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稻鸭共生这一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是在秧栽插活棵后,将雏鸭一天24小时都放入稻田,通过提供动植物之间共生的良好环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在稻田里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分蘖生长,产生中耕浑水增氧的效果,并利用鸭粪作为高效有机肥料,减少和不用无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以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并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的目的。稻鸭共生技术将水稻生产和鸭的生产有机地紧密结合在一起,利用鸭的生物学特性和潜力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浑水和刺激生长,水田则为鸭提供生活…  相似文献   

3.
4.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即日本的“合鸭农法”,这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环保型农业技术。该技术于1991年在日本开始流行,到目前为止,仅用了10年的时间,“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就从其发源地日本九州地区开始逐渐扩大,随后启蒙及全国各地,并于1999年秋天,被日本农林水产省确定为全日本12项受国家资助的环保型持续型农业技术之一。目前全日本采用该项技术的农户已超过一万户,并成立了日本全国合鸭水稻协会,现有会员1000多人。同时,亚洲的韩国、越南、缅甸等国也开始应用和推广这项技术,迄今已召开了10次日本全国合鸭研讨会,3次亚洲合…  相似文献   

5.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即日本的“合鸭农法”,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环保型农业技术,对我国发展环保型农业、生产健康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000年我国从日本引进“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后,许多地方如安徽、江苏、浙江、湖南、云南等省已经开始规范地实施该技术,在示范推广过程中,取得了较明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据介绍,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就是在秧栽插活棵7~10天后,将当地中小型脱温雏鸭(7~10天)全天24小时都放入稻田,直至水稻抽穗灌浆后收回鸭子,稻鸭共生时间约70天左右。在…  相似文献   

6.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设栽插密度和幼鸭放养数两个因子,每个因子设定3个水平,共分9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对照组不放鸭。试验组和对照组均不追肥,不打农药。试验结果表明,稻鸭共生技术具有良好的除草、除害虫、浊水、刺激水稻分蘖生长等优点,可提高种稻效益,其中以试2组(栽插密度为20×30cm、放养密度为25只/亩)为最好,亩净效益138.15元。  相似文献   

7.
稻鸭共生技术示范推广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就是在秧栽插活棵后,将雏鸭以科学的放养密度1天24小时都放入稻田,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在稻田里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分蘖生长,产生中耕浑水增氧的效果,利用鸭粪作为高效有机肥料,以达到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减少和不用无机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安全优质大米和鸭肉的目的。在日本,该项技术已被日本农林省列为12项农业环保型推广技术之一。在我国,许多地方曾引进和推广应用过稻鸭共生技术,但因技术实施过程中许多细节及一些关键技术未能过关,…  相似文献   

8.
稻鸭共生模式对绍兴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稻鸭共生模式与地面常规平养模式及稻鸭共生模式下不同饲养水平对绍兴鸭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鸭组鸭与对照组鸭相比,在体重、日增重、饲料转化比等指  相似文献   

9.
由于稻田养鱼、养鸭,产生大量的有机肥,消灭了大量的害虫,可以大幅度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也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黑龙江省创业农场“稻、鱼、鸭”生态农业,面积已发展到2万多亩。现将该技术方法介绍如下:一.田间工程:根据每块稻田的实际情况挖“口”字型、“日”字型或“田”字形鱼沟,沟深30厘米,沟宽40厘米,每块稻田挖2-4个鱼溜,鱼溜长宽1米,深60厘米。二.养殖品种:鱼种以鲁鱼为主,搭配少量的草鱼、鲫鱼、鲢鱼;鸭以本地鸭、北极寒鸭、番鸭和落地鸭等市场畅销品种为主。三.放…  相似文献   

10.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实施程序及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是在不中耕、不除草、不施化肥农药的情况下,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特点、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鸭的生理、生活习性及水中浮游生物的消涨规律并将四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一项种养方式。该项技术的应用,旨在通过协调提供动植物之间的生活环境,来节省养鸭饲料,提高鸭肉品质,增加水稻产量,生产无公害的稻谷和鸭肉。这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环保型绿色产业,完全适合现代农业对食品安全性、农业发展可持续性的要求,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1实施程序1.1稻田的准备。示范稻田最好选择在较为平坦和连片且水源较充足的田地…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稻鸭共生技术操作规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鸭共生生态种养技术具有明显的除草、除虫、防病、施肥、中耕浑水、刺激水稻植株生长、节省农药和养鸭饲料、改善稻米品质的效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尤其具有突出的生态环保效益,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根据在安徽省推广稻鸭共生技术的生产实践,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从环境条件、品种选择、水稻育秧、鸭苗育雏、田间设施、管理措施、后期育肥、运输等方面全面探讨和阐述了稻鸭共生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利用稻鸭共生技术生产绿色食品,从基地卫生防疫、投入品的监管、饲养管理过程、疫病防治等方面对稻鸭共生中鸭的生产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使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以进一步提高稻鸭共生技术的产品附加值和为加大推广应用该技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正>稻鸭共生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据查,1991年流行于日本,1999年推广到日本全国各地。2000年引入我国,目前在安徽、江苏、浙江和云南等省陆续实施。广东省较少有报道,笔者根据外省的实施经验,从去年开始,在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水寨镇的示范农场进行稻田养鸭试验,对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的模式进行探索,获得初步成功。现把其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稻鸭共作是以水田为基础,以水稻种植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  相似文献   

14.
稻鸭共生中鸭的放养密度及作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稻田中,放养鸭子的密度为10,20和30只/667m2.根据试验田的面积,将110只巢湖麻鸭随机分为4组,经58 d的稻鸭共生试验表明,稻鸭共生技术具有良好的稻田除虫、除草和防水稻病害效果.在稻田中放养鸭子20 只/667 m2时,具有良好的鸭只生长情况和最高的水稻产量,为最佳放养密度.  相似文献   

15.
稻鸭共生技术引进吸收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稻鸭共生技术在安徽实施进展情况,介绍了稻鸭共生技术在引进基础上的创新和取得的成果,并指出了稻鸭共生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和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16.
稻鸭共生技术的实施程序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1991年流行于日本,1999年推广到日本全国各地。2000年引入我国。目前在安徽、江苏、浙江和云南等省陆续实施。在北方水稻种植区能否推广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现代稻作生产主要依赖十化肥、农药等大量化学性物质的投入来获得高产稳产,这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也使稻米品质受到危害。而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是以稻作水田为条件,以稻为中心,家鸭田间网养的自然与人工相配合的生态工程系统,是有效控制常规稻作生态污染的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应日本稻鸭共生技术创始人古野隆雄先生的邀请,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稻鸭共生课题组一行3人,于2008年10月10日-16日,在日本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和访问。我们先后考察了日本福冈县、长崎、  相似文献   

19.
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以免耕抛秧为基础,种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的的一项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该项技术利用家鸭在稻田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使水稻健壮生育,形成稻鸭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自然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0.
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以免耕抛秧为基础,种植优质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以生产无公害高效益稻鸭产品为目的的一项稻鸭共育生态种养结合新技术.该项技术利用家鸭在稻田野养,不断捕食害虫,吃(踩)杂草,耕耘和刺激水稻生育,能显著减轻稻田虫、草、病的危害,同时排泄物又是水稻的优良有机肥,使水稻健壮生育,形成稻鸭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省工、省肥、省药、节本、增收和保护环境的多重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