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根据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现状和生态类型区划原则,将黄土高原划分为4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区;然后根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方法,从生态、社会经济2个层次中选取对黄土高原影响较大的28个指标因子,建立适合黄土高原地区的退耕还林(草)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根据每个生态类型区的特征和自然状况,确定不同生态区域各评价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4.
扎鲁特旗退耕还林还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GIS和RS方法,从不同数据源获取所需的土地利用、地形坡度、土地沙漠化、土地适宜性等数据资料,在分析单项因子的基础上,研究了扎鲁特旗的旱耕地与其它因子的关系,确定了退耕地的面积、空间分布及其利用途径,主要结论是:旱耕地是扎鲁特旗的主要耕地组成,也是退耕的主要对象。坡度大于15o的旱地面积占旱地面积的0. 14%;沙化耕地面积占旱地的9. 68%,而且,旱耕地中,大部分为宜林宜牧土地,即使是多宜性耕地,宜农等级也较低。应退耕旱地面积14661hm2,占旱地面积的5. 34%。在退耕地中,宜还林地面积为5635hm2,还草地面积9026hm2。退耕地主要分布在南部,该旗南部边界多适宜退耕还林,而东南部边界的退耕地适宜种草,发展牧业。 相似文献
5.
6.
退耕还林对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结合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用大量资料剖析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了退耕还林的必要性及对西部经济发展的正、负面影响。同时结合西部地区实际情况,对退耕还林区经济发展提出了以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投资力度和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及优化投资环境为重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效益评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生态发展与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复合协调的系统角度出发,建立分层评价指标体系,借鉴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推算直接测量比较困难的部分数据,并在总结目前生态效益评价定量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了近5年来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产生的效益。结果表明,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04年发挥的效益是2000年的近2.2倍,各年的平均增长率都达到50%左右,生态效益逐步发挥,从时间序列上呈积累式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农户影响——以甘肃省华池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为改善西部地区恶化的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而采取的一项空前的重大举措。文中以华池县为例,采用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华池县主要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及其实施情况。研究表明:退耕实施后农民的种地积极性提高了,收入有了显著的增加,同时带动了林业、草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但同... 相似文献
9.
以安塞县为例,通过分析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其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的发展变化,明确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其影响效应主要表现为对农业资源和产业系统的正效应驱动过程和负的约束作用;2009年农林牧用地中林草地比重较1998年增长了11.3%,农业资源得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商品型生态农业快速发展;但也造成了农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2008年实际畜牧量仅占草地理论最适承载量的19.36%,产业与资源相关性降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另外,商品型生态农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巩固了退耕还林(草)成果.因此,安塞县应发展相关产业,合理、高效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产业与资源的一致性,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遥感和GIS支持下县域退耕还林还草空间决策分析--以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为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退耕还林还草是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要途径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将武川县的土壤类型数据与地形坡度数据叠加分析同时参考土壤侵蚀、降水量和温度等方面的资料 ,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 ,对TM影像目视解译得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并与土地适宜性数据进行叠加分析 ,确定退耕还林还草地的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可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此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作为一种技术模式 ,可进行推广 ,对西部大开发中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1 ] 。 相似文献
12.
生长素类除草剂二氯喹啉酸在我国使用了20多年,目前,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产生了抗性,抗二氯喹啉酸稗草逐渐成为我国南北稻区的防除难题。稗草抗二氯喹啉酸机理比较复杂,从稗草感知二氯喹啉酸到产生氰化物的过程是通过生长素信号通路到乙烯信号通路传导的,期间发生了复杂的基因调控和相关酶的从头合成。最新研究认为,稗草主要通过提高氰化物解毒酶——氰丙氨酸合成酶(β-CAS)的活性和控制有毒氰化物的产量产生抗药性。本文综述了二氯喹啉酸的除草机理与稗草对二氯喹啉酸抗性这两个密切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图文简要记述了从美洲大蠊卵鞘中育出的浅沟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 asthenogmus(Waterston)的形态特征。这是该蜂在我国的首次报道,有望今后用于蜚蠊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14.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又是马尾松、黑松、雪松、落叶松、云南松等松类植物的重要害虫。为了控制虫灾探讨有效防治技术,特进行噻虫啉、绿僵菌防治松墨天牛的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噻虫啉和绿僵菌无纺布菌条林间防治松墨天牛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从维护物种多样性和森林健康的角度来看,采用绿僵菌无纺布菌条防治松墨天牛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迷宫漏斗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室内试验表明 ,迷宫漏斗蛛雌、雄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捕食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反应 ,迷宫漏斗蛛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控制能力雌蛛大于雄蛛。捕食量上限雌蛛为295.3头,雄蛛为120.7头 ,说明这种蜘蛛对假眼小绿叶蝉有很大控制潜力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工程植被恢复效益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在对吴旗县及对比县乔木林、灌木林和草原群落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吴旗县植被恢复效益通过植被覆盖度、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吴旗县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下,通过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植被完全可以得到恢复,完全可以达到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在自然恢复初期,植物群落将以草原地带性植被为主,并可以恢复到稳定阶段。三种植被群落在植物多样性方面差异并不大,草原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均匀度要略小于乔木林和灌木林群落。通过计算吴旗县和对比县的相似性系数表明,退耕封禁地与未退耕封禁地在相似性方面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氧硫化碳(COS)作为一种潜在的溴甲烷替代熏蒸剂,日益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松材线虫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了氧硫化碳熏蒸松材线虫时,温度和时间因子对其杀灭效果的影响。其次,配制了氧硫化碳和硫酰氟(SO_2F_2)的混剂,分析了不同体积比的混剂对松材线虫的熏杀效果。结果表明,温度和时间是影响氧硫化碳熏杀松材线虫效果的关键因素,熏杀效果随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在25℃的条件下,氧硫化碳投药剂量为156.33 g/m~3,熏蒸时间为48 h,确保熏蒸散气前的CT值为3773.79 g·h/m~3时,松材线虫全部死亡;添加10%、30%和50%体积比的硫酰氟对氧硫化碳的熏杀效果增效明显,其中添加50%体积比的硫酰氟后,只需加入89.67 g/m~3的氧硫化碳和70.45 g/m~3的硫酰氟的混剂,即可使松材线虫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9.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将使全球气候变暖。本文估算了上述情景下渭干河洲≤0℃和≥10℃两种活动积温的规律。随着气温的升高,两种活动积温及持续日数也将有所增加。同时还讨论了农业种植制度随积温的变化而作相应调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